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及研究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 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學(包括此二個案)及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

一、對於教育行政機關而言

(一)加強推廣「大學-中學」的合作理念

大學與中學的合作已逐漸成為提升教育品質的必然趨勢。然而長久以來,大 學與中學一直是兩個獨立的組織,負有不同的責任、執行不同的任務,學校文化 與特性也有所差異,因此若要雙方跨越圍牆界限、開啟合作的大門,勢必先針對 此種合作理念加以宣傳,而最有效的做法便是透過政府來完成此一使命,即如近 年來所推行的九年一貫課程攜手計畫即是由教育部所發起的「大學-中小學」合 作模式。雖然此種合作型態並不全面,但亦是開啟合作關係的先驅,因此或許政 府相關部門能夠辦理各種研討會,邀請這些學校分享合作經驗及其益處,以使「專 業發展學校」的合作理念更為廣泛的推廣。

(二)適時修訂相關法規,並給予更多的支持

發展大學與中學的合作關係已牽涉到原本體制上的轉變,因此需要制度的改 變與更多資源、經費投入其中,此一因素也是造成許多大學或學校卻步不前的主 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相關部門除了宣揚合作理念之外,亦應採取實際行動,補 助部分合作所需經費與提供資源,而成為支持性的組織。政府也應在不違背法律 規定的情況下,針對相關法令,如師資培育法、實習辦法加以修正,以提供對合 作事務的支持;除此之外,為使合作關係能夠發展出其特色,政府亦應適時開放 限制,讓大學與中學自行、自由發展。故研究者認為政府不僅應扮演宣揚者及提 供支持者,更須增權賦能予大學與中學,使其獲得自由揮灑的空間與彈性。

二、對於師資培育大學而言

(一)積極參與合作事務與提供各項資源,以協助學校革新

過去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學的合作多僅在於將實習教師安置在教育現場中,並

無更深入地進行其他合作事務,使得二者的合作關係僅限於教育實習功能的推 展,關係並不密切;而本研究之兩個案雖然合作事務並無侷限在實習活動上,但 許多活動仍多屬獨立運作,合作關係亦不緊密。然而雙方的互動密切程度對合作 模式建立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若師資培育大學欲與學校建立合作關係,便 須更積極參與中學事務,包括辦理講座以提供專業成長的機會;將更多元的研究 計畫引入學校,以協助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增加與現場教師對話討論的機會,促 進其實務經驗及省思能力;甚至為合作學校規劃一套專屬的改革計畫,以促進學 校革新。另外由於大學所擁有的經費、設備資源等較為豐富,因此亦應提供各項 資源以增進中學參與合作的意願,這些作法都有助於促進二者的親密關係。

(二)組織教授團隊,擴展合作事宜與參與人員

由此二個案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大學與學校的合作模式尚無一套完 整的機制。以個案 O 來說,其多為教授個人單點式的與教師合作,對於合作的 推廣與合作的範圍有所侷限;而對於個案 N 來說,在合作時間不長、地理距離 較遠的不利條件下,許多合作事務的推展更為困難。因此建議大學教授應組織一 個教授團隊,發揮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能力並增加腦力激盪的機會,以思考提供 各方面的協助,並加強與中學的聯繫、溝通,使得合作事務不僅侷限於專業成長、

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經驗與方式,更拓展至其他事務上,諸如協助學校宣傳等事 宜。此一作法一方面能使合作事務更為多元,另一方面也讓合作的範疇及參與人 員更為擴展,對於各種不同環境脈絡與條件的合作模式皆有其益處。

三、對於中學而言

(一)重視校長、同儕的影響力,營造學習社群的合作氛圍

學校(如 N 校)由於過去保守的文化,多僅將注意力置於學生的學習上,

若欲與大學發展合作關係,勢必需打破學校對外的疆界,對於教師的觀念會造成 很大的衝擊,因此宣揚合作理念及轉變教師的觀念便成為一重點任務。在此部 分,領導者所扮演的宣導角色也就至為重要,其須從簡單的合作事項開始鼓勵教

師參與,並調整教師心態,故欲改變學校文化,須先從學校校長的觀念與能力開 始培訓;此外,教師同儕之間的影響力也相當重要,因此學校須營造一種學習社 群的氛圍,歡迎大學、各界參與,並成立各種討論、意見交流會議,提供大學教 授與教師對話的機會,一方面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逐漸打開教 師的心防。

