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研究的後續延伸

本研究透過網路議論的內容分析,顯現了人們在網路情境的溝通特

質,然而並未探討網路議論者的背景屬性及其如何影響議論方式,故未 來可研究不同背景的網路使用者其網路語言特質有何差異,並可透過問 卷或訪談,探討人們對網路論壇的看法以及參與(及不參與)網路議論 的因素。此外,對於以文化價值觀為核心的網路議論,可考慮:(1)較 為長期之研究,對於本研究中較少人參與議論的部份(例如「職場表 現」層面;參見問題3(3)及 4(2)的研究結果分析)補充例證以加強論據 基礎;(2)持續觀察「社會互動」及「感情及家庭關係」二層面價值觀 之相關議論,此二層面在本研究中乃網友關注與討論的焦點,除了因新 聞熱度與網友興趣的影響之外,顯示網友認為目前其最需予以澄清和討 論,後續研究可探討未來對其議論之觀點的可能轉變。

註釋

1 盧諭緯(1999)分析的互動型態乃依據 Cutler(1996)的分類,包 括詢問、告知、討論、評論、爭辯、指正、開玩笑、同意。Cutler 透過這八種類型以探討個體如何定義自己(self)在網路情境之中 與他人交往時的角色立場。

2 為避免範圍過於廣大,本研究依據文獻所示文化價值觀的意涵與不 同表達方式進而列出三項標準;但為避免範圍過於狹隘,若符合其 中之一即蒐錄為研究文本。

3 承襲回應的狀況包括下列四種:引用之前的文章並指明其發表者、

只引用之前文章但未指明發表者、指明發表者但未引用文章、兩者 皆不指明及引用但延續同一議題的討論(盧諭緯,1999)。其中,

對之前文章的引用除了列出部份詞句之外,尚可透過諸多方式,例 如使用「另外的好工具是…」(Another good tool is…)、「我最

後一次嘗試它…」(The last time I tried it…)或「多謝!」、「好 主義!」等連接或反應之詞句(Crystal, 2001: 143)。但中英文的 表達方式不同,故需仔細判讀所蒐集的文本是否與前文有關,譬如 是否引用、連接或回應前文。

4 一位發言者有時使用多種論述類型;詳言之,

後發言者「贊成」前發言者的方式包括:

(1) 直接表示贊同之意(例如後發言者:你說的真好、投你一票)

(2) 套用前者的詞句或使用同義詞(例如前者:這社會已經變質了

→後者:這年頭果然變了;前者:未婚懷孕→後者:先有後 婚、肚子被搞大後嫁掉)

(3) 以「還有」或「這些」等詞強調相關例證並表示與前者看法相 同(例如後者:紅樓夢裡還有叔嫂通姦;後者:這些都代表中 國人的獸性)

後發言者「表達不贊成但意見溫和」的類型包括:

(1) 以疑問句提出反駁(例如附錄五中類型四、五、七)

(2) 套用前者的詞彙或句型(例如前者:不是因為養不起而是「自 己」想消費→後者:不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而拖累小孩;

前者:違法吧~→後者:並不違法)

(3) 謙虛地提出不同的論點(例如後者:不敢妄下定論,但……)

(4) 勸告或告誡前者(例如後者:你太激動了,不要用 xxx 來罵人 家,可以告你毀謗)

後發言者「表達不贊成且言詞較為激烈火爆」的類型包括:

(1) 負面形容對方的議論(例如後者:你的可笑邏輯、真是一派胡 言)

(2) 以負面概念來形容對方(例如後者:你跟一堆司法敗類沒啥兩

樣)

(3) 輕視而貶抑對方(例如後者:對你這種人我非常看不起、你讓 我看輕你)

(4) 要求對方做汙穢的動作,藉以辱罵對方(例如後者:你去吃米 田共《即糞便》吧!)

5 民法規定拾獲他人財物可要求原價 30% 的酬謝,此可解釋為社會 透過法令來「鼓勵」大眾實踐「拾金不昧(即『廉』)之文化價值 觀,避免完全受到貪婪人性之影響。此外,法令雖未明文規範教師 的言行舉止,但多數教師謹守「經師、人師」的普遍看法與期待,

因此社會未立法可顯示對教職及傳統觀念的「尊重」;至於部份教 師的穿著打扮較新潮,可能藉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學習動力,而此 顯示教師正因應社會諸多改變與挑戰。

6 相關評論可參見 Smelser(1998)、Wallace 和 Wolf(1998: 178-17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