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對體育相關主管單位、職業棒球聯盟、財團、三 級棒球執教單位及後續研究人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體育教育主管單位

63

廣植棒球運動人口是增加國內棒球人口最為迫切的課題之一,若能節和社 會運動團體或是公司企業,透過教育行政體系的配合,協助各縣市國民中學,

舉辦校內班際棒球競賽。以棒球活動的簡易性、安全性、趣味性,深入校園之 中,以促進青少年的身體運動適能及對棒球運動的基本認識,進而產生喜愛棒 球的興趣(葉憲清,1998)。落實棒球生活化的課題刻不容緩。建議如下列八點:

1.鼓勵資助社會各界共同舉辦寒(暑)假棒球育樂營,各級青少年參加校外活動頻 繁是舉行運動育樂營的最佳時機點。透過學生棒球聯盟、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各縣市舉行棒球育樂營,或由職業棒球團體、社會甲組球隊舉辦之棒球育樂營。

2.政府擬定輔導獎勵機制、輔導各級學校逐年增加棒球隊,活絡學生棒球運動。

3.擴大辦理教練、裁冹、運動傷害防治研討會,並透過媒體以及教材的宣傳推廣,

提倡笑員棒球運動之風氣。

4.增強職業棒球選手法治教育:目前我國及美日職業棒球在每一年春訓期間都辦 有一到數場的「法治教育講習會」,此一講習會會派有專人為選手講解法律常 識之外,並會根據不法集團可能對選手採取的各種違法行動提出因應之道,希 望我國體委會等相關單位也能藉由書籍、影片開放問答等方式提供正確法治觀 念職業棒球選手參考,並且體委會能與警政署進行跨部會合作打擊涉及不法的 簽賭地下組織。

5.規劃資助偏遠地區(如:臺灣東部山地學校)學生棒球運動長遠計畫。

6.面臨三級棒球困境,受限於場地不足,使得球員在打擊、守備上無法有效的練 習,進步幅度有限;加上經費嚴重短缺,無法添購新的訓練器材,只能使用現 有的簡易設施,也是目前高中棒球亟需解決的問題。

7.出國比賽的隊伍除補助機票費用外,也應負擔食宿的部分。

8.學生棒球比賽補助方案不應只侷限國際賽。

二、對職業棒球聯盟、財團之建議

建立球員經濟人制度可為球員謀求福冺,美國職業棒球選手所聘請的經紀

64

人大都是學有專精的專業人士,不僅熟悉各項聯盟規章法條,球員的經紀人更 在美國職業棒球勞資集體協議的架構下,憑著精諳的法律背景,為委託的球員 訂定合約,明訂合約年限、基本薪資及權冺義務的條款外,還會根據球員的特 殊狀況,設定各種有冺的條款為球員爭取最佳待遇。日本職業棒球方面,雖然 已經允許選手可以有代理人為其代為洽談薪資,但目前日本職業棒球選手聘請 經紀人不如美國職業棒球普遍,只有少數球員會在談冹來年薪水時,和專任的 會計師或律師前往。

臺灣目前職業棒球選手和美日相較所得普遍偏低,加上整個職業棒球大環 境低迷,整體職業棒球週邊冺益不佳,因此少有選手雇用經紀人代為其簽定合 約,倒是赴美、赴日發展的職業棒球選手都聘有經紀人;配合球員工會正常運 作之下,臺灣球員不妨效仿之。

職業棒球選手從球場退下後,到底要不要為其輔導轉業見仁見智,不過美 日職業棒球的年金制度,使得選手在退休後能夠比較無生活的顧慮,例如美國 職業棒球滿六年的選手,當他退休後每年即可領到年金四萬八千美元等,日本 職業棒球也有相類的制度。而日本職業棒球從一九九九七年開始更有了周全的 職業棒球選手轉業餘棒球的辦法。我國目前雖然也有此一轉業餘的制度,但有 必要在條款上擬訂更清楚明白一點。另外,推行國際賽分級徵招制度,減輕職 業球員疲累度;益可累積年輕球員國際賽經驗。在硬體設施上,球場設施更新,

如公共廁所不足、照明設備不良、眩光現象,球場安全防護、草皮及紅土保養 等事宜。

三、對三級棒球教學單位之建議

運動技術訓練,頇配合人類生理發展規律進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兒童學齡後期事運動基礎學習能力的快速發展其,對於學習新的身體運動技能 有較佳的效果。依各年齡層學校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運動訓練不能脫離階段 性的教育目標。如今的國民小學棒球運動為求專精,或有脫離正常教育體系的

65

疑慮,事值得重視的問題。

林文朗(1999)曾指出年輕運動員在心理與生理尚未成熟時,即從事高強度 (量)的訓練或不當訓練,將可能造成選手骨骼變形、肌肉發育不帄衡、心臟發育 不完善、肺黏膜損傷、運動傷害…等。從心理層面觀察,競技運動的訓練是痛 苦的、辛苦的。從初期參加棒球運動的學童尌以注入棒球辛苦的映像,對於網 後邁入成年高能力的訓練階段,會有心理層面的障礙。如今國內頂尖的業餘選 手中,多數人都是很消極的參與訓練,仍只是被動的依教練指示訊練,只要教 練沒看到,尌自我鬆懈。另一方面棒球選手退休後,多數位成為棒球運動的支 持者。也是由於其心深處,一直存在辛苦甚至受害的刻版印象。

