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 休閒 休閒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休閒 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休閒 休閒 休閒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休閒 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環境對高齡者成功老化的影響

由於Edginton等(1998)認為休閒活動發生的個別環境-社會、物質、自然環 境相當重要,能藉由提供這些休閒環境,促使休閒活動進行的更順利;因此,規劃 高齡者的休閒活動時,需重視休閒的個別環境對高齡者的影響。以下將以成功老化—

身體健康、心理與心智健康、社會關係促進三方面說明休閒環境對高齡者的影響為 何。

一 一 一

一、 、 、 、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 : : :

社會環境為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人際關係的往來,建構於活動參與時的 互動形式;並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使高齡者得到更多的社會接觸。因此,社會環境 提供高齡者:

(一) 身體健康

由於社會環境提供多元化、特殊化的休閒環境,因此高齡者可藉由參與休閒運 動俱樂部,滿足生理上個別差異的需求;此外,組成休閒運動團體將促使高齡者擁 有更多的活動機會(許志賢,2002;梅陳玉嬋等,2004)。另一方面,社會環境提 供個別化的休閒場所,高齡者可自行以公園、社區中心為主要從事休閒活動的環境

(蔡淑瑩,2000),亦可便於高齡者選擇與附近鄰居好友一同進行。

(二) 心理與心智健康

高齡者藉由社會提供多元而複雜的休閒環境,將促使高齡者接收多元的刺激、

選擇與機會,進而鍛鍊心智能力(張嘉倩,1999)。因此,高齡者因參與社會環境提 供學習活動、古蹟巡禮等知性和學習性的休閒活動(陳峰瑛,2003),從中獲得休 閒體驗、增進心智能力、以及增進適應環境變遷的能力。另一方面,由於高齡者參 與宗教性質的活動,可獲得愛的需求、歸屬感、以及心理平靜等(梅陳玉嬋等,2004); 因此,保有傳統文化的觀念高齡者,都以寺廟為主要休閒的場域,從事休息、講古、

下棋等休閒活動(張隆順,1982)。

(三) 社會關係促進

由於休閒的社會環境,促使鄉村地區的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時,有著低消費或 不消費的休閒的觀念;因此,高齡者常於住家附近的廟宇,與親朋好友一同講古、

聊天、休息;寺廟成為高齡者最常使用的休閒聚會場所,充分物盡其用當地休閒資 源(蔡宏進,2004)。除此之外,這群高齡者將形成小型團體或組織,再一同參加

康樂活動、旅遊與健行等休閒活動(張隆順,1982);藉由親朋好友的支持、與人親 密的關係,將有助於高齡者繼續維持老年社會生活的活躍性,讓老年生活不致於孤 獨一人(何思儀,2008)。

二 二 二

二、 、 、 實 、 實 實質環境 實 質環境 質環境: 質環境 : : :

實質環境泛指休閒活動中所需的人為設施;參與者可從中感受到個人的身份地 位,並獲得調節身心及學得機能的機會。因此,實質環境提供高齡者:

(一) 身體健康

考量到高齡者老化症候群帶來的身體痛楚,造成高齡者面臨身體能力下降;因 此高齡者藉由進行身體性的休閒活動,減緩疾病發生、失能與老化症候群等狀況(林 歐貴英、郭鐘隆,2003)。根據國民健康局 2006 年針對國內十年未使用過健保卡的 民眾中發現:身體健康的高齡者佔有 9.75%(3304 人),而保持身體健康的秘訣是 從事規律的活動如爬山、常游泳,保持愉快心情等健康行為(賴秀怡,2006)。由此 可知,高齡者藉由使用實質環境提供的休閒設施,達到促進身體健康的功效。

