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元素抽取與測試

第五章、 創作過程與遇到問題

5.1 元素抽取與測試

經過市場相關產品分析,與確立欲使用之單元元素後,本研究開始進行實際 的製做測試。本設計創作主要運用元素,為利用竹管本身的中空特性,將竹管分 成橫切片的、與直立切片的兩種方式,以竹的切片或剖面來看,剛好形成如:「O」

型、「H」型等樣式的竹材造型語彙元素,進行設計創作的發想。而在各種不同 的語彙元素下又可在發展其他類似的元素,並針對形成的造型元素,進行材料的 測試,探討其可能的運用方式(圖二十六)。

圖二十六、竹管運用示意圖

5.1.1「O」型元素的變化:

「T」型、梯形

運用竹管直接橫切形成的「O」字形圈圈,經過不斷的排列組合型成各種不 同的圖樣。在設計實做的過程之中,又衍伸出將竹管車一個斷差,變成「T」字 型材料,與斜車竹管,形成「梯型」等變化。「O」型元素的變化過程如下:

(1) 「O」型元素(圖二十七):

將竹管以橫向直接裁切即可。依照不同的竹管大小,可得到口徑不同的竹管 若干,排列出各種不同的圖騰變化。

圖二十七、各種不同大小的竹管,橫切面形成之「O」形元素

(2) 「T」型(圖二十八):

將竹管在一定高度下車一段斷差。車製好的竹管即可套在與斷差厚度相同的 物件之上;亦可依照欲套入的物件厚度,車製不同的斷差厚度。

圖二十八、「O」型竹管上車部分斷差,側面形成「T」型元素;

「T」型元素可依其所需之厚度與高度,改變斷差大小與所在位置

(3) 梯型(圖二十九、圖三十):

經過純粹的「O」型與含有部分斷差「T」型後,本研究同時開始嘗試將竹管 車製成具有斜角的圓管材料;其目的在於,部分曲面需要有斜角的材料,才 能製造曲面的效果。

圖二十九、「O」型竹管上車斜角,側面形成「梯形」元素

圖三十、「梯形」元素詳圖

在此過程中,竹管的肉厚與大小影響了整個製程的效率。竹肉厚度不夠的竹 管,容易形成車製過程中的斷裂問題!故本研究後階段設計製作部分,均採用竹 肉較厚之孟宗竹,並取其接近根部的竹材,以保持肉厚在一定程度,對於「T」

型材的斷差、以及「梯型」材的斜角車製問題,均能一併解決。

5.1.2「H」型元素的變化:

「X」型、「θ」型、「卜」字型

將竹管以直立方向切開後,可得到剖面有阻隔物的「H」型竹條。本研究嘗 試將 H 型竹條的兩端接合,形成「X」型與「θ」型竹條,或加以分解,形成「卜」

字型竹條,實際製作,並探討可運用的範圍,與生產的可能性。「H」型元素的 變化過程如下:

(1) 「H」型(圖三十一):

將整根竹子由直立的方向裁切,取中間片即可。因竹子外觀的圓管造型,使 得使用機器切割竹管時仍需要製做靠板,以確保裁切的精確度。

圖三十一、經過裁切、捆綁的「H」型元素

(2) 「X」型、「θ」型(圖三十二):

將 H 型的以熱風槍彎烤,形成近似 X 型,再將竹條浸泡在熱水中,以維持形 狀。其間不斷以熱風槍重覆烤彎竹條,並將竹條兩端開口膠合。不含竹節處 者,即可形成 X 型(圖三十三),而內含竹節處者,即可形成θ型(圖三十四)。

圖三十二、「H」型元素演變成「X」型與「θ」型示意圖

圖三十三、「X」型元素 圖三十四、「θ」型元素

經過上述元素材料的試作,比較其加工難易度與和竹材本身特質的符合程 度,發現「θ」型材料加工程序過於複雜,且與竹子本身特質不符(彈性過大,

容易彈回),不膠合的話根本無法自行固定,耗費過多的加工時間與資源,於是 決定放棄此一構想,而改以卜字型元素為主要製作材料。

(3) 「卜」字型(圖三十五):

將已經形成 H 型的竹條,再對半頗開即可。由於竹節處的硬度,在經過裁切 後即已降低,故再次對半材切成卜字型時需要降低刀具轉速,並放慢進刀速 度,以維持竹節部分不會因為突然的高速衝擊而斷裂。

圖三十五、「卜」字型元素

上述元素材料經過測試,並熟悉其製作方式後,即可開始進行後階段的設計 製作。本階段的測試過程記錄,做為創作設計時的參考,期盼有效降低其嘗試錯 誤的過程,節省創作的時間以及成本。

5.2 竹椅創作過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