• 沒有找到結果。

上海合作組織安全角色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上海合作組織安全角色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朱新民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上海合作組織安全角色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呂學燄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九年九月.

(2) 摘. 要. 20 世紀的 80 至 90 年代初期,國際形勢發生劇烈動盪與變化,蘇聯發生解 體、東歐局勢劇變,過去美蘇「兩強對峙」之兩極格局所造成 40 多年的冷戰終 告結束,國際體系由「一超多強」,轉變成多極化方向發展。此時中國在綜合國 力發展上也有很大的變化,態勢積極的朝大國關係方向調整,除專注內部發展 外,更重視與周邊國家的安全關係。中國知道,一個穩定、和睦的周邊環境,才 有利於中國持續性發展,在周邊建立安全與穩定的緩衝帶後,可避免與其他大國 發生衝突。因為,有安全的環境,才會有安定的社會,才能全面發展經濟,而維 繫這種關係的要件,是安全互需和經濟互利與合作。. 治 政 大 國關於邊境的雙邊談判,蘇聯崩解後改為「上海五國」雙邊談判,再演變成「上 立 海五國」的多邊會談。不但開啟有關邊境軍事安全的會談協商機制,同時亦開啓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建立於 1996 年的「上海五國」機制,是中蘇兩. ‧ 國. 學. 了穩定區域安全的多邊關係及區域合作模式。烏茲別克加入後,於 2001 年 6 月 15 日,6 國元首共同宣布在「上海五國」機制的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並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是中. sit. y. Nat. 國第一個促成的多邊組織,也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政府間組織,成員國包. er. io. 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等 6 個國家。. al. 「上海合作組織」創立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該組織內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堅. n. v i n Ch 決打擊「三股勢力」、毒品及走私等非法交易。並認知當前的國際安全必須建立 engchi U 在各國平等、互信、互利及合作的基礎上,藉由每年定期舉行的元首峰會、總理. 會議、外交部長會議及不定期舉行的國家協調員會議、各部門領導人會議形成組 織運作機制。而位於北京的秘書處及塔什干的地區反恐機構,這兩個常設機構的 設立,使上海合作組織朝向更寬廣的方向邁進。本篇論文試圖瞭解冷戰終止及美 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 「上海合作組織」運作與發展方向,直接或間接 影響區域經濟及軍事安全的程度為何?另外,就「上海合作組織」與其他大國或 國際組織的關係,對全球戰略所產生的影響為何?尤其是中國、美國、日本與俄 羅斯的多方戰略關係的發展,非常值得予以持續觀注。 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經濟安全、軍事安全、中亞、大國關係. 2.

(3) Abstract 1980 to early 1990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develops from " one superpower and several powers " into a multi-polar direction due to severe turbulences and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disintegration of Soviet Union and the drastic changes of Eastern Europe, and the end of the 40-years Cold War which caused by the "a two-confrontation" bipolar situation between U.S.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past. At this point, there are also great changes in China’s the overall 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instance, a positive trend towards big power relations reorientation. Except to focus on internal development, China places more importance on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China knows that a stable, harmonious surrounding is conducive to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security and stability buffer zone in the surrounding can avoid conflict with other powers. Since a secure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a stable society and a fully develop economic while interdependence and cooperation of security need and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of maintaining this relationship..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develops from the "Shanghai Five" mechanism which established in 1996. It was the Sino-Soviet bilateral talks about border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t became the "Shanghai Five" bilateral negotiations which is followed into the "Shanghai Five State "in multilateral talks. This development not only opened consultation mechanism talks on the border military security, also opened a stable regional security, multilater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After Uzbekistan joined in June 15, 2001, six heads of state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Shanghai Five" mechanism and issued a "Declaration of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his is the first multilateral organization which promoted by China and is the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 the name of Chinese city. The member States includes China, Russia,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and Uzbekistan and other six countrie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The first and foremost task of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s to ensure peac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resolutely combat the "three forces", drugs, smuggling and other illegal transactions. And to aware that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must be based on national equality,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and cooperation. By holding annual heads of states summit meeting, Prime Ministers meeting,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and occasional meetings of national coordinators, leader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form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s. The establishments of two permanent organizations, the Secretariat in Beijing and the 3.

(4) regional anti-terrorism agency in Tashkent, lead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o move towards a broader direc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fter the end of Cold War and "911" terrorist attack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egree of how does th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security so far? In addition, what is the impact that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between other major countri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ffects on global strategic?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trateg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Russia, is very worthwhile continuing being concerned.. Keywords: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economic security, military security, Central Asia, relations among major power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5) 目錄 目錄................................................................................................................................5 表目錄............................................................................................................................7 圖目錄............................................................................................................................7 附錄目錄........................................................................................................................8 第一章 緒論..................................................................................................................9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9 第二節 文獻探討..……………………………………………………………..13. 政 治 大.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21. 立.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3. ‧ 國. 學. 第五節 研究架構………………………………………………………………26 第二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形成與發展………………………………………………29. ‧. 第一節 中亞地緣戰略的重要性………………………………………………29. Nat. sit. y. 第二節 中亞地區的形勢變化…………………………………………………37. n. al. er. io. 第三節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緣起與背景………………………………………54. i n U. v. 第四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組織架構及其運作……………………..…………..59. Ch. engchi. 第三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安全角色....................................................................79 第一節 影響經濟安全的重要因素……………………………………………80 第二節 會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現況…………………………………………99 第三節 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102 第四節 上海合作組織對全球經濟的影響…………………………………..105 第四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軍事安全角色..................................................................107 第一節 軍事安全的內涵與意義……………………………………………..107 第二節 會員國的安全合作現況……………………………………………..111 第三節 中共與周邊國家的軍事競合………………………………………..119. 5.

(6) 第四節 上海合作組織對地區安全影響…………………………………….126 第五章 上海合作組織與大國關係的安全觀..........................................................131 第一節 區域安全需求的重要因素及影響…………………………………..131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美國的關係………………………………………..136 第三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日本的關係………………………………………..138 第四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印度的關係………………………………………..141 第五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的關係………………………………………..144 第六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歐盟的關係………………………………………..148. 治 政 大 參考書目....................................................................................................................161 立 第六章 結論..............................................................................................................153. 壹、中文....................................................................................................161. ‧ 國. 學. 一、政府出版品........................................................................................161. ‧. 二、專書....................................................................................................161. y. Nat. 三、翻譯書籍............................................................................................166. er. io. sit. 四、期刊....................................................................................................166 五、論文....................................................................................................171. al. n. v i n 六、報紙....................................................................................................174 Ch engchi U 七、網頁....................................................................................................174 貳、英文....................................................................................................174 一、專書....................................................................................................174 二、期刊....................................................................................................174. 6.

(7) 表目錄 表 2-1:中亞五國簡介 ...............................................................................................35 表 2-2:中亞五國礦產一覽表 ...................................................................................35 表 2-3:上海五國年度召開元首會晤時間及地點 ...................................................62 表 2-4:上海合作組織元首高峰會召開時間、地點及成果 ...................................63 表 2-5: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總理)會議召開時間、地點及成果 ....................66 表 2-6: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歷次召開時間及地點 ...........................................68 表 2-7:上海合作組織歷次反恐演習時間表 ...........................................................75 表 3-1:經濟一體化形式的比較 ...............................................................................85. 政 治 大 表 3-3:中國十大石油來源國 立 ...................................................................................95 表 3-2:2005 年世界石油消費前 8 位國家 ..............................................................90.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l. i n U. v. C h圖目錄 engchi 圖 1-1:研究架構圖 ...................................................................................................28 圖 2-1:中亞地理位置圖 ...........................................................................................32 圖 2-2:中亞五國地理位置圖 ...................................................................................33 圖 2-3: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及觀察員國地圖 .......................................................58 圖 2-4: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機制架構圖 ...................................................................60 圖 2-5: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部門架構及職掌圖 ...................................................73 圖 2-6:上海合作組織反恐中心組織架構圖 ...........................................................78. 7.

