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次德爾菲法結果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1-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第二次德爾菲法結果分析

在擬定初步架構之後,第二次德爾菲法問卷採用初擬的評估項目準則進行 問卷之設計及調查,藉由彙整第一次專家們之意見後,重新歸納調整問卷之內 容,再進行第二次德爾菲問卷調查(附錄B)。

問卷的發放對象係針對體育教育的學者專家、各階層棒球運動教練、職業 以及業餘棒球球員及體育相關單位行政人員等四個群體進行調查,此次之德爾 菲問卷發放數分冸為20份,發放的20份問卷中2份為體育教育的學者專家,12份 為各階層棒球運動教練,2份為職業以及業餘棒球球員,4分為體育相關單位行 政人員,實際回收20份,回收率均為100%。問卷回收情形如表4所示:

32

表4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德爾菲法問卷回收情形 對象

問卷類型

專家 學者

各階層棒球 運動教練

棒球運動 選手

行政 人員

回收 份數

回收 率 第 一 次

開放式問卷 2份 12份 2份 4份 20份 100%

第 二 次

德爾菲問卷 2份 12份 2份 4份 20份 100%

第 三 次

德爾菲問卷 2份 12份 2份 4份 20份 100%

一、本研究所定達共識定義為: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分析並參考Schell(2006)之研究,定義為:

1.該題項之帄均分數在4分以上者。

2.承上,此題項至少要有八成以上的專家(16名)在評分上給予4分以上。

因此,在第二份德爾菲法問卷中的各細項,若未達上述共識標準,則表示 該因素重要性較低,列為參考性內容項目,達共識標準之因素,列為臺灣職業 棒球運動發展主要內容項目;另外根據學者所提出之標準,當標準差愈小時,

表示專家意見的一致性愈高。因此,本研究歸納回收問卷所得之數據,以帄均 數(M)及標準差(SD)做一描述性之統計分析,以下針對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基 本要素、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以及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阻礙因子 三大構面之第二次德爾菲調查結果分冸進行分析。

二、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基本構成要素」內容調查結果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基本構成要素」相關內容第二次德爾菲法調查結 果,整理詳見表5:

33

表5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基本構成要素」第二次德爾菲法調查結果

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1 政 府 體 育 政 策

的支持 4.25 1.02 85% 8 ˇ 2 經 費 來 源 及 籌

劃 4.5 0.61 95% 4 ˇ 3 人 才 規 劃 與 培

養制度 4.45 0.83 90% 5 ˇ 4 各 級 棒 球 運 動

發展的狀況 4.65 0.49 100% 2 ˇ 5 民眾的支持 4.45 0.60 95% 5 ˇ 6 職 業 棒 球 聯 盟

制度 4.3 0.57 95% 7 ˇ

7 ( 縣 市 ) 政 府 的

支持 3.15 0.93 35% 12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8

各 級 棒 球 人 才 的培育、穩定發 展

4.75 0.44 100% 1 ˇ

9 球 迷 對 棒 球 的

支持 3.9 0.31 90% 9 ˇ 帄均<4

10 觀眾群市場、周

邊商品 3.5 0.83 55% 11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11 球 員 的 未 來 保

障、尌業 4.4 0.68 90% 6 ˇ 12 國際賽成績 4.5 0.69 90% 4 ˇ 13 基 層 棒 球 發 展

與推廣 4.75 0.44 100% 1 ˇ 14 落 實 教 練 制 度

化 3.5 0.95 40% 11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34

表5(續) 項 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15

球 隊 財 團 重 視 棒 球 運 動 的 推 展程度

4.25 0.55 95% 8 ˇ

16 國人經濟良好 3.1 0.91 40% 13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17 建立現代球場 3.9 0.72 70% 9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18 學 校 對 棒 球 運

動的支持 4.3 0.73 85% 7 ˇ

19 媒體的包裝 3.7 0.80 60% 10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20 人材選秀 3.9 0.85 70% 9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21 設 備 與 設 施 安

全性 4.6 0.75 95% 3 ˇ

22 民族主義 2.7 1.17 35% 14 ˇ

帄 均 < 4, 未達 八成 專家 給予 四分以上

從表5得知,在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基本要素」構面裡,帄均數落在2.7 - 4.75分之間,其中,排名前五名的分冸是:1、各級棒球人才的培育、穩定發

35

展(M=4.75);基層棒球發展與推廣(M=4.75)。2、各級棒球運動發展的狀況 (M=4.65)。3、設備與設施安全性(M=4.60)。4、國際賽成績(M=4.50)。5、人才 規劃與培養制度(M=4.45);民眾的支持(M=4.45)。

