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竹屏風創作過程

第五章、 創作過程與遇到問題

5.5 竹屏風創作過程

竹屏風為本設計研究中,屬於大型創作的作品之一。將之設定在傢俱類,主 要是因為「卜」型材料在面臨初期的概念發想階段時,將此元素視為「枝幹」意 象的簡化,而其應用之設計創作則設定為「能引發作品前之觀者,身處竹林之中 的感受」為主。考量到小型生活用品可能無法展現出竹林「龐大群聚」與「深邃 幽靜」之感受,而將之設計成屏風。

其創作流程、遇到問題與解決方法記錄於下。

a. 製作流程:

(1) 屏風外觀造形測試

設定屏風的造型、大小、比例等相關要素。

造型方面,為了不給屏風外框內的竹子有被厚重物體框住的感覺,屏風 的外框設計成薄薄的四個面向,僅給予框內的竹子有一定生長範圍的整齊 感。同時將外框的四個邊角設計成較小的圓弧狀,以降低邊角過於銳利、與 好像會傷人的感覺。

原本希望增加外框的造型變化,嘗試了幾種造型變化:利用小模型將外 框製作成圓弧狀(如圖六十六)、在接近地面處給予扭轉意象的設計(如圖六十 七);另因希望此屏風設計亦可成為單獨站立之獨立屏風,於是也嘗試給與外 框斜角(如圖六十八),以增加底面積,讓屏風單獨立起。後因美觀問題、造 型語彙過多、與底面積太小、結構力還是不足等因素,而僅僅在需要獨立的 屏風中間鑲入不織布,以不織布的纖維韌性與拉力支撐兩片屏風,使之站立。

圖六十六、屏風外觀測試(一):彎曲的外框

圖六十七、屏風外觀測試(二):底部扭轉的框

圖六十八、屏風外觀測試(三):邊角轉折的框

(2) 外觀排列測試

本設計因採用細長之竹條為主要材質,故在竹條之排列方式在設計過程 中亦是被討論的重點之一。因此屏風旨在給予觀者深在竹林之中的清幽感 受,又考慮到過少的竹條無法引發觀者的相關感受連結、而過多的竹條給人 複雜的感覺,於是將竹條的排列定位為:能引發材質本身感受、且不會造成 視覺上的負擔為主。

於是以 3D 模擬的方式,另將原本單排的竹條(如圖),改為在外框上前後 交錯排列的雙排竹條,以增加竹條數量,製造竹林遠近的豐富層次感;同時 注意避免過多的竹條交叉,給予竹條整齊的感覺,以降低過多的工藝感,與

視覺上的複雜感受(如圖六十九)。

圖六十九、單排竹條與多排竹條之模擬比較圖

(3) 草模試做與造型修改

實際製作與理論的差異性,使得試做後的修改成為必要的例行工作。

此階段將原本長條形狀的外框,改為較低矮、寬度較大的造型比;同時 將外框的大小設定為辦公空間內的隔間板大小。故高度不會太高,且寬度也 會較一般立式屏風寬,以符合桌邊大小。

(4) 支架製作與材質搭配

此階段本設計共嘗試了三次草模的製作。

第一次, 以木材為材質製作外框。發現因外框材質之硬度不足以支撐自身的 重量,當外框寬度變寬時,容易發生向下彎垂之現象。

第二次, 以同材質的竹製作外框。發現無法突顯框內竹條的美感!由於材質 的顏色相同,使得竹材本身的美感沒有對比的材質襯托,而無法盡 情發揮。

第三次, 以金屬為材質製作外框。以鋁為主要材質製作外框,同時解決了支 撐性與對比美感的問題。

圖七十、屏風草模製作過程圖

(5) 竹條加工(裁切與和支架接合等工作)

裁切屏風外框內所需之竹條。取孟宗竹中間之肉厚(如圖七十一),經過 燙直等竹製品加工程序,製成細長形狀之竹條,並以天然漆為塗料,為竹條 的外圍部份,提供防水、防止蟲蛀與變形等功能,以維持竹條的直挺與形狀。

圖七十一、裁切竹條使用之孟宗竹

(6) 細部加工(套件組合、修邊、拋光等)

模型最後細修。將竹條打磨平整,金屬框部份委託雅美家具公司協助製 作,並在與工廠詳細討論後進行最終的整合動作。最後進行人工的打磨與組 合。

b. 創作中遇到的遇到問題與解決方法:

1. 竹條排列:

遇到問題:因採用直向裁切的細竹條,故造成問題如下:

(1) 密度不夠,遮蔽功能幾乎全無(圖七十二)。

(2) 純粹的直向竹條,造成視覺上的死板觀感;但若交叉過多,又容易造 成視覺上的複雜感受(圖七十三)。

左圖七十二、細長的竹條。遮蔽功能低弱

右上圖七十三、多個的交叉竹條。使得整體 給人過於複雜的感受

解決解決:採用竹節較多的孟宗竹,在功能層面,遮蔽的效果較一般竹節少者佳;

肉厚可依需求削薄,在視覺美感上較能呈現竹材質本身給人的輕盈感。以雙層的 作法增加層次感(如圖七十四),並減少過多的交叉(如圖七十五),展現竹林的 深度與幽靜的效果,讓觀者仿若真的置身竹林,也較能達到心情放鬆的效果。並 將此屏風定位為裝飾性大過於功能。

