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亨德密特《長笛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第二節 第二樂章

【表 4-4】第二樂章音樂術語與風格特色分析表

結構 小節數 風格術語 速度

1-13 Sehr langsam (非常緩慢地) A

13-23 einleiten Ruhig (導入寂靜地) 過門 24-32 維持安靜的氛圍

33-44 充滿力量地 A’

44-54 einleiten Ruhig (導入寂靜地)

♪ =80

(一)A 段:又可分為 a、b 兩段加以分析。

1、a 段

開頭標示的術語為「Sehr langsam」,表示非常緩慢之意,等同於術語 Adagio 。整段節奏動機以 貫穿。

時,層次要一次比一次增強,也利於大跳音程的吹奏。第 6-7 小節的主幹音為 G→A→B,要特別強調這三個重點音,並注意尾音音準不可往下掉。

值得注意的是鋼琴的左手聲部,亨德密特將和弦將音程逐漸擴張,分別以 完全一度、大二度、小三度、完全四度、完全五度、小六度、小七度與完全八度 的音程,以 B 音為基礎,旋律線條下行級進,並且音程的織度越來越密集,是很 特別的創作手法,因此鋼琴在彈奏時,要特別強調音程的下行進行,見【譜 4-17】。

【譜 4-17】

第 9-13 小節分別由三個樂句構成,並第 9 小節開始,長笛的中心音轉至 C。樂句 1 與樂句 2 先以模進小二度的方式將音域提高,接著樂句 3 以前兩句樂 句作為素材,重複三次 F 音的短動機來增加緊張的情緒並擴張力度,將整句旋律

帶到第 13 小節的 Db,隨即進入 b 段,成為這一段最高潮的地方,因此長笛在吹 奏時要將重點音明顯的表現出來,並注意 Tenuto 的記號,利用清楚的吐音彰顯出 此段音樂的特色。

鋼琴的部分,則是在第 10 小節開始,節奏型由 變

化為 ,加上低音線條從同音開始下移,使樂曲增加了流動

感,推動著長笛前進,見【譜 4-18】。

【譜 4-18】

2、b 段:

由術語「einleiten Ruhig」帶入 b 段,表示導入寧靜之意,因此從導入 b 段的 前一小節開始,長笛在演奏時就必須由 f 立刻將音量減弱至 pp,鋼琴更漸弱為

ppp,一進入 b 段才有安靜的效果。整個 b 段以長笛聲部

節奏型為主要特色,增加了樂曲的前進動力,也是 b 段主要的特色,在第 14 小 節時長笛三拍皆是此節奏進行,吹奏時要將節奏表現得圓滑平靜,尤其是三十二 分音符不可加重音,直到第 15 小節之後才開始有力度上的變化。第 17 小節鋼琴 的右手上行級進弦律讓音樂有明顯的方向性,直到第 18 小節主題則由長笛轉換 到鋼琴的聲部上。整個 b 段以第二樂章主要調性 B 大調上方完全五度的升 F 為中 心音,由長笛與鋼琴輪替出現,見【譜 4-19】。

【譜 4-19】

(二)過門

過門介於 A 於 A’之間的樂段,素材取自於 a 段的部分主題旋律,由長笛至鋼 琴的順序交替出現,樂段依舊是處在安靜的狀態下前進。過門樂段一開始音域低 與織度鬆,以中心音 D 的三和弦為素材,長笛的力度則從 mp 開始,旋律則是長 笛與鋼琴互相交錯對話,慢慢轉至 mf 後,之後漸漸地將音域提高,織度也越來 越密,旋律動機為緊湊,見【譜 4-20】,動機使用五次連續的七度大跳,整段過 門醞釀著能量,將樂曲引導至 A’段,最後在 A’段中徹底釋放。

【譜 4-20】

(三)A’段:如同 A 段,分為 a’、b’兩個段落。

樂段 A’的弦律與 A 相同,但中心音提高小三度,從 A 段的中心音 B 變成 A’段的中心音 D,因此以 a’段與 b’段作為區分,並且中心音維持不變,與 A 段中 途改變中心音有很不一樣之處。

1、a’段:

鋼琴在 a’的部分,在和聲上也增加了更多和弦讓音樂的色彩更加豐富,並將 過門的能量聚集,把長笛的旋律推向第四個八度的 C,這個最高音成為整個第二 樂章最高潮所在,見【譜 4-21】。

【譜 4-21】

2、b’段:

b’段的中心音則回到 B,與 a 段的中心音相同,有前後呼應的效果。b’段 大部分與 b 段相似,但音高比 b 段整個移低完全五度,並在最後兩小節變化,這 是與 b 段相較下唯一的不同處,見【譜 4-22】。

【譜 4-2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