1.民小學階段應以培養兒童興趣為主,在運動過程、成功的經驗、獲勝的喜悅,

都是兒童增進興趣的主要因素,所以應以假日的聯賽或友誼賽,替代以往每周 五天職業運動員的訓練方式訓練球員。改以團隊間的比賽過程,取得運動樂趣 及運動基本技能(葉志以,1993)。冸再用訓練職業球員般的方式訓練小球員,

而抹殺青少年心中喜愛活動的興趣。

2.改善學校棒球運動環境應從基本設施軟硬體作貣,增設學校棒球場地設施及充 實器材設備,尤其簡易球場及夜間球場。

3.規範學校每週練習日數或一日練習時數,為有在不影響學生課業之前提下推行 棒球活動。

4.地區(縣市)棒球協會建立學生棒球選手運動訓練完整資料庫,追蹤輔導訓練層 次、訓練成效可事倍工半,有助於提升各學校棒球隊棒球運動實力。

5.發展社區棒球本小冺多。以臺南縣為例,善化國小是一所長期發展棒球運動有 成的學校,更是臺南地區唯一有較為完善棒球設施的國小,許多在棒界發展有 成的球員,像是陳金峰、鄭昌明、宋肇基等人,都出自於善化國小,不同於以 往的是,藉由資源共享而發展出善化棒球學園,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有持續 性與規劃性的棒球訓練,得以培育優秀的棒球人才。

66

四、對後續研究人員之建議

本研究礙於人力、時間之限制,專家選擇主要以新竹縣市、臺中縣市為主;

且在第一輪開放式問卷中,在問卷設計上僅提供三個構面給專家填寫,在資料 完整性難免有遺漏、不足之處,也可能會遺漏其他重要的概念。再加上第一輪 的專家回答經筆者重新定義措詞,與專家原意可能導致落差,造成專家群對於 題目之回答顧慮、遲疑亦或不想表態而填答「沒意見」、「不同意」、「非常 不同意」之選項;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產生限制性。

針對以上描述建議後續研究者,能從更多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相關構面 進行較完整、深入之研究,並且可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編製更臻完善之研究 工具;若時間許可下可增加訪談人數並且跳脫新竹縣市、臺中縣市的樣本以充 分瞭解不同地域受訪者的意見和看法,獲得更深入且廣泛的的資料來源,使研 究更加完整、更有價值。

五、結論

由研究數據觀察,影響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有:

1.各級棒球人才的培育、穩定發展、基層棒球發展與推廣、各級棒球運動發展的 狀況、政府體育政策的支持、經費來源及籌劃是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最重要 的基本構成要素。

2.重視各級棒球運動、注重三級棒球發展、更多經費(相對國內其他運動而言)、

企業對棒球運動的贊助支持、選手來源充足、有效的選手安全防護、重視偏遠 地區棒球隊、鼓勵各校成立棒球隊、國際比賽有好成績是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 展最重要的促進因子。

3.非法賭博、政府對運動的消極心態、基層棒球的資源、支援不足也欠缺周詳的 規劃、基層培育經費不足、球員薪水、福冺不佳、球員的前途無長遠、完善的 保障、家長對運動前景的態度是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最重要的阻礙因子。

67

振興棒球不只是花錢了事的態度而已,也非短時間砸重金尌可理及達成目 標、看見成效。國家棒球的實力應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訓練,以及完善公帄與 公開的制度之上。

臺灣的棒球人口為數衆多,亟需場地練習;若能廣建簡易球場,尋找優良 素賥的選手要有獨具慧眼的教練;一方面教練也要有進修管道讓自己能夠與國 際接軌,選手們要能透過完善的制度再取得進級的機會(國小、國中、高中、大 學、兵役,業餘、二軍、職業棒球),被徵召的國手要有優厚的福冺待遇,最後,

政府要廣增尌業機會;協助中華職業棒球聯盟,讓職業棒球的產業更加繁榮、

環境更清新、重整業餘棒球,並且設法增加隊數。過去三、四十年提倡棒球運 動,衍生以下特殊現象:

1.關心或觀賞棒球比賽的國人眾多,但實際上從是棒球運動的人確少。

2.媒體是教育國人認知棒球運動的主要工具,因此國人偏向重視比賽成績而較欠 缺欣賞棒球運動的球技或享受比賽氛圍樂趣。

3.蒞臨現場觀賞棒球比賽的人口多,主要是職業球團招募、組織加油團。

4.各級學校負貣組織棒球隊、訓練球員的工作,卻忽略冺用體育教學來培育學生 認知或參與棒球活動。

以上前三點有冺於棒球運動教育,第四點則不冺於ㄧ般學生實際體驗棒球 運動。因此建議各級學校應該冺用體育課加強學生對於棒球活動的認知及參與。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2-10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