(8) 附錄目錄 附錄 1: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175 附錄 2:上海合作組織憲章.....................................................................................178 附錄 3:比什凱克宣言.............................................................................................185 附錄 4: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杜尚貝宣言.....................................................188 附錄 5: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葉卡捷琳堡宣言.............................................19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各國自古至今在對外關係方面所追 求的首要目標,而安全概念迄今主要是由現實主義者所下的定義,他們認為這一 概念就是國家,但其內容狹隘,且僅限於與軍事安全有關的事務。冷戰結束後, 這種新現實主義的看法受到嚴苛的挑戰,在許多人看來,現在安全的含義除了人 類集體的生存外,還包括軍事在內,受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因素所影響的. 政 治 大. 生存狀態。回顧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的 50 年代,國際關係的特點是因美. 立. 蘇兩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發生衝突,導致兩國之間產生矛盾;一方以美國為. ‧ 國. 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也是民主與共產之爭。. 學. 馬首是瞻,另一方是以蘇聯為老大哥,形成了美蘇兩大陣營的對立格局,是資本. ‧. 20 世紀的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由於國際形勢的劇烈動盪與變化,共產. sit. y. Nat. 主義國家的「老大哥」蘇聯於 1991 年發生解體,東歐局勢亦發生劇變,兩極格. er. io. 局 40 多年的冷戰終於宣告結束,國際關係朝多極化的方向發展。雖然格局的形. al. 成與演變是近代國際關係史上一直就存在的,但因國際體系由過去的美蘇「兩強. n. v i n Ch 對峙」轉而變成「一超多強」,原來相對平衡的力量結構已被打破,促使國際局 engchi U 勢朝多極化的方向快速發展。此時中國在綜合國力的發展上也產生很大的變化, 跟 70 年代的時期相較,已有長足的進步,且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與過 去有所不同,而是積極朝大國關係的方向調整。尤其是在 19 世紀初中國的傳統 帝王體制急遽衰退與沒落後,亞洲便缺乏一個安定、持久、本土與區域性的政治 與安全體制。1中國的重新「崛起」 ,正顯示這個區域的甦醒,也帶來了成長的動 能與刺激。中國在亞洲擁有最多的人口與數量龐大的軍隊,並與為數眾多的鄰國 接壤,由於過去數十年的情勢一直動盪不安,因而激起整個地區各種分歧又相互 矛盾的感情。雖然中國正專注其內部的發展,但更重視與周邊國家的安全關係,. 1. 劉慶元著,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頁 103。 9.

(10) 因為創造一個穩定、和睦的周邊環境,有利於中國的持續性發展,等於在中國周 邊建立了安全緩衝地帶,以避免與其他大國發生衝突。中國感受到,與周邊鄰國 的安全與穩定,是其國內全面發展經濟的保證,有安全的環境,才有安定的社會, 維繫這種關係的是安全互需和經濟互利與合作。所以,中國為因應當前國際情勢 的變化,其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務仍在維持本國的穩定,以利於對外發展與適應新 的國際環境。從蘇聯崩解前中蘇兩國關於邊境的雙邊談判到蘇聯崩解後的「上海 五國」2雙邊談判,再逐漸演變成「上海五國」的多邊會談,不但開啟有關邊境 軍事安全的會談協商機制,同時亦開啓了穩定區域安全的多邊關係及區域合作的 模式。. 政 治 大 哈,吉、塔五國邊境談判。從歷史發展來看,中蘇兩國曾於 1964 年開始就邊界 立. 「上海五國」的機制緣起於中國、俄羅斯的雙邊邊境談判及後來的中、俄、. ‧ 國. 學. 問題進行談判,1969 至 1978 年之間兩國又進行了多次關於邊界問題的談判,但 因雙方意見嚴重分歧,談判始終沒有獲得實質性的進展。1989 年蘇聯總統戈巴. ‧. 契夫訪問中國,兩國發表了聯合公報,中蘇關係出現了正常化的趨勢,雙方同意 將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裁減到兩國相適應的最低水準,並提出兩國應在邊境地區. y. Nat. sit. 加強軍事信任及維護邊境安定,以提高兩國邊境地區的軍事信任程度。1991 年 5. n. al. er. io. 月,中國與蘇聯兩國外交部長簽訂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兩國按照國際法原. i n U. v. 則將邊界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線劃分,並繼續就尚未商定的邊境地段加緊談判,以. Ch. engchi. 便儘快合理地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1991 年 12 月蘇聯解體後,其 15 個加盟共和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中國分別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 克正式建交。隨後不久中國同上述的俄、哈、吉、塔等四國,就「邊境地區相互 裁減武裝力量」及「加強軍事互信」等問題進行聯合談判,一直延續到了 1996 年,這種談判模式後來成為「上海五國」機制的起源。 而從「上海五國」到「上海合作組織」又經歷了「上海五國」元首會議機制 的形成階段和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階段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6 年 4 月至 2001 年 6 月),這一階段主要是建立互信,邊境裁減軍隊數量,並加強地區安全,. 2. 上海五國是指: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及塔吉克等 5 個國家。 10.

(11) 共同打擊「三股勢力」。31996 年 4 月 26 日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在上海 正式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代表「上海五國」元首 定期會議機制的形成。第二階段(2001 年 6 月以後迄今),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組 織」,並接納新成員、頒訂法律文件、建立常設機構,逐步達到制度化以進行全 面的區域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成立於 2001 年 6 月的新興國際組織,是中國努力 催生的國際組織,也是第一個以中國大陸城市名稱來命名的國際組織,成員國包 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 、塔吉克等 6 個國家,而蒙古、 印度、伊朗及巴基斯坦也先後成為該組織的觀察員,與創始的 6 國共同參與上海. 政 治 大 與睦鄰友好,鼓勵各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 立 合作組織的活動。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 ‧ 國. 學. 保及其他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促進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建 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4所以, 「上海合作組織」首先提. ‧. 倡以相互信任、裁軍與安全合作為內涵的綜合性安全觀念,是後冷戰時期唯一集 安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區域性組織。5本文即透過「地緣政治研. y. Nat. sit. 究途徑」及「歷史研究途徑」 ,來觀察「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及歐盟駐軍中. n. al. er. io. 亞對中國、俄羅斯與中亞地區安全情勢的變化,以瞭解上海合作組織在發展過程. i n U. v. 中,對政治、經濟、軍事及外交等安全議題上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對組織發展又. Ch. engchi. 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是本文研究動機所在。 二、研究目的. 全球性的國際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在地區總體安全中得到反映,然而這些問題 在不同地區的表現形式卻各不相同,因為主要大國實施的對外政策影響著地區安 全的發展過程。6自蘇聯瓦解後中亞地區出現 5 個新興國家7,因擁有豐富的天然 資源—石油、天然氣、黃金等稀有貴金屬礦產8及位居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傳 3 4 5 6 7 8. 中國所謂的三股勢力為: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 邢廣程、孫壯志主編,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長春市:長春出版社,2007 年),頁 251-252。 張宏偉, 「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的典範」,學術論壇,第 2 期(2005 年),頁 21-23。 B. M.庫拉金著,紐菊生、雷曉菊譯,國際安全(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59。 這 5 個國家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及土庫曼。 吉爾吉斯為世界第 7 大金礦蘊藏區,烏茲別克為世界第 8 大產金國。 11.

