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健康促進、體能訓練、保障運動安全、規律運動的養成為運動處⽅

的主要⽬的(⽅進隆,2005),進⾏運動的完整處⽅五種基本要素如下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09):運動⽅式(Modality or mode)、運動頻率(Frequency)、持續期間(Time or duration)、運動 強度(Intensity)、漸進原則(Rate of progression)。運動處⽅需要依每 個⼈對於運動的反映出來的適應能⼒調整,在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

標及⽅向,須依照狀況修改,是⼀個依照運動情形、適應狀況進⾏調整 運動內容的過程(洪任賢、王玲玲,2014)。完整的運動訓練可以分成三 個部分,在運動的前後都需進⾏伸展運動讓肌⾁放鬆,在運動前為暖⾝

運動(warm up),在暖⾝運動及緩和運動中間的主要活動(exercise phase)

及運動後緩和運動(cool down),以下分別述之:

壹、 暖⾝運動及緩和運動

暖⾝運動(warm up)包括熱⾝運動和伸展運動兩部份。它是在主要 運動之前以較低強度、較輕鬆的⾝體活動,為強度更強的⾝體活動做預 備也協助有更好的運動表現(林正常,1993),並達到預防運動傷害的 效果(⿈錦裕、陳明星,2000)。暖⾝運動⼜稱為準備運動,其⽬的是為 了增加肌⾁的溫度、讓⾝體熱起來(陳國維, 2010;何寶成、蔡忠昌,

2007;祁業榮、莊恆澤、張⼜⽂,2004)。伸展運動可以增加柔軟度,對 於肌⼒及運動效果的提升及防⽌運動傷害也有其效果(陳哲修、陳忠慶,

2006),它可分為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

及本體感覺神經肌⾁促進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動態伸展有助於⾝體核⼼溫度與肌⾁活性的提升,國內許相關 研究也指出,動態伸展有助於運動表現的提升,熱⾝後從事靜態伸展則 可能會造成負⾯的效果(陳國維,2010;陳怡汶,2007)。因此本研究設 計在暖⾝階段進⾏動態伸展,⽽靜態伸展則在緩和運動中進⾏。

⼀、 暖⾝運動

本研究所設計之暖⾝運動(warm up)包含熱⾝及動態伸展兩部分,

5分鐘的熱⾝為各關節的活動,包括頸部、肩部、腰部、膝蓋及踝部;動 態伸展則為5分鐘的⼩跨步、⾼抬腿、前踢腿及踢臀跑,每項運動進⾏30 秒,並有30秒的轉換時間。研究者於活動前會對研究參與者逐⼀說明及

⽰範伸展動作的⽬的、正確內容、呼吸及維持時間。

⼆、緩和運動

緩和運動(cool down)包含5分鐘的⼼肺緩和運動與5分鐘的靜態肌

⾁伸展。⼼肺緩和運動為緩慢踏步;靜態肌⾁伸展為伸展下肢肌群,挑 選先別急著跑 (簡坤鐘,2014)中的肌群伸展動作,包括雙腳併攏前彎、

左右屈膝後躺、左右抱膝及腳掌相對抱腳前彎。每⼀項肌群伸展動作皆 採靜態伸展30秒,並有30秒的轉換時間。研究者於活動前會對受試者逐

⼀說明及⽰範伸展動作的⽬的、正確內容、呼吸及維持時間。

貳、 主要運動

本研究之主要運動(Exercise phase)為跑步,跑步是我們與⽣俱來 的能⼒,跑步運動可以依⾃⼰的⾝體狀況隨時加快、放慢或停⽌,容易 進⾏也不需要昂貴的配備,但卻會受到場地及天候的影響(柯柏任,2008),

且由於安全因素的考量,跑步訓練並不被廣泛的當作視障者的運動選項。

⽽使⽤跑步機對尚未建⽴運動習慣的視障者來說,不但降低環境的未知 數也能更實際的監控速度及距離,使運動更有效率與效果,因此本研究 的介⼊媒介選擇較穩定且可控制速度的跑步機進⾏跑步運動,並使⽤⼼

跳率監控,它可以依照個別能⼒差異做調整,及避免運動強度過⾼(王 順正、程⽂欣、王予仕、⿈彥鈞、江泰儒,2008)。

⼀、 運動強度計算

本研究主運動為個別化跑步機訓練,故在決定運動處⽅時,應考慮 受試者的個別⽣理狀況來做運動強度的調整。程⽂欣、吳泰昌及王順正

(2013)指出四種常⾒的運動強度指摽,1.最⼤攝氧量(VO2MAX )百分

⽐法:很常⾒但需使⽤昂貴設備且實施不;2.速度法:為最常⾒也最⽅便 被使⽤的⽅式,但是速度的設定容易過於過於主觀,也沒辦法依受試者 個別狀況做調整。3.功能代謝能⼒法(METs):代表⼈體休息狀態下攝 氧量的倍數時,1MET=3.5ml/kg/min,會隨著運動強度⽽增加,例如⼀個 強度4METS的運動,所耗費的攝氧量則為3.5X4=14ml/kg/min(王順正,

