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 PBL 鷹架學習單,提供與「電學」相關之情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並作圖,以供檢驗學生的科學認知,以及 PBL 的學生自評表及教師對學生之評 分表,來了解學生在學習的實際狀況。因為 PBL 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由 的表達空間、提供學生擬真的學習情境引導式問題和操作具有驅動性,可幫助學 生複習先前知識而對學習內容加以過濾,釐清學生的知識和了解程度,以發展至

85

生活的自我導向學習與終身學習。PBL 幫助學生將傳統式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 式,轉變成主動探究的自我導向學習的學習型態。兩個常設展品的學習單中,都 包含四個題目,法拉第劇場有勾選題、開放問答題,簡單的電路遊戲則是作圖題 方式的開放式題型以及 PBL 之自評表。

在參與情況當中,以實驗組進行學習單與沒有學習單來進行學習的對照組,

看到學生對於自己自我的要求和學習的參與度,也藉由 PBL 自評表的方式來呼 應學生參與的部分,學生自己是否認為有學習單來引導學習的模式對學習有改善 和改變。

以下是法拉第劇場、簡單的電路遊戲、PBL 自評表與教師對學生之評分表 的說明,藉由表 3-4-1、表 3-4-2、表 3-4-4、表 3-4-5標準來做評分後的分析。

(一) 法拉第劇場

對於國一生來說,曾在國小的科學故事中,聽過法拉第,此次應是第二次認 識法拉第。情境式問題加上科教館的情境設備,研究者預期應能促使學生連結先 前知識,能對當下的學習材料提供闡釋以更新認知,也能促使學生用心學習,幫 助後設認知的發展。

本研究實驗組學生共 25 人,學生觀看法拉第劇場時,填寫學習單。學生回 答情形,分析如表 4-1-1。整體而言,在學生所回答的學習單當中,可以看到學 生的回答都可以抓到影片當中所要傳達的內容。實驗組學生在看法拉第劇場的介

86

87

後填寫,會增加他們思考的機會,並在回想的過程中刺激並在稱為腦的資料庫中 尋找問題的答案,真實的回答他們所了解科學家的狀況並自己在影片中所觀察到 的一切,學生勾選最多的如:思考並有建設性的想法、具有科學精神,有理智的 判斷力,經過觀察假設實驗證明、不只提出精確的理論,更是以嚴謹的實

驗去證實。

第三題的部分「了解法拉第的生平,在身為國小畢業後的你,求學過程中,

有何處是值得學習並效法的」(Mean = 3.16, SD =0.85),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狀況 並透過法拉第成為榜樣來思考自己該成長的部分來更認識自已,也了解學生哪部 分是自己具備的而讓他感到有自信,學生了解自己需要的是甚麼,所以勾選自己 真的需求的那部份,如:永不放棄的精神、思考並有建設性的想法、具有科學精 神,有理智的判斷力,經過觀察假設實驗證明;勾選比較少的選項,如不

處於安逸、樂觀與實事求是的態度、經常自我反省。

第四題的部分『觀賞完「法拉第的人生」,很多人也從事電方面的研究,但 卻是法拉第震撼科學界,被後代稱為「電學之父」,你認為他成功的關鍵在於:』,

(Mean = 0.72, SD =0.46)在影片當中很確實的說明「將看不見的存在實體化,

提出「場」的理論並證實,使場和力線的模型對當時的傳統觀念是重大的突破」,

此為法拉第被稱許為電學之父的原因,在實驗組中的 25 人中,表 4-1-1 中平均 值 0.76,也就是有 18 個學生能準確地回答。

88

89

形,會讓學生更清楚自己是否了解並參與,因為國小有學習過串聯與並聯,而過 去國小並未學習電壓表及電流表,所以看不出科教館面板的差別,所以遇到學習 單的問題開始出現思考並想提問的狀況。而在 PBL 教 2 師對學生評分表中有記 錄學生所問的問題,主要內容如:「電壓表和電流表是照面板上操作就可以有數 值嗎?」、「兩個表的測量狀況一樣嗎?」、「電壓和電流是做甚麼的?有差嗎?可以 亂接嗎?」、「是不是沒有電源?怎麼我接對都不會亮?」等問題。並由 Tutor 來 引導學生觀看面板來思考他剛剛問的問題。透過畫出圖形,能看出學生對於先前 知識的部分,只記得串聯的狀況,並未了解並聯的差別,甚至忘記的情況下,根 本搞不清楚科教館的面板已經在傳達如何使用電壓電流表。至於前測概念、後測 概念的差別會在第肆章第二節中提及。

對照組的學生,沒有寫學習單的小朋友,並不了解為何而做,所以沒做出來 就算了,即使 Tutor 建議在做做看及詢問學生認為自己是否已經操作完成,是否 有確實看到面板上的結果,但學生不想在嘗試的狀況下,就會讓學生進行下一個 階段,教師對學生之評分表的回應請詳看第肆章第一節(四)。

在本研究的 47 個學生中,願意主動花假日的時間到科教館學習,寫學習單 並自我反省,已經是很值得讚賞的,在玩樂中要轉變成思考的階段,能夠看見學 生願意思考與回答,所以他們沒勾選的現象,並沒有代表不好。