(12) 統上屬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其國土並與中國相比鄰,這樣深具特殊的地區,總 是引起國際間各種勢力競相進入。2000 年以來,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連續 4 年都 闡明瞭「新安全觀」的概念,它是基於共同安全、相互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 全和集體安全等安全觀念,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做為新安全觀的核心。 9. 「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藉由反恐之名,將軍事力量投入到中亞及阿富汗. 境內,除了「光明正大」地遂行國際反恐任務外,還使其得以牽制俄羅斯與中國, 頗有「一石二鳥」的意味存在。另外,眾所皆知,資源開發和爭奪,本身就與地 理、國際政治等因素關係緊密。中亞的能源資源豐富,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等戰 略資源的巨大潛力,因國際能源的需求增加與能源價格的飆漲,使得中亞地區在. 治 政 大 再次成為國際政治相互競爭的焦點。 立. 國際格局以及各國的地緣政治戰略中居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位置,使中亞地區. ‧ 國. 學. 目前全球化的結果,國際性的問題因此顯得特別突出,一超多強取代兩極格 局,多邊外交則受到相當的重視,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亦日益密切而產生直接的. ‧. 關聯性,使得多邊外交有了廣闊的活動空間。本論文所要探討的「上海合作組織」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是中國第一個提倡建立的多邊外交組織,在. y. Nat. sit. 冷戰後大國間透過區域組織,展現大國權力互動的一個典型案例。其創立的首要. n. al. er. io. 任務是確保該組織空間內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堅決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 i n U. v. 極端主義三股勢力及毒品、走私等非法交易。並認知當前的國際安全必須建立在. Ch. engchi. 各國平等、互信、互利及合作的基礎上,10試圖達成戰略平衡的保持、軍備控制 和防止核擴散的國際目標,以增強各國的信任及地區的穩定。 從2001年迄今, 「上海合作組織」已召開9次的高峰會議,中國、俄羅斯、吉 爾吉斯、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等6個成員國家,及印度、伊朗、蒙古及巴 基斯坦等4個觀察員國家與其他周邊國家的交流互動已經越來越頻繁。本篇論文 試圖瞭解冷戰終止及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中國外交政策及其戰略 環境之演變,影響「上海合作組織」的運作與發展方向,亦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區. 9. 鄧中堅, 「崛起的中國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與作為:追求霸權或是建立夥伴關係」 ,國際關係學報, 第 23 期(2007 年 1 月),頁 20。. 10. 邢廣程主編,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年),頁 012。 12.

(13) 域安全程度。而所謂的「區域安全」指的是一個地理範圍內總體尚處於穩定狀態, 沒有發生動亂的危險,亦不存在對現實的威脅。故產生幾個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 題: 「上海合作組織」的緣起、目的與組織架構為何?中國為何積極推動「上海合 作組織」的成立?透過「地緣政治研究途徑」 ,來觀察「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 國及歐盟駐軍中亞對中國、俄羅斯與中亞地區安全情勢的變化,以瞭解「上海合 作組織」的發展過程及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安全議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對組織發展又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中國為何會從雙邊關係轉變成多邊外交?中 國持續的經濟成長,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為何?「上海合作組織」的軍事 合作會是另一個北約嗎?與大國的關係,影響安全的程度為何?「上海合作組織」. 治 政 大 組織」所轉變的多邊外交實質內容與彰顯安全合作的意義,對亞洲的區域安全產 立 生一定的影響,而影響的深度及廣度為何,即為本篇論文研究的重點。 學. ‧ 國. 未來的機遇及可能面臨的挑戰為何?都是本論文所要探討的議題。而「上海合作.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當我們要進行一項研究時,最基本的準備工作之一便是探討現有的文獻,以. sit. y. Nat. 瞭解在所欲進行的研究中自己所擁有的可用知識有多少。11對於文獻的探討,朱. io. er. 浤源教授認為:「文獻探討是對某個研究主題,就目前學術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旨在整合某個特定領域中,已經被思考過與研究過的資訊,目的在將已經研究過. n. al. Ch. i n U. v. 的作品,作一個摘要與整合,並提供未來研究的建議。12」文獻探討的目的是巧. engchi. 妙地利用研究文獻來支持與解釋研究的主旨,或者研究討論之議題,將此類議題 之相關學者與研究者已經完成的著作或文獻,有系統地加以整理、歸類及評估。 所以,文獻探討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可以確定研究者能夠廣泛閱讀其所欲進行研 究相關領域的知識。對研究者而言,瞭解其他研究者對於與自己相同或相似問題 有何發現、有那些理論被進一步的延伸、對現存相關知識體系有那些不足,以上 種種都是非常重要的。13所以文獻探討必須撰寫適當的內容,經由支持、解釋與 11. Ranjit Kumar 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 文化,2000 年),頁 32-33。 12 朱浤源主編,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合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市:正中書局,2007 年),頁 95。 13 Ranjit Kumar 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 文化,2000 年),頁 32-33。 13.

(14) 闡明隱含在研究中的邏輯,以文獻來滿足讀者的疑問。14 本篇論文研究的主題,包含「上海合作組織」 、 「經濟安全」 、 「軍事安全」及 「大國外交」等 4 大部分,所以在文獻探討中,將檢視不同於本文研究面向、研 究重點之著作文獻;期藉此綜整出現有文獻的研究方法、研究重點及缺乏不完整 之處,作為本論文研究的參考,並為本論文的研究工作建立基本的問題基礎,進 而策進本篇論文研究方向的「正確性」。有關「上海合作組織」資料,目前國內 介紹中亞五國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後情況的書不多。國內介紹相關評論著作 亦散見於各期刊與研究學術網站,但自「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專門探討 此一議題的論述有逐漸增多趨勢。惟中國基於地緣、經濟、能源的考量及反恐怖. 政 治 大 而有關外文的文獻資料,則以蒐集英文資料為主。 立. 活動與西部大開發的需要,對於有關中亞區域研究的論述及書籍仍較國內豐富,. ‧ 國. 學.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至今即將邁入第 10 個年頭,在這段期間,雖然有不少的 專書與文章出版及發表,不過初期階段,還是較集中在做組織成立的宣揚,包括. ‧. 它成立的原因、成立的時機、成立的宗旨、組織架構、合作範圍、中國或俄羅斯. sit. y. Nat. 的貢獻及未來展望等。雖然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的開始,在「成立宣言」中的宗旨. io. er. 裏就明白表示: 「鼓勵各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 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並非僅針對「安全」的範圍,但真正使上海合作. n. al. Ch. i n U. v. 組織完全具備成為一個前瞻性的區域組織的條件,是建構組織內與中亞各國間更. engchi. 緊密的投資、貿易、文化、環境及科技等。故落實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合作,是 達成此一目標的最重要關鍵。我們亦發現,從上海合作組織經濟角度切入的研究 文獻,大抵集中在 2006 年以後出現較多,這可能跟當年組織成立 5 周年時,成 員國的元首們的宣言有關,當年在宣言裏提出進一步加強各國的經濟合作(包括 能源方面),因而促使這方面的文獻湧現。 邢廣程與孫壯志共同主編的〈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一書中提到,上海合作組 織作為一個區域性合作組織,它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有國際法原則和相應的基 礎作為保證,但上海合作組織建設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成員國能 14. L.F.Locke, W.W.Spirduso and S. J. Silverman 著,項崤、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論文計劃 與研究方法(台北縣: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 年),頁 69-70。 14.

