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亞洲各國希望藉由區域間貨幣合作,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但成效 有限。首先,1997 年,東協五國建立東協貨幣互換機制(ASEAN Swap Arrangement)。2000 年,參與對象進一步擴及東協其餘成員國;同時,

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也加入,此即〈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 CMI)。2009 年,CMI 的共同儲備基金的規模,由原先的 800 億 美元進一步增加到 1,200 億美元。但從區域貨幣整合架構的主要機制來 看,這仍停留在第一階段--建立公共部門的區域流動性基金。

其次,2000 年 5 月,「東 協 加 三 經 濟 檢 視 與 政 策 對 話 機 制」

(ASEAN+3 economic review and policy dialogue process)成立,旨 在加強金融與貨幣等方面的政策對話、協調與合作。由此觀之,區域 貨幣整合的各國總體經濟政策協調也同樣屬於第一階段--監控各國貨 幣與財政政策。

Barry Eichengreen, Exorbitant Privile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 165-175.

Xiaoli Chen & Yin-Wong Cheung, “Renminbi Going Global,”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9, Issue 2, March-April 2011, pp. 14-16; Jing Li,

“The Rise of the Renminbi in Asia: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Road Map,”

The Chinese Economy, Vol. 40, No. 4, July-August 2007, pp. 32-34.

第三,區域貨幣整合中進展相對較快的領域應屬區域貿易。截至 2012 年底,亞洲各國共簽署 257 個自由貿易協議(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其中,雙邊協定占 189 個,多邊協定占 68 個。35換言之,目 前亞洲的區域整合已提升到第二階段--將所有 FTAs,整合為區域內 單一投資與貿易協定。但值得注意地是,這所有的 FTAs 幾乎都未涉及 到區域貨幣整合的問題。36

第四,在民間部門的流動性基金方面,1997 年,日本提議且建立 亞洲貨幣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2003 年,亞洲 11 國央行再成 立亞洲債券基金(Asian Bond Fund Initiative)與發展亞洲債券市場,這 標示著亞洲貨幣整合中的危機處理機制已進入到第二階段--擴大區域 流動性基金涵蓋範圍。

但是,區域貨幣整合中所涉及到的政治措施、危機防制機制,以 及資本移動程度都還沒有進入到實質討論的議程。換言之,參照迪特 的區域貨幣整合架構,亞洲貨幣整合的層次仍屬初步階段(請見表 9)。

Asia Regional Integration Center, “Free Trade Agreement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January 2013, <http://aric.adb.org/ftatrends.php>.

本文也注意到中國大陸已在實施的 FTA,共計七個,分別為東協 10 國、香 港、澳門、巴基斯坦、新加坡、臺灣及紐西蘭。部分 FTA 雖涉及到服務貿 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GATs),但目前尚無法 找到直接證據,證明在雙邊 FTA 架構下,中國大陸應用 FTA 進行貨幣權力 的說服。一方面,FTA 是 WTO 架構下的制度安排,而貨幣與金融合作是 IMF 架構下的議題,因此,FTA 幾乎沒有涉及到主權貨幣的讓渡問題。另一 方面,這也不能表示,在 FTA 談判的過程中,中國大陸與各國(地區)不 會提及進一步深化彼此間的金融合作,例如:金融對話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或雙邊貨幣互換協定。

表9 區域貨幣整合架構與東亞合作的進展

資料來源:Heribert Dieter, “Monetary Regionalism: Regional Integration without Financial Crises,” p. 10;Masahiro Kawai, “The Role of an Asian Currency Unit for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eyond Bretton Woods:

The Transnational Economy in Search of New Institutions (Mexico City: Instituto de Investigaciones Economicas UNAM, the Observatoire de la Finance & Pacific Asia Resource Center, October 15-17, 2008), pp 1-29;彭德明,〈東亞共同通 貨區可行性初探--兼論東亞地區的經濟與金融合作〉,《中央銀行季刊》,第

主導權的分歧可能是造成亞洲貨幣整合進展緩慢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亞洲地區存在三種主要區域主義:一是亞太主義,以美國為主 的先進國家倡導,亞洲要依循全球化政經發展的脈絡;二是東協主 義,旨在提升東協國家的政治自主性和促進經濟發展;三是中國大陸 與日本各自主導下的東亞主義。37這些政治力量都欲爭逐亞洲貨幣統合 的主導權,例如:2006 年,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試圖建立亞洲貨幣單位,但旋即遭到歐美等國的阻擾而停止,這 說明亞太主義對於亞洲貨幣整合的影響。

但值得注意地是,金融海嘯後,儘管亞太主義仍在區域貿易上持 續發揮作用--美國正加快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不過,在 區域貨幣整合的態度已有所軟化,歐美等國與 IMF 認為,短期控管應 有助於平抑資產價格與經濟的劇烈波動。在此之際,由日本主導的亞 洲開發銀行再一次提出建立 ACU 與亞元的願景。38

但是,中國大陸也想扮演亞洲貨幣與經濟合作的領導人。根據吳 玲君的研究發現,中國大陸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的角色,從 1991 年加 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時的新手,提升到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發展中國家代言人,再 上升到 2001 年主辦亞洲博鰲論壇時的主導者。392012 年,中國大陸積 極促成於 2015 年底實現東協加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更標誌著中國大陸對 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大幅增加,中國大陸已儼然成為區域霸權。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

第 14 期,2001 年 6 月,頁 208-218。

Masahiro Kawai, “The Role of an Asian Currency Unit for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pp. 15-19.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 題與研究》,第 44 卷第 5 期,2005 年 10 月,頁 12-16。

所以,中國大陸不希望因其參與 ACU 與亞元,成就日本之領導地 位。退一步而言,至少要等到人民幣成為主導貨幣之後,中國大陸才 會推進以共同貨幣單位(如 ACU)為方向的亞洲貨幣整合。40例如:

2008 年 12 月至 2013 年 3 月,中國大陸共與 20 個亞洲國家(地區)簽 訂約 18,562 億人民幣的雙邊互換協議(折合 2,961 億美元),其規模 已超過 CMI 多邊協議的兩倍(1,200 億美元),可見中國大陸政府在 亞洲地區推動人民幣區域化的用心、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合上述,金融海嘯後,受到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造成亞 洲各國外匯資產價值大幅損失。但由於主導權的分歧,以致亞洲貨幣 合作進展緩慢,這使得亞洲各國無法增加替代貨幣(如亞元),達到 減持美元資產的政策目標,這是亞洲各國共同面對的國際與區域政經 結構。對此,中國大陸憑藉著自身的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大外匯存底 國、第二大經濟體與出口國,以及第三大進口國,試圖推動人民幣國 際化政策。但亞洲其他國家對於人民幣的高度接受,究竟是什麼原 因?下一節將進一步探析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