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動裝置在IT產業未來發展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動裝置在IT產業未來發展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文創與科技資通創新組 碩士論文. 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未來發展之研究. 政 治 A Study on the Mobile Device 大Development in. 立 Technology Industry Information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指導教授:鄭宇庭 e n g c h i U博士 研 究 生:王智群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四 年 四 月.

(2) 摘要 在行動裝置普及發展趨勢已漸強勢的時代,消費者對於行動裝置的功能性需 求越來越講求實用與方便性。面對穿戴式裝置的興起與物聯網時代的來臨,行動 裝置與居家安全、醫療照護、運動健身等之裝置雲端聯結技術更是 IT 產業需要 加強發展與重視的領域。因此,IT 產業大廠之行動裝置行銷經營模式之可行性 與前景,則成為值得探討議題。 研究顯示 2020 年資訊電子(IT)產業主流地位將被取代,台灣應先利用優 勢,及早轉換到其他領域。台灣應將資訊電子產業能量,轉型為跨產業的整合力. 政 治 大 業從業人員對於行動裝置之在 立 IT 產業未來發展之看法,遂進行深度訪談。並藉. 量,在國際化過程,強化產業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力。因此,本研究欲瞭解 IT 產. ‧ 國. 學. 由 SWOT 分析、五力分析與歸納分析等方法,探討行動裝置在台灣資訊科技(IT) 產業之現況以及未來發展機會與潛力,茲將研究分析發現概分下列幾項:. ‧. (一) 台灣資訊科技(IT)產業在國際將漸失去競爭優勢;. sit. y. Nat. (二) 台灣資訊科技(IT)產業人才面臨流失危機;. al. er. io. (三) 台灣資訊科技(IT)產業發展行動裝置具可行性與潛力;. v. n. (四) 台灣資訊科技(IT)產業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的必須針對消費者需求擬訂行銷 決策;. Ch. engchi. i n U. (五) 行動裝置與物聯網結合運用之未來發展有可觀前景。. 【關鍵字】IT 產業、行動裝置、SWOT 分析、五力分析. II.

(3) 目. 錄. 目 錄 ........................................................................................................................ III 表目錄 ........................................................................................................................ IV 圖目錄 .......................................................................................................................... V 第壹章 第一節. 緒論 ................................................................................................... 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貳章. 政 治 大. 文獻探討 ........................................................................................... 7. 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2. ‧. 第一節. ‧ 國. 第參章. 學. IT 產業之概述 ....................................................................................... 7 第二節 行動裝置之概述.................................................................................... 9 第三節 物聯網之概述...................................................................................... 18. 研究對象.............................................................................................. 22. sit. n. al. er. 實證分析 ......................................................................................... 32. io. 第肆章. y. Nat. 第二節 質化問卷設計...................................................................................... 23 第三節 分析方法.............................................................................................. 24. i n U. v. 第一節 SWOT 分析 ......................................................................................... 32 第二節 歸納分析.............................................................................................. 36 第三節 五力分析.............................................................................................. 45 第伍章 第一節. Ch. engchi. 結論與建議 ..................................................................................... 47 結論...................................................................................................... 47. 第二節 建議...................................................................................................... 49 參考文獻 ..................................................................................................................... 52. III.

(4) 表目錄 表 3-1 受訪對象基本資料 ........................................................................................ 22 表 3-2 SWOT 示意圖 .............................................................................................. 24 表 4-1 IT 產業經營模式之 SWOT 分析 ................................................................ 3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5) 圖目錄 1-1 研究架構 .......................................................................................................... 4 1-2 研究流程 .......................................................................................................... 6 2-1 2011~2016 年平板手機出貨量預估 ......................................................... 12 2-2 2009~2018 年全球穿戴式消費電子產品出貨量預估 ............................. 17 3-1 Porter 之五力分析架構 ............................................................................... 26.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圖 圖 圖 圖. Ch. engchi. V. i n U. v.

(6) 第壹章. 緒論. 本章於第一節中,針對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進行闡述,並將所欲探討的方 向擬訂研究目的,並於第二節中說明。最後,則於第三節針對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進行敘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行動裝置日益普及,根據資策會 2014 年上半年之「服務創新體驗設計 系統研究與推動計畫」調查顯示,國內 12 歲(含)以上的民眾目前擁有智慧型手. 政 治 大 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由 51.4%成長到 立 58.7%,仍維持明顯的成長。另外,平板電腦. 機的人口佔比已高達 58.7%,推估持有人數為 1,225 萬人;2014 年上半年,臺灣. ‧ 國. 學. 的普及率已達 25.4%,推估為 530 萬人,相較於 2013 年下半年增加了 1.8%。進 一步觀察不同特徵消費者持有智慧型手機的情況,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成長的動力. ‧. 主要來自於「50 歲以上的民眾」 ,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平均增加幅度約為 1 至. sit. y. Nat. 2 成。. al. er. io. 在 2013 年,各大主流手機廠商,紛紛推出 5 到 7 吋螢幕的平板手機(Phablet),. v. n. 甚至多達 50 款。市調機構 IDC 更推測,2014 年下半年,臺灣的平板手機出貨量. Ch. engchi. i n U. 會超越平板電腦,平板手機將成為手機市場主流。根據 IDC 調查顯示,臺灣平 板手機出貨量已達 37%,普及率全球第三,僅次於南韓和新加坡。 據 IDC 分析,由於臺灣手機用戶使用行動裝置來搜尋資料、瀏覽網路、玩 遊戲、觀看影片,以及經營社交網路需求高,促使平板手機的需求量增加。因為 平板手機大螢幕的特點,足以提供部分平板使用需求,可以預期原本只能在平板 電腦上使用的商務應用,例如撰寫電子郵件、批閱電子公文,更複雜的網頁瀏覽 操作等,也將會轉移到平板手機上使用(iThome, 2014)。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平板手機等行動裝置之盛行,已使其成為物聯網應 用的終端設備之一,智慧型手機上的感應元件如相機、GPS、甚至 NFC 近場傳 1.

(7) 輸技術等,都可以結合後端資訊系統,讓民眾感應資料後上傳至共用伺服器,人 人都可以上網即時得知最新消息,資訊得以快速散播與收集,進而達到物物相 聯、網出全面智慧世界之物聯網願景(林建廷、李元生,2012)。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 Forrester 的預測,物聯網產值到了 2020 年,將是目前網 際網路相關產業產值的 30 倍,形成下一個充滿商機的兆元及產業。如何複製網 際網路在 1990 年代商業化的成功經驗,培植出更多優秀的企業,應將是未來物 聯網產業的主要挑戰(數位時代,2012)。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2014)在玉山資通訊科技論壇表示,後個人電腦(PC)時. 政 治 大 成、感應器、App、產業領域知識建置到位等,台廠面對硬體驅動創新。透過硬 立. 代產業遊戲規則重組,而今在物聯網的時代則迎來三大機會,隨全球 4G 布建完. 務創新事業的新機會,並影響人類生活。. 學. ‧ 國. 體創新驅動,加上系統整合與服務連結將帶動雲端運算、即時通訊與巨量資料服. ‧. 數位行動生活浪潮興起,物物相聯時代的來臨。消費者行為因而受到行動生. y. Nat. 活應用之趨勢而改變,IT 產業之未來發展便是以消費者之行動生活應用與智慧. er. io. sit. 物聯為核心。本研究欲進一步了解並探討行動裝置的普及與智慧物聯應用之興起 對於 IT 產業未來發展之影響,希冀提出有價值之建議,使相關業者了解 IT 產業. al. n. v i n 現況並找出相對應的商業服務模式,更有機會贏得商機。 Ch engchi U. 2.

(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之方向,考量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上的未來發展與趨 勢,將擬訂其主要研究目的,茲分述如後。 一、瞭解 IT 產業之現況,並蒐集 IT 產業之企業事業部門職員之專業意見, 根據其意見進一步了解未來 IT 產業發展趨勢。 二、瞭解行動裝置之發展現況,並蒐集 IT 產業之企業事業部門職員對行動 裝置領域之專業意見,進一步理解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上已發展的現況。 三、瞭解未來行動裝置之趨勢,並蒐集 IT 產業之企業事業部門職員對未來. 政 治 大. 行動裝置發展之認知與建議,提供 IT 產業業者未來發展行動裝置之機會與. 立. 潛力。.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針對 IT 產業、行動裝置與物聯網之相互影響 關係,擬定研究架構,如圖 1-1 所示。 IT 產業 技術、製造、支援. 行動裝置. 政 治 大. 硬體. 立. 基礎建設. 消費者生活應用. ‧ 國. 學. 行動裝置製造商 行動裝置相關組件. ‧ sit. y. Nat. 軟體. io. al. er. 應用軟體. n. 系統軟體. Ch. engchi. i n U. v. 雲端應用. 連結應用. 物聯網 消費者. RFID. 物聯生活應用. 傳感器 NFC. 圖 1-1 研究架構 4.

