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類生活在符號當中,每一天我們都透過符號來解讀這個世界(趙毅衡,2012)。

當我們「觀看」這些符號的同時,都存在著意識和無意識這兩個層次,而觀看牽涉 到如何詮釋的學習,如何「詮釋」的過程則來自符號學(semiotics)(Sturken &

Cartwright, 2010)。符號學的任務是提供研究符號意義的方法,每當我們詮釋、瞭解

符號學是由十九世紀的美國哲學家察爾斯、皮爾斯(Charles Peirce)和二十世 紀初期的瑞士語言學家佛迪蘭、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所建立的,兩人都 提出了重要的理論。趙毅衡(2012)歸納符號學的發展有四個模式:

(一)第一種模式,是索緒爾提出的語言學模式:

20

他認為語言雖然只是人類使用的符號之一種,卻是不成比例的超大符號體系。

根據索緒爾的說法,語言就像棋局一樣,它的意義來自於慣例和符碼。文字

(或該字的發音)和物體之間的關係是任意的、相對的、而非固定不變的。

例如「狗」字英文為「dog」,法文為「chien」,德文為「hund」,不過它們都 指稱同一種動物,因此文字和動物本身的關係建立在語言慣例而非自然連結 之上。索緒爾的理論重點為:意義會隨著脈絡和語言的規則而改變(Sturken &

Cartwright, 2010)。索緒爾提出符號(sign)一詞,而符號又分為兩個部份組成

(圖2-8):

1. 符號具(signifier) :或譯作符徵、能指,是指物件外在造形的表現形式,

符號具本身並沒有內含的意義,而是來自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系統所賦 予。

2. 符號義(signified):或譯作符指、所指,是指物件的內在涵意,包含整 體造形的意義與拆解後各部份造形或圖像的意義,它所代表的意義是根 據整個社會文化的系統而定。

圖2-8 索緒爾的符號結構圖 資料來源:見Fiske(1995, p.66)

索緒爾認為所有的訊息都涉及選擇與組織/合。選擇與組織/合之後的 訊息有「系譜軸」和「毗鄰軸」兩類(劉立行,2012):

1. 系譜軸(paradigms):有關係、有共同特質、共同功能,且可以被選用

21

出來與其他符號一起應用,是選擇各種元素的地方。

2. 毗鄰軸(syntagmatic):一個元素從系譜軸裏被選出來後,會與其他的元 素作組合,是符號產生意義的地方。

符號的演化過程需要靠符號轉換作用的「系譜軸」和「毗鄰軸」交互 作用以產生意義(Fiske, 1995)。索緒爾定義「系譜軸」內的符號,它們 之間要有足夠的相似點,才能置於同一個系譜軸之內;但也要有足夠的相 異點,才能比較出它們之間相異之處。構成系譜軸的各單位均必須有各自 特色(Fiske, 1990)。例如表達「愛情」的概念有愛心、玫瑰、愛神、弓 箭、蝴蝶,所以「系譜軸」的相似點是「愛」的象徵,而相異點是它們各 屬於不同的物種、不同的象徵。在進行設計思考時一樣可以運用的符號的 系譜軸,作為設計意念表達時的素材。索緒爾認為符號的製作涉及符號的 選擇與組織兩項工作,需要從不同的系譜軸中各自抽調出選擇合適的符號 具組織成為「毗鄰軸」,成為一個足以獨立而完整的指涉特定意義的視覺 符碼(王桂沰,2005)。

圖2-9 系譜軸與毗鄰軸分析表 資料來源:見王桂沰(2005,頁123)

22

(二)第二種模式,是皮爾斯提出的邏輯—修辭學模式:

這種模式考量所有的符號類型,這個出發點促使符號學向非語言模式擴展,

皮爾斯提出了符號意指的一系列三分式,符號的解釋向無限衍義開放。他認 為:符號(sign)本身和它所代表的對象、或指涉物即—客體(object);其 引發出來的意義、或詮釋即—解釋義(interpretant),三部份所構成的一種三 角關係(圖2-10)。

