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第三節 不同年齡施測生的迷思概念類型

第三節 不同年齡施測生的迷思概念類型

本節將分為兩部分討論。第壹部份將探討三所公私立大學的大一新生,在各 題的答案類型與迷思概念類型; 第貳部分將針對八、九年級生的答案類型與迷思 概念類型做探討。

第壹部分:大一新生與八、九年級生於浮力概念層次題型的答案類型與迷思概念 類型

(一)普通物理圖表概念認知調查問卷與晤談題目的試題回顧:

(1)普物圖表概念認知調查問卷第二題:浮力概念層次題型

有三個材質相同但體積不相等的物體,分別置於裝有水的同一容器中,其沉 浮情形,如下圖【4-3-1 中(a)~(c)】所示。設下圖中(a)、(b)與(c)的物體在水中 所受之浮力分別為𝐵U、𝐵V與𝐵T,則三個物體所受浮力由大至小排序為 (以>、=表示)。

▲圖 4-3-1:普物問卷正式施測題目第二題示意圖 【正確答案】𝐵U> 𝐵V > 𝐵T

(2)浮力概念層次題型的晤談題目:情境二 (題目部分為口述)

如圖為相同材質的三顆球,於水中的沉浮情形,試比較a、b 與 c 三球的浮力 大小?

▲圖 4-3-2:晤談情境二問題示意圖 【正確答案】𝐵T > 𝐵V > 𝐵U

58

(二)浮力概念調查問卷的試題回顧:

(1)浮力概念調查問卷情境一:浮力概念層次題型

下圖為「三顆相同材質的實心球」,於水中的沉浮情形。若球a、球 b 與球 c 所受的浮力大小分別為𝐵^、𝐵_與 𝐵`,則試:比較各球間的浮力「由大到小排 序」? (附圖中各球體的體積大小,如圖所示!)

答案: (請由大到小排序,並以> 、 =表示) 理由:

▲圖4-3-3:浮力概念問卷正式施測題目情境一 【正確答案】𝐵T > 𝐵V> 𝐵U

59 Interview)」,並藉由學生的放聲思考(Think Aloud) 來蒐集學生的想法。

此外,下表 4-3-2 為甲、乙、丙三校的受訪者於晤談後的迷思概念類型統

Mullet 1988; Montcouquiol 1988)。

60

Mullet 1988; Montcouquiol 1988)。

另有三位學生的「答案」雖然正確, 但在「概念」的運用與解釋上 是錯誤的。例如:有兩位學生認為「浮力與深度有關,因此c 球所在的深 度較b 與 a 兩球深,故 c 球的浮力最大而 a 球的浮力最小」,顯然是誤用

「物體在液中的位置」來判斷浮力大小(劉翠伶2002;黃湘武 1989;

Mullet 1988; Montcouquiol 1988),詳細請見附錄 1-2-(c) 。 另一位學生的 迷思概念類型,則是誤用「物體在液中的位置」(劉翠伶2002;黃湘武 1989 ; Mullet 1988; Montcouquiol 1988)以及「錯誤的使用其它概念來解 釋浮力」(吳昆勇2002;郭重吉 1989;林俊義 2001;黃湘武 1987),詳 細請見附件1-2-(d)。 結錯誤(Marshall 1987),而是在作答時的不專心(Distraction)(Marshall 1987)

才導致答案上的誤判;此外,「學校甲」在迷思概念的類型與數量上,明顯較甲、

乙兩校多出許多。

61

二、八九年級生於浮力概念層次題型的答案類型與迷思概念類型統計:

(一)答案類型統計:

下表4-3-3 為八、九年級生,在浮力概念層次題型的答案類型統計。根 據統計結果,正確答案「𝐵` > 𝐵_> 𝐵^」的人數百分比,以「九年級生」的 答對率最高,約為56 %,意味著「學生的概念在學習前、後,確實有顯著的 差異性」。

此外,人數百分比大於1%的錯誤案類型有「𝐵^ > 𝐵_ > 𝐵`」(體積最小 且浮最高的c物體,所受的浮力最大 ; 體積最大且最沉的a物體所受的浮力最小)

「𝐵^ = 𝐵_ = 𝐵`」(a、b與c三物體的浮力大小皆相等)這兩種。根據調查結 果發現,八、九年級生主要的錯誤答案類型都集中在「𝐵^ > 𝐵_ > 𝐵`」,又 以「八年級生」的人數百分比最高。

編 號

八年級 (N=58) 九年及 (N=57)

答案類型 百分比 答案類型 百分比

1 𝐵` > 𝐵_> 𝐵^ 24.14% 𝐵` > 𝐵_ > 𝐵^ 56.14%

2 𝐵^ > 𝐵_ > 𝐵` 50% 𝐵^ > 𝐵_ > 𝐵` 24.56%

3 𝐵^ = 𝐵_ = 𝐵` 20.69% 𝐵^ = 𝐵_ = 𝐵` 14.04%

4 其他 3.44% 其他 1.75%

5 未作答 1.72% 未作答 3.51%

▲表 4-3-3:八、九年級生於浮力概念層次題型的答案類型統計

(二)迷思概念類型統計:

