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促進南方共榮─臺灣青少年團下的少年團

第四章 鍊成皇國少年─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少年團

第二節 促進南方共榮─臺灣青少年團下的少年團

1940 年文部省決議將「大日本青年團」、「大日本少年團聯盟」、「帝國少 年團協會」、「大日本聯合女子青年團」四個組織合併為「大日本青少年團」。

244伊興部仙,《學校少年(少女)團の組織と經營 (臺南市)》,頁 18。

245 關於臺灣少年團與希特勒少年團交流的部分,可參考北原政吉,〈ヒトラーユーゲントの印象(歡迎野 營に參加して)〉,《臺灣時報》1938 年 10 月刊,頁 52-62。

70

在本土組織合併後,臺灣總督府在 1941 年 12 月 30 日發布〈臺灣青少年團設置 要綱〉,246臺灣的青少年團體正式統合。

1942 年臺灣青少年團合併,並於 5 月 17 日舉辦結團式。247此時從制服就可 以看出來,青少年團已經完全脫離少年團、健兒教育與 Boy Scout 的概念了。此 時在青少年團的制服,也從領巾襯衫短褲的少年團制服,改為著國民服,幹部配 戴臂章。儼然是希特勒少年團的樣子。因此,筆者認為從制服的轉變,可以看到 此時少年團教育,從英國貝登堡創立的少年團教育方法作為典範,轉向德國希特 勒少年團的方式,或許也是從國際主義走向國家主義的過程。

此外,在結團式中,青少年團的團員們在行進中高喊「英米を擊滅し」(消滅 英美)、「共榮圈をつくり上げる」(建立共榮圈)等口號。並將臺灣列入「南方共 榮圈青少年大會」之中,248以「大日本青少年團」的四大「戰時實踐指針」,向 身處「南方基地」的臺灣青少年能夠對國家忠誠,一起為創造「新東亞」盡力,

249不僅反映出臺灣總督府在戰時體制下,為了能夠有效動員青少年而進行跨區域 的統合外,也由此可知當時的青少年團底下的少年團活動,已經成為一個支持戰 爭與國家擴張的組織,失去了「Boy Scout」主張世界和平的精神。甚至從文章和 報導中可以知道此時的青少年團,主要是由過去的青年團主導,而非過去參與少 年團運動的人做為中心規劃組織方針與活動。

圖 4-3 臺灣青少年團團章,上下對稱的兩個三角形為臺字徽。

(左:女子章 右:男子章)

資料來源:臺灣青少年團紀要,頁 36。

246 〈臺灣青少年團設置要綱〉,昭和十六年(1941)訓令 154 號,《臺灣總督府府報》4380 期,頁 177-178。

247 〈臺灣青少年團 けふ晴れの發足へ島都で多彩な諸行事〉《臺灣日日新報》,1942.5.17,日刊第 3 版。〈臺灣青少年團結團式〉,《皇國の道》,7 月號(1942 年 7 月),頁 44。

248〈臺灣青少年團設置要綱制定について〉《青年之友》,40 號(1942 年 2 月),頁 39– 40。〈アジアの 若人今こそ起て南方共榮圈青少年大會擧行〉《臺灣日日新報》,1942.5.18,日刊第 3 版。

249〈臺灣青少年に望む〉《青年之友》,46 號(1942 年 8 月),頁 1–2。

71

圖 4-4 臺灣青少年團結團式─南方共榮圈青少年行進250

資料來源:《臺灣教育會雜誌》,480 號 (1942.07)。

圖 4-5 〈臺灣青少年大會の壯觀〉,青少年團團員舉著中華民國(汪精衛南京政 府)、泰國等大東亞共榮圈相關國家的牌子進場(左上)。團員步行進場(右上)。

青少年團團員騎腳踏車進場(下)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外地版(臺灣)》,1942.05.21,第 3 版。

250 結團式:成立大會。

72

從結團式的相片中可以看到還有其他日本占領區的國家也有參與這場臺灣 青少年團結團式,可見當時的日本除了藉由該活動展示東亞共榮的景象,也某種 程度上宣示臺灣作為帝國南進基地的重要性。

臺灣青少年團是依照訓令而出現的組織,總長由當時的臺灣總督長谷川清擔 任,251臺灣青少年團設置要綱提到:臺灣青少年團的本旨在於實踐青少年萬民翼 贊的精神、為國家社會服務(奉仕)為首要與國民道德涵養。252由此可以瞭解,此 時的青少年團已經成為新體制運動下的相關組織。

因為是臺灣聯合青少年團,所以在綱要裡面強調了臺灣青少年團作為帝國南 方青少年組織的特色,在青少年團的訓練要目裡面,強調了拓南訓練,可見臺灣 作為南進前線的重要性:

四、訓練要目 (一) 精神訓練 (二) 體育訓練 (三) 國防訓練 (四) 生活訓練 (五) 產業訓練 (六) 拓南訓練253

在青少年團的組織上面,局長(由於是總督兼任,或許可以稱之為總督府)以 下分為三部二所,分別為:總務部、青年部、少年部、幹部訓練所和指導者鍊成 所,過去的臺灣聯合少年團,在此時被併入在少年部底下。

251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青少年團紀要》,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44.06,頁 39。

252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青少年團紀要》,頁 1。

253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青少年團紀要》,頁 6-7。

73

圖 4-6 臺灣青少年團事務局組織圖

資料來源:《臺灣青少年團紀要》,頁 32-33。

從臺灣青少年團事務局組織圖來看,臺灣青少年團為因應大東亞戰爭南進的 需要,希望是自少年階段即開始培育南進人才。另外,從青年部的訓練係延伸出 的箭頭到少年部,再從少年部的訓練係指向幹部訓練所、指導者訓練所和各專門 委員會,可以看見青年部的訓練影響少年部,而少年部與青年部的訓練狀況,將 會影響幹部訓練、指導者訓練以及各委員會的方針與內容。