(15) 否相互協作,密切配合,取決於不斷擴大共同的利益。所以,本書在探討上海合 作組織的國際定位與戰略作用、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方向與合作重點、上海合作 組織的組織結構和機制化建設問題、上海合作組織遇到的難題及解決辦法及國際 對於上海合作組織的評價等幾個重要研究的問題。具體來說可區分為:組織框架 內的區域安全合作、經濟領域的合作問題、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國際環境和國際 比較、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理論問題等,故本書涉及的領域比較寬廣,針對性又 很強,中心是圍繞上海合作組織本身的發展和建設。研究對象與一般的國別研究 大不相同,它是一個國際性的區域組織,而且是一個以中國城市名稱來命名且又 能發揮重要作用的新型區域合作機制,其特點非常鮮明,但沒有現成的模式以供. 政 治 大 李敏倫著的〈中國「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一書內容提到:20 立. 借鑒參考,因此會遇到很多困難。15. ‧ 國. 學. 世紀 90 年代,隨著冷戰的結束,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方面面臨 著建立新的國際秩序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承受著加速前進的經濟全球化的衝擊。. ‧. 由於經濟全球化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國界,人們生活的國際性日漸增強,傳統的 國家治理難度也就相應增大,諸如環境、人口、資源、疾病、走私、犯罪,以及. y. Nat. sit. 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愈發成為必須深切探討的問題。這些問題並非一個獨. n. al. er. io. 立的國家和個體憑藉自己的資源和能力所能應對的,因而相互依存就日益成為這. i n U. v. 個時代既普遍、又重要的現象。這就必然帶來國家或個體對安全問題上的重新思. Ch. engchi. 考,確立新的安全觀念,在諸多領域開展合作,尤其是在地域上相近的國家或個 體更是如此,地區一體化就是伴隨全球發展的另一種社會發展趨勢。中國「新安 全觀」的提出和上海合作組織就是誕生並發展於這種背景之下,是亞洲安全理念 和地區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中國主導創立的第一個地區性 國際組織,是目前歐亞大陸最大的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從「上海五國」協商機 制算起,發展至今已有十餘年;在這十餘年中,該組織的主要議題經歷了兩次轉 換,從尋求邊境安全到聯合反恐,從聯合反恐到加強經濟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的 順利發展可以為中國的多邊安全及外交戰略提供一個重要平台,也正因為如此,. 15. 邢廣程、孫壯志主編,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長春:長春出版社,2007 年),頁 1-7。 15.

(16) 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國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16 馬振崗主編的〈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縱論 SCO〉一書提到: 上海合作組織旨在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強調維護成員國 的共同利益,尋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在各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合作組 織在安全和經濟兩個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在安全領域方面,成功地 舉行了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對於地區三股邪惡勢力的活動達到一定程度的遏止作 用;在經濟合作領域方面,6 國通過了《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間關於區域經濟合作 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及啟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程的備忘錄》 、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 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各國積極探討多邊經貿合作,把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政 治 大 循「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對 立. 確立為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經濟合作的近期目標。上海合作組織在組織框架內遵. ‧ 國. 學. 外堅持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對外開放原則,並努力探討同其他區域 組織和國際組織的對話與合作。另外書中也提到:上海合作組織的 4 個中亞國家. ‧. (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之間,長期以來存在著邊界、交通、能 源、水資源等方面的問題和矛盾,在這些國家內部存在著程度不同的貧困、失業、. y. Nat. sit. 毒品、腐敗、社會犯罪、非法移民等問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及各成員國. n. al. er. io. 內部,在經濟發展上也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這些都是上海合作組織未來發展. i n U. v. 的嚴竣挑戰。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及新挑戰的時代背景下,上海合作組織各成. Ch. engchi. 員國之間需要更進一步增進互信、加強合作,才能謀求共贏,17共創美好的未來。 肖德著的〈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問題研究〉書中提到,中國參與區域 經濟合作就成為一種必要的戰略選擇,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由中國倡導建立的 區域性組織,它的發展正是順應此一戰略轉型,伴隨著上海合作組織在政治、軍 事、安全領域合作中日益的制度化與規範化,各成員國擴展其在經濟領域合作的 願望也就越來越強烈。所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了現實及需要,加速推進和深化區 域經濟合作就成為一種迫切的進程。在貿易合作方面,上海合作組織其成員國之 間不僅在經濟上具有互補性,而且因國境相互接壤,有利於擴展邊境貿易;在能 16. 李敏倫著,中國「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7 年),導言。 馬振崗主編,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縱論 SCO。(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年),頁 5-13。 17. 16.

(17) 源合作方面,上海合作組織所處區域的能源儲備非常豐富,俄羅斯、哈薩克、吉 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都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因此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 間進行能源合作的潛力很大。上海合作組織在成立之初,各成員國就在《上海合 作組織成立宣言》中明確提出,上海合作組織將利用各成員國之間在經貿領域互 利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泛機遇,啟動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展開區域的經濟合 作,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18 邢廣程主編的〈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09)〉主要內容是一開始即闡述上 海合作組織在 2008 年中的優先工作及成績,也再次強調,上海合作組織是 21. 政 治 大 帶來很大的影響,國際社會關注這個新型的區域合作機制的發展走向。上海合作 立 世紀初在歐亞大陸新出現的地區性國際組織,它的誕生一開始就給國際政治生活. ‧ 國. 學. 組織與其他一切國際組織相同,也經歷了一個從醞釀、誕生到發展的過程,而這 個過程是一個自然發展的結果,可謂是水到渠成。另外,作者在書中強調,上海. ‧. 合作組織是一個新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它的突出特點是它具有自己的靈魂-「上 海精神」。上海合作組織將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 y. Nat. sit. 發展視為自己的行動理念和精神。另一個突出特點即提出了新型的安全觀念,其. n. al. er. io. 核心內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這正好與「上海精神」相吻合。上海合作. i n U. v. 組織新安全觀主張透過多邊合作來共同繼維護地區安全,主張現代要特別關注安. Ch. engchi. 全的多面性,既要關注傳統安全,也要關注非傳統安全問題,安全領域的合作是 上海合作組織的重點合作領域。19 趙鳴文在「上海合作組織持續穩定發展」(國際政治雜誌,2009.10)一文中闡 述,上海合作組織是橫跨歐亞大陸、合作領域廣泛、具有蓬勃生機的一個區域性 合作機構。「上海合作組織效應」已經從俄羅斯及中亞輻射到整個南亞、中東及 其他地區,成為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地區性合作組織。 「911」後,美國借 由反恐之名,藉機擴大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積極推動北約組織向東擴張,謀求美 國本土的「絕對安全」,使國際戰略力量嚴重失衡;在此環境下,上海合作組織. 18 19. 肖德著,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2-4。 邢廣程主編,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09)(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年),頁 006。 17.

