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亨德密特的生平與創作風格

第一節 亨德密特生平介紹

保羅‧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德國人,擁有作曲家、中提琴家、

小提琴家、指揮以及教師等多重身份。1895 年生於德國哈瑙(Hanau)的一個中產階 級家庭,1 由於父親非常喜歡音樂,因此開啟了他的音樂之路。九歲開始學習小提 琴,四年後,也就是 1907 年,亨德密特以 13 歲的年齡進入法蘭克福音樂院(Hoch Conservatory in Frankfurt)就讀,師事安娜‧黑格納教授(Anna Hegner, 1881-1963),

一年後,黑格納將他介紹給她的老師阿道夫‧雷布納(Adolf Rebner, 1876-1967)在 雷布納門下繼續學習;2 雷布納發現亨德密特非常有音樂天份,於是在他的幫助 下,亨德密特爭取到公費生的名額,得以專心在小提琴的學習上。1912 年,亨德 密特開始學習作曲,先後師事阿諾德‧孟德爾頌(Arnold Mendelssohn, 1855-1933) 及伯哈特‧澤克勒斯(Bernhard Sekles, 1872-1934)。3 亨德密特非常的敬重阿諾德,

在 1927 年,他把作品《室內樂第五號,作品 36》(Kammermusik no.5, op.36 no.4) 獻給孟德爾頌;而在與澤克勒斯學習期間,亨德密特的作品 opp.1-9 已經展現了他 與眾不同的能力與才華。

1914 年,亨德密特從音樂院畢業後,進入法蘭克福歌劇院,擔任樂團的副首 席,並在 1917 年升任樂團首席。1915 年,他加入「雷布納弦樂四重奏」(Rebner’s

1 哈瑙(Hanau),法蘭克福附近的小城。

2 阿道夫‧雷布納(Adolf Rebner, 1876-1967),法蘭克福歌劇院樂團首席、音樂院教授,為當 時法蘭克福最有名的老師,並以自己的名字組成一個弦樂四重奏,叫做「雷布納弦樂四重奏」

(Rebner’s string quartet)。

3 阿諾德為保守派的作曲家,對教會音樂貢獻良多。

String Quarte),擔任第二小提琴。此時的亨德密特已經以小提琴家獨奏家的身分聞

1919 年 6 月,亨德密特在法蘭克福辦了一個「作曲家之夜」(Composition Evening)的活動,主要都是演奏他自己的作品。這個活動成功的吸引了世界知名出 版商 B. Schott’s Söhne, Mainz 的注意,並且當下和他簽約:未來亨德密特的作品 Schott’s 是唯一的出版商(有如商場的總代理)。因此亨德密特成為當時作品最經常

地位。5 1922 年,亨德密特的作品在「國際當代音樂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演出,開始受到世界的關注。1923 年,他離開法蘭克福歌劇 院,成為「多瑙艾興根音樂節」(Donaueschingen Festival)籌辦委員會的一員,並將 音樂節推向國際,成為 1920 年代最重要的音樂節。6

1927 年,亨德密特受邀到柏林音樂院(Berlin Musikhochschule)擔任作曲教授,

由於開闊的視野、好學的態度以及淵博的學識,讓他成為學生眼中不可多得的老

5 阿瑪弦樂四重奏(The Amar String Quartet or The Amar-Hindemith String Quaret),編制為兩把 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成員依序分別為:阿瑪(Licco Amar)、卡斯帕(Walter Caspar)、

亨德密特以及亨德密特的弟弟魯道夫(Rudolf Hindemith),後來由法蘭克(Meurice Frank)頂替魯道 夫。於 1929 年解散。

6 艾辛根音樂節於 1913 年創立,原本是為了讓新生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被發表的場合而創立;

到了 1921 年,亨德密特將音樂節推向高峰,邀請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魏本(Anton Webern, 1883-1945)等現代作曲家,演出更前衛的作品。

7 新肯民眾音樂學校,提供喜歡音樂的民眾一個學習音樂的場所,以傳遞音樂知識與音樂素 養為目的。

8 亨德密特的妻子葛楚德(Gertrud)為法蘭克福歌劇院指揮路德維‧羅騰伯格(Ludwig Rottenberg)的女兒。

家合作,推出兒童劇《我們來建造一個城市》,在當時此劇被視為諷刺納粹政府、

反納粹思想的劇碼。1934 年,亨德密特完成交響曲《畫家馬諦斯》(Mathis der Maler, 1934),隔年完成同名歌劇《畫家馬諦斯》,由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1954)指揮首演,獲得空前的大成功,不過因為劇情影射當時德國人民和政府 美國,在友人的介紹下,一開始先在水牛城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等學校擔任客座教授,之後進入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教授音樂理論。在 1946 年取得美國公民身分。

1947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亨德密特回到德國,但這時的德國已經無 法讓他感到熱情也無法激起他的寫作動力。於是在 1949 年,他再度回到美國,並 受邀至哈佛大學演講、教課,傳遞一生對於音樂家本質的理念。之後這些演講的 內容也被出版成書,標題為《一個作曲家的世界》(A Composer’s World)。1951 年,

亨德密特前往瑞士蘇黎世大學任教,並定居於此,直至 1955 年成為榮譽教授後退 休。退休後的亨德密特依然在世界各地舉辦演講,並以指揮的的身分活躍於音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