(二)增聘負責聯繫、協調及整合合作事務的職員

由於大學與中學建立合作關係勢必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容易使合作關係 的發展受到影響,此在兩個案中皆能觀察到類似的看法。因此建議學校能夠採取 美國專業發展學校的經驗,在其編制內增聘整合合作事務的行政助理,或專職聯 繫、溝通的聯絡員,以紓解部分增加的工作負荷,讓教師更有參與的意願。

(三)加強與大學共同對「公平性」議題、事務進行討論及推展

專業發展學校設置的最終目標乃在改進學校教育,提供多元、多樣的學習機 會予所有學生,但從二個案可以看出大學在此部分的著墨較少。因此學校除本身 須對「公平正義」的議題與事務加強規劃外,更應與大學共同商討相關事務的推 展,諸如研究計畫的執行、評量方式的多元檢測、多元適性課程的發展,及廣納 大學的師培生或實習教師,甚至邀請外界團體共同對學生給予關注等。此一作法 一方面能加強雙方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也能透過學習社群的建立,以達成專業 發展學校的主要目標。

四、對於大學與中學的共同建議

(一)由個人帶動整體,並逐漸發展合作協議

對於個案 N 來說,其由於合作時間不長,各種合作機制尚未確立,在尚無 一定模式可循的情況下,研究者建議此種合作關係的發展應從瞭解彼此文化與由 下而上的草根性合作開始,亦即先從教授或教師個人式的互動帶動二者整體性的 合作,等待時機成熟後,再行簽定更為具體的合作協議,以加強二者合作事務的 規劃與發展合作的特色;而對個案O 來說,其在合作上已有一定的默契與共識,

因此雙方應互相傳達合作理念,並簽訂合作協議,以使整個合作機制更為完整。

(二)調整組織結構,並發展獎勵制度

由於大學與中學建立合作關係會增加二者的工作業務量,便須組織結構及制 度上的變革來支持此項合作計畫。因此研究者建議大學與學校皆應在其組織結構 中增加或調整整合合作事務或負責聯繫的職位或組織;而對於此二個案來說,甚 至可將實驗研究組與校長的功能加以整合,並邀請更多教授參與溝通,以使合作 事務的推展更獲支持。此外二者應透過討論、商量,針對合作上的問題加以解決,

建立加強合作關係的做法,如對個案 N 來說,交通問題便可僱用交通車加強聯 繫;而個案 O 則可針對資源互享的管理問題增修相關規定等。二者亦須發展合 作相關的獎勵制度,以使整個合作模式出現一套完整且具規模的運作機制,一方 面讓參與成員從中得利,另一方面也使合作的運作方式有跡可循。

(三)運用「專業發展學校規準」或建立評估機制,以加強對合作模式的評鑑 國內對於合作模式的評估機制理念及指標皆相當缺乏,使得合作的成效難以 評鑑、合作的經驗難以對外宣揚與分享,讓合作的理念一直無法深植在大學與學 校的觀念之中,甚至使外界逐漸喪失投入的意願。因此研究者建議在合作關係運 作一段時間後,大學與中學甚或政府應思考運用「專業發展學校規準」,或建立 其他評估標準與評估機制,以瞭解二者的合作成效並對其進行檢討與改進。

五、對於後續研究者而言

(一)研究個案可以一般中學為選擇主軸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與附中的合作模式,不過由於附中本身的特殊性,其與 一般中學的特性仍有差異,在研究的推廣上亦較為有限,因此本研究算是對於「大 學-中學」合作關係的先導性研究。研究者建議後續相關研究在研究個案的選擇 上,可從現正與大學合作的一般中學著手,瞭解其合作現況與其運作方式,並與 本研究「大學-附中」的合作關係進行比較,此或許更有利於合作理念的推廣。

(二)關於研究方向的建議

1、 研究主題可朝向建置合作模式的評估標準

由於目前國內尚無針對「大學-中學」合作關係建構一套完整的評估指 標,目前也僅學者孫志麟致力於此項研究,使得國內大學與中學的合作機制 難以評鑑。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參考美國「專業發展學校規準」或其他檢 核表,編製出更符合國情、適合國內使用的評估標準。

2、 可探討在合作關係的建立下,對參與成員學習成效之影響

由文獻及研究結果皆發現學習社群的建立,對於參與者的學習成長有一

由文獻及研究結果皆發現學習社群的建立,對於參與者的學習成長有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