(10)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依過去國內經濟環境對 IT 產業的影響,欲瞭解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的 IT 產業之發展現況與潛力。本研究於第一章,針對研究動機,擬訂所欲探討之 研究目的。於第二章中,針對 IT 產業之現況、行動裝置之定義與發展、物聯網 之興起與未來趨勢等,蒐集相關資訊與研究文獻,據以作為本研究之論點的參考 依據。接著,於第三章中,根據過去相關文獻之研究結果,針對國內 IT 產業之 主要行銷部門與業務部門等專家,對於國內 IT 產業的發展進行深度訪談,藉以 蒐集資料。於第四章中,則依研究範疇選定分析方法,且依其方法的應用,分析. 政 治 大 本研究之整體研究流程,如圖 立 1-2 所示,且本文的研究架構安排如下:第壹. 結果。最後,依研究結果研擬結論與建議。. ‧ 國. 學. 章為緒論,第貳章為文獻探討,第參章為研究方法,第肆章為實證分析,第伍章 為結論與建議。.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1) 擬定研究動機與目的. 建立研究架構. 蒐集國內外相關資訊與文獻探討. 立. 治 政 設計質化問卷 大. ‧ 國. 學. 訪談專家意見與資料蒐集. Nat 提出結論與建議. n. al. Ch. engchi. i n U. 圖 1-2 研究流程. 6. er. io. sit. y. ‧. 分析資料並歸納研究發現. v.

(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係以 IT 產業現況與經營模式、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之發展以及行動裝置 與物聯網之聯結發展之相關定義與文獻探討為主,首先於第一節中,分別針對 IT 產業定義與產業現況陳述,進行文獻回顧。其次,於第二節中,針對行動裝置之 定義與種類分別詳細描述。最後,整理並統整物聯網之未來行動趨勢上的發展。. 第一節 IT 產業之概述 一、IT 產業的定律. 政 治 大 環節,這些環節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IT 產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並依循著 立 整個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簡稱 IT)產業包括很多領域、很多. ‧ 國. 學. 這些規律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以下介紹兩種 IT 產業之定律: (一)摩爾定律(Moore’s Law). ‧. 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博士(1965)提出,最多 10 年內,積體電路的集成. sit. y. Nat. 度每兩年會增加一倍。後來,大家把這個週期縮短到 18 個月。每 18 個月,電腦. al. er. io. 等 IT 產品的性能成長一倍;或者說相同性能的電腦等 IT 產品,每 18 個月價錢. v. n. 會降一半。在世界經濟前五大行業,即金融、IT、醫療和製藥、能源和日用品,. Ch. engchi. 只有 IT 這一行業能以持續成長一倍的速度進步。. i n U. 摩爾定律主導著 IT 產業的發展,為了跟隨摩爾定律的速度,IT 公司必須有 以下兩點因應措施: 1.. IT 公司必須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下一代產品的開發。. 2.. IT 公司必須針對多年後的市場進行研發。. 7.

(13) (二)反摩爾定律(Reverse Moore’s Law) Google 的前 CEO 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次採訪中指出,如果反 過來看摩爾定律,一個 IT 公司如果今天和 18 個月前賣掉相同數量的同產品,其 公司營業額就要降一半,IT 界稱其為「反摩爾定律」。 反摩爾定律的積極面更為重要,其促成科技領域質的進步,並為新興公司提 供生存和發展的可能。在科技進步量變的過程中,新的小公司是無法和老的大公 司競爭的,因為後者在舊有技術方面有相對大的優勢。反摩爾定律使得 IT 產業 不可能像石油工業或飛機製造業那樣只追求量變,而必須不斷尋找革命性的創造. 政 治 大 淘汰。因此,大公司除了要保持大量的研發投入,也要時刻注意周圍與自己領域 立 發明。因為任何一個技術發展趕不上摩爾定律要求的公司,可能在幾年內就會被. 相關之新技術發展,收購有革命性新技術的小公司也常是必要之舉(吳軍,2012)。. ‧ 國. 學. 二、IT 產業之革命浪潮. ‧. 引用經濟學家的觀點,從 19 世紀中葉至今的 160 多年間,全球大致經歷了. y. Nat. 三個半經濟週期:1842-1897 年(55 年)為蒸汽機和鋼鐵時代;1897-1933 年(36 年). er. io. sit. 為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1933-1973 年(40 年)為電子、航空航太時代;1973-2008 年(35 年)微電腦與網路時代。以資訊革命和網路為特徵的這一輪經濟週期之高峰. al. n. v i n 期出現在 20 世紀 90 年代,在這一高峰時期,以 IT 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使美 Ch engchi U 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走過了近 10 年的經濟繁榮期。. 從 IT 產業「變革性浪潮」來看,已經發生了兩次變革,即 20 世紀 40 年代、 50 年代電腦的出現,和 90 年代初網路的出現。在當前大力提倡節能減碳、延緩 全球暖化的形勢下,物聯網適時地提供了實現「高效、節能、安全、環保」和諧 社會的「管控營一體化」基礎和關鍵技術,這也許是物聯網將掀起資訊革命第三 次浪潮的充分必要條件。總結來說,從 1950 年起算的三個 15 年是電腦革命,而 1995 年起算的是網路革命,2010 年起算的則是物聯網革命,也就是資訊革命的 第三次浪潮(周洪波、李吉生、趙曉波,2010)。 8.

(14) 第二節 行動裝置之概述 一、行動裝置之定義 一般消費者最熟悉的行動通訊裝置,也就是俗稱手機的手持行動電話。1980 年代中期行動電話首次上市,經過許多行動設備製造商不斷的研發與推陳出新, 如今,行動電話已成為大部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流行性商品(林建廷、李元生, 2012) 。近年來,行動電話除了原始具備的通訊、收音、發聲等功能之外,也開 始內建更多的智慧化環境感知模組,例如:照相機鏡頭、GPS 定位器、電子羅盤 甚至三軸陀螺儀等電子元件, 「行動通訊裝置」因此逐漸演變成「行動智慧裝置」 。. 政 治 大 裝置之中。早期的 PDA 是以電子商用記事本為定位,發展到現今結合了相機、 立. 電子元件在經歷數代的改進,體積已經越來越小,並普及在各式各樣的行動. ‧ 國. 學. 影音娛樂、PDA 等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行動裝置的功能越來越強 大,由於攜帶方便,又結合了各種娛樂、商務功能,再加上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 現在已經普及到幾乎人手一台的地步。以下針對不同種類之行動裝置進行功能與. sit. y. Nat. 差異的描述比較:. al. er. io. (一) 智慧型手機. v. n. 淡江大學資訊概論教學團隊(2011)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定義描述如下,智慧型. Ch. engchi. i n U. 手機與一般手機的主要差異在於,智慧型手機能夠讓使用者依個人需求隨意安裝 或移除應用軟體。一般手機是採用開發廠商所自行設計的封閉式系統,在手機出 廠後,其功能就固定無法擴充。目前應用在智慧型手機上常見的作業系統有: iOS、Symbian、Android、RIM... 等。由於智慧型手機具有強大的影音娛樂功能、 可安裝各種遊戲、應用軟體、GPS 導航,它的出現已取代了之前許多科技產品, 如 PDA、mp3 播放器... 等。以下列出智慧型手機之優缺點:. 9.

(15) 優點: 1. 高階智慧型手機的能力已可取代筆記型電腦 2. 衛星導航 3. 可依需求自行安裝許多應用程式 4. 可同時執行多個任務 5. 多為觸控螢幕,操作方便 缺點: 1. 體積較大(與一般手機相比) 2. 價格昂貴 3. 耗電量較高. 立. 4. 螢幕較易刮傷. 政 治 大. ‧ 國. 學. 5. 汰換率高. ‧. (二) 平板電腦. y. Nat. 淡江大學資訊概論教學團隊(2011)對於平板電腦的定義描述如下,平板電腦. er. io. sit. 是一種小型,方便攜帶的可攜式電腦,大多以觸控螢幕作為輸入的主要工具,最 大的特色為使用者可以不用學習輸入法,可直接藉由手指觸碰螢幕進行操作。有. al. n. v i n 些機型則配有鍵盤,方便習慣使用鍵盤的消費者。平板電腦的概念在很久之前就 Ch engchi U 已被提出,1989 年由 GRiD Systems 製造的 GRiDPad 上市,它是第一台具備實用 價值的平板電腦,使用微軟公司的磁碟作業系統 MS-DOS 作為主要的系統,機 身厚度只有 3.5cm,但缺點是電池壽命過短無法支持長時間使用。1992 年微軟公. 司也推出了 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 平板電腦,使用 Windows 3.1 作業系統, 和當時的 Windows 95 同時推出,但同樣無法獲得多數消費者的青睞。雖然早期 所推出的平板電腦,由於價格昂貴、電池續航力等問題,並沒有成功的打入市場, 但也大致確立平板電腦之後的發展走向。. 10.

