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WOT 分析係藉由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 威脅(Threats)等觀點(如表 3-2 所示),分析企業自身的實力,以及對企業外部環 境變化影響分析其所面臨的挑戰,進而制定企業最佳戰略的方法。換言之,SWOT 分析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概括,進而分析企業的優劣勢、

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其中,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於企業自身的實力 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機會和威脅分析則著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 響(Weihrich, 1982)。

表 3-2 SWOT 示意圖

企業內部條件

優勢 Strengths

劣勢 Weakness

企業外部環境

機會 Opportunities

威脅 Threats

(1)內部優勢分析(Strength)

競爭優勢是指一個企業在超越其競爭對手、實現企業目標的能力,企業的主 要目標包括盈利、增長、市場份額等。因此,企業的競爭優勢並不一定完全體現 在較高的盈利率上,有時持續企業成長趨勢或增加市場占有率等,係可成為企業 在擬定策略時應擴大領先差距的目標,如此一來,該企業相對則更具有競爭優勢。

(2)內部劣勢分析(Weakness)

競爭優勢可以是一個企業或產品有別於其競爭對手的任何優越的東西,相反 地,當企業資源受到限制或侷限能力不足的條件下,如何尋求企業體制或管理的 變化,藉以提高競爭優勢,便是企業在處於劣勢的環境下所應思維的方向。此外,

當企業能力不足之際如何提昇能量之外,將劣勢之弱點予以虛擬化,透過同業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互補合作,改變劣勢條件,據以降低企業的限制。

(3)外部機會分析(Opportunity)

機會分析主要著眼於企業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契機,企業藉由外部環境發展趨 勢所造成的機會,連帶影響企業在整體市場環境的立足點,例如競爭的改變、管 理模式的調整、供應商關係的變化或消費者觀點的改變等。簡而言之,當企業面 臨經營環境所產生的機會之際,則應適時把握機會及充分運用自我優勢,藉以提 高企業營運。

(4)外部威脅分析(Threat)

威脅係指對企業目前環境會產生傷害之或不利之因素或環境,換言之,當環 境中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斷然的策略予以因應,則不利趨 勢將致使企業競爭地位受到削弱,如此外部環境影響對企業而言,則成為一種威 脅,其中外部威脅包含新產品替代、銷售商拖延結款、競爭對手結盟、市場成長 放緩、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增強等。

二、 五力分析

Porter(1980)的五力分析是蒐集和組織許多產業資訊的有用工具,這個模型建 構產業組織的經濟以分析產業中的不同部分是如何相互影響。其產業模型是用來 理解產業中的五個力量,所謂五種力量分別代表新加入廠商的威脅、現有競爭者 的威脅、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買方的議價能力及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等五項,透 過五種競爭力量的分析有助於釐清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競爭環境,並且有系統的 架構產業中關鍵的競爭因素,藉以提昇產業的競爭力及獲利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企業的經營策略核心便是競爭,而競爭也是企業營運成敗的關鍵,至於競爭 的策略將取決於企業的能力,而能力大致可區分內部及外部等環境所造就。簡而 言之,產業的內部結構會影響產業間的競爭強度,同時外部機會也會增強企業的 競爭力,因此歸納影響競爭強度之重要因素,大致區分為五種力量,即稱之為五 力分析架構(如圖 3-1 所示)。

資料來源:Porter,1980。

圖 3-1 Porter 之五力分析架構 (一) 新加入廠商的威脅

企業新進入者通常會帶來大量資源和額外的生產能力,而且當新企業進入該 產業之際,亦會造成整體市場的波動,甚至會導致市場占有率重新配置之現象產 生,尤其是當新進企業是有步驟、有目的的進入產業時更是如此。也因如此,新 進入企業所帶來的威脅將取決於企業的預期發展抱負,而此項發展抱負則需視新 進入企業競爭的分析指標,其中指標包含規模經濟、品牌權益、通路能力、成本 優勢及學習曲線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故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同時也成為企業在考量內部及外部環境所造成威脅外的 另一項威脅。至於替代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威脅將取決於企業的因應措施,而此項 措施亦需視企業競爭的分析指標,其中指標包含消費者對替代品的偏好傾向、替 代品的價格效用比、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及消費者認知的品牌差異等。

三、 文獻回顧與探討法 (一)文獻回顧定義

文獻回顧通常出現在介紹新初級資料上,或是在一些較詳細的獨立研究中,

在介紹新初級資料中的文獻回顧之範圍通常都很小,被摘錄以作為介紹其他初探 性研究將會被限制為新資料所陳述的特殊議題有關的。

當文獻回顧從新資料的介紹獨立出來時,無疑地便有更廣泛的目標。文獻回 顧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焦點、目的、觀點、涵蓋的策略、組織和聽眾(Cooper, 1988)。

