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法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以國⽴臺灣師範⼤學特殊教育中⼼體適能教室,為所設定的

⾝體活動課程介⼊場所。研究進⾏前,先徵得中⼼主任同意場地之使⽤,

接著與中⼼資源教室的專任輔導⽼師進⾏研究⽬的、研究期程、研究參 與者資格的溝通及說明,再由中⼼專任輔導⽼師協助進⾏研究參與者召 募與挑選。

考量本研究的⼈⼒規劃,與配合特殊需求學⽣的學期時間,本研究 正式開始時間為2017年10⽉份,研究者們在介⼊⾝體活動課程前,都需 先完成體適能測驗的前測。2017年10⽉底開始進⾏⼋週的⾝體活動介⼊,

1⽉初完成所有研究參與者的⼋週⾝體活動介⼊與後測部份。

本研究所設計介⼊的⾝體活動課程是為期⼋週,每週三次進特殊教 育中⼼附設體適能教室進⾏活動。考量研究參與者可能會有中途⽣病、

休退學或任何因素導致無法在⼋週介⼊期間內,達到出席率70%(17次)

時,即中⽌研究介⼊。研究流程如圖3-3所⽰:

圖 3-4 研究流程圖

第五節 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

本研究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介⼊為期⼋週,每週三次,每次 約 50 分鐘,⼼跳率強定設定介於 60%~90%。本節分別說明個別化跑步 機運動訓練課程設計及實施⽅式等。

壹、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

跑步是有節奏且連續性的有氧運動,⽽⼀個完整的訓練課程設計應 包括暖⾝運動(warm up)、主要運動(exercise phase)及緩和運動

(cool down)等三個階段的運動內容。

⼀、暖⾝運動

本研究所設計之暖⾝運動包含熱⾝及動態伸展兩部分,5 分鐘的熱

⾝為各關節的活動,包括頸部、上肢、腰部、膝關節及踝關節;動態伸展 則為 5 分鐘,包括(1)⼩跨步(2)⾼抬腿(3)前踢腿(4)踢臀跑。

⼆、主要運動

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本課程採漸⾏式原則,在每週⼀開始 的課程強度及⾧度為最低,後⾯兩次逐漸增加,每週的運動強度也漸增;

此外,在課程開始前兩週為使⽤固定速度訓練,待受試者接受兩週跑步 訓練後則改為間歇式訓練(附錄⼆),以增加其⼼肺耐⼒。在活動中應 注意兼顧運動的質與量,應避免過於急躁造成對⾝體的傷害。為避免意 外傷害的發⽣,在活動前就應該有充分的準備,如安全的場地、合格的 設備、適當的⾐著與鞋⼦,除了環境的準備外,運動全程也以⼼跳率監 控運動強度是否能為受試者所接受。

三、緩和運動

緩和運動包含2分鐘的⼼肺緩和運動與8分鐘的靜態肌⾁伸展。⼼肺 緩和運動為緩慢踏步;靜態肌⾁伸展為伸展下肢肌群,挑選先別急著跑

(簡坤鐘,2014)中的肌群伸展動作,包括雙腳併攏前彎、左右屈膝後

躺、左右抱膝及腳掌相對抱腳前彎。每⼀項肌群伸展動作皆採靜態伸展 30秒,並有30秒的轉換時間(詳⾒附錄三)。

貳、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課程設計與專家效度

本研究設計根據相關⽂獻與書籍(王順正,2015、簡坤鐘,2014、李 柏均、林貴福,2011、卓俊⾠,2001)進⾏設計,再邀請三位專家協助審 視教學內容,其中兩位為體育院校畢業且具合格體育教師証之教師,另

⼀位則為體育院校畢業之專職健⾝教練,並根據審查結果進⾏修正與調 整。

本研究之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的主要運動時間為 20-30 分鐘,

並在主要運動進⾏前後,實施各 10 分鐘的暖⾝運動及緩和運動,課程設 計內容如表附錄⼆。

參、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計劃之實施⽅式

(⼀)訓練期間:本研究之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計劃為期⼋週,運動 頻率為每週三堂,每堂課程時間約 50 分鐘。

(⼆)訓練地點:台北市某⼤學之體適能教室。

(三)訓練⽅式:暖⾝運動 10 分鐘、主要運動 20-30 分鐘、緩和運動 10 分鐘,受試者穿著運動服和運動鞋,研究者全程以⼼跳率監控。

(四)運動強度:受試者⼼跳率介於 60%-9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