(16) 目前市面上各大廠商所生產的平板電腦,依照其外觀的特性,我們可以大致 將之區分為三類: 1. 純平板式:此類平板電腦為一般常見只配有螢幕和一個觸控筆,主機和 螢幕一體成型。 2. 摺疊型:配有鍵盤,螢幕經折疊旋轉後可立起,與筆記型電腦相似,可 使用下方鍵盤。主機在鍵盤下方。 3. 混合型:結合純平板型和摺疊型,螢幕與鍵盤可拆開,作為純平板型使 用,也可結合作為摺疊型,主機與螢幕一體。. 政 治 大 根據新通訊(2013)之趨勢眺望報導指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雖為不同產 立 (三) 平板手機. 品,但其市場區隔已愈來愈模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手機廠商不斷努力尋求差. ‧ 國. 學. 異化特色,促使同時具備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一機雙用」特色,且螢幕尺寸. ‧. 介於 5~8 吋之間的平板手機(Phablet)快速崛起。. y. Nat. 平板手機市場商機爆發。隨著三星、宏達電、華碩與索尼手機業者紛紛推出. 所帶來的一機雙用優勢,接受度也已愈來愈高。. al. er. io. sit. 大尺寸螢幕的智慧型手機,平板手機市場正快速擴大,而消費者對於此一新產品. n. v i n 根據 IHS iSuppli 最新報告指出,2012 年全球共賣出兩千五百六十萬台的平 Ch engchi U. 板手機,並且預估在 2013 年會成長到六千零四十萬台,至 2016 年則上看一億四 千六百萬台(如圖 2-1 所示),可見平板手機市場商機正快速擴大。. 11.

(17) 圖 2-1. 2011~2016 年平板手機出貨量預估. 資料來源:IHS iSuppli(05/2013) 二、智慧型穿戴式裝置之定義. 立. 政 治 大. 根據市調機構 eMarketer 的調查指出,2014 年全球將會達到 45.5 億的手機用. ‧ 國. 學. 戶,其中智慧型手機包含 17.5 億。而在台灣,根據 TNS 市場研究公司的 Study, 顯示台灣 2014 年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 67%,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個人就. ‧. 有約七個人正在使用智慧型手機,代表智慧型手機全面普及是指日可待之事。. y. Nat. sit. 而面對全面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如何善用智慧型手機優秀的功能整合與計算. n. al. er. io. 能力,發展智慧隨身穿戴設備,或許將成為新一代人性與科技研究發展主題的主 要方向。. Ch. engchi. i n U. v. 這幾年已經開始上市販賣的智慧錶與智慧型手環,或將成為此波趨勢的領頭 羊。利用智慧型手環或手錶,我們可以不間斷的紀錄每日自己的生活點滴,包含 起居時間、睡眠方式、睡眠情況、活動距離、活動量、熱量消耗、通話、休閒娛 樂等等,然後進一步利用電腦程式進行分析,讓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 進而調整生活方式,活的更快樂更健康。 而 Google 亦開始發展 Google Glass,將智慧型手機與眼鏡整合,更方便、更 佳人性化。甚至今年的 Google X 實驗室甚至推出了「智慧隱形眼鏡」 ,利用這個 隱形眼鏡來隨時偵測血糖,利用淚液監控穿戴者的血糖情況。我想,可以想見的 12.

(18) 未來,這類的智慧穿戴裝置將更為普遍,更方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劉普昇, 2014)。 智慧型穿戴式科技之風潮,主要源自於智慧型手機。因此智慧型穿戴式裝置 可說是行動裝置之延伸,透過與智慧型手機、雲端的連結,串聯生活環境,塑造 一個萬物相連、溝通的前瞻性科技未來發展。為符合市場的多元需求與應用,穿 戴式裝置的設計應量身打造,智慧型手機是個人隨身配件與資訊之中樞,本身能 連線至雲端,透過 BT 或 NFC 方式連結穿戴式裝置(例如:手環、手錶、眼鏡等), 並成為穿戴式裝置的中繼站。. 政 治 大. 以下針對目前之智慧型穿戴式裝置種類之特性分別敘述說明: (一)智慧型手環. 立. 研究機構 Canalys 預估到了 2015 年,將有 2,300 萬支的智慧型穿戴手環出. ‧ 國. 學. 貨,2017 年出貨量更成長到 4,500 萬支。隨著感應裝置、行動運算以及低功率無. ‧. 線通訊科技改善,讓智慧型手環的造型變得小而輕便,加上雲端服務與行動 App. y. Nat. 的配合,運動手環的推出獲得了市場迴響。擺脫笨重,流線輕便多彩的造型、簡. 當成配件確實可以拉起市場接受度與銷售量。. al. er. io. sit. 單的同步使用、還有與 App 的互相配合,讓穿戴式的智慧連線裝置起飛成功,. n. v i n 目前市面上有多家智慧型手環之廠商競爭,包括 Jawbone、Garmin、Fitbit Ch engchi U. 與 Nike 等。其智慧型手環功能包含運動記步、鬧鐘、電話訊息漏接提醒、重要 代辦事項提醒等,並針對不同客群之需求而有些許不同的功能差異。 此外,2014 年美國 Lollapalooza 音樂節上,組委會為每一位到場的觀眾提供 一款智慧型手環,內建了 RFID 晶片,可將信用卡和手環綁定並設置 PIN 碼,在 音樂節會場只需刷手環、輸入 PIN 碼就可以完成支付。這款智慧型手環除了支付 功能外,還可防水,若觀眾走失也可透過手環定位,增加了另一項智慧型手環的 附加功能與價值。. 13.

(19) (二)智慧型手錶 智慧型手錶(Smart watch)是安裝有嵌入式系統、用於增強基於報時等功能的 腕部手錶,其功能相似於一台個人數位助理。早期智慧型手錶既可以執行計算、 翻譯或者操作掌上電子遊戲等基本功能,中期智慧型手錶則實現了可穿戴式電腦 的功能。大多數智慧型手錶可以執行行動軟體應用程式,一些可以執行行動作業 系統,少數有著完整的行動電話功能。其他的功能大多與可攜式多媒體播放有 關,比如播放調頻廣播與音訊或視訊檔案,以及透過藍牙耳機收聽。 這些智慧型手錶可能包括多種多樣的功能,例如相機、加速度計、溫度計、. 政 治 大 顯示地圖、顯示圖形、外置揚聲器、排程器、手錶、SD 卡,以及作為大容量儲 立. 高度計、氣壓計、指南針、計時器、計算機、手機、觸控式螢幕、全球定位系統、. 數據機或其它裝置進行通訊(維基百科,2014)。. 學. ‧ 國. 存裝置等等,而且可以充電。它可與無線耳機、抬頭顯示器、胰島素泵、麥克風、. ‧. 2013 年全球約有 40 家公司推出智慧型手錶,銷售量達 310 萬支,銷售金額. y. Nat. 約為 7 億美元。雖然智慧型手錶市場受到大家熱烈地關注,然而市場規模很小,. er. io. sit. 與智慧型手機高達 12 億支的市場規模相比,宛如滄海一粟,智慧型手錶市場尚 在萌芽階段,離成功尚有很長的路。雖然市場已有很多款的智慧型手錶問世,然. al. n. v i n 而卻沒有明確的統一的規格,也沒有引領風潮的明星產品出現,因此現在仍處於 Ch engchi U 百家爭鳴的階段(蘋果日報,2014)。除了現有在市面上的產品外,目前尚有 1 百 多家公司正在開發智慧型手錶,幾家較知名之智慧型手機之廠商包括 Apple、 Samsung 與 ASUS 等也已投入開發智慧型手錶市場。 (三)智慧型眼鏡. 最早的智慧型眼鏡是由 Google 所開發之 Google Glass,為一款配有光學頭戴 式顯示器(OHMD)的可穿戴式電腦,其目標是希望能製造出供給大眾消費市場的 普適計算裝置。Google Glass 以免手持、與智慧型手機類似的方式顯示各種資訊。 穿戴者透過自然語言語音指令與網際網路服務聯繫溝通。其功能包含觸控板、相 14.

(20) 機、顯示器、交通訊息和地圖服務與遊戲等。 由於 Google Glass 具備相機之功能,許多來源憂慮 Google Glass 可能侵犯隱 私權,以及其他的禮儀或倫理問題,包括配戴者可於公共場合在他人未察覺的情 況下錄製拍攝影片或照片。對於 Google Glass 因安全問題和其他原因可能危害隱 私權也產生了爭議。隱私權主張者擔心眼鏡配戴者將能透過臉部辨識應用程式辨 認公共場所的陌生人,或暗中錄下私人對話並公開傳播。部分美國公司在辦公場 所張貼了禁止配戴 Google Glass 的告示(維基百科,2014)。 Gartner(2014)預測,未來三至五年內,最有可能因智慧眼鏡而受惠的是現場. 政 治 大 產業工作人員的效率,每年約可增加 10 億美元的獲利。雖然智慧型眼鏡現今仍 立. 服務產業,可提高技術人員、工程師,以及現場服務、維修、醫療與製造等其他. 屬新興科技,美國目前採用智慧型眼鏡的企業還不及 1%,未來五年內將會提升. ‧ 國. 學. 至 10%。. ‧. 面對穿戴式科技未來幾年巨大的商機,智慧型眼鏡屬於服務性產品,只要有. y. Nat. 物聯網及高度軟硬體整合,並非只有大廠才能主導,台廠仍可尋找切入市場的機. er. io. sit. 會。只是在智慧型手機包山包海的應用服務環伺下,如何讓消費者願意空出雙 手、戴上智慧型眼鏡,擁抱真正的智慧化生活,新的消費行為及使用模式要建立. al. n. v i n 並非如此簡單,仍須仰賴人性化的設計,以及更多兼具突破與實用的應用服務一 Ch engchi U 同助陣。. (四)智慧型隱形眼鏡 全球約有 1/19 的人患有糖尿病,這些病人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血糖, 為了讓病患能更方便偵測血糖,Google 提出了智慧型隱形眼鏡專案,可在血糖 不正常時提出警告。 Google 的智慧隱形眼鏡技術背後受惠的對象,是糖尿病患者,目前他們必 須使用血糖機刺破自己的皮膚,每天檢查自己的血糖濃度,不僅費時而且辛苦; 但如果沒有持續的監測血糖讀數,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其併發症產生視網膜病變、 15.

