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下游地區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1-54)

第四章 渡河位置選定原則

5.3 下游地區

下游和中游部分情形相似,只是流速更慢,堆積的淤泥漸漸提高 河床高度,坡降每公里下降不到 20 公分(每哩下降一呎),河水常溢 出河道造成洪患平原。

濁水溪下游為濁水溪三角洲沖積扇,即流動於西部海岸平原之部 份,其自二水東南方的鼻頭隘路為濁水溪沖積扇扇頂,東北緣由二水 至洋仔厝溪河口約 46 公里,順延著八卦台地的崖緣,南緣則順沿舊虎 尾溪,長約 52 公里,而其西北緣由北向南延伸,海岸線長 67.5 公里,

整個沖積扇成不等邊之三角形,其上主要有五條放射狀的河流,由南 向北分別為東螺溪、西螺溪、新虎尾溪、虎尾溪、舊虎尾溪,今以西 螺溪為主流,扇端至各河口為約三公里的海岸平原面。

據師大地理系前教授張瑞津女士之研究,沖積扇全區皆在 100 公尺 以下,40 公尺以上的不及 10﹪,坡度除八卦崖下局部較陡,幾乎都在

4 度以下,在平原上偶見 4 度以上區為砂丘分布區。若將濁水溪沖積扇 作縱切剖面觀察,可發現其具有三大特徵:

1.橫剖面成凸形,據典型沖積扇特徵,扇頂部較扇端部凸形更明 顯。

2.濁水溪南岸平原高於北岸平原,扇頂部之此現象較扇端部更為 明顯。

3.濁水溪成高塹河之景觀,河床高於堤防兩側之平原,在南岸約 高出 0.5~1 公尺,而比北岸約高 1~2 公尺。

若自扇頂做放射剖線,則特徵為:

1.各剖線均居成下凹的剖面,具有沖積扇平原典型之特徵。

2.西螺溪之北岸之剖面,其沖積扇平原與海岸平原,新舊海埔地 之分界較南岸清楚。

3.西螺西南岸之剖面,由於有沙丘的分布,使得下凹地的剖面反 呈異常隆起,其現象較北岸平原明顯。

濁水溪沖積扇平原是由後達數百公尺的沖積層所成,以礫、沙、

淤泥及黏土組成,屬於全新世非海相沉積層。根據鑽探結果,第四紀 沖積層約 1000 公尺,台地礫石層 0-100 公尺,基岩更新世頭嵙山層 500 公尺,及第三紀的砂頁岩。而扇端附近以黏土、粉沙、夾沙層為主,

黏土曾亦有超過 50 公尺以上。濁水溪為台灣最優良的地下水蘊藏區,

主要含水層在地表下 60-80 公尺,100-130 公尺之黏砂層。河岸沙丘於 台灣並不多見,而濁水溪擁有全台最大的河岸沙丘。另一項為河岸沙 丘,主要分布在麥嶼寮溪南岸、西螺溪南岸、新虎尾溪北岸、新舊虎 尾溪之間。

綜觀以上論述,濁水溪其各區斷之地形性質,直接影響渡河位置 選定之要件,排除上游地區自然條件之限制,本研究由中游地區依序 向下游地區,依其河幅、底質、流速、河道是否向我彎曲、坡度、輔 助進出道路等項目作一分析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1-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