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三節 《伊貝利亞》

1905 年至 1908 年,阿爾班尼士寫下《伊貝利亞》,並給予副標題 「印象」

(Impressions),共有十二首樂曲,分為四冊出版,一冊三首,描述的內容為西班牙 的景象,以西班牙的風景、地點與節慶等為樂曲標題。阿爾班尼士原先只創作第 一、二冊的《伊貝利亞》,首演由當時鋼琴家馬拉茲 (Joaquín Malats, 1872-1912) 演 奏,廣受眾人喜愛,使他繼續完成第三、四冊。阿爾班尼曾經試圖將《伊貝利亞》

改編成管弦樂版本,但結果並不滿意,因此尋求好友阿沃斯 (Enrique Arbós, 1863-1939) 的協助,最後阿沃斯將其中五首改編完成。45

45 Frances Barulich, “Albéniz, Isaac,”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0421 (accessed July 15, 2014).

CM:I V34/V V vii 5𝑜6/vi vi EM:V7 I

V7 I V7 I

48 Allegro commodo

6/8 Db大調 前奏-A-發展 -A-尾奏 No.3 〈塞維亞聖禮節〉

(Fête-dieu à Seville)

優雅的快板 Allegro grazioso

2/4 f#小調 前奏-A-B-A‟-

46 Edgar Istel and Frederick H. Martens, “Isaac Albéniz,” The Musical Quarterly 15, no.1 (January 1929): 144, http://www.jstor.org/stable/738310 (accessed June 23, 2013).

47 Walter Aaron Clark, Isaac Albéniz: Portrait of a Romant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26.

49

50

【譜例 3.3.1】〈回憶〉,第 1-5 小節

第二主題的主旋律位於低音聲部,有明顯的上行線條,再加上聲高音域的對 旋律,將整體的音域拉寬,使氣氛逐漸穩定(譜例 3.3.2),第 75 小節直接進入發 展部,以第二主題來發展,使用多次的上行模進來發展。

【譜例 3.3.2】〈回憶〉,第 63-67 小節

樂曲中使用三種節奏音型,第一種為附點節奏 ( ),為各主題的節奏動

機;第二種為八分音符的節奏 ( ),營造流動的旋律線條,在第一主題 的主旋律尾端、第二主題的對旋律與過渡樂段均使用此音型;第三種位於伴奏聲

部,使用切分音的節奏型 ( ),多與主旋律中的節奏錯開(譜例 3.3.3)。 第一主題的旋律

第二主題 對旋律

51

【譜例 3.3.3】〈回憶〉,第 103-112 小節

調性部分,採用近系調的轉調方式,第一主題於 ab小調,第二主題轉至關係 大調 Cb大調上,發展部的調性不穩定,再現部雖增添些許色彩變化,但直接回到 ab小調再現第一主題,於第二主題轉至平行大調 Ab大調上,最後的尾奏保持 Ab 大調,並結束在 Ab大調上。和聲已脫離功能和聲的進行,取而代之的為中心音的 概念,如開頭第 1 至 10 小節為 Ab音(譜例 3.3.4),第 19 至 26 小節為 Eb音。

附點節奏

流動節奏 切分節奏

52

【譜例 3.3.4】〈回憶〉,第 1-10 小節

曲中第 102 小節同時使用法國增六和弦 (Fb-Ab-Bb-D) 與德國增六和弦

(Fb-Ab-Cb-D),為阿爾班尼士晚期在和聲上常使用的手法,此和弦在《伊貝利亞》

中常使用,學者克拉克稱之為「伊貝利亞和弦」(Iberian Chord)(譜例 3.3.5)。48

【譜例 3.3.5】〈回憶〉,第 98-102 小節

48 Walter Aaron Clark, Isaac Albéniz: Portrait of a Romant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27.

伊貝利亞和弦 (Fb-Ab-Cb- Bb-D) 持續音 (Ab)

53

二、〈港口〉

此港口為西班牙南部城市卡第茲 (Cádiz) 瓜達爾河口 (Guadalete River) 的

「聖瑪利亞港口」(El Puerto de Santa María),樂曲描述港口忙碌與喧鬧景象,49 採 用的西班牙的舞曲節奏分別為薩帕提阿多舞、波羅舞與布列利亞舞。50

樂曲中可分為三個段落,A 段、發展部、A‟段,使用單一主題來創作,沒有對 比性的 B 段或第二主題,但 A 段可依節奏素材與低音的持續音,再劃分為二個部 分,第一部分使用重覆音與不規則的重音來呈現,第二部分則環繞在同一種節奏,

並運用三比二的手法,讓樂曲更加活躍(表 11)。

49 Walter Aaron Clark, Isaac Albéniz: Portrait of a Romant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28.

50 Pola Baytelman, Issac Albeniz: Chronological List and Thematic Catalog of His Piano Works (Michigan: Hamonic Park Press, 1993), 48.