(21) 腎臟病等傷害。 Google X 實驗室人員把微型血糖感測器和無線晶片,夾在兩層軟式隱形眼 鏡的材料當中,藉此量測淚液中的血糖值。開發中的智慧隱形眼鏡能每秒偵測血 糖讀數,並透過行動裝置將血糖資訊發送給患者。 不僅如此,智慧隱形眼鏡也可能是老花眼族群的福音。因為年紀增長或長時 間用眼,患者的眼睛漸漸喪失了自動對焦的調節能力,使得無法近距離看到物 體。智慧隱形眼鏡則能幫助恢復水晶體的調節能力,有效矯正視力(iThome, 2014)。. 政 治 大 2014 年 6 月,Google 在其 I/O 開發者大會上,發布全新 Google Fit 運動管理 立 (五)智慧型醫療照護裝置. 平台預覽版,未來可整合各家健身穿戴式裝置,並提供協力廠商運動 App 數據. ‧ 國. 學. 統一管理,提供全面的運動及健康管控。另外,為滿足醫生對 Google 眼鏡與日. ‧. 俱增之需求,Google 眼鏡正在尋求進入美國各地醫院和診所,加州電子病例公. y. Nat. 司 Drchrono 為該裝置開發了新的應用,並稱其為首個「可穿戴式病例」 。在徵求. er. io. sit. 病人同意下可使用該軟體紀錄會診結果或手術情況。相關視訊、照片和筆記可儲 存在病人的墊子病例,或雲端與協作服務空間中,病人在需要時可查閱這些內容。. al. n. v i n 健康醫療應用屬於垂直整合型市場,對於在法規與檢測上較一般消費性電子 Ch engchi U. 規範嚴格,一般業者不容易進入醫療電子領域,為加強差異化,開始有穿戴式裝 置廠商積極投入個人健康管理之外的生理資訊監控用途之產品(拓樸產業研究 所,2014)。 穿戴式裝置的興起,也開啟物聯網的時代。隨著各家廠商陸續推出個人穿戴 式裝置產品,使得穿戴式裝置之應用與相關技術格外受到關注。在醫療居家照 護、資訊娛樂以及運動健身三大應用領域成長最為快速。除此之外,在軍事、安 全與保全上的需求也漸漸增加。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人的健康照護需求 與日俱增,讓各家科技大廠都欲進入穿戴式健康管理市場競爭。 16.

(22) 除了發展穿戴式裝置技術與產品之外,科技大廠也結合通訊網路服務、醫療 服務等欲找出結合裝置與服務的最佳商業模式。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2014)之研 究顯示,穿戴式裝置最大商機來自於創新應用,目前許多品牌廠商紛紛推出主打 健康、運動等訴求為主的新品,並結合健康數據整合應用服務。拓墣產業研究所 (2014)預估,全球穿戴式消費電子出貨量再 2014 年會達到 3,930 萬台,年成長 49.32%,而 2015 年之預估出貨量會達到 6,570 萬台,成長 67.1%。2018 年之預 估出貨量則可望突破 2.1 億台,年成長率為 57.96%,其中以智慧型手環為主要之 產品(如圖 2-2 所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 2-2. Ch. engchi. i n U. v. 2009~2018 年全球穿戴式消費電子產品出貨量預估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4/08. 穿戴式裝置需求是否能大量普及,仍端視所提供之功能是否貼近用戶生活習 慣、易用度、配戴舒適感及使用效果,而消費者目前對於穿戴式裝置之需求態度 僅為「nice to have」 ,還未能成為消費者生活中所必須,唯有成為消費者「must to have」之需求使用習慣,才有機會使消費者使用黏著度提高。因此,智慧型穿戴 裝置之未來最大商機仍來自於創新應用,若僅是取代智慧型手機的部分應用將無 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拓墣產業研究所,2014)。 17.

(23) 穿戴式裝置之定位將會影響其未來發展,若僅為個人運動紀錄器、智慧手 環,甚至不需要錶面顯示螢幕需求,僅需顯示如運動參數與累計步數等,在系統、 平台與螢幕可進行設計潮流化發展。但若產品定位在作為人健康照護管理,將須 符合終端設備與應用程式達醫療規範之標準(拓墣產業研究所,2014)。. 第三節 物聯網之概述 一、物聯網之定義 周洪波等人(2010)指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所不在. 政 治 大 測器、行動終端、工業系統、大樓控制系統、家庭智慧設施、視訊監控系統等, 立 (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慧」的感. ‧ 國. 學. 和「已賦能」(Enabled)的,如貼上 RFID 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智慧型終端的 個人與車輛等「智慧化物件或動物」或「智慧塵埃」(Mote),透過各種無線或有. ‧. 線的長距離或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整合(Grand. sit. y. Nat. Integration),和以雲端運竄為基礎的 SaaS 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 al. er. io. (Extranet)或網際網路(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資訊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 v. n. 可控乃至個人化的即時線上監測、定位追溯、警報連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 Ch. engchi. i n U. 遠端控制、安全防範、遠端維護保全、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援等管理和 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 體化。 「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 RFID 的 Auto-ID 中 心主任 Ashton 教授於 1999 年提出來的。同年,在美國召開的行動運算和網路國 際會議也提出: 「感測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一個新發展機遇,」1995 年比 爾‧蓋茲的《擁抱未來》一書中並未完全表達或提出這個詞。國際電信聯盟 ITU2005 年的報告對「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的普及有推波助瀾的作用,進一 步具體描繪出「物聯網」的時代圖景。 18.

(24) 在美國(或英語系國家),專業技術人員更習慣將物聯網稱為 M2M(Machine to Machine),因為這個詞更符合英語習慣,和大家熟悉的 B2B 和 B2C 表達方式類 似。從 2004 年開始,美國 M2M 國際組織每年都有一到兩次 M2M 國際展會(M2M Expo)。當時,在中國提到 M2M 或物聯網等詞都還不太被人接受,而提「數位 城市」、「兩化融合」等詞則更容易被接受。對於 M2M,物聯網的「Thing」比 M2M 的「Machine」涵蓋範圍更廣。 目前在中國最被普遍引用的物聯網定義是:透過無線射頻辨識(RFID)、紅外 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定將任何物. 政 治 大 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周洪波、李吉生、趙曉波,2010)。 立. 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追蹤、. 二、物聯網之未來趨勢. ‧ 國. 學. Gartner 副總裁分析師 Cearley(2014)指出: 「我們所預測的科技趨勢,企業組. ‧. 織在進行策略規劃時絕對不容忽視。企業不一定要用相同的速度採用並投資所有. y. Nat. 技術,而是應該在未來兩年內就相關議題提出審慎決策。」. 中物聯網下的行動裝置技術革新方向包含下列幾點:. n. al. (一)強調使用者體驗. Ch. engchi. er. io. sit. 2015 年策略科技趨勢包含物聯網、硬體、雲端運算、網路等四大面向。其. i n U. v. 隨著行動裝置日益普及,Gartner(2014)預測,未來會益發著重於如何滿足行 動使用者在各種情境與環境下的需求,而非僅聚焦於裝置本身。 Cearley(2014)指出:「運算環境不斷擴大,涵蓋範圍除了消費電子產品,還 有職場及公共空間的連網螢幕,現在連手機與穿戴式裝置都成為其中一部分。漸 漸地,整個環境都必須因應行動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變化。這將持續增加 IT 部 門管理的困難,因為其已無法控制使用者端點裝置。同時,也必須更注重使用者 體驗的設計。」. 19.

