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1 主要架構介紹

有關 TGn Sync 的主要實體層的規格如下所示。

Feature Mandatory Optional

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 1 and 2 3 and 4

Number of Transmit Antennas 2 Greater than 2

Channelization bandwidth 20MHz 40MHz

Number of Occupied Subcarriers 56 in 20MHz 114 in 40MHz

Number of Data Subcarriers 52 108

Number of Pilot Subcarriers 4 6

Modulation Order BPSK, QPSK, 16-QAM,

64-QAM 256-QAM

Code Rate 1/2, 2/3, 3/4, 5/6

Guard Interval 800ns 400ns

Convolutional Coding R=1/2, K=7, (g1=1338, g2=1718)

表格 2-2 PHY Feature Set

由表格 2-2 可以看出,與之前 802.11a 不同的地方,在於除了天線數的增 加外,頻寬由 20MHz 到 40MHz,調變等級由原本最高 64QAM 到 256QAM,Code

Rate 也從 3/4 升高到 5/6,同時守護頻帶(Guard Interval)也選擇性的由 800ns 降至 400ns,所有的改變都為了提高無線網路的資料吞吐量。

圖 2-5 MIMO datapath

圖 2-5 是 MIMO OFDM 傳送端的資料流程,先由上端 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的資料經過編碼器(FEC encoder),這個編碼器為編碼速率 1/2 的迴旋碼 (convolutional code,圖 2-6)。

圖 2-6 convolutional encoder (k = 7)

接著,為了避免迴旋碼容易產生一連串錯誤的情形(burst errors),我們需要 做資料交錯器(Data interleaving)。這裡的資料交錯器又分為空間與頻率上的交錯 (space-frequency interleaving),即空間分配(Spatial Parsing)與頻率交錯器

(Frequency Interleaver)。空間分配器的公式如( 2-1)

max{

BPSC

/ 2,1}

s = N

( 2-1) 其中

N

BPSC代表 Bits per subcarrier,例如 64QAM 時,BPSC=6,此時 s=3,

假如這時的傳送資料流為 2(

N

ss = ),表示分 3 個位元給第一個資料流,接下來2 3 個位元給第二個,再三個位元給第一個…以此類推。

而在頻率交錯器方面,包含三種交錯方式(圖 2-8),也就是分成三個步驟 (three-step permutation)。第一個步驟是將相臨的編碼位元(coded bits)分散到不相 臨的載波之上,此舉是避免當某一個載波受到不好通道影響時,確保不會有連續 的錯誤發生。第二個步驟則是將編碼位元輪流出現在最高位元(MSB)或最低位元 (LSB),避免最高位元一錯,就造成星狀圖的位置差距很大。第三個步驟為頻率 旋轉(Frequency rotation),就是在不同的空間流(spatial streams)上,做不同大小的 載波旋轉,這可以避免在某個很差的頻率上,每個空間流都很差的機會。詳細交 錯器的介紹,請參考[2]。

圖 2-8 兩根天線下,11n 交錯器形式

2.3.2 空間資料流對應天線轉換 (Antenna Map Transformation) 在 MIMO 當中,空間流的個數(

N )不見得要與傳送天湶的個數(

SS

N )一

Tx 樣,而是遵遁著

N

SS ≤min{

N

Tx,

N

Rx}(其中

N 為接收天線的個數)。這個目的是為

Rx

了增加整個系統的彈性,例如當

N

SS = 時,如果硬體設備有 3 根傳送天線的話,2 可以多利用一根天線來增加 transmit diversity,或是用更多的接收天線來做 receive diversity,這種技術就叫做 Spatial Spreading,如圖 2-9 所示。

圖 2-9 Time domain implementation of spatial spreading cyclic delay

圖 2-9 中的 w 是從正交矩陣(unitary matrix)W(大小為

N

Tx×

N

Tx)取出

N 行出來,

SS 不同的 spatial streams 之間的相關性太高的話,容易形成一個有方向性的 beam,

而使得別的方向的接收機無法接收到訊號。所以我們可以在時域上天線與天線之 間,做循環延遲(Cyclic Delay Diversity,CDD),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圖 2-9)。

我們也可以把 CDD 放到頻域上來做並與 w 做結合為 Q,如( 2-4)。

另外有時 Q 也會拿來做 Transmit Beamforming, 即讓 Q 等於估測到的通道(H)做 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後的 V 矩陣如下。

H U D V Q V 不同的傳輸速率,例如在[2]中的 Extended MCS 裡,就會在不同的空間流(spatial stream)上,給予不同大小的 QAM 調變。我們將傳送訊號 x 乘上 V 矩陣之後,在 spatial spreading,如圖 2-10。

圖 2-10 Spatial Spreading via Q

第3章系統同步與檢測演算法

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術解決了在多 重路徑通道(Multipath Channel)中,因通道產生的延遲所造成的困擾,但在系統 同步方面,卻衍生出一些新的問題。除了封包偵測之外,免除內部符元干擾 (ISI-free)的偵測,可以確保我們將正確而不受其他符元干擾的取樣值做快速傅利 葉轉換(FFT)。而為了保持載波之間的正交性,達到無載波干擾(ICI-free),傳送 與接收機之間的頻率不匹配,須得設法估計與補償。

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系統讓充分地利用空間上的特性,以提高傳 輸速度與頻譜使用率。不可避免的,在接收端的天線上,會有著不同傳送天線間 的互相干擾,如何將這些干擾分離開來,是檢測演算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章 主要是介紹一些常用的演算法,來解決同步與檢測的問題。

3.1 的封包偵測與 3.2 的頻率偏移估計在最後都會針對這兩個主題做簡單的 模擬說明,而 3.3 的通道估計與 3.4 的最小均方誤差檢測則與整個系統效能有顯 著的影響,我們將在 3.5 針對 3.3 與 3.4 做整體的模擬與說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