54

55

旋律中運用到調性、調式與全音音階,如第 80 至 122 小節的發展部,使用弗 里吉安調式來發展,最後帶入全音音階(譜例 3.3.6)。

【譜例 3.3.6】〈港口〉,第 107-116 小節

樂曲中使用三種西班牙舞蹈節奏,分別形成樂曲中的三個節奏動機,第一種 是薩帕提阿多舞的節奏音型,於主題的低音使用,以單一切分拍的重音其特色,

如同舞者腳底踩踏地板的步伐;第二種為波羅舞的節奏,多位於旋律聲部使用,

頻繁且快速的掛留音與切分拍為其特色,增添其節奏的韻律感(譜例 3.3.7)。

弗里吉安調式 (E-F-G-A-B-C-D-E)

全音音階 (F-G-Bbb-Cb-Db-Eb-F)

56

【譜例 3.3.7】〈港口〉,第 11-15 小節

第三種是布列利亞舞的節奏,運用在二種音型上,第一種音型是快速的十六 分音符節奏,在 A 段第一部份的第 21、23 小節以及第二部分頻繁地使用,也是模 仿吉他輪指彈奏 (Rasgueado) 的技法,51 於切分拍突然出現,有擾亂原有旋律線 的功用;第二種音型是規律的後半拍重音,A 段第一部份有穿插使用 (第 18 至 22 小節),並於過渡樂持續運用 (譜例 3.3.8)。

【譜例 3.3.8】〈港口〉,第 21-25 小節

51 輪指彈奏,是吉他在佛拉門哥音樂中常使用的彈奏技法,多用於迅速的音型上。拇指向下

彈撥,其餘手指往上彈奏,使節奏能迅速且精確。

布列利亞舞的節奏

波羅舞節奏:頻繁的掛留與切分音

薩帕提阿多舞的節奏:切分拍

57

調性與調式在樂曲的段落中交替使用,其中調性的段落均為 Db大調,因此沒 有調性轉調的手法。全曲除發展部外,其餘的持續音均落在 Db音上,此持續音也 暗示著段落的調區,例如 A 段 Db大調,使用許多 Db音的持續音;過渡樂段為 Db 音上的弗里吉安調式,低音亦為 Db音。整體而言,此曲環繞在 Db音的中心音上

(譜例 3.3.9)。

【譜例 3.3.9】〈港口〉,第 11-20 小節

三、〈塞維亞聖禮節〉

塞維亞城市的聖禮節是當地著名的宗教節日,信眾抬著塞維亞地區的聖母像,

伴隨著樂隊、歌者穿越街道遊行。阿爾班尼士採用當時西班牙南部塞維亞 (Seveille) 流行的民謠歌曲〈塔拉納〉(La Tarana) 作為主題,52 再將塞維亞聖禮節常演唱的 沙耶達歌曲 (saeta) 引用至中間段落。53

52 阿爾班尼士將此民歌旋律的音高及節奏等加以改編,成為樂曲的主題旋律。

53 Walter Aaron Clark, Isaac Albéniz: Portrait of a Romant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30.

持續音 (Db)

58

59

在旋律部分,A 段主題引用西班牙的民歌〈塔拉納〉,首先採用斷奏的方式(譜 例 3.3.10),而此主題隨後逐漸複雜化。

【譜例 3.3.10】〈塞維亞聖禮節〉,第 6-17 小節

A 段共出現四次主題,第一次為第 8 小節,採用單音的旋律,並於重拍上增 添和聲音(譜例 3.3.11),第二次於第 24 小節,增加聲部配置,將主題位於中間聲 部,接著在第 32 小節採用對位的形式,第三次於第 40 小節,把主題移高八度呈 現,並於拍點使用和弦音來增強其韻律,第四次於第 54 小節,先採用主題後半部 旋律,再呈現前半部的主題(譜例 3.3.12),音域擴大,音量增強,將 A 段主題帶 至高點。

引用〈塔拉納〉旋律

60

【譜例 3.3.11】〈塞維亞聖禮節〉,第 6-11 小節

【譜例 3.3.12】〈塞維亞聖禮節〉,第 54-70 小節

以和聲音來加強重拍

主題的後半部旋律

主題的前半部旋律

61

在 B 段的部分,使用主題並置的手法,將 A 段旋律與和聲交替,低音聲部則 為新的 B 段旋律,同時採用二個主題,並將音域與音量擴大(譜例 3.3.13)。

【譜例 3.3.13】〈塞維亞聖禮節〉,第 83-84 小節

B 段旋律第二部分引用西班牙的歌曲沙耶達,54 為一種佛拉門哥的深沉歌。

旋律為長線條的旋律,伴奏聲部則模仿吉他重覆音的交替彈奏(譜例 3.3.14)。

【譜例 3.3.14】〈塞維亞聖禮節〉,第 135-136 小節

54 Edgar Istel and Frederick H. Martens, “Isaac Albéniz,” The Musical Quarterly 15, no.1 (January 1929): 144, http://www.jstor.org/stable/738310 (accessed June 23, 2013).

沙耶達旋律 A 段旋律

B 段旋律

62

尾奏可依二個層面來探討,第一層為二聲部齊奏式的旋律,並採用以 F#音為 起始音的米索利第安調式 (Mixolydian mode),第二層為和弦音與持續音,以延續 和聲音的來增添聲響上的色彩變化,二者同時使用,因此營造調性與調式合併的 聲響(譜例 3.3.15)。

【譜例 3.3.15】〈塞維亞聖禮節〉,第 336-345 小節

在調性部分,本曲從 f#小調開始,中間轉至 B 大調與 G 大調,並偶爾於不同 起始音上使用主題的模進,例如 B 段第二部份每四小節轉一次調性,最後結束於 平行調 F#大調上。雖中間段落有其於調性的聲響,但整體而言,段落多環繞在 F# 音的中心音上,最後的尾奏亦是以 F#音為持續音。

米索利第安調式 (F#-G#-A#-B-C#-D#-E-F#)

持續音 (F#) 和聲

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