90

(三)PBL 自評表

對於 PBL 自評表的部分,以下會分五分量表與開放題來做說明。關於五分 量表的部分,學生對於自己的評估最高分的項目如下:我能分辨與確認問題的題 意;我能提出問題,幫助自己可以進一步探索;此次學習,我的物理知識增進了;

此次學習對我的學習方法產生影響,此四項是學生真實感受到有幫助的部分,也 能夠更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學習,透過 PBL 鷹架式學習單的引導,能使學生更進 一步的認知自己的學習程度與對待自己學習科學的參與狀況。

實驗組的部分,希望學生能透過學習單問題提供他們連結思考的能力,並刺 激腦中資料庫的提出與關聯,使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式的接受就結束,而是能連結 國小學習過的電學,並透過科教館的電路遊戲來教學關於國三最基本使用電壓表 和電流表的部分,因為只要會串聯和並聯,就算不知道電壓表和電流表是甚麼作 用,至少也還是可以量出數值並了解接法的使用,再思考如何學習的過程中,會 問出問題以及關於能得到回答的方法並再次嘗試。

對照組的學生,沒有寫學習單的小朋友,並不了解為何而做,所以沒做出來 就算了,即使 Tutor 建議及詢問學生認為自己是否已經操作完成,是否有確實看 到面板上的結果,或是否想再看一次劇場的影片,但學生不想在嘗試的狀況下,

就會讓學生進行下一個階段,教師對學生之評分表的回應請詳看第肆章第一節

(四)。

91

在自評表中自覺「有努力學習」的兩組學生中人數相同,但「更想積極」的 學生實驗組的學生卻多於對照組,而在「自覺要再努力」的此塊,實驗組的學生 比對照組的學生多,學生因為寫學習單,發現到自己沒有好好學習電學,而自覺 要努力並問了很多的問題,即使寫完了學習單,但還是需要再加強,自覺自己有 努力學習卻感到滿足不積極的學生和自覺要再努力並不積極的學生都算少數。

以下表 4-1-3 為學生自評表總人數與兩組人數的狀況,表 4-1-4 舉例出兩組 學生在開放式問題所回答的內容:

表 4-1-3、自評表

總人數(對照組/實驗組) 更想積極 不積極 總人數 有努力學習 16(7/9) 6(4/2) 22(11/11)

自覺要再努力 20(8/12) 5(3/2) 25(11/14)

總人數 36(15/21) 11(7/4) 47(22/25)

92

1.happy 2.能了解電

93

94

時都可以操作,學生提供適當的回饋。此兩項是教師真實感受到的部分,學生願 意回答和搭配,即使不願意也會表現和回答。透過 PBL 鷹架式學習單的引導,

能使學生和教師更進一步的認知,學生的學習程度與學習狀況是很需要引導和說 明的。在表 4-1-5 中,整體中教師給學生比較正面的回應和鼓勵,所以在「有努 力學習」此方面的人數有 32 人,「有努力學習+有問問題」的學生有 11 人,「有 努力學習+沒有問問題」的學生有 21 人,「自覺要再努力+有問問題」的學生有 8 人,「自覺要再努力+沒有問問題」的學生有 7 人。學生在有問問題方面也還是需 要多加強,學生還是自己操作的部分佔 28 人。在學生問問題方面,實驗組的問 題是針對能否有學習更多的積極問問題,但對照組雖然有問問題,但問的問題,

是為了要能夠操作完就可以了的心態,來問相關的問題,沒有在腦中思考並學習 到面板上所要給予的資訊,只能夠停留在動手做而已。以下表 4-1-5 為教師對學 生的評分表總人數與兩組人數的狀況,表 4-1-6 舉例出幾個教師對兩組學生的建 議內容。

表 4-1-5、教師對學生之評分表(分數與開放式問題的回應分類)

總人數(對照組/實驗組) 有問問題 沒問問題 總人數 有努力學習 11(2/9) 21(11/10) 32(13/19)

自覺要再努力 8(3/5) 7(6/1) 15(9/6)

總人數 19(5/14) 28(17/11) 47(22/25)

95

96

97

表 4-1-6、教師在開放式問題所回答的內容(續) 教師覺得要

再努力,學 生沒有問問 題

實驗組 1.學生雖一直叫很難,但是仍做的出來,最後都有 做出來,但不知道為什麼

對照組 1.不願意做也不願意配合,到處亂跑、

2.整個不清楚狀況,也不願意做、 因為學生一直覺 得 3.很難,所以無法繼續操作下去,一直想放棄

(四)小結

對於科教館常設展的設備,可以透過學習單的 PBL 鷹架效果來促進學生學 習,不只可以看出學生的先前知識,也能了解他們是否可以瞭解尚未學習的部 分,且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刺激思考、連結能力訓練、接受挑戰、尋找腦中資 料庫的訓練,促使學生在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獲得新概念,同時新概念 與先前知識產生連結。雖然在一般教學中,也可以透過被動式教學讓學生學習,

對於科教館常設展的設備,可以透過學習單的 PBL 鷹架效果來促進學生學 習,不只可以看出學生的先前知識,也能了解他們是否可以瞭解尚未學習的部 分,且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刺激思考、連結能力訓練、接受挑戰、尋找腦中資 料庫的訓練,促使學生在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獲得新概念,同時新概念 與先前知識產生連結。雖然在一般教學中,也可以透過被動式教學讓學生學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