(二) 心理與心智健康

根據研究指出:高齡者透過學習活動,助於因應瞬息萬變的生活環境以及重新 確認個體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林麗惠,2002);延伸此概念的相關研究則是專注於提 供高齡者所需的休閒設施,並且認為多數高齡者偏好的學習課程以運動、養生、電 腦以及語言為主(黃琦絢,2004),以此作為豐富生活、促進心靈成長的方式。另一 方面,關注於退休社區所提供的休閒環境設施部份,邱俊村(2002)認為當高齡者 參與休閒環境提供的休閒設施時,能從中獲得放鬆、紓壓以及恢復精神等功效,並 且對生活環境感到滿意。如此,高齡者將能透過使用實質環境提供的休閒設施,達 到促進心理與心智健康的功效。

(三) 社會關係促進

積極的參與休閒活動以和社會產生連結,將能促進高齡者增強自我效能、自我 認同感;並且,高齡者能藉由參與社區長壽俱樂部等高齡者社團,拓展自身社會網 絡及產生彼此的互動,更能促使高齡者獲得情感上的滿足以及感到健康快樂(黃耀 榮,1997)。另一方面,在退休社區內的中高齡者們,最常使用社區中的交誼廳、品 茗泡茶區等設施,並因此獲得人際關係、情感交流、社會角色定位以及發揮個人潛

能或興趣(邱俊村,2002)。而高齡者參與休閒設施時,參與具生產力的活動,將能 保持自身在變動的環境中維持能動性。總而言之,高齡者透過實質環境提供的休閒 設施,能達到社會關係促進的功效。

三 三 三

三、 、 、 自然環境 、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 : : :

指休閒活動進行時大環境的氛圍。從景觀、遊憩、動植物等自然資源中,促使 參與休閒活動者感受到美學上的愉悅感、精神上的靈召、敬畏感、危險知覺、興奮 感以及體能上的挑戰。因此,自然環境提供高齡者:

(一) 身體健康

多數高齡者樂於親近自然,並藉由自然環境獲得身體健康、增進體適能與活動 力(何思儀,2008);而富涵多元意義的自然景觀,不但可為高齡者帶來健康,更能 促進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洪得娟等,1998)。另一方面,身處都會地區的高齡者,

在各類型公園、自然棲息地、綠地等自然環境中,享有悠閒的環境、獲得身體健康 以及美景的享受。此外,鄉村的自然環境,則是提供高齡者多樣貌的生態環境、優 質的生活環境、以及增進高齡者的活動能力;並且在自然環境中,將促使有活動力 的高齡者們時常保持運動,進而擁有身體健康(蔡宏進,2003)。綜合而言,與自然 環境接觸將有助於現代人恢復健康(聶筱秋、胡中凡,2003)。

(二) 心理與心智健康

常親近自然環境的高齡者,可因此增強自尊、達到自我實現;更重要的是,有 助於現代人恢復健康、增進高齡者的自我效能與自信心 (Driver, 1972) 。鄉村區的 高齡者,身處在富饒的自然資源環境中,將會因自然的影響而感到滿足與踏實感;

而,都會區高齡者能藉由親近自然的環境,讓高齡者無壓力的運用自然環境、對自 我保持正面肯定態度、價值感與幸福感。此外,在自然環境中,藉由不同的生活方 式,將可紓解人們心理壓力、帶來正面感覺、並使精神層面的復原,達到心理上的 健康(聶筱秋、胡中凡,2003)。

(三) 社會關係促進

關於休閒自然環境與社會關係促進的討論,根據研究指出人們可藉由投身於自 然環境中,獲得社交方面的效益:紓解生活中的壓力與憂慮、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及增進人際之間的感情(王敏華,2004);在高齡者方面,為了滿足親近自然的需

求,多以公園為主要利用的休閒自然環境(聶筱秋、胡中凡,2003)。另一方面,針 對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社區進行研究,該研究指出生態社區的形成能促進當地居民 獲得視覺上的美感以及增進人際之間的情感與向心力(陳柏言,2006)。因此,高 齡者運用自然資源—天然山川、林木、水域、荒地等時,將會感受到美學上的愉悅 感、發展新的社會認同、危險知覺等體驗;高齡者將持續保有活力與創造力,獲得 社會層面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