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企業識別系統

一、企業識別系統的定義

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或CI。有關CIS的歷史起源 可追溯至1907年德國的AEG電器公司;而美國則是CIS理論的發源地。在臺灣首開 Cl規劃設計之先趨則是1967年的台塑關係企業(臺灣視覺形象設計協會,2008);

1991年之後國營事業、政府機構、非營利機構、中小企業也開始引用CI(臺灣大百 科全書,2010)。企業識別系統是運用視覺設計與行為表現,將企業的理念和特質,

予以規格化及系統化,使顧客留下深刻印象(CIS活用手冊,1991)。林磐聳(1998)

更說明CIS是操縱企業形象的有力手段,是將企業「存在意義」和「應有態度」作「整 體性的傳達」,其目的是獲取社會大眾的認同,建立理想的社會形象。

張麗琦、林東海(1993)提到:希特勒是CIS首要實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希 特勒設計了「卐」的符號;運用強烈的紅、白、黑色彩,廣泛的用在制服、旗幟、

口號、甚至肢體活動上…等識別工具,營造出懾人氣勢;再透過新聞、教育、生產 活動、文藝…等意識形態,建立了德國新形象。王焜台(2010)也在企業識別系統 CIS概說裡提到,CIS功能大致可以分成二大部分。

(一)對公司內在的功能:

1. 便於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生產力,達成企業營銷目標。

2. 可以凝聚全體員工向心力,提昇士氣。

3. 標準統一化的設計規格,可以節省各種設計製作費的成本開銷。

(二)對公司外在的功能:

1. 提高知名度,提昇企業形象。

8

2. 整合統一化的廣告行銷,加深顧客的印象,達到最佳廣告效果。

3. 團結各相關部門單位或各關係企業,更新企業形象。

企業識別系統是透過符號化的傳達系統,來傳遞經營理念與精神表徵的訊息,

藉由統一性的表現方式,以塑造企業體的形象(林依俐,2008)。任何一個企業存 在於社會上都分為實體存在與印象存在,而CIS的原理恰好能將兩方面的內容都包含 在裡面(洪華偉,2012)。

二、企業識別系統構成要素

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由三項要素所構成的:

(一)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MI]):企業精神與經營理念是CIS的基本精 神所在,屬於文化意識層面。如精神標語、經營信條、經營哲學與方針。

(二)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 [BI]):即規劃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

教育,以及對社會的一切活動。對內如:教育訓練、工作環境、員工福利。

對外如:市場調查、產品推廣、公益活動。

(三)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VI]):經由組織化的視覺方案,如:企業 圖2-1 CIS的功能

資料來源:見企業識別系統CIS概說 http://www.famous1993.com.tw/tech/tech113.html

9

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三者以同心圓呈現,由 中央的核心價值向外擴散(朗濤設計顧問群,1996),如圖2-2。

mind identity behavior identity visual identity

CIS 活用手冊

10

企業識別的設計主要可分為基本系統的設計和應用系統延伸兩部份,「基本系 統」,包含:企業標誌、標準字、標準色、輔助圖形等,「應用系統」則將基本系 統運用在事務用品、包裝、招牌、旗幟、制服、建築外貌、傳播品等相關物品,視 實際需求執行導入(張碧珠,1999)。企業識別系統的開發是以視覺化的設計要素 為 整 體 設 計 的 中 心 。 塑 造 企 業 形 象 最 快 速 、 便 捷 的 方 式 便 是 在SMCR 模 式

(source→media→code→receiver)中,建立一套完整、獨特的符碼(coding)系統

(圖2-3),以供社會大眾的識別、認同(林磐聳,1998)。

圖2-3 識別系統構成三要素圖與SMCR模式 資料來源:見林磐聳(1998,頁16)

具體的說CIS首先是透過理念識別(MI)來建立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核心價 值、經營策略等。經由視覺識別(VI)設計的標誌、圖像、文字、色彩等要素傳達。

再配合行為識別(BI)將MI的精神推動在企業的行為活動上,通過企業的教育訓練、

行為規範、市場調查、公益文化、公共關係、行銷活動等體現出來。

11

三、標誌定義與分類

所謂的標誌是指以特定、明確的圖案、造形來表現、代表事物,並包含了目的、

內容、性質的總體表現(張碧珠,1999)。在企業識別系統中的視覺設計要素中,

應用最為廣泛、出現頻率最高者,首推企業標誌(林磐聳,1988)。它包含了企業 的理念、特性、文化等象徵(CIS活用手冊,1991)。標誌具有不需語言來傳達溝通 資訊的特性,許多標誌令人一目了然,因此沒有國家、地域和種族的限制(陳鶴勳,

2008)。如同聽到NIKE腦海第一印象是勾狀商標;麥當勞則是M形的金色拱門;蘋 果電腦會想到咬了一口的蘋果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對於識別性鮮明的企業,

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它的識別標誌,而不只是產品本身。

標誌是一種使用圖案或文字組成的傳播符號,傳達特定的含義和訊息。標誌設 計題材豐富、表現形式廣闊,再加上各種構成原理諸多變化,使企業識別標誌的設 計更為活潑多元(張家維,2008)。以下歸納企業標誌應具有的特性如表2-2:

表2-2 標誌的特性

靳埭強(1993) 識別性、原創性、時代性、地域性、適用性

林磐聳(1988) 識別性、領導性、同一性、造形性、延展性、系統性、

時代性

學者/專家 標誌具有的特性

MBA 智庫百科 功用性、識別性、顯著性、多樣性、藝術性、準確性、

持久性。

臺灣商標網 識別性、領導性、同一性、涵蓋性、革新性

12

以上對標誌應具有的特性,都一致提到「識別性」的重要,是因為標誌就如同 一個人的臉;商標會成為產品的臉,企業的象徵。洪華偉(2012)提到標誌設計與 其他圖形藝術設計有相同之處,也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必須符合預計運用國家的相關法規。

(二)清楚知道設計對象的使用目的、適用範疇。

(三)深刻領會其功能性要求

(四)充分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

(五)符合作用對象的直觀接受能力,審美意識、社會心理和禁忌。

(六)表意準確、特徵鮮明、易於辨別、不能雷同、近似造成誤導。

(七)構思力求深刻、巧妙、新穎、獨特。

(八)圖形要凝練、美觀、適形(適應其應用物的形態)。

(九)色彩要與企業理念及產業產品特點相符合,儘量單純、強烈、醒目。

(十)創造性的探求,使人感到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

標誌設計的題材豐富、寬廣、表現形式多變,使企業識別標誌顯現多元且活潑 生動(王藍亭、陳娜文,2010)。主題、素材決定標誌設計之所在,因為主題一經 確定,設計要素、表現形式與構成原理才能展開(林磐聳,1998)。標誌設計的表 現形式、主題、要素、分類,整理如表2-3:

表2-3:標誌的分類

視覺構成 王桂沰(2005) 以企業、品牌名稱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或字首與圖案組合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的含義為題材。

分類方式 學者/專家 分類內容

13

設計形式 張碧珠(1999) 文字型標誌:分為中英文名、全名、字首。

圖案型標誌:分為具象與抽象。

表現手法 靳埭強(1993) 文字表現。

圖形表現。

物象表現。

混合表現。

主題素材 林磐聳(1988) 以企業、品牌名稱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的字首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與其字首組合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或字首與圖案組合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的涵義為題材。

以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為題材。

以企業經營內容、產品造形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的傳統歷史或地域環境為題材。

表現形式 洪華偉(2012) 以企業、品牌名稱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或字首與圖案組合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名稱的含義為題材。

以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為題材 。

以企業、品牌的傳統歷史或地域環境為題材。

以企業的經營內容、產品造型為題材。

以企業、品牌的傳統歷史或地域環境為題材。

14

標誌是企業識別系統的起點,統合所有視覺設計的核心。任何一個標誌都必須 融入品牌風格,給觀者清楚的調性與強烈的訊息(Rivers, 2009)。專家學者皆提出 標誌應具有與其他企業標誌有所區隔的特性。有些臺灣企業重金禮聘國外設計標誌,

卻發現不適合臺灣本土企業,顯然是不清楚臺灣人的習性(張麗琦、林東海,1993)。

根據王藍亭與陳娜文(2010)研究臺灣標竿企業發現,在臺灣設計主題運用「企業 或品牌名稱的字首」或「企業、品牌名稱或字首與圖案組合」輔以抽象造形構成,

以簡化且有現代感的手法,有視覺衝突性,大眾容易暸解其意涵。康臺生與呂靜修

(2008)指出在世界逐漸走向地球村的同時,在不同語言、文化地區,簡化及具有 象徵性的圖案符號,被視為最重要的視覺傳達表現之一。標誌的設計被視為是一種 結合大眾、社會、文化特色的符號,設計者應該融合在地的社會風情,以及人們的 生活習性為重點,設計出具有強烈識別性與國家代表性的標誌符號,尤其是政府機 構,標誌設計須注重在國際舞臺上也能彰顯自己國家的辨識度。

造形要素 林磐聳(1988) 以點為標誌設計的造形要素。

以線為標誌設計的造形要素。

以面為標誌設計的造形要素。

以體為標誌設計的造形要素。

綜合多種造形要素的標誌設計。

15 這類中性元素也可能帶有文化意涵(Sturken & Cartwright, 2010)。現代社會中色彩 已成為傳達意識的一種工具,所以色彩的運用是有條件的(洪華偉,2012)。因此,

16

的紅色與藍色。

(三)標準色加輔助色:可以區分企業集團子、母公司的不同,或部門、品牌、產 品、的分類。如聯邦快遞的紫色「Fed」搭配橘色、綠色、紅色、黃色、藍色

「Ex」,代表聯邦快遞不同的服務,如圖2-4。

顏色與形態不同,不能創造。對設計而言是選擇和搭配,最重要的就是顏色之 間的關係。不同顏色的關係,給人形成完全不同的視覺印象,因此評價單一色彩的 優劣沒有任何意義。為了系統化顏色,一般用不參雜其他顏色的紅色、藍色、黃色 代表所有顏色。這三原色是不參雜任何顏色的純原色。如果分別混合兩種原色,就

顏色與形態不同,不能創造。對設計而言是選擇和搭配,最重要的就是顏色之 間的關係。不同顏色的關係,給人形成完全不同的視覺印象,因此評價單一色彩的 優劣沒有任何意義。為了系統化顏色,一般用不參雜其他顏色的紅色、藍色、黃色 代表所有顏色。這三原色是不參雜任何顏色的純原色。如果分別混合兩種原色,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