由此可以推斷,此時的臺灣青少年團是一個以青年訓練為主體的組織,以青 年部的需要和訓練方針,去訂定整個臺灣青少年團的組織與訓練方向,少年部是 配合調整,可見此時的少年部已經失去組織的主導權。

依照〈單位少年團準則〉的規定,國民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兒童可以成為少年團

的一員,分為男子隊與女子隊。團長要由國民學校校長兼任,副團長要是學校職 員,鍊成委員可以是有相關專業人士,254以負責訓練青少年符合青少年團宗旨與 達到六個訓練要目的要求。因此,青少年團內的少年團,已經是成為學校直接掌 握的團隊,也成為國家力量直接控制的機構。從澎湖廳的資料(詳見 4-5)可以看 到加入了女性團員的資料,且人數也從 1940 的 1 團 86 人變成 20 團 6225 人,可 以說當時有在學的青少年都投入到了青少年團之中。

254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單位少年團準則〉《臺灣青少年團紀要,頁 28-31。

74

表 4-6《澎湖廳統計概要》中少年團數與人數(1932-1942)

資料來源:澎湖廳,《澎湖廳統計概要》昭和七年至昭和十七年,澎湖廳,1932-1942。

此外,青少年團與皇民奉公會的關係相當近,因此本土的地方仕紳,藉由皇 民奉公會的關係,也有參與到青少年團的活動,其中林獻堂在灌園先生日記內,

就有提到他參與青少年團結團式的紀錄:

「大屯郡青少年團結團式,九時半開於西屯國民學校講堂,余為團之顧 問,猶龍同余赴會,到臺中又招榮鍾〔鐘〕同往。郡守波多野勇為團長,

加藤總務部長、齊藤、品川兩課長、池田五郎教諭等亦臨席。余與池田、

加藤皆有祝辭,式畢後即返霧峰,時已十一點四十分矣。」255

「霧峰國民學校之青少年團結團式,波多野郡守推薦余為顧問,九時赴 舉式,大脇校長、下村巡查部長、森郵便局長俱在焉,待至九點四十五分 郡之視學尚未來,余與下村皆欲往臺中,乃先辭退。」256

255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昭和十七年(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新七月四日舊五月廿一日 土曜 日,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資料庫藏。

256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昭和十七年(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新七月四日舊五月廿一日 土曜 日,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資料庫藏。

75

可見當時臺灣的仕紳也必須關心青少年團的工作,甚至要擔任地方青少年團 的顧問,由此可知本島人(臺灣人)在戰爭後期也有部分的人在青少年團裡面有一 定的權力。但從林獻堂的文字當中,卻透露出參與青少年團活動的無奈,想要提 早離開,可見當時這些臺籍士紳雖然名義上擔任青少年團的職位,卻可能是在官 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參與這些活動,並非自願參與。

隨著戰事逐漸吃緊,1943 年 4 月,臺灣聯合青少年團被併入到皇民奉公會 底下,257臺灣聯合青少年團要綱遭總督府廢止,258臺灣聯合青少年團正式被解散,

成為皇民奉公會附屬的組織。

到了 1945 年,戰爭情勢逐漸惡化,為了因應本土決戰,總督府在該年 6 月 25 日,頒布〈戰時教育令施行細則〉,259要求國民學校到大學學生組織學徒隊,

停止了一切正規教育。並於 7 月 20 日廢止昭和十八年訓令第 94 號,260臺灣的少 年團活動正式宣告結束。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次世界大 戰結束。

綜上所述,青少年團是為了因應日本在大東亞戰爭的南進政策,由總督府主 導,合併所有青少年團體的組織,期望藉由統合青少年,除了可以有效進行組織 動員外,更重要是藉由青少年團系統去培養協助拓南政策進行的人才,另外此時 期的青少年團也企圖形塑出「國際」或是「跨國組織」的形象,且在仇英仇美的 氛圍下,日本也在此時企圖壓抑「Boy Scout」的影響,除了 1941 年國際少年團 事務局認定日本「Boy Scout」組織因國家軍國化,所以遭到消滅外,261在香港等 佔領區也被禁止「Boy Scout」的活動,262可見當時的日本政府除了嘗試形塑另外 的「青少年團」形象,也企圖在建構以日本為中心的跨國青少年團體系,只是隨 著日本的戰敗,這些靠官方在佔領區與殖民地成立青少年團,也就相繼解散了。

二、 青少年團的少年訓練

雖然青少年團從成立到解散的時間僅有不到三年的時間,但因為此時的青少 年團是由過去的青年團成員來負責主導組織運作,因此更加強調日本武道、若者 等概念,263在活動內容的理念上已經與「Boy Scout」有非常大的差距。其中為了

257 〈 臺灣青少年團ニ關スル件〉,昭和十八年(1943)訓令 94 號,《臺灣總督府官報》316 期,

1943.04.24,頁 132。

258 〈臺灣青少年團設置要綱廢止〉,昭和十八年(1943)訓令 95 號,《臺灣總督府官報》316 期,

1943.04.24,頁 132。

259 〈戰時敎育令施行規則〉,昭和二十年(1945)府令 101 號,《臺灣總督府官報》986 期,1945.06.25,頁

259 〈戰時敎育令施行規則〉,昭和二十年(1945)府令 101 號,《臺灣總督府官報》986 期,1945.06.25,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