1999),故MET越⾼的運動,強度越強。4.⼼跳法:每分鐘的最⼤⼼跳率

=220-⽣理年齡,⼼跳率最能反應受試者當下的⽣理狀況(蔡⽟敏、陳智

等⼈(2001)指出,若運動⽬的為提升基礎的有氧能量時,宜採⽤⼼跳 率每分鐘120∼150次的低運動強度進⾏跑步訓練;但若以提升乳酸兼有 氧能量系統為訓練⽬標時,則宜採⽤⼼跳率每分鐘 170∼185的⾮最⼤⾼

強度進⾏跑步訓練,以⼤專⽣平均年齡20歲計算,提升基礎的有氧能量 的強度在運動強度在⼼跳率60%~75%,進⼀步提升乳酸兼有氧能量系統 85%~95%。

本研究的⽬的為訓練⼼肺耐⼒,也就是有氧能⼒,故強度設定設定 從⼼跳率60%開始(蔡崇濱等⼈,2001),並採漸進原則加強(⽅進隆,

1990)。為能掌握受試者的⽣理狀況與防⽌運動傷害、確保施測安全性

⼜達到⼼肺耐⼒的提升,本研究的運動強度以⼼跳率設定區間為 60%~90%(蔡⽟敏、陳智仁、陳明坤,2016;蔡崇濱等⼈,2001;王順 正,2005)。

三、 間歇訓練與⾼強度間歇訓練

間歇訓練(interval training)的優點,是可以根據個⼈的運動能⼒,

進⾏個別的運動強度與訓練量的調整(蔡⽟敏、陳智仁、陳明坤,2016)。

進⾏固定距離的慢跑,可能會有枯燥、沒有變化的缺點,間歇訓練是透 過分段的⽅式進⾏運動,以提昇運動訓練樂趣及效率的⽅式,也因為中 間的短暫休息,讓運動的強度與量能夠提升(王順正,2000)。間歇訓練 時休息的時間,林正常(2011)指出,若運動時間10∼70秒時,整體運動 與休息的⽐率可定為1:3,也就是指休息時間為運動時間的三倍;整體運 動時間在80∼200秒時,運動休息⽐是1:2,休息時間為運動時間之兩倍;

整體運動時間是210∼240秒時,運動休息⽐率則為1:1;整體運動時間是 240∼300秒時,運動休息⽐是1:0.5。間歇訓練的休息期時間與整體的運 動強度設計相關,運動者可依照本⾝的⾃覺恢復情形,進⾏間歇訓練休 息時間的彈性調整(王順正、林⽟瓊,2015)。

⾼強度間歇訓練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間歇訓練

的強度更⾼,也是以較少的訓練量在短時間內增進運動能⼒、脂肪代謝 能⼒,甚⾄是最⾼耗氧量,Gibala& McGee(2008)提出,訓練強度≧90%

VO2PEAK 持續數秒到數分鐘,⽽中間以完全休息或低強度恢復的訓練都

屬於 HIT。它是⼀種重複數次的運動,在這樣的訓練模式下,每⼀組運 動持續數秒到數分鐘,每⼀組運動間可以完全休息或以低強度恢復的訓 練休息,藉由⾼強度的運動搭配短暫休息,以獲得更⾼的⽣理刺激(李 柏均、林貴福,2011;林正常,2001;Gibala& McGee,2008),HIT的訓 練效果與中等強度運動類似但所需付出的訓練時間與量較少(王錠堯,

2014),更有著節省時間及低過度訓練的⾵險,也為訓練⼼肺耐⼒和肌

⾁適能最有效的⽅式(鄭景峰,2013;林學宜、董⾄聖,2000)。

蔡⽟敏、陳智仁、陳明坤(2016)以 29 位男⼤學⽣為研究對象,探

訓練後期,則進⾏較⾼強度的⾼強度間歇運動訓練,並全程以⼼跳率控 制個別的跑步速度。間歇運動的組間時間,則參照林正常(2011)所建 議之運動休息⽐作微調,運動時間在3分內,運動休息⽐為1:2,⽽運動時 間在3-4分鐘,運動休息⽐則為1:1;⽽⾼強度間歇運動強度⽅⾯,國內研 究發現以85-90%最⼤⼼跳率,進⾏運動4分鐘、休息2分鐘、反覆6次的HIT

⽅式具有良好效度及再測信度 (何梅櫻、蔡淑真、王錠堯、王順正,2010), 故進⾏⾼強度間歇運動之運動休息⽐應為2:1,訓練計畫進⾏時間為8週,

每週運動3次,每次包含10分鐘的熱⾝運動和10分鐘的緩和運動,主要運 動則為20~30分鐘,共24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