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同儕人際關係的理論

同儕人際關係屬於一種狹義的人際關係,研究者在整理文獻後發現人際關係 的理論多以國外學者的研究為主,國內學者對此方面的理論探討較少,茲分別說 明如下:

(一)Sullivan的人際關係論

美國精神醫學家 Sullivan(1953)主張人格乃是個人與他人交往中的行為表 現,必須建立在人際關係的社會情境中。而從個體出生開始,就想獲得「人際安 全」。嬰兒大約從 12到 18個月開始,就會慢慢形成一種自我系統 ,功能在於尋 求滿足和獲得安全感以降低焦慮。這種自我系統是個體對人際關係的知 覺和自我 概念的一個參照系統,如果外界事物或他人的評價與其自我系統不符合,就會產 生焦慮情緒,故個體會調節自我系統去適應外界事物或他人的評價 ,藉以減輕焦 慮獲得安全感。

Sullivan認為「前青少年期」是兒童發展第一個同儕親密關係的關鍵期 ,該

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能夠發展出親密的人際關係,使兒童真正脫離自我中心,並且 能關心別人的福祉(林慧姿,2003)。而青年前期是真正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開始 , 主要特徵是尋求友伴、親密及合作關係。若此時期缺乏友伴,將會變得孤獨寂寞,

並易導致心理與生理的疾病產生。而異性間的交往也是此時期所 注意的重點,會 影響未來在人際上的適應與發展 (Hall,1978;引自劉中夫,2006)。

(二)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1970)從人類動機理論中發展出 「需求層次理論」,強調人類所有 行為始於滿足其基本需求,並充分實現與生俱來的潛能。他對人類的動機抱持著 一種整體而又分層的看法,強調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所組成,而各種需 求之間又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茲分別說明各項需求如下(李珮瑄,2005; 張春興,1996):

1.生理需求

這是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也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最需優先滿足 的需求,一方面要維持體內熱量,以支持身體的各項活動;另一方面要滿足生理 的慾望,使不產生匱乏,如飢餓需要食物、口渴需要飲水、寒冷需要衣物、生病 需要就醫、需要居住的場所,以及與異性結婚等等,當感覺到的生理需求被滿足 時,我們就會產生愉快的感覺。不過,在現代進步的社會中,大多數人的生活並 無匱乏感,生理需要的刺激因而相對的減低 。

2.安全需求

人們喜歡選擇熟悉的環境,掌握已知的情境;希望獲得安全感、免受恐懼和 混亂的折磨;對生活與體制穩定、有秩序的需求;尋求法律或保護者的保障等 。 安全需求的滿足,就是確保個人能生活在一個免遭危險的環境之中 。

3.愛和隸屬感的需求

人們渴望和他人有一種相互關懷的關係 ,希望被他人接納、愛護、關注、鼓 勵與支持。也就是個人對友伴、家庭的需要,對受到組織或團體認同的需要。在 此需求中包含愛人與被愛的滿足 ,希望自己在所處群體和家庭中有一個位置 。

4.自尊需求

這是一種個人對自己尊嚴和價值的追求,這種需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 我尊重」,個人對自己產生能勝任、優秀的、有成就的主觀信念,對所面臨的社 會充滿自信、獨立和自由的欲望;另一方面是「他人對自我的尊重」,即個人對

自我期望中要求自己有名譽、威望和地位、被讚賞和被肯定。這些需求的滿足,

使人覺得生活在世界上是有價值、有用處、有實力,這些需求若受挫,將使人產 生自卑、軟弱、無能等感情,終而失去信心。

5.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個體成長中,追求未來最高目標和境界的動機或願望,也 就是尋求發揮個人潛能和不斷發展的機會。個體要求實現個人聰明、才智、理想 與抱負,促使其潛力得以實現的趨勢,希望自己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與 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自我實現被定義為個人對自身內在本質更充分的認識 與承認,亦是個人將內在潛能、能力、天賦不斷統一、整合或協同邁進的過程 。 它不僅是終極狀態,而且是個體在任何時間、以各種不同形式實現其潛能的過程。

(三)Schutz的人際需求理論

Schutz(1973)是最早提出人際關係三向度理論的學者 ,他認為每一個人都 有人際關係的需求,而人際關係的滿足與否會影響到自我觀念 (self-concept)的 形成。人際需求可以分成接納(inclusion)、控制(control)和情感(affection)三 大類。Schutz也認為不同需求類型的人,會發展成不同的人際反應特質。茲將以 上三種人際需求,分述如下(劉永元,1988;陳騏龍,2001):

1.接納

接納是強調一種自己覺得重要且有價值 、被愛及被關懷的感覺。Schutz認為 個人如能被團體接納,就不會孤寂,接納需求的強度,過與不及都無法發展出良 好的人際關係。接納的需求是個體希望能存在於別人團體中的慾望。缺乏社交的 人通常希望獨處,不需要靠社會互動來獲得滿足 ;而過度社交的人經常需要同 伴,當他們獨處時 會感到緊張焦慮;然而大部分人是屬於有時候喜歡獨處 ,有 時候需要享受與別人的互動。因此接納的需求強度是因人而異,伽過度與不及,

對於良好的人際關係發展並無助益;唯有適度的接納需求,才是良好人際關係發 展的指標。

2.控制

控制是指個人在權力、人際間影響力及權威之間做決定的過程。控制需求是 想控制別人到被別人控制間的一種連續性需求 。控制需求低的人,服從權威,不 願擔負做決定的責任。相對的,具有高控制欲的人,競爭性強,但亦無法擔負責 任。唯有適當控制欲的人,能控制別人及被人控制,並對自己深具信心。控制的

需求是希望成功地影響週遭人、事與物的慾望。沒有控制慾望的人,會規避責任,

不想承擔任何事,是放棄者;有強烈控制慾望的人需要隨時駕馭別人,渴望操縱 任何人、事與物,是獨裁者;而適度控制慾望的人則有時候 居領導地位,有時候 也能安於他人的領導,是民主者,較能成功扮演社會角色。

3.情感

情感代表兩人之間親密的情緒感覺,尤其指不同程度愛與恨的感覺。情感太 少的人,常避開人群,不談感情的事,不信任自己的感情。相對的,情感太豐富 的人極需要別人的喜歡,當別人喜歡他,就會減輕他的焦慮。所以唯有情感需求 合宜的人,才能接受別人的情感,也能接受別人的拒絕,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情感的需求反應一個人表達和接受愛的慾望,缺乏人際關係者很少對人表示強烈 的情感,並且逃避他人;過度人際關係者親切地想和每一個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 係;而適度人際關係者容易表達和接受情感,能從與他人的種種關係中獲得快樂

(曾端真、曾玲珉,1996)。

綜合上述的人際關係相關理論可知,個體不論處於何種發展階段,都具有人 際關係的需求,都希望被群體接納和尊重,並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而青少年階 段重要他人從家人轉為同儕 ,希望能與同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