(25) (二)分析技術的運用 行動裝置的普及也意味著:嵌入式系統所產生的資料將增加更多,分析技術 將成為市場焦點,企業內外各種結構與非結構的資料都可以拿來分析。 Cearley(2014)認為:「現在每一種應用程式都必須為分析應用程式。企業組 織必須以最好的方式以過濾來自物聯網、社群媒體與穿戴式裝置的大量資訊,再 選擇正確的時機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正確的對象。分析技術將無所不在,卻又隱 於無形。」巨量資料(Big Data)仍將是這股趨勢的重要推手,但必須轉移重點到 問題與答案的身上,將巨量資料擺在第二位。畢竟技術的價值在於答案,而非資. 政 治 大 嵌入式智慧與資料分析做結合,將催生具備周遭環境感應與回應能力的系 立. 料本身。. 統。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安全防護正是這項全新技術的早期應用,不過,未來還. ‧ 國. 學. 有其他應用會問世。藉由了解使用者提出某項要求的背景環境,應用程式不僅能. ‧. 調整安全防護來因應,更能調整提供資訊給使用者的方式,讓日漸複雜的運算世. sit. y. Nat. 界得以大幅簡化。. io. er. (三)智慧型機器之硬體革新. 環境感知技術加上深度的資料分析,為智慧型機器世界提供了所需的先決條. al. n. v i n 件。這項基礎結合了能讓系統認識環境、自我學習及自主行動的高階演算法。自 Ch engchi U. 動駕駛汽車原型、智慧型機器人、虛擬個人助理以及智慧型顧問皆是目前已經實 現且未來將急速發展的領域,帶領我們邁入機器幫手的全新時代。智慧型機器的 時代將是 IT 史上最大的變革。 (四)中央協調管理 雲端和行動運算的匯流將使得可派送至任何裝置的中央協調式應用程式持 續成長。Cearley(2014)指出:「雲端是新形態的彈性擴充自助式運算,不論內部 和外部應用程式未來都將架構在這樣形態之下。儘管網路與頻寬的成本仍將對使 用用戶端裝置智慧及儲存功能的應用程式較為有利,但協調與管理功能則將架設 20.

(26) 在雲端。」 短期之內,雲端/用戶端架構的重點在於內容與應用程式狀態在多重裝置間 同步,以及解決跨裝置的應用程式可攜性。但長期而言,應用程式將朝支援同時 使用多重裝置的方向發展。今日的第二螢幕運用主要著重於電視搭配行動裝置的 觀賞體驗。未來,遊戲和企業應用程式都將利用多重螢幕,並善用穿戴式裝置和 其他裝置來提供更好的體驗(TechNews 科技新報,20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n U. v.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區分為研究對象、問卷設計與分析方法等三節,首先於第一節中,根據 本研究所欲調查之 IT 產業相關企業事業部門職員為對象,進行敘述。其次,並 於第二節中,分別針對質化問卷進行設計及說明。最後,在第三節部分,依據研 究目的之範疇,利用文獻探討法、分析歸納法、SWOT 分析與五力分析等方法, 藉此進一步探討並瞭解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之行銷策略評估以及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方面之未來發展。. 政 治 大 本研究以 IT 產業之企業事業部門職員為對象,並將資料搜集分為受訪者之 立. 第一節 研究對象. y. 3. Manager. 企業事業群. 男. Sales. 企業事業群. 男. n. al. Ivy. Sales. Cindy. Marketing. Justin. Marketing. Natalie. 秘書. Ch. er. 性別. io. Andy Hu. 10. 部門. Nat. Aaron Wang. 工作年資. sit. ‧ 國. 目前擔任職稱. ‧. 受訪者. 表 3-1 受訪對象基本資料. 學. 目前企業擔任職稱、性別、工作年資等基本資料,如表 3-1。. 女. v. 3. 女. 6. 企業事業群. 男. 8. 企業事業群. 女. 5. 企業事業群. engchi. 企業事業群.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 i n U.

(28) 第二節 質化問卷設計 為能進一步瞭解行動裝置對 IT 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帶來之實質影響,本節 以研究目的為基礎,設計質化問卷,並以前述之研究對象為主實施訪談及問卷調 查,藉以達到分析成效之目標。 質化研究中,本研究針對國內 IT 產業之主要行銷部門與業務部門等專家, 針對國內 IT 產業的發展進行深度訪談。有關質化問卷設計的部分,主要係針對 行動裝置之興起對 IT 產業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並藉由 IT 產業之企業事業部門職. 政 治 大 一、行動裝置之 IT 產業發展評估量測 立. 員對該產業發展的認知,設計其質化問項,其中問卷設計區分為三部分:. 包含企業事業部門對於行動裝置在未來 IT 產業發展上的可行性、須具備之. ‧ 國. 學. 能力等趨勢評估,共計四題問項。. ‧. 二、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之優劣評估量測(SWOT). sit. y. Nat. 依 IT 產業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之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 io. er. (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等方向,制訂相關問項,其目的在於了解企業自身 的實力,對比競爭對手,進而分析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對於企業帶來的機會與挑. n. al. 戰,共計四題問項。. Ch. engchi. i n U. v. 三、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之行銷決策評估量測(5C) 根據 Lauterborn(1990)提出的行銷 4C 面向,包含顧客(Consumer)、價值 (Cost)、便利性(Convenience)、溝通(Communication),加入社群影響力(Community) 成為 5C 藉此探討 IT 產業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的行銷決策評估,共計五題問項。. 23.

(29) 第三節 分析方法 一、 SWOT 分析 SWOT 分析係藉由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 威脅(Threats)等觀點(如表 3-2 所示),分析企業自身的實力,以及對企業外部環 境變化影響分析其所面臨的挑戰,進而制定企業最佳戰略的方法。換言之,SWOT 分析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概括,進而分析企業的優劣勢、 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其中,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於企業自身的實力 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機會和威脅分析則著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 響(Weihrich, 1982)。. 立. 政 治 大 表 3-2 SWOT 示意圖. ‧ 國. 劣勢. 學. 優勢. 企業內部條件 Strengths. Weakness. 機會. ‧. Opportunities. Threats. 威脅. n. al. er. io. sit. Nat. y. 企業外部環境. (1)內部優勢分析(Strength). Ch. engchi. i n U. v. 競爭優勢是指一個企業在超越其競爭對手、實現企業目標的能力,企業的主 要目標包括盈利、增長、市場份額等。因此,企業的競爭優勢並不一定完全體現 在較高的盈利率上,有時持續企業成長趨勢或增加市場占有率等,係可成為企業 在擬定策略時應擴大領先差距的目標,如此一來,該企業相對則更具有競爭優勢。 (2)內部劣勢分析(Weakness) 競爭優勢可以是一個企業或產品有別於其競爭對手的任何優越的東西,相反 地,當企業資源受到限制或侷限能力不足的條件下,如何尋求企業體制或管理的 變化,藉以提高競爭優勢,便是企業在處於劣勢的環境下所應思維的方向。此外, 當企業能力不足之際如何提昇能量之外,將劣勢之弱點予以虛擬化,透過同業的 24.

(30) 互補合作,改變劣勢條件,據以降低企業的限制。 (3)外部機會分析(Opportunity) 機會分析主要著眼於企業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契機,企業藉由外部環境發展趨 勢所造成的機會,連帶影響企業在整體市場環境的立足點,例如競爭的改變、管 理模式的調整、供應商關係的變化或消費者觀點的改變等。簡而言之,當企業面 臨經營環境所產生的機會之際,則應適時把握機會及充分運用自我優勢,藉以提 高企業營運。 (4)外部威脅分析(Threat). 政 治 大 境中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斷然的策略予以因應,則不利趨 立 威脅係指對企業目前環境會產生傷害之或不利之因素或環境,換言之,當環. 勢將致使企業競爭地位受到削弱,如此外部環境影響對企業而言,則成為一種威. ‧ 國. 學. 脅,其中外部威脅包含新產品替代、銷售商拖延結款、競爭對手結盟、市場成長. y. Nat. 二、 五力分析. ‧. 放緩、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增強等。. er. io. sit. Porter(1980)的五力分析是蒐集和組織許多產業資訊的有用工具,這個模型建 構產業組織的經濟以分析產業中的不同部分是如何相互影響。其產業模型是用來. al. n. v i n 理解產業中的五個力量,所謂五種力量分別代表新加入廠商的威脅、現有競爭者 Ch engchi U 的威脅、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買方的議價能力及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等五項,透 過五種競爭力量的分析有助於釐清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競爭環境,並且有系統的 架構產業中關鍵的競爭因素,藉以提昇產業的競爭力及獲利力。. 25.

(31) 企業的經營策略核心便是競爭,而競爭也是企業營運成敗的關鍵,至於競爭 的策略將取決於企業的能力,而能力大致可區分內部及外部等環境所造就。簡而 言之,產業的內部結構會影響產業間的競爭強度,同時外部機會也會增強企業的 競爭力,因此歸納影響競爭強度之重要因素,大致區分為五種力量,即稱之為五 力分析架構(如圖 3-1 所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v i n 資料來源:Porter,1980。 C hengchi U. 圖 3-1 Porter 之五力分析架構 (一) 新加入廠商的威脅 企業新進入者通常會帶來大量資源和額外的生產能力,而且當新企業進入該 產業之際,亦會造成整體市場的波動,甚至會導致市場占有率重新配置之現象產 生,尤其是當新進企業是有步驟、有目的的進入產業時更是如此。也因如此,新 進入企業所帶來的威脅將取決於企業的預期發展抱負,而此項發展抱負則需視新 進入企業競爭的分析指標,其中指標包含規模經濟、品牌權益、通路能力、成本 優勢及學習曲線等。 26.