下表 4-3-4 為八、九年級生,於浮力概念層次題型的迷思概念類型統計:

1)八年級生:

(a)𝐵U > 𝐵V> 𝐵T 的:

1 誤用「物體在液中的位置」來判斷浮力(劉翠伶 2002;黃 湘武1989;Mullet 1988; Montcouquiol 1988),因為學生 認為「物體浮得愈高,代表所受的浮力愈大 ; 反之,物體沉 的愈低,則所受的浮力愈小」,詳細請見附錄1-3- (a) ;

2 僅單方面考慮了「物體的重量」判斷了物體的浮力大小(吳 昆勇2002),因為學生認為「因為材質相同,所以體積愈 小的球,質量也就愈小(即愈輕),所以所受的浮力會愈 大」,詳細請見附錄1-3- (b)。

62

(b)𝐵U=𝐵V=𝐵T

1 誤用「物體在液中的位置」判斷浮力(劉翠伶 2002;黃湘武 1989;Mullet & Montcouquiol 1988),因為學生認為「物體 浮得愈高,代表所受的浮力愈大 ; 反之,物體沉的愈低部,

所受的浮力愈小」

2 誤用了「 物體的密度」來判斷浮力(劉翠伶 2002 ; 林福榮 2001 ; Mullet &Montcouquiol 1988),因為學生認為「因為 三球的材質相同」。

2)九年級生:

(a) 𝐵U > 𝐵V > 𝐵T的迷思概念類型有三種 :

1 誤用「物體在液中的位置」來判斷浮力(劉翠伶2002;黃湘 武1989;Mullet and Montcouquiol 1988),因為學生認為

「物體浮得愈高,代表所受的浮力愈大 ; 反之,物體沉的愈 低部,所受的浮力愈小」,詳細請見附錄1-4-(a) 。

2 僅單方面考慮了「物體的重量」判斷了物體的浮力大小(吳 昆勇2002),因為學生認為「因為材質相同,所以體積愈 小的球,質量也就愈小(即愈輕),所以所受的浮力會愈 大」。

3 誤用了「物體與液體的接觸面積」來判斷浮力大小(She 2002;吳昆勇 2002),因為學生認為「a 球的表面積最大;c 球的表面積最小」。

(b)𝐵U=𝐵V=𝐵T 的迷思概念類型有兩種:

1 誤用「物體的沉浮情形」來判斷浮力大小(吳昆勇 2002),因 為學生認為「a、b 與 c 三顆球均浮在水中且未觸及盆底」,

詳細請見附錄1-4-(b) 。

2 誤用「液體的密度」來推斷「物體的浮力大小」(劉翠伶 2002 ; 林福榮 2001 ; Mullet 1988; Montcouquiol 1988),因 為學生認為「三顆球都放置在相同的液體(水)內,故所受 的浮力都一樣」,詳細請見附錄1-4-(c)。

63

64

第貳部分:大一新生與八、九年級生於浮力綜合應用層次題型的答案類型與迷思概 念類型

(一)普通物理圖表概念認知調查問卷與晤談題目的試題回顧:

(1)普物圖表概念認知調查問卷第三題:浮力綜合應用層次題型 某生做浮力實驗之步驟順序如下所述:

《步驟一》將一木桶置於水中後,測得其水面高度為ℎ,如下【圖 4-1-3(a)】

所示。

《步驟二》置一金屬球於木桶內,並測得其水面高度為𝐻$,如下【圖4-1-3 (b)】所示。

《步驟三》將此金屬球從木桶內取出後,用一細絲(體積可忽略不計)勾置於木 桶底部,並測得其水面高度為𝐻%,如下【圖4-1-3 (c)】所示。

《步驟四》最後再將其細絲剪斷,並待其金屬球沉入水底後,測得其水面高 度為𝐻W,如下【圖4-1-3 (d)】所示。

則水面高度ℎ、𝐻$、𝐻%與𝐻W由高至低排序為 (以>、=表示)。」

▲圖 4-3-4:普物問卷正式施測題目第二題示意圖 【正確答案】𝐻$ = 𝐻% > 𝐻W > ℎ

(2)浮力綜合應用層次的晤談題目:情境二 (題目部分為口述)

(A).如下圖 0 所示,將一塊保麗龍板置於一水盆內後,量測其液面高度為𝐻m; 如果,今將一袋彈珠放置於此塊保麗龍板上後(如下圖 1 所示),所測得的 液面高度為𝐻$,則試比較液面𝐻m與𝐻$的高低關係?

