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與影響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與影響因素

本節重點在於說明同儕接納對於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的人際關 係與學習成就的影響有多重要,再加以說明影響同儕接納的關鍵因素 有哪些。

一、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兒童在進入學校就讀後,與家人間的相處時間減少,與學校同儕 間的相處時間增加,再加上平常較少接觸學校以外的地方,所以學校 教室就成為兒童發展社會關係與人格發展的重要場所(Salisbury、

Gallucci、 Palombaro & Peck,1995)。

家庭對其影響力將慢慢的式微,取而代之的為同儕對其的影響力 將慢慢加重。是故,一個人心理的成長有一半來自遺傳,一半則來自 於環境的影響,此環境的影響指的就是同儕間的影響(洪蘭譯,

2000)。青少年由於興趣、需要與態度有其一致性,而在彼此心裡產 生相互依存的關係即為『同儕關係』,建立同儕關係可以提供青少年 嘗試各種不同的想法與做法的機會,但卻不必擔心大人的批評與懲罰 (劉玉玲,2005)。朱經明(1982)與邱佩瑩(1994)指出同儕關係對於兒 童的重要性,大致歸納出下列三點:

(一)情感支持

被接受,有歸屬感。例如:關懷、同情、鼓勵和安慰等。

(二)行為楷模

在與同儕的互動中,學習彼此的行為與思想,以增加自己的社會

- 32 -

能力。

(三)增強正向的行為

在互動的過程中,同儕的反應提供了回饋。正向的行為會被接 納;負向的行為則會引起拒絕。

所謂的『同儕接納』是指個人為相同年齡、年級、能力或相同地 位的人所接受,並認同個人為其中的成員,其接納的範圍包括了學 習、生活、遊戲等方面(李永昌,1990)。Maslow 在 1970 年的需求層 次論中提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的 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所提到的「隸屬與愛的需求」是人 除了生理、安全的基本生存需求外,最基本的需求。一個人在成長的 過程中最需要被他人所支持、重視與愛護,因此人際關係在個人的人 格發展過程中是佔了很重要的部分。所以說,同儕接納是兒童人格發 展的關鍵因素,可以幫助個人在語言與溝通能力、社會行為、社會認 知的發展,並影響個體的社會化程度。以國小的學生來說,兒童之所 以認同同儕關係,是因為同儕關係可以提供他們支持與歸屬的感覺,

滿足兒童隸屬與愛的需求(葉郁菁,2001)。一個同儕關係良好的兒 童,對他的人際溝通、智力與情緒發展都有正向的影響並可在被接納 的互動中提升自我的認同、增加自信心與對未來憧憬;反之,同儕關 係不佳的兒童,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的情緒、缺乏自信與孤獨感,導 致暴力與犯罪行為(林東山,2005)。

王以仁(2007)指出同儕團體對於兒童而言有以下重要影響:

(一)發展自我概念,建立自尊與自信

在同儕團體中,可以藉由別人對自己的認同與欣賞來得到對自己 的肯定,並建立本身自信心。同儕就好像一面鏡子,可以從他們的反 應,建構出正確的自我表徵。

- 33 -

(二)促進個體的社會技能

與同儕平等的互動當中,促使個體去探究一個全新的人際關係,

從中發展社會人際互動與判斷力,同時亦須學習如何克服被孤立或排 斥時的應對,才能在同儕團體中生存。

(三)在同儕團體中尋求歸屬感

人本來就是群居的,期望被同伴尊重與接受,以藉此滿足歸屬 感,並對於未來的社會適應打下基礎。

(四)對個人產生教育上的影響

在同儕團體中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各有不同專長、經驗、看 法與習慣,可從中觀察他人的行為,藉此拓展本身視野豐富自身知識。

(五)刺激社會認知發展

認知能力發展是建構在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礎上,與人互動亦能增 進認知能力的發展,人際關係的成功與否會對個性與認知能力產生影 響。

近年來由於融合教育的發展,身心障礙學生被安置在普通班就 讀。身心障礙學生在普通班常常是居於弱勢,經常遭到同儕的排擠,

此時普通班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的接納與互動就顯得很重要,也影響 著融合教育的成效。徐易男(2006)指出,身心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學生 共同學習,可以培養人際關係、同理心,並達到人權教育與生命教育 的目標,更可以去除負面的標記,增加情緒穩定與歸屬感。而在融合 教育與回歸主流盛行的今天,教師與學生同儕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接 納態度,都將影響身心障礙學生在自我概念、學習、社交等方面的成 長(吳武典、簡明健、王欣宜、陳俊隆,2001)。吳勝儒(2000)指出身 心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在心理與身體上的差異與異常雖然是適應 不良的主因之一,但是拒絕所引起的適應問題才是關鍵。所以唯有好

- 34 -

的接納的態度,才能減少身心障礙學生的適應困難(胡永崇,1992)。

二、同儕接納的影響因素

資源班學生其障礙類別種類繁多,但是在學校的社群中卻是少 數,往往會被多數人輕視、誤解,使他們不易融入正常的學校活動中,

而同儕的接納將是影響身心障礙學生是否可以融入正常學校活動的 關鍵因素。在一個有愛心、肯接納的班級環境中,可以促進身心障礙 學生建立自我的認知、增進自信心。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老 師、父母以外,同儕是學生相處最久,影響最深遠的人,尤其到了後 期,同儕的影響更遠勝於父母、教師,成為影響個人社會化一個關鍵 的因素(黃德祥,1994)。