圖2-10 皮爾斯的「意義的元素」

資料來源:見Fiske(1995, p.70)

皮爾斯相信語言和想法是符號學詮釋的過程。對皮爾斯而言,意義並不 存在於符號的原始感知裡,而存在於對此感知的詮釋以及隨之而來的行動當 中。例如,我們看見一個紅色的八角形,中間寫著「STOP」四個字母,它 的意義便在於對此符號的詮釋和隨之而來的行動(我們停下來)中(MSturken

& Cartwright, 2010)。 將符號區分為三種類型:

1. 圖像(icon):形或聲相似。

2. 標誌(index):與指涉的事物有直接的相關。

3. 象徵符號(symbol):人們相互約定所代表的意思。

設計師在創作一個標誌或一個圖像系統的時候,可以利用符號學創造出 各種別具意義的形式。設計師可以先行檢視視覺符號的基本分類,以便於產 生各種抽象或具象的創意概念(Lupton, 2012)。圖像(例如狗的畫像)與它

23

24

(三)第三種模式,是德國新康德主義者卡西爾(Ernst Cassirer)的文化符號論:

他的符號學從哲學出發建立一種象徵哲學,作為普遍的「文化語法」。他認 為人是符號的動物(animal symbolicum。符號的行為:包括語言交際、神話 思維和科學認識。也就是說人類精神文化的所有具體形式,宗教、藝術、歷 史⋯等,都是符號活動的產品(陳亭儒,2004)。

(四)第四種模式,開拓者是蘇俄符號學家巴赫汀(Mikhail Bakhtin):

他開創了從形式研究文化的傳統,有人稱之為「語言中心馬克思主義」,巴

25

社會文化差異的影響。

(二)內涵意義(connotation):是符號的第二層意義,隱含文化和歷史脈絡,以 及觀看者對那些情境的感受而定,對他們而言是很個人的、社會性的就是巴 特所稱的神話(Myth)如圖 2-11。

圖2-11 巴特的意義分析擴充結構 資料來源:見康柏楷(2009,頁 47)

巴特所引介的符號學模式是以索緒爾的理論為基礎,因為它對影像如何創造意 義的過程提供了清晰且直接的說明。Fiske 和 Hartley 延續了巴特對符號的概念,發 展出符號的第三層意義:意識型態。從符號最原始的指示對象開始,它所發展出來 的第一層意義就是符號的外延意義,其中包含了索緒爾所發展出的意符和意指;第 二層意義則延伸成為巴特所發展出的內含意義,亦包含了文化中的迷思;而 Fiske 和 Hartley 認為符號最深層的意義應該來自社會中的意識型態,在這第三層的意義 中,人為操控的定義已經遠超過符號當初所代表的原始意義,如圖 2-12,運用在廣 告上如:房地產廣告訴求具有兩部以上賓士、BMW、法拉利、保時捷等名車的消費 者來購買,這訊息想傳達的就是,若你買了此房產,就和這些成功人士一樣;香水 廣告請明星代言,想傳達當你灑上這瓶香水,也能散發同樣的魅力與氣質(林政緯,

2010)。另外,符號的意義層次越高,則代表該符號的意義越受文化的約束(陳玫霖,

2002)。

26

圖2-12 符號的三層意義

資料來源:轉引自陳玫霖(2002,頁 30)

要研究是甚麼使得文字、圖像或聲音能變成訊息,就必須研究符號(Fiske, 1995)。

它是探求視覺圖像符號認知的共識與解釋,並尋求一種符號學理論視覺化的方法(林 政緯,2010)。圖像符號設計的表現在「形」與「義」之間尋求符號轉化的過程。王桂 沰(2005)提到企業標誌整個產製的經過,可以說是以語言學為藍本的符號定義過程,

無法脫離語意、語用、語法的面向。設計師將抽象的語意與定位轉譯為有形的識別符 號,在設計的工程中,以識別符號為中心,藉由符號系統化的方式建構基本的符號組 織語法,再藉由這套語法製作全面的形象符碼。衛福部部徽運用符號學的概念,是悉 心規劃、應用設計轉譯的結果。

2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