(32) (二) 現有競爭者的威脅 現有競爭者(即同業競爭者)的威脅是企業面臨最強大的一種競爭力量,因為 同業競爭者可以根據企業自我的優、劣勢,整理規劃其配套措施,並且應用各種 行銷策略,例如價格、品質、造型、服務、擔保、廣告、網路銷售等方式,進行 市場占有行為,試圖在產業市場版圖上占有優勢地位及爭取更廣泛的消費者認 同,如此作為勢必對企業造成莫大的威脅。 (三)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上游供應商對企業的影響,除了成本因素的考量之外,另一項影響則是產品. 政 治 大 的服務品質,如此將能相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考量供應商能力的良窳, 立 或服務的品質,因唯有掌握供應商的優勢資源,始能降低企業的成本或提高企業. 也將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至於決定供應商之影響因素包含供應商所在企. ‧ 國. 學. 業的集中程度、供應商產品標準化程度、供應商的產品對企業生產流程的重要. y. Nat. (四) 買方的議價能力. ‧. 性、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對企業產品品質的影響等。. er. io. sit. 下游購買者對企業的影響,其概念與上游供應商的影響係相似的,若購買者 在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要求較高的同時,企業在此產業的競爭也就相對形成,因企. al. n. v i n 業若無法滿足購買者的要求時,則下游的購買者將可能尋求其他品質較高之企業 Ch engchi U. 的產品,在此同時,企業勢將造成經營績效下降的情況。因此,為避免此現象的 產生,考量下游購買者的影響能力,也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因素之一。 (五) 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 企業除需考量內部及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威脅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便 是替代品或服務所產生的影響,當企業所生產之產品的功能可以被類似或具有相 同功能的產品所取代時,企業的產品可能將會被泡沫化,例如飛機遠距離運輸可 能被火車所替代、或如砂糖可能被果糖或糖漿所取代等,由此表示生產替代品的 企業對原產品之企業將造成影響,甚至產品的替代性愈高則威脅將會相對提高, 27.

(33) 故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同時也成為企業在考量內部及外部環境所造成威脅外的 另一項威脅。至於替代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威脅將取決於企業的因應措施,而此項 措施亦需視企業競爭的分析指標,其中指標包含消費者對替代品的偏好傾向、替 代品的價格效用比、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及消費者認知的品牌差異等。 三、 文獻回顧與探討法 (一)文獻回顧定義 文獻回顧通常出現在介紹新初級資料上,或是在一些較詳細的獨立研究中, 在介紹新初級資料中的文獻回顧之範圍通常都很小,被摘錄以作為介紹其他初探. 政 治 大 當文獻回顧從新資料的介紹獨立出來時,無疑地便有更廣泛的目標。文獻回 立. 性研究將會被限制為新資料所陳述的特殊議題有關的。. 顧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焦點、目的、觀點、涵蓋的策略、組織和聽眾(Cooper, 1988)。. ‧ 國. 學. 例如:文獻回顧能將焦點放在研究結果、研究方法、理論和應用上,文獻回顧能. sit. y. Nat. 樑、以及確認在某一領域中的中心議題(高美英,1999)。. ‧. 夠整合其他研究所作和所說的、批評以前的學術研究、建立相關領域之間的橋. io. er. (二)文獻回顧類型. 最常見的文獻回顧是組合了兩組焦點和目標,第一種類型的文獻回顧是整合. n. al. i n 型的研究回顧,第二種類型的文獻回顧是理論的回顧。 Ch engchi U. v. (三)整合型的研究回顧. 此種整合型的研究回顧從很多不同但相信有相同或相關的假設性研究以做 一完整的結論來綜合整理過去的研究,整合型的研究回顧者希望能呈現相關的知 識,和強調以往研究所沒有解決的重要議題。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整合型的研究 回顧想要「替換那些從研究前線失去光彩的論文」,並且指導未來的研究方向, 所以整合型的研究回顧會產生量極大的新資訊。. 28.

(34) (四)理論的回顧 此種理論回顧者希望能呈現出能解釋某一特殊現象的理論,並且比較這些理 論的範圍、內在一致性和其預測性。理論的回顧一般包含對已經進行或建議的重 要實驗之描述、哪一種理論是最有力而且和已知的關係是一致的評估、而有時候 是將不同理論的抽象概念重組或整合。 通常一個完整的回顧會提出這幾組議題中的幾個,整合型的研究回顧是最普 遍的,而理論的回顧則一般會包含一些整合回顧的某些部份,而整合型的研究回 顧也常會提出多重相關的假設。例如:一個研究回顧可以檢視幾個不同自變項和. 政 治 大. 單一依變項之間的關係,或者可以試著摘要與一連串相互連結的假設有關的研究 (高美英,1999)。. 立. 本研究之文獻回顧法使用整合型的研究回顧,根據研究主題蒐集相關研究文. ‧ 國. 學. 獻與資訊,並依照研究目的整理與歸納,進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 四、 質化研究分析法. y. Nat. (一) 質化研究方法定義. er. io. sit. 根據高美英(1999)指出,質化研究的方法包括民族誌(ethnography)、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現象. al. n. v i n 學(phenomenology)、文化研究(cultural C h studies)、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及其 engchi U 他等。質化方法分析非數字的文本(textual)資料,其本質上屬於歸納的. (inductive);它們企圖要發現,而非驗證,解釋性的理論。它們是自然的 (naturalistic),偏好對受訪者做生動的(in vivo)觀察與訪問,而非採取科學研究的 去脈絡(decontextualizing)取向。質化研究採取的是「開放系統」(open systems) 的基本預設,觀察的脈絡(observational context)(即研究者)是研究本身的一部份。 質化研究企圖以完整的(holistic)方式,並運用「深度的描述」(think description), 傳達受訪者錯縱複雜的世界,而非僅靠特定的類型變數。進一步來說,它們假定 一種變動的實體(a dynamic reality),一種流動的狀態,唯有特過長期地與受訪者 29.

(35) 同行才能捕捉。 Merriam(2009)認為「質化分析的目的是從資料中找出有意義的過程」 ,而分 析的主要方式不外乎是歸納(inductive)與比較(comparative)。分析就是在眾多資料 之中找出所有有意義的片段,而這些片段是可以回答你的研究問題的。 (二) 質化研究法之特性 從事質化研究者需要研究者以無可比擬的專注投入於資料蒐集的角色。不像 未編碼的(precoded)標準化問卷,質化研究者本身必須作為一種敏銳觀察的工 具,能夠由原始資料將意義進一步分類(categories of meaning)(高美英,1999)。. 政 治 大 傳統科學方法的修正(或是對立)。中間立場的質化研究者倡導一種「多元的了解」 立 將各種質化方法想成一種有秩序的連續體是有益的,它們代表對實證主義及. (many ways of knowing)方法,能狗接納多種的典範及方法論(高美英,1999)。. ‧ 國. 學. (三) 質化研究方法─分析歸納法. ‧. 對於某些事或物的認識過程中,質化研究所使用的思考作為或方法稱之為歸. y. Nat. 納法或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而針對歸納所得到的一系列經驗或知識,. er. io. sit. 進行分析,並且尋找其基本或共同的規則,此一全般性的作法可稱之為歸納邏 輯。然一般而言,分析歸納亦可對於基本規則或共同規則的部分進行預測,據以. n. al. Ch. 深入瞭解其反覆出現的模式(Pattern)。 (四) 分析歸納法的步驟. engchi. i n U. v. 歸納分析的過程是結合資料的蒐集、整理、討論與判斷等歸納作為,據以分 析資料內所呈現的訊息,其步驟大致可區分為三點,分述如下: 步驟一:搜集和積累一系列事物經驗或知識素材。 步驟二:分析所得資料的基本性質和特點,藉以尋找出其服從的基本規律或共同 規律。 步驟三:描述和概括(作出系統化判斷)所得材料的規律和特點,從而將這些規律 作為預測同類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 30.

(36) 第壹章 分析歸納法的類型 歸納分析的類型是依資料屬型進行分析的方法,大致區分完全歸納與不完成 歸納等二類,茲分述如后: 1. 完全歸納法:是從一類事物中每個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這類事物全都 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 2. 不完全歸納法:它包括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兩類 ,其中簡單枚舉法是指 根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 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科學歸納法是依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都具有某種. 政 治 大. 屬性,並分析出制約著這種情況的原因,從而推出這類事物普遍具有這種屬 性的推理方法。. 立. 本研究欲針對 IT 產業之高階主管及企業資深業務、行銷部門職員之訪談結. ‧ 國. 學. 果,個別敘述說明後,進行內容整理,並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主題之結論。.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1. i n U. v.

