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何謂科普傳播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何謂科普傳播

科普亦即科學普及教育,又稱為大眾科學,科普傳播係指透過淺顯 的方式讓社會大眾瞭解科學如何進行(呂智惠,2009)。國內科學課程 發展的目標,已逐漸由精英式教育轉向培養全民科學素養為取向(劉俊 庚、邱美虹,2012)。然而,傳統科普讀本面臨內容過於艱澀、學習興 趣降低等問題,使科普傳播無法真正達到大眾科學的效果(趙又慈,

2010)。因此,讓科普傳播更符合學習者需求,是發展科普閱讀文本不 可忽略的理念。本節首先介紹科普傳播對教育的意涵,進一步討論在七 年級學習階段推廣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並分析近期相關研究。

一、科普的教育意涵

學生在科學、科技課程中,能連結科學概念、理解與知識的相關應 用,甚至在課程結束後,仍持續關注相關議題並統整所學,是為科普的 教育意涵。薛昭雄(1974)解釋普及科學:即為發展科學並使科學生根 最主要的工作,事實上這也是最後的目標,唯有科學普及了,方能促進 科學的全面發展。尤其國內科技與工業出口導向的現況,為了培養學生 良好的科學認知及關注科學動態的能力, 科普教育需要進入學校家庭,

讓科學普及的概念得以發展。

科普教育的傳播可以透過展覽、演講、閱讀活動等大眾媒介推廣(呂 智惠,2010),而在科學及科技知識的傳播上,大眾媒體不僅於提供科 學相關的新聞資料,它其實也引導我們如何去理解它及關注它(黃俊儒、

簡妙如,2010)。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單位或教育機構選擇以網路、

電子書、電視等大眾媒體製作節目或書刊,希望可以利用大眾媒體達到 傳播的效果。以科學傳播的觀點:科學訊息必須傳播得正確、廣泛、快 速、深入且有效,實現科學知識普及、民智(指對科學的認知)發達的 理想(謝瀛春,1988),不應單純只是「將科學寫得大家都看得懂」,而 應具有更深刻的社會文化意義(陳恆安,2007)。陳政宏(2002)指出 推廣科普之動機與間接的目的在於:

(一)大眾能肯定科學研究、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與重要性,並能 接受及推廣這些方法與價值。

(二)吸引更多民眾投入相關活動。

(三)促進專業與非專業領域的溝通瞭解,激發跨領域新研究。

職是之故,科普傳播的目的不僅於學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協助 對科學的瞭解,並提升科普議題的關注與學習。科學知識是透過不斷辯 證,建基數據以評估不同解釋而發展的(吳木嘉,2013)。職此,藉由 科普教育輔助及整合科學知識內容,有助於延續學生在科學的發展。

二、科普閱讀活動在中小學推廣的重要性

為何需要在中小學推廣科普教育?劉俊庚與邱美虹(2012)整理我 國中學科學課程發展,並在回顧中指出:科學課程雖歷經多次修訂,但 仍以分科知識為課程架構之依據,教學強調知識的獲得。科學教育因偏

因此科普教科書的設計是否幫助學生的理解是需要關注的。

有鑑於多媒體電子書已成為教材設計上的趨勢,透過多媒體電子書 輔助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隨時取得相關學習資源,幫助科學抽象概念 的釐清或科學知識的整合。此外,有別於教科書介紹各種科學概念及內 容,科普類讀本通常較聚焦在某種科學現象或議題,並且提供各種多媒 體資源給不同學習偏好學生,既使是對科學興趣不高的學生,都可以透 過適合自己的教材輕易地理解內容(Crowson & Hopper, 2009)。黃俊儒

(2010)探討台灣中學生在 PISA 的表現,閱讀能力遠低於科學能力的 現象,提出永續的科學教育觀點,必須建立在良善之閱讀理解能力上。

職此,推廣科普閱讀教材對中小學科學教育有重要的意涵。

Bentley 與 Kyvik(2011)進行 13 個國家的科普閱讀調查,發現目 前的科普讀本以科學專業領域居多,建議應該由學術及科學領域學者共 同開發。Rice、Dudley 與 Williams(2001)指出科普讀本可以協助教科 書當作統整科學的補充資料來源(引自呂智惠,2010)。尤其科普讀本 探討的內容議題新穎,並專注在單一概念上的教學,讓學生的接受度較 高(Rice, 2002)。職是之故,顯示出學校推廣科普教材有正向的影響。

三、科普教育相關研究

如何引起學生對科學教育的興趣與學習動機,是近年來科學教育最 關注的議題之一(Rannikmäe, Teppo, & Holbrook, 2010)。過去科普或科 教領域的研究專注於學習效益的提升,或改變教學策略對成就表現的影 響。然而,推廣科普教育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PISA 於 2006 年將科學態度列入科學表現之觀察項目,皆顯示了學習態度的 影響性。國內探討科學、科普讀物研究成果皆顯示對科學的學習有正向 相關(王郁昭、鄭英耀、王靜如,2003;吳毓儒、熊召弟,2003)。李 如偉等人(2012)以各型式科學議題教材導入教學,結果顯示可具體提

升學生科學論證能力。王啓祥(2011)觀察大專及高中職學生以及教師 參與科工館科普系列講座的調查,發現聽眾在演講後對於本身在科學知 識與理解、態度及價值觀上皆有所提升。科普教育因內容議題廣泛,不 僅於科學教育的學習效益研究,對科學態度、學習動機、論證思考或科 學/科技素養等相關議題皆有所影響。蔡懿萱(2009)探討國小學生閱讀 科學文提示(插圖、摘要)對記憶與理解力之影響發現,有插圖提示對 理解力有顯著提升,記憶力僅對高閱讀能力者有助益,而摘要提示對低 閱讀能力學生可能導致認知負荷加重的缺點。代表我們在觀察科普閱讀 效益時,除了多媒體型式對學習記憶力的效益之外,還需要探討學生對 科普內容的理解與推理能力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