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促進學會學習的四個關鍵項目

在文檔中 (空白頁)(空白頁) (頁 78-81)

第四章 學與教

3. 指導練習

4.5 促進學會學習的四個關鍵項目

為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二零零一年課程改革起,建議學校實施下 述的四個關鍵項目: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運用資訊科 技進行互動學習。在課程持續更新中,四個關鍵項目更新為德育及公民教育:

價值觀教育、從閱讀中學習:跨課程語文學習、專題研習:綜合和應用跨學科 的知識與技能、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自主學習。這些項目均適合在科 學教育學習領域推行,可讓學與教更生動,同時亦有助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以及成為自主學習的學習者。

 

圖 4.1 四 個 關 鍵 項 目

4.5.1 德育及公民教育:價值觀教育

教師應藉科學課堂內外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七個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教師 可利用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事件,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以 下的學與教活動說明如何把價值觀教育的學習元素融入科學教育課程之中:

 通過探訪長者院舍或醫院,讓學生了解長者或殘障人士的需要。然後,讓 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設計和製作一些工具協他們(例如可以單手操作的廁 紙架)。透過這個科學情境,教師可培養學生愛護和關懷別人的情操。

 教師在教授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程中「人類的繁殖」課題時,可邀請「香 港家庭計劃指導會」代表到學校作短講,讓學生明白兩性關係中的責任,

並對這些關係中的適當行為作出明智判斷。同時,這些短講亦有助學生思 考生命的價值和欣賞其神聖的一面,認識為人父母的責任,以及建立對生 命的積極態度。

 

從閱讀中學習:

跨課程語文學習

專題研習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

自主學習 德育

公民教育

此外,其他具爭議性的議題,例如「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等,均可用作 培養學生發展及的應用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的學習情境。

4.5.2 從閱讀中學習:跨課程語文學習

「從閱讀中學習」是提升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引領他們達至全人發展和終生學 習的重要關鍵項目。透過閱讀,學生可以利用已獲得的知識、學習經驗和對世 界的認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並將其建構成有意義的內容。為了配合全校模 式進行的「從閱讀中學習」,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接觸多種科學閱讀材料的機會,

包括不同類型的書籍、報章、雜誌、百科全書、電子刊物等。科學科教師可提 供一份閱讀材料清單,並為學生安排閱讀習作。學生可從閱讀一些有關科學家 的故事、科學歷史,以及有關科學不同範疇的新聞和文章,讓學生明白科學家 是如何尋找證據和從實驗結果作出推論。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欣賞科學家及專 家的成就,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好奇心、探求真理和堅毅的態度。

 教師可以在課室或實驗室設立「科學角/STEM 角」,展示不同來源的有 趣科學/與 STEM 相關的文章。這樣可使學生更關心時下與科學相關的 議題。教師亦可要求學生在閱讀這些文章後,撰寫簡短摘要,並表達對有 關議題的反思。

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以及校內資訊科技基礎設施的改善,教師可以利用 校內的電子學習平台來為學生安排閱讀習作;學生也可利用這個平台,與 同儕分享自己對這些文章的意見或評價。 

4.5.3 專題研習: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

專題研習是有效的學與教策略,能夠提升學會學習的能力,促進自主學習和終 身學習。多年來,不少科學教師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科學專題研習,累積了 豐富的經驗。

專題研習以探究為本。通常由一個探究問題或難題開始,在一段時間之內,學 生需要以小組或個人形式去計劃、閱讀、搜集資料、作出結論和提出建議。專 題研習有助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專題研習的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專題研習提供了其他學習經歷,讓學生的科 學知識有所增長,以及有更多空間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專題研習 活動時,應留意「學生所學的」和「學生如何去學」。科學專題研習可以科學 探究、撰寫研究建議書、調查、設計與製作物品等形式安排。視乎活動的性質,

專題研習可以用作不同的教育目的。含有探究元素的專題研習可以促進學生的 科學探究技能。而針對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專題研習,將有助學生把課堂學到

的科學意念連繫到日常生活上。有關科學教育、數學教育和科技教育學習領域 的專題研習,則可幫助學生綜合和應用STEM 相關範疇上的知識與技能。

4.5.4 運用資訊科技(IT)進行互動學習:自主學習

學習是一個獲取和建構知識的過程,通常涉及教師、學生和學習資源之間的互 動。自主學習一般是指主動學習和承擔學習責任的能力。自主學習者能夠辨識 他們的學習需要,制定目標,以及選擇資源和學習策略。

有了資訊科技的幫助,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以不同方式學習和評估,促進自主學 習。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自主學習,通常會展現以下特點:學習者主導、學習者 自我管理、個人自主和傾向於自學,即獨自追求正規學習以外的學習。

資訊科技把學生連繫到廣闊的資訊網絡,是發展自主學習的有效工具。配合第 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學校可以善用電子學習,以開放而富彈性的學習模式 和採用電子媒體(例如數碼資源和通訊工具),以達致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 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以及培養資訊素養。運用適當的資訊科技,科學教師可 以設計深層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應用他們已有的各學科知識,發現和掌握科學 知識,並把科學學習與真實世界連繫起來。因此,教師應該發展一套電子學習 的技能,以加強、改進和補充現有的學與教策略;或發展新的電子學習教學法,

以配合學校的情況。

在科學教育學習領域,教師可參考以下示例採用「電子學習」:

 利用互聯網作數據和資料的來源;

 利用網上的互動教材,支援學生按自己的進度學習特定的課題;

 利用動畫展示自然現象和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例如溫 度轉變時液體內的粒子運動情況);

 利用互動的模擬實驗,讓學生操控不同的模擬物件,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學 習不同概念;

 於實驗或演示中使用攝錄器材,讓學生更詳細地觀察╱探究相關的過程

(例如:布朗運動);

 利用數據收集儀進行實驗。(數據收集儀器是一種電子儀器,可以節省用 於收集數據的時間。它可以拮取快速轉變的數據,亦可以作長時間自動記 錄一些緩慢轉變的數據。例如在研究一個球體在重力作用下的落下運動時,

可利用配備位置感應器的數據收集儀記錄數據,並以圖表形式展示出來。)

 利用「翻轉教室」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上載短片到學校的內聯網或互聯 網,讓學生可以於上課前先行觀看短片。教師便可以利用省下的課堂時間,

安排一些能令學生更投入學習的活動,例如小組討論和解決問題等。

 利用流動裝置(例如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及應用程式,在課堂內外作互 動學習,例如利用「以點為本」的應用程式將科學學習延伸至課堂以外。

 利用「學習管理系統」進行討論,分享學習經驗、獲取資源與支援、協作 學習、記錄學習進度和自我反思。

 利用網上評估工具,例如多項選擇題庫和即時回饋設備,為學生提供適時 回饋,如有需要教師亦可作出適當的跟進行動╱支援。

雖然運用電子學習及其他互動活動,可提供空間讓學生發展科學思維、創造力 和解決問題能力,並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但教師對運用資訊科技的適切性,

需作出專業判斷,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參與動手的實驗,讓他們可以充分 發展科學過程技能。教師亦應致力培養學生成為合乎道德和負責任的資訊科技 使用者。

在文檔中 (空白頁)(空白頁) (頁 78-8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