基於上述研究者的研究,個人在團體中的同儕關係是否平等、相 處氣氛融洽或緊張,都會影響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人格上的發展與社 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如何在同儕團體中建立正向健康的態度,才能 有效的幫助身心障礙學生發展健全的人格,進而適應社會,獨立自 主。李美枝(2004)指出,影響同儕間接納態度的因素,有以下三項相 互因素:

(一)情境因素

1.時空的接近(Physical proximith) : 所謂『近水樓台先得 月』、『遠親不如近鄰』都在強調人與人常常接觸所產生的 彼此情感與友誼。研究理論為:

(1)時空上的接近,使人可以有較多的時間交流彼此意見與 想法,久而久之則會了解與適應對方的特質,進而彼此 獲得好感。

(2)平衡理論,人們傾向於維持組合的關係與情操上的平衡 關係。如果無法平衡,則會產生不愉快的心理反應。

- 35 -

(3)完形學派的知覺組織原理,在同一時空,相互接近的個 體,會讓人產生在一起的知覺。

2.熟悉性:個體如果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前,會影響我們的喜好 程度,即所謂的『曝光效應(exposure effect)』。重複出 現的效應,進而造成相互熟悉與吸引的感覺。

(二)個人因素

1.外在的吸引力:人們在初次見面時,第一眼的印象即著重在 外表。外表包含了一個人的服裝、儀容、態度與行為舉止,

從中來判斷此人的特質屬性與自己是否相符。雖然外在條 件的影響會隨著時間慢慢的降低,但是外在的好壞卻會決 定同儕關係的下一步發展。

2.愉悅且受歡迎的人格特質:人際交流中,人格特質也會決定 受別人重視與注意的條件之一,隨著交往的過程久了,會 從外在的因素逐漸轉為內在的人個特質。幽默、風趣、開 朗、真誠與善解人意等都是受人歡迎的人格特質。

3.能力:能力強的人處理事情有條理、動作迅速、乾淨俐落不 拖泥帶水,容易給人良好的印象。但是能力太強,往往使 人退避三舍。所以,能力強、有點小缺點的人反而容易受 人喜愛。

(三)相互因素

同儕互動若缺乏相互的因素,就只能產生單方面的喜好與欣 賞,無法產生彼此的同儕關係。

1.相似性

與同儕間的特質,相似度越高,被接受與受歡迎的程度 越高,俗話說『志同道合』就是這個意思。他人相同的

- 36 -

態度是支持自我評價的有力證據,具有正面增強效果。

2.需求的互補

彼此的兩個人,個性與行為多少都會不太相同,但是只 要有一方的個性與行為剛好為另一方所不足的部分,可 以滿足其心理需求,則會產生需求依賴的行為。

3.互饋的評語

人總喜歡聽對自己正面的言語或對自己認同的話語,所 以多誇讚對方,對方也會有所回報,進而增進彼此的感 情,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吳信鏘(2008)研究中,歸納出影響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的因 素,可以分為一般學生家庭、一般學生個人、學校與身心障礙學生個 人等因素:

1. 一般學生家庭: 出生次序、家中有無身心障礙者、家庭社 經地位、居住地區、父母管教態度、父母的人格。

2. 一般學生個人: 性別、年齡、接觸經驗、接觸程度、本身 是否為身障者、宗教信仰、專業背景、參加社團、學業 成績。

3. 學校與身心障礙學生個人: 社會能力、性格、能力、障礙 類別、障礙程度、生理特質、人格特質。

整體而言,容易被同儕接納與受到歡迎的因素有:個體空間上的 接近、彼此互相熟悉、吸引人的外表、受歡迎的人格特質、相接近的 價值觀、背景、興趣、態度、能力佳、容易接近、喜愛別人、樂於助 人、精力充沛、主動熱心、體貼有同理心、良好的自尊與自信。不受 歡迎的因素有:具攻擊性、衛生習慣不佳、缺乏自信心、不合群、不 愛與人交流等。

- 37 -

由上述可知,影響同儕接納態度的因素很多,研究者於是將較多 人研究且無明顯結論的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程度、擔任班級 幹部與有無手足等六種變項列入研究變項中,透過『國小學生對資源 班同儕的態度量表問卷』探討新北市蘆洲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資源班 同儕接納態度,冀望從研究中可以得到結論,能對身心障礙學生在接 受普通教育時能有所幫助。

由上述可知,影響同儕接納態度的因素很多,研究者於是將較多 人研究且無明顯結論的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程度、擔任班級 幹部與有無手足等六種變項列入研究變項中,透過『國小學生對資源 班同儕的態度量表問卷』探討新北市蘆洲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資源班 同儕接納態度,冀望從研究中可以得到結論,能對身心障礙學生在接 受普通教育時能有所幫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