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演奏詮釋

第二節     第二樂章之演奏詮釋

此慢板的樂章中,結構上與規模是較為簡短的一個樂章,但其音樂內涵未因 長度而少了姿色,反倒在內在情感表現更為深沈、不外露的性格。曲式為三段體 (A-B-A),速度標示為慢板(Adagio),在義大利文中有「寬敞」之意,緩慢且安靜 之感。

A 段

「A 段」演奏上,筆者再分為 a-a’-b 小句。主奏自信地將旋律帶出,以飽滿的 音色且持續線條,為了能讓樂曲線條延升,因此在演奏時嚴禁放慢速度。樂團的 部分,在聲部間以些微起伏的線條及伴奏,幫助主奏大提琴支撐長音的線條,直 到張力解決。演奏詮釋上,筆者建議演奏A-a 小句第 1 小節之第一個音,要持續 地抖音至第三音,為了讓聲音更為連貫。第5 小節主奏的長音 D 音,似乎表達著 一種不安的情緒,在演奏上再次以更濃烈的長音音符持續著。為了增加音樂律動 性,筆者透過抖音的速度變化,加以保持音樂張力,推至第六小節旋律以模進進 行,直到在弓的使用上,由於第二後半拍為32 分音符音型,僅有半拍可回弓,因 此弓速須稍快,但要小心的控制上弓的力道,回弓的速度才不會擾亂樂句的進行(譜 例5-2-1),此樂章極重要的音符為「休止符」,它不代表終止,而是一種意境的延 伸或留白。在第1 跟 2 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筆者視為一種延伸,尚未中斷,反而 引導下一小節方向至樂句的終止;第3 小節的兩拍正拍為嘆息音型八分,筆者設 定休止符為感嘆之意。

【譜例-2-1】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8 小節

第17-31 小節為 A-b 小句。音量層次分明,可從譜上看見第 17-20 小節的變化,

這三個樂句,充份表現音量上的對比,共可分為三個層次。第17 小節樂團以弦樂 四重奏加上低音提琴的編制與主奏進行搭配。此時樂團的織度改變,節奏轉為16 分音符,樂團的低音聲部於正拍上,給予穩定的節奏。同時,主奏大提琴像是少 女般情懷,情感表達較浪漫。因此在弓法處理上,筆者建議第17 小節的第二拍,

以半拍為一弓,將兩個16 分音符視為一組,拉奏此音型時,切勿把樂句切斷。為 了使樂句連貫,右手換弓須圓滑,其左手之抖音,幫助音跟音之間能更有接續性,

並使張力持續直到第20 小節,直到附屬和弦的下行,解決於五級後得以緩解。A-b 句筆者分為兩個樂句,第一句為17-24 小節,第二句為 24-32 小節。層次分明而變 化,因此在弓法處理上,弓速與弓毛用的多寡,也都需要斟酌思考,一點一滴的 累積及醞釀,第一句的音量變化大,譜上的標記即為四種,依循句法上的層次變 化 (譜例 5-2-2)。

【譜例5-2-2】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7-20 小節

第25 小節的調性開始轉為 E 大調,和弦進行的穩定性較低。第二句以雙聲部 為特點,海頓於每拍的正拍音下方三度,給予八分音符的配搭至第26 小節的正拍,

以完全五度的聲響,帶出響度與張力。演奏演筆者會特別強調低音聲部拉奏第24 小節時,雙音就像是嘆息聲,對於眼前的路顯得惆悵並且猶豫不決,直到一連串 32 音符的帶領,衝破一切的綑綁,在高音 c 音上呼喊三次後,漸漸地得以釋放,

此時弓速才可以稍微慢些,漸漸地放鬆銜接至a 段。為了使樂句更為連貫,右手 換弓須圓滑,其左手之抖音幅度較為大,使音跟音之間能更有接續性,能讓張力 持續到第20 小節,調性開始漸漸地轉為 E 大調,和弦的不穩定性較高。所以拉奏 第24 小節時,雙音彷彿是嘆息聲,對於眼前的路顯得惆悵,顯得猶豫不決。直到 一連串32 音符的帶領,衝破一切的綑綁,在 c 音上呼喊三次後,漸漸得以釋放,

此時弓速才可以稍微慢些,漸漸的放鬆銜接至a 段(譜例 5-2-3)。

【譜例5-2-3】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25-35 小節

B 段

進入 B 段前的過門,共維持四小節。由樂團奏出此樂章唯一出現的小調,停 留 a 小調的五級後,轉入C 大調。

B 段的調性轉換給予新色彩般的充滿著信心,彷彿有了新希望。B 段共有兩個 樂句組成,第一個樂句為第 43 小節到第 46 小節,第二個樂句為 47 小節到 52 小節,

分別為問答性質的樂句。第一樂句筆者視為「問句」,因而在演奏的音色表現上,

筆者以扎實的力度來表現;在第43 小節之第一音,筆者選用的指法為大姆指。在 演奏技法上,由於指法關係,較難表現聲音的扎實度,所以演奏時必須更加地留 意是否先行按緊,並且加一些抖音,能使音色更為圓潤。

筆者建議演奏第44 小節此音符,右手之弓速需快些並帶有挑起來的動作,讓 每個音都多了些空間感。左手抖音的呈現,需要小而快的修飾,像是一個問話般,

讓音色聽起來更為精緻。第45 小節與第 46 小節的素材,來自於前一句的「問句」,

並加入了許多十六分音符,從譜上的指示中看出,第44 小節第二拍後半為八分休 止符,譜上標示斷音記號(Staccato),增添了些趣味;第 46 小節第二拍以四分音符。