(18) 是中國與俄羅斯應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戰略擠壓的緩衝器,也是中亞國家安全 和經濟合作的重要保障和交流平台。文中同時也強調:上海合作組織為中亞各國 改善周邊安全環境,應對經濟全球化和急劇變化的國際局勢,充分發揮其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雖然上海合作組織一再聲稱其成立並不針對「第三方」,但是時 至今日,誰都不能否認,它一直發揮著牽制美國和西方對中國與俄羅斯戰略擠壓 的作用;也因為如此,美國和西方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戒備和排斥始終沒有減弱, 尤其是美國和北約,始終都在擔心上海合作組織會演變成中、俄主導的反西方聯 盟,故不遺餘力的竭盡所能予以阻撓或破壞。由於國情不同,不同的「上海合作 組織」成員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戰略定位和倚重程度也不一樣,這導致成員. 治 政 大 作,對多邊經貿特別是對能源和其他在資源性的合作存在疑慮,致使上海合作組 立 織的一些多邊經貿合作項目一度難以推展。但是,為了生存中國與俄羅斯在上海 國對多邊合作的熱情出現差異性,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普遍注重安全上的多邊合. ‧ 國. 學. 合作組織,除了既有共同的利益外,彼此之間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利益競爭;中國 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進口中亞油氣,俄羅斯在產能不足情況下,也需要購買中亞的. ‧. 油氣再出口,以保持其對中亞能源的壟斷。在中亞資源和經濟總量不變情況下,. sit. y. Nat. 中國與中亞國家發展多邊和雙邊經貿合作,客觀上分流了俄羅斯在本地區的部分. io. n. al. er. 利益,致使俄羅斯心存疑慮和不悅。20. i n U. v. 趙華勝在「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 年第 6. Ch. engchi. 期)一文中說到,發生在 2001 年「911」事件之後,中亞地區的形勢發生了重大 變化,因為中亞是上海合作組織的空間依托,中亞形勢的變化不能不對上海合作 組織的發展產生影響。本文從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角度,對中亞 形勢變化的特點、中亞形勢變化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以及上海合作組織在新形 勢下的發展問題進行初步探討。趙華勝還認為:中亞形勢的變化在某種意義上為 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但它同時也向該組織提出了一系列 新問題和挑戰。21 傅仁坤及張益銘在「中亞區域安全與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兼論四股恐怖勢 20. 趙鳴文, 「上海合作組織持續穩定發展」 ,國際政治,2009 年第 10 期(2009 年 10 月),頁 84-85。 趙華勝, 「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 ,東歐中亞研究,2002 年第 6 期(2002 年 6 月), 頁 1-7。 21. 18.

(19) 力」(第 4 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08 年) 論文中提到,安全 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重點和優先工作,在這個多邊安全合作的架構下, 「上 海五國」中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 4 個國家與中國成功地解決邊 界問題,並就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互信和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等問題達成協定。2001 年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各成員國簽署《上海公約》後,又逢「911」事件發 生,上海合作組織便因此展開多元的反恐合作項目;從歷年來上海合作組織主要 反恐安全作為來看,大致可分成法律規範、制度建立及軍事合作等三個層面。上 海合作組織開展反恐合作迄今,雖堪稱成效卓著,但中亞地區的恐怖勢力卻未因 此而消退,故可知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合作仍有其困境,期透過「經貿合作的加強,. 治 政 大 聯繫交流合作」等方面繼續努力。 立. 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眾生活」 、 「由教育文化著手,建立守法觀念」 、 「加強對外 22. ‧ 國. 學. 張益銘在第 5 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上海合作組織的限 制與展望」一文中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從「上海五國」以至於現今的「上海合. ‧. 作組織」,成員國在邊界問題的解決、軍事互信、安全空間建立與中亞地區反恐 聯合協作,確實取得一定成果,也為日後政治與經濟領域合作奠立基礎。就目前. y. Nat. sit. 而言上海合作組織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合作進展仍然有限,就現今中亞地區錯綜. n. al. er. io. 複雜的政治情勢,與大國勢力的相互競逐,加之以中亞區域各類型區域國際組織. i n U. v. 交互影響,對上海合作組織本身及極欲主導該組織以加深對中亞影響力的中國而. Ch. engchi. 言,則是未來最重要的挑戰。但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交通樞紐地位、豐富 的能源礦藏,以及深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如果能穩健持續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 合作項目,加強安全、軍事、交通、環保、教育文化,以及經濟合作交流等,擴 大成員國間的共同利益為組織發展基礎,待總體國力的提昇及國際有利局勢的產 生,上海合作組織應能發揮其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孫壯志在「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安全合作:進程與前景」(國際政治雜誌,2009.2) 一文中提及,上海合作組織的順利發展和有效發揮職能,對維持中國周邊環境的 穩定,維護中國西北部地區邊境安全和經濟發展,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傳統安全. 22. 傅仁坤、張益銘著, 「中亞區域安全與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兼論四股恐怖勢力」(第 4 屆恐怖 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08 年),頁 303-309。 19.

(20) 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並存對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直接產生了影響,尤其是近年 中國倡導的新安全觀,已成為多邊反恐安全合作的重要指導原則,其實質是超越 單方面安全範疇,以互利合作尋求共安全。23 賽爾維亞籍的德拉干那.米特洛維克在「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安全與經濟合 作的新架構」(國際政治雜誌,2009.4)一文中說到,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除了透 過這個區域的框架發展並深化同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之外,上海合作組織 成立的目的在於解決彼此間的邊界問題、建立戰略互信關係並削減地處中亞的 4 個前蘇聯加盟穆斯林共和國邊界地帶的軍事力量,同時透過彼此間加強的經濟聯 繫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密切的與這些國家間保持聯繫,以便在該地區形成能夠與. 政 治 大 極端伊斯蘭運動的影響,避免在與這些國家交界的邊境上發生襲擊事件,以加強 立 日漸增長的美國勢力相抗衡的力量。同時,軍事安全上的合作也會削弱中國境內. ‧ 國. 學. 互信和多種形式的合作,創造及維持中國周邊環境的和平與穩定,集中力量增強 自身經濟實力,同時努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上海合作. ‧. 組織擁有巨大的經濟潛能,這一點是其成員國和觀察員國都深信不疑的,特別是 能源領域的合作機制,伴隨著能源俱樂部的形成和對能源市場的規範,該領域的. y. Nat. n. al. Ch. er. io. 深知,與同競爭相比,合作將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sit. 合作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成果,同時合作的前景也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義。24他們. i n U. v. 從上述的相關文獻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上海合作組織初期的「上海五國」 ,. engchi. 是成員國在尋求邊界問題的解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彼此相互保證邊境的安全 空間,在透過政治的運作,建立組織架構及中亞地區反恐的聯合協作,為日後政 治與經濟領域合作完成鋪路的工作。就目前而言,上海合作組織在安全方面仍持 續的協調與合作,並進一步擴大成員國之間經濟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橫跨歐亞 兩大陸廣大面積與眾多人口之優勢,期於國際上站穩步伐發揮影響力。面對新的 國際情勢,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相互合作,其利益必大於彼此的競爭,在 此認知及共識下,以集體的力量抵禦世界大國(如美國)的權力擴張,在國際舞台. 23. 孫壯志, 「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安全合作:進程與前景」 ,國際政治,2009 年第 2 期(2009 年 2 月),頁 70-72。 24 德拉干那.米特洛維克著,何劼鎧譯,「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安全與經濟合作的新架構」 ,國際 政治,2009 年第 4 期(2009 年 4 月),頁 58-59。 20.