圖七十四、雙層的竹條設計。使竹條有前後不同的層次感,並減少兩根細竹條之間的縫隙

圖七十五、較整齊排放的竹條。使視覺上的感覺較沒有壓迫與雜亂感,更具放鬆的效果

2. 結構強度:

遇到問題:

順著竹材本身呈現的直向生長紋路裁切所需之竹細條,雖已加強了竹子強

度,解決本身因逆向裁切造成的斷裂問題,但竹條仍須更堅硬的物體作為外框架 的支撐。

此外,若選擇之外框材質硬度不夠,又容易因竹條的強力彈性與韌性,而被 撐開,導致外框變型;或者產生竹材為了適應外框,而扭曲的現象(如圖七十六)。

圖七十六、因擠壓而扭曲的外框和竹條

解決方法:同樣選擇堅硬的金屬材質,作為一種對比的搭配。除了物理效應上加 強竹屏風外框架的強度外,在視覺效果上,工藝材與工業材的搭配、柔與鋼的結 合,除了美觀,也給人在心理上的堅固感。

3. 不同材質的框架與內容物的接合問題

遇到問題:由於此屏風設計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材質進行製作,無法直接的連結,

所以必需考慮到金屬外框架與內部竹條的接合問題。本研究一開始嘗試鑽鑿方型 孔洞以固定竹條(圖七十七),但此作法雖可解決不同材質間的接合問題,卻會 使竹條傾斜角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幾乎沒有傾斜角可言。

圖七十七、方形孔洞使竹條無法傾斜角度

解決方法:

在金屬框與竹條接合處鑽孔。因考慮到竹條的上下都需要固定在金屬框上,

故在金屬框上下相對應的位置鑽孔,讓竹條能置入孔洞內卡緊;孔洞鑽成圓形(圖

七十八),讓竹條能有小角度的斜置,以改善視覺上給人的呆版感受。

圖七十八、外框上的圓形孔洞

另一方面,為了美觀而遮蔽金屬框上的孔洞,取圓型孔洞直徑的大小,延著 外框上下緣洗兩排能直線穿過圓孔的溝槽,並使溝槽的深度小於圓孔深度,最後 在其上覆蓋毛氈不織布,將金屬框上的孔洞遮蓋。

4. 竹條的銳利邊角

遇到問題:經過裁切的竹條邊角銳利(圖七十九),出現容易刮傷懸掛物或使用者 皮膚的情形。

圖七十九、裁切過的竹條有著銳利的邊角

解決方法:將邊角處均勻的打磨,並將竹節處呈現的突出部分打磨成小圓角,降 低造成刮傷的可能性。

5. 材質的完整利用

遇到問題:由於本設計之特點在於表現竹管中竹節的自然變化,於是通常僅採用 竹的中間部分,剖面後竹節較明顯處使用,剩餘兩邊的竹肉數量不小,造成浪費。

解決方法:設計其他以兩邊肉後為主要使用的材質新產品;除此之外,目前市面 上許多竹盤的製作方式,僅是將竹管剖半,騰出中空的部分即拿來當作桌上的放 小物件的盤子使用(圖八十)。本設計裁切多餘之竹管兩邊竹肉,亦可成為這類產 品的現成物產物,流通於較一般的通路,以免造成浪費。

圖八十、適當的利用竹管邊邊的剩材

第六章、設計成果與展示

人們對竹子的印象是甚麼?是那中空的竹節呈滿甘露?還是那片幽深的竹 林靜謐的氣息?亦或是大多還停留在水墨畫中的樣子吧?!竹子細長的主體因 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在陸地上劃出自然優美弧線,徐徐的讓清風吹拂,隨葉子 恣意的擺動著。但你曾欣賞過竹的內在嗎?從竹管的斷面可以清楚看到大自然億 萬年累積下來的智慧所設計的結構,植物纖維管束由外而內,由密而疏緊密的排 列;竹節處堅硬的橫膈膜阻隔在兩節竹子中,形成的特殊形狀等等,這些都是不 剖析竹子就無法看見的美!

因此,為了讓更多人能認識和接觸竹子這個美麗的生物,本研究嘗試將竹管 的斷面與切片等元素,運用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椅子、紅酒架、桌上常見的茶具 杯組、還有那每天都要待著的辦公室屏風上,讓使用者更直接的接觸和體驗大自 然素材產生的觸感,同時呼應本研究前面所強調的:不作多餘的加工,讓素材呈 現最原始的質感;並將如此豐富的竹世界,帶入一般生活之中,形成另一種新生 活態度。

關於研究的成果展示,本設計研究嘗試運用純白的牆面加上投射燈光,將椅 子、紅酒架、杯組、屏風等作品,在牆面、地面、甚至天花板映出多樣的光影,

營造一種迷幻的幽靜氛圍。同時為強調竹材美麗的紋路及溫潤的觸感等特色,本 設計研究也在展覽現場展示元素的演進過程,將對竹材元素變化與複合材質搭配 的測試,裝置在具有竹管感覺的容器內,供觀賞者觸摸與仔細觀賞,讓觀賞者可 以親自嘗試材質的搭配,與徹底了解其作品演化的過程。

圖八十一、展場設計元素展示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