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結論

本研究經由「文獻回顧」、「基地分析」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地 區居民對於捷運車站設置公共藝術普遍均表贊同,並且對於相關捷運公共藝術設 置決策表達強烈的期待。希望藉由本研究成果,能提供捷運後續路網設置公共藝 術時之參考借鏡,使捷運公共藝術也能成為台灣另一項獨特的經驗與驕傲。

在本研究最後,將研究結果綜整如下:

(一)「民眾參與」的手段與過程是現今面對「公共議題」的態度與潮流。本 研究的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從「公共藝術主題的訂定」到「納入地區 居民的意見」等等,地區居民在在地傳達民眾參與的意念與渴望。因此,

民眾參與可說是捷運公共藝術設置決策中極其重要的關鍵,其後續效益 也最顯著可觀。

(二)在「全球化」的呼聲中,更加突顯「在地化」的獨特與重要。從多數地 區居民表達藝術創作者應由「本地人」擔任,到捷運公共藝術需反應「地 區人文歷史背景」等來看,在地化的考量確有其支持基礎。因為,在全 球一體化的趨勢下,精緻深耕、獨樹一格的在地化是邁向全球化的基礎 與利器!

(三)強烈「自明性」的展現是凝聚地區情感與認同的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

必要性,如此方可避免陷於為了「公共藝術」而「公共藝術」的窘境。

(四)另外,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歸納出較符合地區居民認同的捷運公共藝術

「設置地點」、「設置型式」以及材質的「耐久性」、「安全性」等考量,

可做為後續路網、以及其他城市捷運系統設置公共藝術時之決策參考依 據。

二、建議

透過本研究結果,歸納出符合地區居民觀點的「捷運公共藝術設置準則」,

做為日後捷運系統設置公共藝術暨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審議之參考。

(一)「在地化」─捷運公共藝術設置必須與當地人文歷史背景,以及地區居 民生活有密切關聯。

(二)「自明性」─捷運公共藝術必須展現當地獨特風格,並與地區特色融合 在一起。

(三)「民眾參與」─捷運公共藝術從規劃之初、到後續各階段,應透過各種 民眾參與型態考量居民需求,並納入居民意見。

(四)「妥適性」─捷運公共藝術之設置地點及設置型式,應考量不妨礙行進、

救災等動線,以及不造成視覺死角等安全因素。

(六)「安全性」─捷運公共藝術設置材質必須考慮環境安全性之確保。避免 造成燃燒毒害、環保疑慮及接觸傷害等危險因子。

三、後續研究

本研究過程中,受限於時間因素,尚有許多相關議題值得後續深究,以期捷 運公共藝術設置領域更臻完備。

(一)地區居民的觀點如何具體落實在捷運系統的公共藝術設置。

(二)現有法令如何修訂,以便確保地區居民的意見、恰當地反應在捷運公共 藝術設置上。

(三)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及人力,僅限於狹義公共藝術之研究,未來可將範圍 擴大至廣義公共藝術,則捷運公共藝術之多元內涵將更得以開展。

(四)藉由本研究拋磚引玉,喚起捷運公共藝術設置執行者以及創作者、對地 區居民意見的重視,進而思索如何在規劃、創作之初,即融入當地居民 的期待與認同。

(五)高度參與意願的表達似乎與近年來民主觀念的深植,以及地域主義、市 民主義等的盛行,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是本研究意外發覺之收穫!亦可

(六)捷運公共藝術設置準則之建立可擴展至其他交通建設。

(七)待高雄捷運全面通車後,可將本研究結果與公共藝術用後評估做比對。

(八)隨著捷運公共藝術設置數量的增加,隨之而來的議題是「如何淘汰不適 合之捷運公共藝術?」;因此,捷運公共藝術退場機制的探討與建立有 其必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