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發展部」由主奏加樂團在屬調A 大調上,奏出呈示部第一主題作為動機的 發展。從總譜來看,主奏在第92 小節與弦樂搭配著,樂團加寬了音域,僅由低音 聲部伴奏,後轉移由第一小提琴與主奏做和聲搭配。頓時,第97 小節樂團以 c 音 帶入小調氛圍並以突強(fz)的音量和簡短的節拍下行將音樂情緒突然轉入 e 小調,

帶出了憂傷與思念的吟唱,如(譜例 4-2-6)。

【譜例 4-2-6】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92-99 小節

突然,第100 小節的主奏改變節奏,以三連音的方式演奏垂直性的音型。低 音聲部疑似猶豫不決,在A-B-C 音間徘迴,此音型為古典樂派常用的紡織音形 (Fortspinning)。第 104 小節呈現對比風格,引領出第二主題群並以兩個小節為單 位,在e 小調上以「動機 d」為旋律素材,並借用 c 音,轉入 b 小調的拿波里和弦 帶入第107 小節「第二部分」。開始以曼海姆火箭(Mannheim Rocket),43往上噴發 的音形,利用分解和弦,以短時間由低音曲上行到高音區,從b 音出發,一路跨 越三個八度;其後利用調性間的共同音來轉調,瞬間將音樂氛圍轉入小調後,主 奏與樂團搭配正著一路半音向上爬,音量漸漸地轉大,像似從思念脫離出來,如(譜 例4-2-7)

                                                                                                               

43  曼海姆樂派所提倡的「曼海姆火箭」(Mannheim Rocket)或稱為「曼海姆式上昇」,

使用分解和弦,以極短的時間從低音區上行到高音區。  

【譜例 4-2-7】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00-108 小節

第109 小節,以借用和弦 D 大調的五級上並模進前兩個小節,直到第 111 小 節上,回到了b 小調。第 112 小節,使用經過和弦方式,從 b 小調一級轉到五級 四二,海頓利用了音形與節奏,在高音聲部一路半音上行,低音聲部卻一路下降,

往前擠壓表現出渴望,並接著使用三次相同音形反覆,將低音徘徊在D-E-D-C#音 上在和聲上營造了停滯感,似乎找不到終點,在b 小調 Vii 上,導音 A#為中心,

相互拉扯上下聲部(譜例 4-2-8)。

【譜例 4-2-8】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 109-116 小節

緊繃的情緒過後,117 小節回到 b 小調 i 級上解決,情緒上回到以旋律為主的 樂段並使用第104 小節的素材。此處宜增添線條的流動性,不中斷地綿延至最後;

在演奏上,為了維持流暢度與增添音樂的張力,需多使用弓長與弓速的變化,讓 使音色的變化更多元。旋律方向卻一直往上走,直到第121 小節,節奏忽然轉為 下行且密集,到了終止式之前,主奏出現了小十度的聲響,像是震住了前面的翻 滾,以借用和弦之轉調到D 大調的過門樂段,如下圖(譜例 4-2-9)。

【譜例 4-2-9】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 117-128 小節

第136 小節回到 D 大調上的「再現部」,把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在重述一次,

此次的第二主題也回到主調上。

再現部結束後,主奏隨即奏出展現技巧的裝飾樂段(Cadanza)。44由於在當時 創作是讓演奏家即興演奏,並沒有裝飾樂段。裝飾樂段的版本也有多種不同演奏                                                                                                                

44裝飾奏是協奏曲中的一大特點,具有即興的風格且依尋樂曲的主題題材,利用樂器特有 的技巧,發展出一個過渡樂段。  

 

版本。筆者採用為詹德隆(Mauirce Gendron, 1920-1990)所編寫的演奏版本。此裝 飾樂段一開始由主奏奏出「第一主題」的素材作主題的變形,增添了許多的雙音 技巧及快速音群的素材,讓獨奏者展現技巧,最後獨奏結束在D 大調上(請參見 附錄1)。在尾奏中,樂團以第一呈示部的小尾奏(Codetta)的樂段相似,最後將全 曲磅礡的結束。

第三節

第二樂章之樂曲分析

第二樂章為「慢板」(Adagio),A 大調,2/4 拍子。為抒情的歌唱式風格,曲 式為三段體(A-B-A),A 段的主題一開始為主奏大提琴奏出、並且貫穿全曲,樂團

第二樂章開頭由主奏奏出歌謠似的抒情旋律,樂團由伴奏音型點綴。曲式為 三段體A-B-A ,使用主題貫穿全曲。A 段之內又分為三小段,分別是 a-b-a。「A 段」的旋律為優雅且抒情的,與第一樂章的輕快為對比,第二樂章的氣氛,為祥 和且安靜的。主奏以「A 段」旋律拉開序幕。「A 段」共有兩個樂段,表現出從容 的姿態,樂團營造尊貴優雅的氣質,樂句處理延續而連貫。第一段旋律由主奏大 提琴引領。第二段從第9 小節開始,為第一段的重複段,主旋律由樂團中的弦樂 演奏,在音量上為強(f),織體較為豐滿,賦予更厚的聲響效果,情緒略微抬升。