(21) 上發光發熱。.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一、研究途徑 研究途徑(Research Approach)是一種運用不同學科的「方向」標準,目的在 於探討研究活動的基本特徵,在確立研究方向、選擇問題後,它決定研究的切入 點,用以貫穿整個論文研究的方向,並有助於選擇適當的理論作為依據。而歷史 研究途徑是適用於長時間研究性質的問題上,透過歷史資料來描述一個問題發生 及演變的沿革,並分析與該問題有關的既存資料,歸納出可供解釋與預測的理. 政 治 大 史的因果關聯去「重建過去」的一種工作。本文採用地緣政治與歷史研究途徑, 立 論。其目的是對歷史適時地描述,並建立事實與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從個別歷. 蒐集和分析現有的文獻資料,試圖詮釋中國與其他國家關係與國際組織所建構的. ‧ 國. 學. 歷史,從其歷史傳承和對外經驗出發,尋求冷戰後「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和相 關事件的因果關係。. ‧. 二、研究方法. sit. y. Nat. io. er. 在 1950 年代,社會科學在方法論與研究技術上有非常迅速的進展,而政治 學亦深受此潮流的影響,因此,「行為科學」便一躍成為整個政治科學的主流,. al. n. v i n 其主張係以價值中立的科學方法用以研究政治現象。由於國際政治研究的對像是 Ch engchi U 國家對外行為,屬於政治學門範疇,當然也深受行為科學的影響。在行為科學中 具有兩項基礎,第一是在於研擬有系統的理念、假設與解釋,稱為研究途徑 (research approach);第二是經驗性的研究方法(research melhod)。在社會科學領 域的研究中,研究途徑和研究方法是同等的重要,因為社會科學基本上是在探討 事實現象和解釋此事實的原因,而研究方法則是指導資料蒐集、處理、鑑定與運 用資料的技術,它幫助研究者選擇較科學的、合適的研究工具來進行研究。研究 者有義務運用適當的方法來進行研究,運用某種已知不適當的方法或程式,就是 不符合倫理原則。 本文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採用傳統的文獻分析法及歷史研究法來進行研. 21.

(22) 究,並運用歸納、演繹、比較等方法來作綜合性探討,就相關上海合作組織的官 方出版品、學術著作、雜誌、期刊、報紙及網路資訊等,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現在就文獻分析法和歷史研究法簡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又稱歷史文獻法,是政治學者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一種系統 化的客觀界定、評鑑與綜合證明的研究方法,以確定過去事件的真實性。其主要 目的在於瞭解過去、洞悉現在、辨別真偽、推敲歷史淵源並預測未來對後世的影 響等,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透過以各種既有的史料,如官方出版品、書籍、期 刊、學術論文、報紙等相關資料,來檢驗及印證學者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剖析其. 政 治 大. 含義,以推敲其淵源、影響或找出真相,以避免猜疑。一般文獻資料的來源可分. 立. 學. ‧ 國. 為三大部分:. 1.是政府機關的正式出版品或檔案文件。 2.是私人的書信、日記、傳記及回憶錄等。. ‧. 3.是在媒體或學術刊物等發表的文章或論述。. Nat. sit. y. 文獻分析法是具有相當可信程度,也是較簡單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一方面可. al. er. io. 據此指出需要驗證的假設,而一方面也可用來印證研究者的看法,並且有利於研. n. 究資料的分類整理和歸納。 (二)、歷史研究法:. Ch. engchi. i n U. v. 採用「歷史研究法」,係以歷史學的角度,運用資料及方法,從事物的縱向 面來加以分析,藉由檢視歷史事件或不同的文化脈絡,研究者可以概化出新的概 念並擴充其觀點,25以明瞭「上海合作組織」中「安全角色」之發展軌跡。歷史 研究法亦為研究某種政策與作為在歷史上發生的背景,及其因果關係或相互關 係,再經由這樣的因果關係重建過去(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這樣的方法 以便歸納為原理、原則。本文是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藉由對中亞安全戰略演 變過程與未來因果關係的發展,就「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安全作為及「911」事 25. W.lawrence Neuman 著,王佳煌、潘中道等譯,當代社會研究社(台北市:學富文化,2003 年), 頁 653。 22.

(23) 件大國進入中亞後對該組織之影響探討,加以分析。最後是綜合前述研究結果, 歸納出上海合作組織對區域安全之影響,提出個人看法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從 1978 年中蘇兩國即已開始進行多次有關於邊界問題的談判,到 1991 年蘇 聯的瓦解,兩極對抗體系的冷戰宣告結束。本文在探討中國於後冷戰時期,其外 交上由雙邊改為多邊機制的劇烈轉變。而中國在這段時間雖參與眾多的國際性組 織、論壇及國際會議等,但最重要的是 2001 年「上海合作組織」之成立;其意. 政 治 大 一手催生的第一個多邊組織,也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名稱命名的多邊組織。中國 立 義不僅是中國加入眾多的多邊組織之一,更重要者為「上海合作組織」是由中國. 希望藉由「上海合作組織」的官方或非官方的多邊合作參與,整理出中國的對外. ‧ 國. 學. 戰略,並試圖透過此合作組織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以抵制美國 為了主導「世界秩序」而呈現的霸權體系。. ‧. 因此,本研究的時間範圍是從 1978 年中蘇兩國即已進行多次有關於邊界問. y. Nat. sit. 題的談判開始,到 1989 年 11 月「上海五國」機制的演變至 2001 年 6 月「上海. n. al. er. io. 合作組織」成立迄今(2010 年)。研究內容是從早期中共與蘇聯兩國進行了多次關. i n U. v. 於邊界問題的談判,到 1996 年 4 月 26 日,「上海五國」共同簽署的《中國和俄. Ch. engchi. 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從雙方部署在邊界地區的軍事力量互不進攻;雙方不進行針對對方的軍事演習; 限制軍事演習的規模、範圍和次數;相互通報邊境 100 公里縱深地區的重要軍事 活動情況;彼此邀請觀察實戰演習;預防危險軍事活動;加強雙方邊境地區軍事 力量和邊防部隊之間的友好交往等有關安全議題的合作,再以美國紐約發生 「911」恐怖攻擊事件為轉折,探討反恐主義的時間及安全合作的策略轉變,考 量中國安全戰略的影響及延續性,故對歷史將有一定的回顧及研析,使本論文能 夠脈絡一貫,相互接合。 二、研究限制. 23.