(37) 第肆章 實證分析 本章於第一節針對 IT 產業之行動裝置發展趨勢進行 SWOT 分析,並於第二 節將針對產業高階管理階層與企業部門資深職員訪談的結果及觀點進行整理歸 納,分別按質化問項之類別加以詳細描述。最後,則於第三節中,透過波特五力 分析的探討,瞭解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中,所面臨的競爭者威脅及創新機會時, 應如何根據不同挑戰實施相對因應方案,方能達到良好營運績效與未來發展長遠 且有利可圖之目標。. 第一節 SWOT 分析. 立. 一、IT 產業現況與經營模式. 政 治 大. ‧ 國. 學.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2014)在經貿國是會議全國大會表示,2020 年 資訊電子(IT)產業主流地位將被取代,台灣應先利用優勢,及早轉換到其他領域。. ‧. 龔明鑫指出,台灣應將資訊電子產業能量,轉型為跨產業的整合力量,在國際化. sit. y. Nat. 過程,強化產業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力。2008 年金融海嘯後,製造業發展遲緩,. al. er. io. 服務業成長動能不足,2012 年後出口對經濟成長效果減緩。台灣引以為傲的產. v. n. 業設計代工(ODM)優勢,在蘋果崛起後,供應鏈已面臨被打亂的壓力。. Ch. engchi. i n U. 為能瞭解 IT 產業目前之經營模式對於行動裝置之未來發展影響,故利用 SWOT 分析對 IT 產業的經營模式,進行探討,其結果如表 4-1 所示。. 32.

(38) (一) Strength(內部優勢): 台灣科技業與製造業具競爭優勢,是全球第二大資訊硬體生產國,網路普及 且特定產業領域知識(例製造、醫療、金融、物流、電子化政府等)居世界或區域 領先地位與技術。台灣擁有資訊產業聚落的競爭優勢,除具規模的硬體及軟體廠 商聚落,可協助大廠加速與各廠商共同研發與測試產品機台外,另國內亦備完整 IT 硬體及電腦產業供應鏈,廠商普遍具備深厚的製造經驗。 (二) Weakness(內部劣勢): 企業在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例偏高;近年台灣薪資成長趨緩,不利人才駐. 政 治 大 加入國際組織,這樣的情況恐更嚴重。 立. 留;尤其頂尖人才即將退休,中階專業管理人才面臨被挖角局面,台灣若未積極. (三) Opportunity(外部機會):. ‧ 國. 學. 簡立峰(2013)認為新的機會將會是在新的硬體,新的終端裝置陸續出現,可. ‧. 能是手錶、也可能是汽車,但都將帶來新的經濟時代,這又會是一次典範轉移。. y. Nat. 所以,美國每一家公司都要發展硬體,硬體產業沒有衰退,只是個人電腦衰退而. er. io. sit. 已。臺灣硬體產業只對個人電腦市場有影響力,少部分企業在手機市場有影響 力,對其他終端裝置市場的影響力很低。對臺灣而言,只有個人電腦產業的機會. al. n. v i n 變小,其他硬體產業的機會其實是提高了,例如只做光學鏡頭的公司現在可以成 Ch engchi U 為股王。(iThome,2013). 新的機會在新的硬體和新的技術,現在當紅的新技術是智慧型人機介面。在 行動裝置中的智慧晶片如手勢控制晶片、眼球追蹤晶片、臉部追蹤晶片等。當這 些智慧型裝置的功能還是軟體時,臺灣沒有機會和國外競爭,「但是當這些軟體 功能都 IC 化了以後,臺灣就有機會。」因為在大量生產的晶片市場中,臺灣廠 商的競爭力很高。臺灣硬體產業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供應鏈,從半導體、晶圓生 產、IC 設計,關鍵零組件生產,一直到生產製造,「只要發展高 C/P 值的 IC 設 計,用硬體來提供這些軟體功能,臺灣的產業就有機會。」(iThome,2013)。 33.

(39) 臺灣高科技製造業擁有大量硬體人才,簡立峰(2013)認為:「從這樣的角度 來看臺灣的雲端機會,好的不得了。」軟硬體整合人才可以帶動硬體產業在雲端 時代創新,政府或企業要讓硬體人才具備軟體能力的情況加速發生,因為臺灣有 許多電機系的人才非常擅長開發程式。(iThome,2013) (四) Threat(外部威脅): 東協名目經濟成長率(GDP)已超越亞洲 4 小龍,台灣必須正視問題嚴重性, 避免產業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 表 4-1. 政 治 大 1. 全球第二大資訊硬體生 1. 立 優勢(Strength). 產國。. 2. 擁有具規模的硬體及軟. ‧. 利人才駐留。. io. y. sit. 小。. n. al. Ch. 大量硬體人才。. engchi. (SO)因應策略. 術,智慧型人機 介面。 2. 大量生產的晶片 市場中,臺灣廠. er. 供應鏈。. 1. 資訊產業聚落的競爭優 1. 新 的 硬 體 和 技. 生產比例偏高。. 3. 完整 IT 硬體及電腦產業 3. 個人電腦產業的機會變. Nat 機會(Opportunity). 企業在台灣接單、海外. 2. 台灣薪資成長趨緩,不. 體廠商聚落。. 4. 臺灣高科技製造業擁有. 外部. 劣勢(Weakness). 學. ‧ 國. 內部. IT 產業經營模式之 SWOT 分析. i n U. v. (WO)因應策略 1. 特定產業領域知識(例製. 勢,可協助大廠加速與. 造、醫療、金融、物流、. 各廠商共同研發與測試. 電子化政府等)與網路科. 產品機台。. 技結合,創造科技創新。. 2. 將晶片之軟體功能 IC 化。. 商的競爭力很 34.

(40) 高。 3. 軟硬體整合人才 可以帶動硬體產 業在雲端時代創 新。 4. 行動裝置中的新 型智慧晶片如手 勢控制晶片、眼 球追蹤晶片、臉 部追蹤晶片等。. 立. ‧ 國. (ST)因應策略. (WT)因應策略. 學. 威脅(Threat). 政 治 大 1. 正視問題嚴重性,避免. 長率(GDP)已. 織,避免中階專業管理. 產業被排除在全球供應. 超越包括台灣的. 人才被挖角。. 鏈之外。. y. sit. io. er. 亞洲 4 小龍. ‧. 1. 台灣應積極加入國際組. Nat. 1. 東協名目經濟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n. al. Ch. engchi. 35. i n U. v.

(41) 第二節 歸納分析 本節針對 IT 產業高階主管或企業部門資深職員等認知,在進行訪談後,將 訪談內容實施整理及敘述說明,並分別依質化問卷的問項逐一簡述受訪者看法。 一、資料歸納 質化研究之訪談內容歸納須將訪談內容予以文字化,並藉由受訪資料的整 理、審查與校對,且訪談內容之資料整理行為則受限於問題的架構,不能產生相 互排斥之情事。除此之外,質化研究對於資料整理、審查與校對等步驟的要求較 為嚴謹,必須將資料內容完整記錄下來,方能完整表達受訪者的實際認知,最後. 政 治 大 2012)。本研究欲了解並探討行動裝置的普及與智慧物聯應用之興起對於 IT 產業 立. 再依其記錄作適切的整合(Wimmer and Dominick,2006;曾雪梨,2010;羅錦堃,. ‧ 國. 學. 未來發展之影響,根據有關 IT 產業高階主管或企業部門資深職員對 IT 產業現況 的描述與未來發展認知之訪談內容,進行資料的歸納與整理。. ‧. (一) 資料審校. sit. y. Nat. 將 IT 產業高階主管或企業部門資深職員等受訪者的受訪內容轉換成為文字. al. er. io. 稿件內容,並依其受訪者的答題順序,進行審查、校閱(對)、確認,業經確認後,. v. n. 針對文字內容逐字閱讀,將對應研究主題之主要內容予以標註及內容審核。此. Ch. engchi. i n U. 外,亦根據前述受訪人員之專長訪談內容,選擇與主題相似近似之辭句作為關鍵 的概述說明。 (二) 資料分類歸納 首先,根據 IT 產業高階主管或企業部門資深職員等受訪者的個別論述之訊 息,進行整合,並且依據合適的探討主題予以歸納,藉以符合研究目的與訪談大 綱的問項內容。其次,依據受訪者的論述將整理成文字稿的方式,至於整合的過 程中,係需要針對受訪者的主要認知選取、同類論述概念的歸納、相關產業訊息 的檢視、討論與修正等,綜整與合併前述的內容,據以避免結果流於研究者的主 觀意識。 36.