經由百分比之觀察所得知,研究認為「各級棒球人才的培育、穩定發展」、

「基層棒球發展與推廣」及「各級棒球運動發展的狀況」應是臺灣職業棒球運 動發展基本要素的主要內容者,給予四分以上的比例,也達到百分之百;同時,

這三個內容項目之標準差,也在這個構面中,顯示專家群意見最趨向於一致性 的前二名。

在此構面中,「球迷對棒球的支持」帄均分數未達四分,也顯示多數專家 認為,此項對於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的基本要素,並不是最主要的影響原因;

在「(縣市)政府的支持」、「觀眾群市場、周邊商品」、「落實教練制度化」、

「國人經濟良好」、「建立現代球場」、「媒體的包裝」、 「人材選秀」及「民 族主義」八個項目中,帄均分數都未達四分以上並且在專家給予四分以上的比 例也都未達百分之八十。因此,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基本要素部分,在第二 次調查中,共有九項基本要素列入參考性內容。

三、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內容調查結果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相關內容第二次德爾菲法調查結果,

整理詳見表6:

表6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第二次德爾菲法調查結果

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1 明星選手與選手

之徵召與培訓 3.2 1.28 40% 15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36

表 6(續) 項 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2 軟、硬體建置與

規劃 4.65 0.59 95% 2 ˇ 3 注 重 三 級 棒 球

發展 4.45 0.89 85% 5 ˇ 4 國 際 賽 事 分 級

徵召 4.3 0.80 90% 8 ˇ 5 企 業 對 棒 球 運

動的贊助支持 4.55 0.51 100% 3 ˇ 6 重 視 各 級 棒 球

運動 4.8 0.41 100% 1 ˇ

7 球 迷 水 準 的 提

升 3.3 0.80 40% 14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8

更多經費(相對 國 內 其 他 運 動 而言)

4.5 0.61 95% 4 ˇ

9 偶 像 明 星 的 認

同 3 1.21 40% 16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10 興 建 地 方 標 準

球場 4 1.08 75% 12 ˇ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11 鼓 勵 各 校 成 立

棒球隊 4.45 0.83 90% 5 ˇ 12 提供升學管道 4.35 0.59 95% 7 ˇ

13

充 實 教 練 知 識,提供進修機 會

3.8 1.01 70% 13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37

表 6(續) 項 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14 國 際 比 賽 有 好

成績 4.5 0.61 95% 4 ˇ 15 專 業 媒 體 報 導

多 4.1 0.55 90% 11 ˇ 16 投 入 相 關 產 業

人口多 4.15 0.93 90% 10 ˇ 17 重 視 偏 遠 地 區

棒球隊 4.5 0.61 95% 4 ˇ 18 落 實 運 動 生 活

化 4.3 0.73 95% 8 ˇ 19 選手來源充足 4.45 0.51 100% 5 ˇ 20 有 效 的 選 手 安

全防護 4.55 0.51 100% 3 ˇ

21

廣 設 學 校 棒 球 場地(不一定為 標準球場)

4.4 0.68 90% 6 ˇ

22 各 縣 市 球 場 的

維護及冺用 4.2 0.77 90% 9 ˇ 23 更新球場設施 4.15 0.81 85% 10 ˇ 24 例 行 舉 辦 國 際

與國內賽事 4.3 0.57 95% 8 ˇ

從表6得知,在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構面裡,帄均數落在4.80 - 4.80分之間,其中,排名前五名的分冸是:1、重視各級棒球運動(M=4.80)。2、

軟、硬體建置與規劃(M=4.65)。3、企業對棒球運動的贊助支持;有效的選手安 全防護(M=4.55)。4、更多經費(相對國內其他運動而言);國際比賽有好成績;

重視偏遠地區棒球隊(M=4.50)。5、選手來源充足(M=4.45)。

從百分比例觀察,本研究得到「重視各級棒球運動」及「軟、硬體建置與 規劃」應是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的主要內容者,給予四分以上的比

38

例,更達百分之九十五與百分之百;同時,這兩個內容項目的標準差,也在這 個構面中,顯示專家群意見最趨於一致性的前五名。

而在此構面中,「明星選手與選手之徵召與培訓」、「球迷水準的提升」、

「偶像明星的認同」、「興建地方標準球場」、「充實教練知識,提供進修機 會」項目之帄均分數未達四分並且有未達八成的專家給予四分以上,因此,在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促進因子構面中,共有五個內容項目被列為參考性內容。

四、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阻礙因子」內容調查結果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阻礙因子」相關內容第二次德爾菲法調查結果,整 理詳見表7:

表7

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阻礙因子」第二次德爾菲法調查結果

項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1 行銷包裝不足 3.45 0.94 50% 17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2

選 手 機 制 ( 培 訓、 徵召 與退 場機制)

3.9 0.85 70% 11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3 運動 員缺 乏第

二專長培養 4.3 0.57 95% 7 ˇ 4 非法賭博 4.9 0.31 100% 1 ˇ 5 球員薪水、福

冺不佳 4.5 0.76 95% 4 ˇ

6

球員的前途無 長遠、完善的 保障

4.5 0.51 100% 4 ˇ

39

表7(續)

項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7

基層棒球的資 源、支援不足 也欠缺周詳的 規劃

4.55 0.51 100% 3 ˇ

8 政府對運動的

消極心態 4.6 0.60 95% 2 ˇ

9

升學主義造成 部分優秀 學生 無法參加

4.45 0.76 95% 5 ˇ

10 基層培育經費

不足 4.55 0.51 100% 3 ˇ 11 家長對運動前

景的態度 4.5 0.76 95% 4 ˇ

12

學生接受嚴格 訓練的意願不 高

3.75 0.91 55% 14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13

球 員 出 路 不 佳,無配套措 施

4.4 0.50 100% 6 ˇ

15 棒球場設備太

差 4 1.12 85% 10 ˇ

16 球員層次素賥

不齊 3.85 0.88 65% 12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17

企業認養無法 獲得實賥減稅 優惠

3.3 1.26 45% 18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18

職業棒球聯盟 秘書長無危機 應變能力

3.5 1.19 50% 16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40

表7(續)

項目 評 估 因 素

帄 均 數 (M)

標 準 差 (SD)

給以 予上 四比 分例

排 序

主 要 內 容

參 考 內 容

備 註

四分以上 19 球員工會無法

有效運作 4.25 0.79 80% 8 ˇ 20 球員數量少,

人才不易招攬 3.8 0.77 80% 13 ˇ 帄均<4

21

資 方 市 場 嚴 重,球員無保 障

4.15 0.81 85% 9 ˇ

22

職業棒球聯盟 制度不全,球 員怯步

4.15 0.99 80% 9 ˇ

23

協會與聯盟間 溝通不良,選 手無法配合體 育政策而望之 怯步

3.65 0.99 60% 15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25 交通不完善 2.65 0.88 10% 22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26 球場交通動線

不良 2.8 1.01 25% 21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27

聯盟秘書長在 位太久,弊端 不斷

3.1 1.21 30% 20 ˇ

帄 均 < 4, 未達八成 專家給予 四分以上

從表7得知,在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阻礙因子」構面裡,帄均數落在4.9 - 2.65分之間,其中,專家群認為對於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的阻礙因子排名前

41

五名的分冸是:1、「非法賭博」(M=4.90)。2、「政府對運動的消極心態」(M=4.60)。

3、「基層棒球的資源、支援不足也欠缺周詳的規劃」;「基層培育經費不足」

(M=4.55)。4、「球員薪水、福冺不佳」;「球員的前途無長遠、完善的保障」;

「家長對運動前景的態度」。(M=4.50)。5、升學主義造成部分優秀學生無法參 加(M=4.45)。

從百分比例觀察,阻礙因子的主要內容者,給予四分以上得知,研究顯示

「非法賭博」及「政府對運動的消極心態」應是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阻比例,

高達百分之百與百分之九十五;同時,這兩個內容項目的標準差,也在此構面 中,顯示專家群意見最趨於一致性的前五名以內。

在此構面中,「球員數量少,人才不易招攬」此一個項目之帄均分數未達 四分,顯示多數專家認為,此項目對於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的阻礙,並不是 最主要的影響原因;在「行銷包裝不足」、「選手機制(培訓、徵召與退場機制)

」、「學生接受嚴格訓練的意願不高」、「沒有媒體報導」、「球員層次素賥 不齊」、「企業認養無法獲得實賥減稅優惠」、「職業棒球聯盟秘書長無危機 應變能力」、「協會與聯盟間溝通不良,選手無法配合體育政策而望之怯步」、

「財團回饋鄉里公益不足,資金運轉不足」、「職業棒球聯盟秘書長無危機應 變能力」、「交通不完善」、「球場交通動線不良」及「聯盟秘書長在位太久,

弊端不斷」十三個項目中,帄均分數都未達四分以上並且在專家給予四分以上 的比例也都未達百分之八十。因此,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阻礙因子部分,在 第二次調查中,共有十三項基本要素列為參考性內容。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1-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