(24) 本論文的研究限制,有下列幾點: (一)、內外在因素 由於上海合作組織對亞洲區域安全所牽涉的層面極為廣泛,從內在的因素來 看,包含對「三股勢力」的因應及對經濟發展考量。從外部因素來看,包含防止 核子武器之擴散、能源分配與地緣政治等。再加上「上海合作組織」會員國的鄰 國眾多、國境綿長、歷史所遺留的邊境問題、種族問題、宗教問題等等,使各國 彼此之間的利益相互交錯,更使得本研究無法面面俱到。另外,蘇聯解體後紛紛 獨立的中亞各國,因原為蘇聯統治屬地之關係,各國均以其民族語言或俄文做為 國內官方語言26,所以有關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官方文件或第一手資料,因文字. 政 治 大 本著嚴謹、客觀之研究態度,盡可能蒐集各方資訊,做出持平之分析。 立. 的障礙而無法充分瞭解其內容,是本研究的限制之一。但本論文在寫作過程仍將. ‧ 國. 學. (二)、資料來源. 由於中國對外公開的原始資料有其限制性,且資料上的缺乏與政策不透明化. ‧. 向來是研究中國問題上的重要難題,相關資料取得困難,故其資料蒐整較欠缺完. sit. y. Nat. 整性。而較易取得之書籍、期刊、文件、雜誌又因中國對言論自由的箝制,其內. io. al. er. 容與事實可能有所差距;而官方文件和中國共黨領導人言論,多數為政府或執政. n. 者的宣傳所需或意識型態的表現,與原始文件難免多有所出入、或是失真,其可 信度大打折扣。. Ch. engchi. i n U. v. 另外,透過網際網路搜尋所得之資料,內容雖然豐富,但可信度卻不易驗證。 因此,透過中國主動發佈或經由媒體傳述的消息,一般而言,都已經過包裝、篩 選,往往無法瞭解其真實性。在此情形下,極易使研究的方向產生偏差。尤其在 分析所蒐獲的資料時,發覺中國方面有關「上海合作組織」的負面論述似乎著墨 甚少,加上國內外學者對於上海合作組織及中亞地區的研究本來較歐美地區為 少,更加深了研究的困難度。綜觀整個國際局勢的變化,及中亞地區戰略重要性 的再次突顯,凡是與本論文探討的議題有相關性的資料,都必須納入本文中加以 研析。故個人利用公餘時間至圖書館、書店、網際網路及協請友人廣為蒐整相關 26. 中華民國外交部禮賓司編印,世界各國簡介暨政府首長名冊(台北市:外交部,2001 年),頁 91-123。 24.

(25) 資料,用以充實本論文內容。 (三)、時間限制 中亞 5 國於 1991 年因蘇聯解體而獨立,其各國的外交戰略尚待成形,中國 與俄羅斯的邊界問題談判上,於 1991 年 5 月,兩國外長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 協定》,兩國按照邊界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線劃分邊界的國際法原則進行劃分邊 界,並繼續兩國就尚未商定的地段加緊談判,以便公正、合理地解決歷史遺留下 來的邊界問題。在此種機緣下「上海合作組織」於 2001 年 6 月 15 日成立,是一 個新興的多邊合作組織,各項合作機制均待磨合。而上海合作組織始終把安全合 作做為該組織的主要任務之一,遵循順序漸進的安全合作原則,逐步由雙邊合作. 政 治 大. 走向多邊合作發展,由傳統安全合作轉向非傳統安全合作擴展,成為維護地區安 全與穩定的重要力量。. 立. ‧ 國. 學. 自 1990 年代以來,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貿易大趨勢,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 展,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區域經濟的整合亦進展快速,這種趨勢大幅改變國. ‧. 際經濟分工的型態。面對全球市場的劇烈競爭,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sit. y. Nat. integration)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流,區域整合是當前及未來全球經濟發展. io. er. 的重要趨勢之一。未來經貿全球化的理想雖然無法一蹴可及,但在冷戰後結束對 立的局勢,尋求穩定的經濟發展已是全人類共同期望的目標,在此共識之下,區. n. al. Ch. i n U. v. 域組織在經濟整合的角色自有其發展的利基,也更為重要及關鍵。近年來亞洲區. engchi. 域內各種雙邊和多國間「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如雨後春筍 般湧現,今年(2010)當東協與中國成立自由貿易區(東協 10+1)生效後,繼而聯繫 到由中國、俄羅斯等 6 國所共同發起的上海合作組織,屆時亞洲大陸將出現南北 FTA 一體化,並與歐盟(EU)和全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形成「三分天下」的格 局。27 中國在全力發展經濟,提升國家整體國力,向「大國」目標邁進時,亦需順 應國際體系的浪潮,從安全觀念中,發展出「區域安全」的理念,以穩定國境的 周邊安全,繼以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與安全合作的環境。「上海合作組織」因成 立的時間短,故無論是官方或非官方的出版品均較少,不如其他較早成立的國際 27. 吳福成, 「亞洲區域 FTA 的展望與發展」 ,台經月刊,第 26 卷第 5 期(2003 年 5 月),頁 23-29。 25.

(26) 組織。 「911」事件後,美國勢力亦進入中亞,配合反恐行動及經濟援助等作為, 其影響力正逐漸增加,對中國地緣戰略將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上海合作組織」 成員國憑藉豐富石油及貴金屬的蘊藏,在未來能源戰略中又將發揮何種效益?在 面對外在的限制與挑戰時,中國是否重新檢討或調整「區域安全」的戰略構想? 但受限於外交戰略的現實性及國際格局的不斷變化,尤其是「上海合作組織」周 邊區域情況比較復雜,存在很多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例如阿富汗問題、恐怖主 義問題、東突問題及經濟發展問題等都需要各成員國在該組織的框架內共同應 對,且有些問題具有跨國性質,需要較長時間及各國的通力合作,不是自己本國 和在很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這仍有待未來能賡續研究。. 治 第五節 政 研究架構. 大. 立. 本論文共區分為七個部份:. ‧ 國. 學. 第一章緒論:. 範圍、研究的限制及本篇論文的架構。. Nat. sit. y. ‧. 旨在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研究. io. er. 第二章上海合作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al. n. v i n Ch 戰略競逐的重要區域,英國戰略學家麥金德(Halford e n g c h i UJohn Mackinder)曾指出,「誰. 旨在探討冷戰後時期,蘇聯瓦解後,中亞地區成為美國、中國與俄羅斯三國. 控制中亞,誰就能控制歐亞大陸;誰控制歐亞大陸,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 。28中 亞五國的形成,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地緣政治角度切入,探討中國、俄羅斯及 中亞各國從處理邊界的問題、加強邊境地區的裁軍到建立邊境地區的軍事信任過 程。1996 年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故稱之為「上海五國」 ,是形成「上 海合作組織」的前身,也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雛型。因為「上海合作組織」是 中國做為創始國所參加的第一個區域性合作組織,也是中國努力催生及以中國城 市名稱來命名的區域性合作組織,對中國來說具有深遠且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 價值,對當代國際政治進程亦產生深刻的影響。 28. H.J. Mackinder,“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Vol.170(Dec. 2004.),p298. 26.

(27) 第三章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安全角色: 本章指在探討「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實力及對亞洲甚至全球的影響,因為 「上海合作組織」土地覆蓋近 3000 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區域,佔歐亞大陸總面積 的 3/5,15 億的眾多人口,亦佔歐亞大陸人口總數的 1/2。爾後若伊朗、蒙古、 印度、巴基斯坦和土庫曼等國再加入該組織,屆時「上海合作組織」將擁有世界 40%的人口。29所以,從土地面積及人口數來看, 「上海合作組織」將擁有極強大 的政治與經濟實力,美國、日本和其他西方國家對其未來發展無法視而不見,因 而引起其他世界大國及區域組織的高度關注。而「上海五國」的進程中本著「互 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 政 治 大. 神」 ,以新的安全觀,對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有其重要的理論及意義。. 立. 第四章上海合作組織的軍事安全角色:. ‧ 國. 學. 上海合作組織就現有的 6 個會員國來說,其軍事力量(常規軍)已達 360 萬 人,若加上觀察員國家,則聯合軍事力量將近 420 萬人。30雖然上海合作組織的. ‧. 軍事合作目前僅限於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有組織. Nat. sit. y. 犯罪、武器和毒品走私外,爾後的目標則尚不明確。31故本章是從上海合作組織. er. io. 的軍事合作--「邊界談判」開始,包括五國的「雙邊」軍事互信、軍事人員交流. al. v i n Ch 的反恐軍事演習來加以分析。而美國「911」事件恐怖攻擊發生後,強國紛紛爭 engchi U n. 互訪、武器採購、軍事技術合作、建立各國之間的軍事互信機制及規模日益擴大. 奪中亞地區蘊藏量豐富的能源,並以反恐之名駐軍中亞國家的軍事基地,做為揮 兵進軍阿富汗的前進基地與跳板,使西疆與中亞為鄰的中國及一直視中亞為「後 門」的俄羅斯皆備感威脅,其軍事合作的內部困境及對區域安全的影響,將予以 審視,以作為本章研究的主軸。 第五章上海合作組織與大國關係:. 29. 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 2008-2009(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年),頁 76。 30 前揭書,頁 76。 31 馬振崗主編,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縱論 SCO(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年),頁 42。 27.