例如:文獻回顧能將焦點放在研究結果、研究方法、理論和應用上,文獻回顧能 夠整合其他研究所作和所說的、批評以前的學術研究、建立相關領域之間的橋 樑、以及確認在某一領域中的中心議題(高美英,1999)。

(二)文獻回顧類型

最常見的文獻回顧是組合了兩組焦點和目標,第一種類型的文獻回顧是整合 型的研究回顧,第二種類型的文獻回顧是理論的回顧。

(三)整合型的研究回顧

此種整合型的研究回顧從很多不同但相信有相同或相關的假設性研究以做 一完整的結論來綜合整理過去的研究,整合型的研究回顧者希望能呈現相關的知 識,和強調以往研究所沒有解決的重要議題。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整合型的研究 回顧想要「替換那些從研究前線失去光彩的論文」,並且指導未來的研究方向,

所以整合型的研究回顧會產生量極大的新資訊。

(grounded theory)、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現象 學(phenomenology)、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及其 他等。質化方法分析非數字的文本(textual)資料,其本質上屬於歸納的

(inductive);它們企圖要發現,而非驗證,解釋性的理論。它們是自然的

(naturalistic),偏好對受訪者做生動的(in vivo)觀察與訪問,而非採取科學研究的 去脈絡(decontextualizing)取向。質化研究採取的是「開放系統」(open systems) 的基本預設,觀察的脈絡(observational context)(即研究者)是研究本身的一部份。

質化研究企圖以完整的(holistic)方式,並運用「深度的描述」(think description),

傳達受訪者錯縱複雜的世界,而非僅靠特定的類型變數。進一步來說,它們假定 一種變動的實體(a dynamic reality),一種流動的狀態,唯有特過長期地與受訪者

Merriam(2009)認為「質化分析的目的是從資料中找出有意義的過程」,而分 析的主要方式不外乎是歸納(inductive)與比較(comparative)。分析就是在眾多資料 之中找出所有有意義的片段,而這些片段是可以回答你的研究問題的。

(二) 質化研究法之特性

從事質化研究者需要研究者以無可比擬的專注投入於資料蒐集的角色。不像 未編碼的(precoded)標準化問卷,質化研究者本身必須作為一種敏銳觀察的工 具,能夠由原始資料將意義進一步分類(categories of meaning)(高美英,1999)。

將各種質化方法想成一種有秩序的連續體是有益的,它們代表對實證主義及 傳統科學方法的修正(或是對立)。中間立場的質化研究者倡導一種「多元的了解」

(many ways of knowing)方法,能狗接納多種的典範及方法論(高美英,1999)。

(三) 質化研究方法─分析歸納法

對於某些事或物的認識過程中,質化研究所使用的思考作為或方法稱之為歸 納法或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而針對歸納所得到的一系列經驗或知識,

進行分析,並且尋找其基本或共同的規則,此一全般性的作法可稱之為歸納邏 輯。然一般而言,分析歸納亦可對於基本規則或共同規則的部分進行預測,據以 深入瞭解其反覆出現的模式(Pattern)。

(四) 分析歸納法的步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壹章 分析歸納法的類型

歸納分析的類型是依資料屬型進行分析的方法,大致區分完全歸納與不完成 歸納等二類,茲分述如后:

1. 完全歸納法:是從一類事物中每個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這類事物全都 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

2. 不完全歸納法:它包括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兩類 ,其中簡單枚舉法是指 根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 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科學歸納法是依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都具有某種 屬性,並分析出制約著這種情況的原因,從而推出這類事物普遍具有這種屬 性的推理方法。

本研究欲針對 IT 產業之高階主管及企業資深業務、行銷部門職員之訪談結 果,個別敘述說明後,進行內容整理,並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主題之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第肆章 實證分析

本章於第一節針對 IT 產業之行動裝置發展趨勢進行 SWOT 分析,並於第二 節將針對產業高階管理階層與企業部門資深職員訪談的結果及觀點進行整理歸 納,分別按質化問項之類別加以詳細描述。最後,則於第三節中,透過波特五力 分析的探討,瞭解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中,所面臨的競爭者威脅及創新機會時,

應如何根據不同挑戰實施相對因應方案,方能達到良好營運績效與未來發展長遠 且有利可圖之目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