此兩小句雖是問句,依循譜的指示,第一小句以中強音量表現可愛;第二小句則 以弱音量表現害羞,以不同情緒來表現問句。情緒上的表達較綿密,因此演奏時 在圓滑線記號(Slur)略帶壓力且須保持其長度,以弱(p)音量重述一次問句,像是喃 喃自語般(譜例 5-2-4)。

【譜例5-2-4】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43-46 小節

第 47 小節的第二樂句「答句」的出現,並延續圓滑線記號的使用。此段被作 曲家賦予極大的流動性,以中強(mf)音量表現回應「問句」與在 C 大調的調性上,

像是一位領袖向他的手下給予正面的信心與方向,帶領大家突破重圍,到達目的 地 (譜例 5-2-5)。

【譜例5-2-5】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47-48 小節

回到第53 小節的 A 段,調性也回到了 A 大調。主奏與樂團以最小音量奏出主題,

第三節

第三樂章之演奏詮釋

第三樂章是富有律動性的樂章,愉悅且活潑。此樂章的速度術語Allegro 意為 快板,意圖以較快速的速度,塑造出炫技,但又不失華麗、典雅。

大提琴以中強(mf)音量來奏出輕快的主題,雖然節奏的素材單純,但是需要把

「強-弱-弱-次強-弱-弱」的特性表現出來,讓拍子較有輕盈的效果。從第 1-8 小節 起伏不大,都徘徊在主音附近,最遠的距離僅到屬音。所以筆者建議,此段的音 量需在中強的範圍中,做出微幅的變化,強拍至下一個小節的強拍間的音須具有 目的性。第五小節的主奏,比樂團的音域還低,呈現三度音程關係的來進行,直 到第六小節的經過音接續到第七小節後,樂團退回與主奏同音演奏。但主奏不須 退回音量,反倒加入了樂團後,使音樂豐滿度增加直到主奏與樂團結合為同一聲 部,仿佛是合而為一的增添確定性。樂團也以澎湃的音量再奏一次(譜例 5-3-1)。

【譜例5-3-1】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1-10 小節

此處開始加入不同節奏的變化,給予些節奏律動。如何由演奏方式的變化、

重音記號、與力度的彈性變換,得以詮釋此段落得宜。第22 小節的主奏,一共模

進三次並製造緩慢的下降感,停留在五級和弦上。所以在三次的模進,筆者會給 予較多的彈性,像是退潮般的悠游自在。有趣的在第24 小節的短倚音

(Acciccatura),它的長度僅佔主要音的極小部分,但它奏出時比主要音較弱,在聽 覺上有增加了變化,透過力度的變換,迥異於之前的正拍為強拍(譜例 5-3-2)。

【譜例5-3-2】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17-25 小節

第 26 小節「b 段」,由 16 分音符組合而成的音群串聯,此段落反覆了兩次,

一次以中強(mf)音量演奏;另一次雖標示以弱(p)音量,勿太小聲,只是營造出兩個 半樂句音量上的對比,演奏技法上,演奏第一次時弓需貼緊弦,右手動作要靈活,

勿有過大的幅度,僅使用到手腕的部分。另一次雖標示弱,營造出力度上的對比,

展演迥然不同的氛圍。

慢慢在第30 小節開始以音階式的爬升與漸強(Crescendo)到達音量與音域的高 點。象徵著有極大的決心和興奮,突破眼前的黑暗,在第26 小節皆使用大拇指,

其音也與最高音呈現八度,建議將手型擺放奏出八度,對其音準後以大拇指為基 準,每一大拍換一個手型,也透過雙音來練習音準(譜例 5-3-3)。

【譜例5-3-3】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26-30 小節

第50 小節筆者以兩個小節為單位,確保在節奏速度的掌握,從譜例來看,樂 團與主奏的上聲部齊奏;在沒有樂團給予穩定的節拍下,下聲部八分音符切記勿 趕拍子。指法上的選擇,筆者建議可使用「0-2-0-1-3-1」的指法。接著第 54 小節,

開始出現連續四組音形模進,並且在第七把位奏出,演出難度甚高的快速音群。

如譜例的黑框,換指與換弦的速度感,需要掌握的適宜。筆者建議使用譜例上的 指法,從第50 小節開始就以第七把位為基準,從定弦 G(Sul G)-定弦 D(Sul D)-到 定弦A(Sul A),使用的按弦範圍更為寬廣。筆者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指頭 的力道與把位的熟悉感,尤其是定弦G 的高把位,琴弦與指板的距離差距較大,

加上此段的速度極快,在兩者困難的條件下,按指顯得不容易,所以在這段需特 別加強手指的獨立性與力度 (譜例 5-3-4)。

【譜例5-3-4】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50-58 小節

拉弓的力度與按指的精準,須把連續音程間色彩表現出來。第58 小節,由主 奏在五級和弦上,由弱起拍奏出以雙音呈現的旋律,一開始帶有不安定感的情緒,

主奏低音域上吟唱,兩聲部一主一副的配合。隨著音域的爬升與音量的增加,直 到第 62 小節到第 65 小節將前一樂句的音形素材加以變形,並以高八度的方式呈現。

【譜例 5-3-5】海頓《第二號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58-65 小節

【譜例 5-3-5】海頓《第二號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58-65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