(28) 一個國家的發展既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與它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 國際組織形成與發展亦具備相同的條件。故「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除了擁有橫 跨歐亞兩大陸的地理位置外,其組成條件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開放」 的基礎上,並充分展現出「和平、合作、開放」的形象,因而得到國際社會越來 越多的關注與認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的宗旨和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廣泛展開對外交往的原則」,32因為做一個歐亞地區新興而且十分重要的國際 組織,與大國、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的發展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自 2001 年 6 月成立以來, 「上海合作組織」一直都保持和其他國家及國際組織的良 好關係發展做為本身的基本宗旨和任務之一。本章內容即在此一宗旨與基本任務. 治 政 大 際組織的外交關係,尤其是創始國的中國與俄羅斯,面對國內政治及經濟等內在 立 環境的變遷與國際情勢多變的外在因素下,必須承受更多的挑戰。 的架構下,逐一的探討「上海合作組織」與美國、日本、印度、東協等強權或國. ‧. ‧ 國. 學. 第六章結論:. 旨將各章節研究心得予以綜析,最後總結研究結果,提出結論。. Nat. sit. n. al. er. io. 上海合作組織 經濟安全角色. y.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 Ch. engchi. i n U. 上海合作組織 軍事安全角色. v. 上海合作 組織的安 全角色與. 上海合作組織 與大國關係 圖 1-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32. 邢廣程、孫壯志主編,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長春市:長春出版社,2007 年),頁 251-252。 28.

(29) 第二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國際區域組織之構成要件,不外乎是「歷史背景相同、軍事安全的需要、地 理區域的鄰近及經濟與政治的利益」等 4 項,為了追求共同目標,基於某項特定 的結合因素,在一個公認或約定的章約之下,以集體的行動,來謀取共同的利益。 33. 冷戰期間、安全概念與和平概念往往彼此背離,安全要靠威懾取得,和平也因. 此成了「恐怖的和平」 。冷戰結束後「威懾安全」在世界許多地區為「合作安全」 概念所替代,即通過建立相互信任、軍備控制、經濟合作等措施來保障國家間彼 此的安全。34在上述的條件下,中國把改善和加強與鄰國關係視為是推進地區合. 治 政 大年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的積極與努力。中國加入的第一個地區機制是在 1990 立 (APEC),且從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學習了很多經驗,並增加了參與其他國. 作的一項重要政策,尤其在參與和推動東亞和中亞的地區合作方面,表現出非常. ‧ 國. 學. 際性組織的信心。351996 年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的邊界談 判協議的基礎上,5 國在中國上海市簽訂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 ‧. 的協定》 ;同年的 4 月 26 日,在中國倡議下,與俄、哈、吉、塔等 5 國在上海市. sit. y. Nat. 宣佈建立「上海五國」元首定期會晤機制,初期僅聚焦於各國之間邊界的軍事安. er. io. 全問題,是屬於比較鬆散的聯盟。2001 年 6 月在接納烏茲別克加入會晤機制後. al. 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成為一個涉及. n. v i n Ch 地區安全、政治、外交、科技、經貿合作、能源、環保、交通、文化等全方位的、 engchi U 制度化的、多層次的、且具有國際法地位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對維護亞太地區的 和平、安全與穩定提供一種不同於冷戰思維的安全模式。36. 第一節 中亞地緣戰略的重要性 全球化時代之後,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不單單是關於某一國家或者某一區域. 33. 趙明義等編著,國際關係(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頁 100。 宮少朋等主編,冷戰後國際關係(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年),頁 305-306。 35 張蘊嶺主編,中國與周邊國家:構建新型夥伴關係(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 頁 10。 36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上海五國』元首第二次會晤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1997 年 4 月 25 日,第 1 版。 34. 29.

(30) 的學問,而是放大為整個世界地緣政治運動的學問。37尤其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 的自然空間,是由地緣環境所賦予的,是客觀而無法憑自己的厭惡喜好自由選 擇,因此地緣戰略係國家處於此一受限的客觀環境下,為維護國家利益所做出的 抉擇。它強調國家安全與國際互動的關聯性,著重於地理環境與戰略空間的地位 與價值,及地理條件與國家戰略之相互關係。地處連接歐亞經濟交通樞紐的中 亞,就是最能凸顯地理環境與戰略空間的地位與價值,本身就是區域強權的戰略 要衝,是俄羅斯、中國、印度、裹海進出歐洲的門戶,使此地的地理條件與這些 強權的國家戰略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中亞 5 國本身具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 鄰近的裹海地區也蘊藏豐富石油,並可望成為「第二個波斯灣」,在能源與對外. 治 政 大 輸能否通暢。而中亞的豐富能源蘊藏,更是各國處心積慮亟欲掠奪的戰略資源, 立 各國在此的競逐與角力、明爭與暗鬥更增加中亞地區的不確定因素, 同時也產 交通的雙重因素下,中亞交通安全情況,也就成為世界的安全問題,攸關歐亞運. 38. ‧ 國. 學. 生能源管線建構與安全疑慮等相關問題。. ‧. 一、何謂中亞. y. Nat. 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亞洲概念,仍然可以分成東亞、南亞、中亞和西亞不同. er. io. sit. 的區塊。39亞力士多德(Aristotle)曾強調環境對政治發展的影響,凱撒(Julius Caesar)和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也都意識到地緣政治的因素,而英國. n. al. Ch. i n U. v. 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Halford J.Mackinder )則認為亞洲內陸和東歐是「大. engchi. 陸心臟」地帶,即海洋國家的軍艦無法溯航而到的地區,是世界島(歐、亞、非 陸塊)的戰略中心、地緣樞紐之一部,也是陸上權力(Land Power)的聖域。40麥金 德還認為:「誰控制了中亞,進而就能統治歐亞大陸;誰統治了歐亞大陸,最後 就能控制世界。」而麥金德所說的「大陸心臟」地帶,指的就是中亞。而地處歐 亞大陸心臟地帶的中亞,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吉爾吉斯等 5 國,面積約 450 萬平方公里,是古絲路要衝。以中亞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是俄 37. 趙可金, 「全球化時代的新地緣理論」,國際政治,2009 年第 2 期(2009 年 2 月),頁 3。 傅仁坤主編,深入中亞(台北市: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2007 年),頁 3。 39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08)(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 頁 013。 40 許介鱗、李文志、蕭全政著,台灣的亞太戰略(台北市: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 中心,1991 年),頁 5-7。 38.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三年六月份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世界總體經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份出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由於全 球經濟在下半年持續放緩和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本年二月份出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放緩已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