(42) 二、資料歸納與分析 Merriam(2009)認為「質化分析的目的是從資料中找出有意義的過程」 ,而分 析的主要方式不外乎是歸納(inductive)與比較(comparative)。分析就是在眾多資料 之中找出所有有意義的片段,而這些片段是可以回答你的研究問題的。 資料歸納分析階段主要係根據產業高階主管或企業部門資深職員等受訪者 的看法,按問卷題項之回答內容進行歸納分類,若相關概念足以顯示與主題相吻 合之認知,便可將此認知歸納成一個相似的資料單位,之後再對其內容的準確 度,實施檢視與校對。. 政 治 大 您認為 IT 產業大廠發展行動裝置的經營模式可行性為何? 立. (一) 行動裝置對於 IT 產業發展評估量測 1.. 可行。若用探討此問題,可針對 ASUS、ACER 大廠探討其投入行動裝置之. ‧ 國. 學. 商業模式是否有競爭力,以及其附加價值為何。Apple 公司近期所推出的 iWatch. ‧. 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對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否有幫助。行動裝置與 IT 產業是相輔相. y. Nat. 成的,因為時代的演進、便利性需求,導致消費者越來越偏好攜帶方便且使用便. er. io. sit. 利之行動裝置。舉例來說,以前的筆記型電腦就是為了讓人可以將電腦帶出門且 可以隨時辦公、收發電子郵件而出現的發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則是. al. n. v i n 基於人們對於手機的功能需求與方便性的擴增。IT 產業的製造與研發能力若好, Ch engchi U 產品的外觀、功能吸引消費者的能力便相對越高。此外,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的興起,也帶動了依據不同客戶需求所開發出的 APP 應用程式,其功能也越來 越多。(Aaron Wang) 我認為是可行的,尤其在物聯網時代,行動裝置可與個人生活行為結合,雖 然 Google Glass 之實用性至今仍有爭議,有些人會不願意帶著有相機功能之 Google Glass 與他人會面。但仍有其他實用的智慧型個人行動裝置,例如:Garmin 智慧運動錶可以記錄心跳、血糖等,並且可與醫療業結合。Google 之行動裝置. 定位功能可延伸至確定航班資訊服務,讓使用者能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就能得知航 37.

(43) 班訊息。個人電腦與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是必須分開來探討的,其目標市場不一 樣,行動裝置的產品創新力很重要。(Andy) 可行,但其獲利多寡則要視市場情況而定,行動裝置在消費者之生活應用市 場獲利較商業用途之市場商機較大,獲利較多。(Cindy) 可行,現今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消費者對於行動裝置使用的成癮性養成, 有些人甚至還比喻「沒帶手機出門就像沒穿衣服出門一樣」,消費者對於行動裝 置之依賴性可見一斑,因此行動裝置在 IT 產業未來發展這一塊是有前瞻性的。 各國因為消費者族群習性不同因此各廠皆的市占率會不盡相同,例如:在印度,. 政 治 大. ASUS、ACER、DELL 之手機賣得比較好。在中國,小米手機甚至贏過 Apple。 (Ivy). 立. 2. 您認為 IT 產業大廠之行動裝置的市場經營,須具備哪些能力?. ‧ 國. 學. 在 IT 這個資訊產業中,品牌公司、產品定位、材料創新、生活應用創新是. ‧. 一定要具備的能力。談到材料創新,舉例來說,最近推出的 iphone6 其面板材質. y. Nat. 創新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行動裝置(iWatch、Google glass 等)是依據顧客之個人. er. io. sit. 生活習慣所生成,先有消費者生活習慣需求,才會有符合消費者生活習慣的裝 置。因此,能養成顧客之行動裝置成癮性是很重要的,必須針對顧客之不同的生. al. n. v i n 活習慣需求,研發不同行動裝置產品,並進行差異化行銷。(Aaron Wang) Ch engchi U. 第三世界國家、亞太與歐美國家各有不同的行動裝置市場需求,中國在行動. 裝置市場中相較之下屬於封閉性市場,由於政府之網路區域性限制政策,使中國 用戶有許多全球性的網站無法使用,例如:Line、Google。只能使用中國官方之 百度、微博、微信等。每個國家有不同市場需求,須依據不同消費者屬性,個別 滿足其生活與消費習慣。欲獲得市場需求資訊,則必須做市場調查。例如:印度 人偏好使用按鍵式鍵盤手機。(Andy) 行動裝置之市場經營應該要有設計能力、獨特、裝置設備之創新及生活應用 之創新,裝置設備必須跟著 IT 技術發展。除行動裝置之外,以消費者需求為主 38.

(44) 要訴求的新產品,近年來推出了能夠依消費者喜好而客製化商品的 3D 列印。 (Cindy) 行動裝置產品本身須有誘因,例如:外型特別、功能創新、裝置攜帶方便性 等。此外,培養消費者之行動裝置使用習慣養成性是很重要的,必須針對消費者 不同族群之使用行為與習慣,設計不同機型以符合各族群之使用偏好。(Ivy) (二) 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之優劣評估量測(SWOT) 1. 您認為投入行動裝置的市場經營有那些優勢?(買方) 在店內行動裝置應用方面,HP 研發出一種感應器(Censor)可以在顧客進入店. 政 治 大 店家優惠訊息、購物愛好清單等以達到目標行銷的資訊。(Aaron Wang) 立. 家時透過 WIFI 感應顧客之手機,若為店家之已註冊會員,店家之電腦便會傳遞. 2. 您認為投入行動裝置的市場經營有那些劣勢?(替代品). ‧ 國. 學. 未來的平板電腦也會被手機取代,因為便利性是人們最注重的一點。是否能. ‧. 隨身攜帶、不占空間又能擁有應有的實用功能是消費者的行動裝置偏好選擇方. y. Nat. 向。(Aaron Wang). er. io. sit. 個資安全是行動裝置服務之漏洞,個人的隱私權在行動裝置與雲端連結便利 之時,也相對產生很大的隱憂。(Andy). al. n. v i n 目前有許多科技公司,規定其員工公司內部不能使用自己的個人行動裝置, Ch engchi U. 必須使用公司配給之裝置,其原因就是對於資訊安全之隱憂,資安問題值得深入 探討。(Ivy) 3. 您認為投入行動裝置的市場經營有那些威脅?(新加入廠商) Apple 會成功是因為它有精品化的商品概念,讓行動裝置不只是 3C 產品, 而更能成為時尚的配件。HTC 現在也在開發創新的產品,但研發時間必須更縮 短且要比現有產品更加創新。(Aaron Wang) Garmin 為衛星導航業者,近年也開始研發具有心跳偵測、運動計步功能之. 智慧型運動錶。電子製造業只要有資源、有 R&D 就可以投入研發,並結合其他 39.

(45) 產業的 know-how,將相關產業之相關技術整合,成立新的 IT 部門,便可成為 IT 產業中投入行動裝置市場另一新興之秀。從筆記型電腦發展到平板電腦,平板電 腦發展到智慧型手機,行動裝置有越來越小的趨勢,智慧型手機在未來是否會被 取代,智慧型手環、智慧型手錶等穿戴式行動裝置廠商是否會對智慧型手機市場 造成威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Andy) 4. 您認為投入行動裝置的市場經營有那些機會?(供應商) 不單單只是做硬體方面,在軟體方面也有可開發之處,要看需求,針對不同 消費者需求投入不同的市場開發策略。(Aaron Wang). 政 治 大 者購物之效益就越高,也同時增加了行動裝置的附加價值,對於行動行銷上的貢 立 各家零售商在行動裝置上的廣告曝光度高,例如:Line 官方帳號。刺激消費. 獻,各家廣告主即為行動裝置市場之供應商。此外,具有偵測心跳、血糖等的智. ‧ 國. 學. 慧型手環可尋求醫療商供應資源,合作投入研發,其在智慧型裝置經用戶同意後. ‧. 蒐集到的個人資訊便可提供給醫療單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Andy). y. Nat. 智慧型手機之行動支付功能興起,人們使用行動裝置之便利性更為提升,第. er. io. sit. 三方支付之相關廠商因而生成並有逐漸擴大發展的趨勢。(Ivy) (三) 投入行動裝置市場經營之行銷決策評估量測(5C). al. n. v i n 您認為行動裝置市場消費者需求為何?(Consumer 顧客) Ch engchi U. 1.. 行動裝置是依據顧客之個人生活習慣所生成,因此消費者需求應為能與生活 應用面結合的行動裝置。攜帶的方便性、使用的便利性也是消費者主要訴求之 一。(Aaron Wang) APP 的生活化、便利性,是否融入消費者生活以增進生活便利性價值是一個 重要而不容忽視的消費者主要訴求,例如:即時天氣狀況、公車動態查詢等因應 消費者生活需求而生的 APP 行動裝置應用程式。(Cindy) 2. 您認為行動裝置產品之顧客滿意價值為何?(Cost 價值) 是否有滿足顧客與生活應用結合之功能,為顧客滿意之價值。(Aaron Wang)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牧業生產人員」25,250元最低;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就業服務台所服務 之求職者平均希望待遇以「4 事務支援人員」、「5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8 機

一、研究動機 二、資料來源 三、模型建立 四、模擬預測 五、研究結果

人機之間靠著密切的訊息 交流來確保二者之間溝通 良好,此訊息之交流稱為 人機互動,而訊息交流之

 In short term, we advise to select the green industry and to inventory the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which the green industry needs, and then stipulates regional

在遊戲中的未來世界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企業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 ) 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 。 固定資產包括樓 宇 、 傢具 、 電腦軟件 、 機器及設備 、 交通工具

機器人、餐飲服務、花藝、雲端運算、網路安全、3D 數位遊戲藝術、旅 館接待、行動應用開發、展示設計、數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