65

(B).若將原本置於保麗龍板上的彈珠袋,掛置於保麗龍下方,並使其沒入水中 後(如下圖 2 所示),所測得的液面高度為𝐻%,則試比較液面𝐻$與𝐻%的高低 關係?

(C).若將原本掛置於保麗龍板下的彈珠袋剪斷,並使彈珠袋完全沉於水盆底部 後(如下圖 3 所示),所測得的液面高度為𝐻W,則試比較液面𝐻%與𝐻W的高低 關係由大到小排序?

(D).將彈珠袋置於保麗龍板上後(如下圖 1 所示),所測得的液面高度為𝐻$;若 將此彈珠袋投入盆中,待其完全沉入盆底後(如下圖 3 所示),所測得的液 面高度為𝐻W, 則試比較液面𝐻$與𝐻W的高低關係?

▲圖 4-3-5-(0)~(3):晤談試題情境二示意圖 【正確答案】 (1).𝐻$ > 𝐻m (2).𝐻$ = 𝐻% (3).𝐻% > 𝐻W (4).𝐻$ > 𝐻W

(二)浮力概念調查問卷的試題回顧:

(1)浮力概念調查問卷情境二:浮力綜合應用層次 同「浮力綜合應用層次題型的晤談題目情境二」。

(2)浮力概念調查問卷情境三:浮力綜合應用層次 同上,普物圖表概念認知調查問卷第三題。

66 連結錯誤(Errors In Making Concept Association)」(Marshall 1987),

而是不小心遺忘了 h 才導致答案的錯誤。

67

68

(二)晤談結果與迷思概念來源與類型統計:

為了能更進一步診斷學生的迷思概念來源與類型,研究者根據前面的研究 結果,將原施測題目,做了一小部分的修正而發展成四題的晤談題目,在晤談 上是採以結構式晤談法來晤談學生,而學生是採用「兩兩比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來判斷答案,因此研究者將透過學生的「放聲思考

(Think aloud) 」來診斷學生的迷思概念來源。晤談題目說明如下:

(1)第一小題:知道𝐻$ > 𝐻{ ,即「加入彈珠袋後,浮力會變大;因此排 開液體會使水面上升」。

(2)第二小題:知道𝐻$ = 𝐻% ,即「能視彈珠袋與保麗龍板為同一系統,利 用力平衡的概念得到浮力等於重力」。

(3)第三小題:知道𝐻% > 𝐻W ,即「彈珠袋的密度大於水,因此沉入水中 時,其所受的浮力小於重力」。

(4)第四小題:知道𝐻$ > 𝐻W ,即「浮體與沉體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同,彈 珠袋在保麗龍板上雖然未與水接觸,但仍受浮力作用」。

下表 4-3-7~9 為這三所公私立大學大一新生,於晤談後的迷思概念類型統計:

1)學校甲的迷思概念類型:

(a)第一題:學生認為「沒放彈珠袋的水位會比較高」,即「𝐻m > 𝐻$ 」 的錯誤答案類型。因為「保麗龍板及彈珠袋系統的重量,

較保麗龍板大,因此會造成液面產生形變而導致水位下 降」,故迷思概念類型為

(江新合1992;劉翠伶 2003),詳細請見附錄 2-1- (a)。

(b)第二題:學生認為「將彈珠袋掛置在保麗龍板下方,並使其沒入液 面下時的液面高度,較置於保麗龍板上的要高」,即

「𝐻% > 𝐻$」的錯誤答案類型。因為 「圖 2 的彈珠袋沒入 液面下的體積較多,因此會排開較多水的體積而使得水面 升高」,故迷思概念類型為「僅單方面利用沒入的體積來 判斷浮力」(林福榮 2001),詳細請見附錄 2-1- (b)。

(c)第三題:學生認為「將彈珠袋掛置在保麗龍板下方,並使其沒入液 面下時的液面高度,與彈珠袋沉入盆底的液面高度,沒有 差別」,即「𝐻% = 𝐻W」的錯誤答案類型。 因為「兩袋彈 珠袋所受的重力一樣,因此所受的浮力會一樣」,故迷思 概念類型為「僅單方面考慮了物體的重量來判斷物體的浮 力大小」(吳昆勇2002),詳細請見附錄 2-1- (c)。

69

70

71 1994;Amy S. 1993;陳振威 1999;莊麗娟 1996;王龍 錫1991)即「沉在盆底的彈珠袋,是因為重量較重的 關係 ; 因此水面會上升比較多」,故此生的迷思概念類 型屬於「錯誤的使用浮力概念來解釋浮力現象」(吳 昆勇2002; 郭重吉 1989 ;林俊義 2001;黃湘武

72 1994; Sneider 1994;Amy S. 1993;陳振威 1999;莊 麗娟1996;王龍錫 1991),故迷思概念類型屬於「錯

73

74 於「概念的連結錯誤(Errors In Making Concept Association)

(Marshall 1987),而是不小心遺忘了 h 才導致答案的錯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