第二樂章的主題為兩組四小節所組成的樂句,其開頭使用的節奏及音型取自 第一樂章的「動機b」,並貫穿全樂章(譜例 4-3-1)。

【譜例4-3-1】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2 小節

a 段

曲子一開始為a 段,主奏開始發展三度關係,並輔以節奏上的變化。音量上 由中強(mf)音量為主。第 1 小節,樂團的小提琴第一聲部(Violin I)以弱(p)音量開始 三度音程關係與主奏搭配著,小提琴第二聲部(Violin II)與中提琴聲部(Viola)以倒 映的旋律線回應。在樂句結束前,第8 小節的中提琴 16 分音符,從容銜接到樂團 的部分(譜例 4-3-2)。

【譜例4-3-2】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8 小節

9 小節的樂團以強(f)音量作為回應前樂段。音域上,主旋律在第二樂段中 比第一樂段高了八度。伴奏上,樂團的第一小提琴(譜例 4-3-3)以高八度的音域演 奏此旋律,低音聲部則以低八度進行配搭,因此,聲響呈現上較豐厚。雖然兩段 樂段明顯相似,海頓在兩段的呈現手法上有些許的細微變化,和聲編寫與織度都 不同,所以相較起來有不同的聽覺感受。另外,接b 段前,第 16 小節上術語的提 示,「ben Legato」(適當的圓滑奏),讓樂團連結到 b 段。

【譜例4-3-3】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9-12 小節

b 段

第17 小節開始的為「樂段聚集」,意思是由三個或更多的樂句所組成。此段 由三個句子所組成,從使用的節奏或音型來看,筆者認為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相 似,但在音型上面做些變化。從第一個樂句帶入第二個樂句之前,調性上由主調 轉到屬調E 大調上。隨著樂團的音域拉寬,使音樂的表現空間更為寬廣。情緒烘 托迷人且流暢,從第一樂句動機素材皆取自於前一樂章,情緒表達較平穩。到第 二樂句由高音出發,唱出多愁善感,做第一樂句的變化,將音域逐漸往下移動。

音量層次反由弱(p)音量、中弱(mp)音量到中強(mf)音量,堆疊至接入第三樂句。第 三樂句輔以模進的方式進行,並融入雙音的素材,承接第二句的音域下行。到了 第27 小節,音域再次向上移動。第 31 小節,一個輕巧且微弱的上行音接,接回 反覆的a 段。

這三個樂句,充份表現音量上的對比,共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第17 小節 的低音譜號以中強(mf)音量出發,後跳至高八度以弱(p)音量,再增強到中弱(mp) 的音量,最後,將音量向上推進到中強(mf)音量,並持續了幾個小節後,於第 31 小節,停延在半終止(Half Cadence)。

第17 小節樂團以弦樂四重奏加上低音提琴的編制,與主奏進行搭配。此時樂 團的織度改變,節奏轉為16 分音符,樂團的低音聲部於正拍上,給予穩定的節奏。

同時,主奏大提琴像是少女般情懷,情感表達較浪漫。b 段中的三個樂句,層次分 明而變化,因此在弓法處理上,筆者建議第17 小節的第二拍,以半拍為一弓,將 兩個16 分音符視為一組,拉奏此音型時,切勿把樂句切斷。

【譜例4-3-4】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7-26 小節

B 段

進入B 段前的過門,共維持四小節。由樂團奏出此樂章唯一出現的小調,停 留a 小調的五級後,轉入 C 大調。B 段的調性轉換,猶如新的色彩出現般,彷彿 開闊了視野,充滿著信心。B 段共有兩個樂句組成,第一個樂句為第 43 小節到第 46 小節,第二個樂句為 47 小節到 52 小節,分別為問答性質的樂句。第一樂句筆 者視為「問句」,在演奏的音色表現上,筆者以扎實的力度來表現,在第43 小節 之第一音,筆者選用的指法為大姆指,因指法關係,較難表現聲音得扎實度,所 以必須更加得留意,需先按緊並且加一些抖音,為使音色更為圓潤。第44 小節的 8 分音符,譜上標示斷音記號(Staccato),加添了些趣味(譜例 4-3-5)。

【譜例4-3-5】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43-46 小節

第45 小節與第 46 小節素材來自於前一句的「問句」,但加入了許多 16 分音 符。從譜上的指示中看出,此句的表達較綿密,因此演奏時在圓滑線記號(Slur)略 帶壓力但須保持其長度,以弱(p)音量重述一次問句,像是喃喃自語般。第 47 小節 的第二樂句「答句」的出現,以中強(mf)音量表現,並延續圓滑線記號的使用,直 到第50 小節第一拍解決到一級和弦後,並在附屬和弦上,以半音爬升的方式,擴 充兩小節。力度層面上,因為主奏與樂團的搭配,讓每拍的色彩與半音之間的堆 砌,整體給予較上升和緊張感,直到第52 小節,到達三級的主音 E,藉由共通音 轉回到A 大調,回到了 A 段。此 A 段,樂團以甚弱(pp)音量,帶回最初 A 段的旋 律,直到第60 小節,樂團以強(f)音量引出裝飾奏(Cadanza) (譜例 4-3-6)。

【譜例4-3-6】海頓《第二號 D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47-52 小節

第三節

第三樂章之樂曲分析

第三樂章為「快板」 (Allegro),D 大調,六八拍子;屬輪旋曲式(Rondo),為

「A-B-A-C-A」。由 A 段的主題動機交替的出現,和 B 段的炫技,增添了樂曲的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