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列传第二十一

在文檔中 列传第十六 (頁 61-75)

           

旧唐书      ·1734· 

     

列传第二十一 

   

魏徵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徵  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  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  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  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徵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  用。及王世充攻密于洛口,徵说密长史郑颋曰 :“魏公虽骤胜, 

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  二者难以应敌。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不过旬月,敌人粮  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且东都食尽,世充计  穷,意欲死战,可谓穷寇难与争锋 ,请慎无与战 。”颋曰 : 

“此老生之常谈耳!”徵曰 :“此乃奇谋深策,何谓常谈?”因  拂衣而去。及密败,徵随密来降,至京师,久不见知。自请安  辑山东,乃授秘书丞,驱传至黎阳。时徐世勣尚为李密拥众, 

徵与世勣书曰: 

  自隋末乱离,群雄竞逐,跨州连郡,不可胜数。魏公起自  叛徒,奋臂大呼,四方响应,万里风驰,云合雾聚,众数十万。 

威之所被,将半天下,破世充于洛口,摧化及于黎山。方欲西  蹈咸阳,北凌玄阙,扬旌瀚海,饮马渭川,翻以百胜之威,败  于奔亡之虏。固知神器之重,自有所归,不可以力争。是以魏  公思皇天之乃睠,入函谷而不疑。公生于扰攘之时,感知己之  遇。根本已拔,确乎不动,鸠合遗散,据守一隅。世充以乘胜   

             

旧唐书      ·1735· 

 

余勇,息其东略;建德因侮亡之势,不敢南谋。公之英声,足  以振于今古。然谁无善始,终之虑难。去就之机,安危大节。 

若策名得地,则九族廕其余辉;委质非人,则一身不能自保。 

殷鉴不远,公所闻见。孟贲犹豫,童子先之,知几其神,不俟  终日。今公处必争之地,乘宜速之机,更事迟疑,坐观成败, 

恐凶狡之辈,先人生心,则公之事去矣。 

  世勣得书,遂定计遣使归国,开仓运粮,以馈淮安王神通  之军。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徵,署为起居舍人。 

及建德就擒,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  之。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  之,谓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 :“皇太子若从徵  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 

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徵  至磁州,遇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锢送诣京师。徵  谓副使李桐客曰 :“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  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 

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且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宁可虑身, 

不可废国家大计。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  远不臻。古者,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况今日之行, 

许以便宜从事,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 

即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  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  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  曰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  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 :“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 

             

旧唐书      ·1736· 

 

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帝令彦博让徵, 

且曰 :“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 。”他日,徵入奏曰 :“臣闻君  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  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帝瞿然改容曰 :“吾已悔之。 

“徵再拜曰 :“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帝曰: 

“忠、良有异乎?”徵曰 :“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 

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  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  此而言,相去远矣 。”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贞观三年, 

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徵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  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时高昌王麹文泰  将入朝,西域诸国咸欲因文泰遣使贡献,太宗令文泰使人厌怛  纥干往迎接之。徵谏曰 :“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役, 

则不自安。往年文泰入朝,所经州县,犹不能供,况加于此辈。 

若任其商贾来往,边人则获其利;若为宾客,中国即受其弊矣。 

汉建武二十二年,天下已宁。西域请置都护、送侍子,光武不  许,盖不以蛮夷劳弊中国也。今若许十国入贡,其使不下千人, 

欲使缘边诸州何以取济?人心万端,后虽悔之,恐无所及 。”  上善其议。时厌怛纥干已发,遽追止之。后太宗幸九成宫,因  有宫人还京,憩于湋川县之官舍。俄又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珪  继至,官属移宫人于别所而舍靖等。太宗闻之,怒曰 :“威福  之柄,岂由靖等?何为礼靖而轻我宫人 !”即令案验湋川官属  及靖等。徵谏曰 :“靖等,陛下心膂大臣;宫人,皇后扫除之  隶。论其委付,事理不同。又靖等出外,官吏访朝廷法式,归  来,陛下问人间疾苦。靖等自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亦不可不谒  也。至于宫人,供食之外,不合参承。若以此罪责县吏,恐不  益德音,徒骇天下耳目 。”帝曰 :“公言是也 。”乃释官吏之 

             

旧唐书      ·1737· 

 

罪,李靖等亦寝而不问。寻宴于丹霄楼,酒酣。太宗谓长孙无  忌曰 :“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 

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 

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对曰 :“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 

若不从辄应,便恐此事即行 。”帝曰 :“但当时且应,更别陈  论,岂不得耶?”徵曰 :“昔舜诫群臣 :‘尔无面从,退有后  言 。’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 ,此即‘退有后言’,岂是稷、契  事尧、舜之意耶?”帝大笑曰 :“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  妩媚,适为此耳 。”徵拜谢曰 :“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 

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是月,长乐公主将出降, 

帝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徵曰 :“不可。 

昔汉明欲封其子,云‘我子岂与先帝子等 ?可半楚、淮阳。’  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子为公主,既加‘长’字, 

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容礼相逾越 。”上然其言, 

入告长孙皇后,后遣使赍钱四十万、绢四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寻进爵郡公。七年,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  徵评理之。徵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初, 

有诏遣令狐德棻、岑文本撰《周史 》,孔颖达、许敬宗撰《隋  史》,姚思廉撰《梁》、《陈史》,李百药撰《齐史 》。徵受诏总  加撰定,多所损益,荐在简正。《隋史》序论,皆徵所作、《梁》、 

《陈》、《齐》各为总论,时称良史。史成,加左光禄大夫,进  封郑国公,赐物二千段。 

  徵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  目疾频表逊位。太宗曰 :“朕拔卿于雠虏之中,任公以枢要之  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卿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其年,徵又面请逊位,太宗 

             

旧唐书      ·1738· 

 

难违之,乃拜徵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  失。其一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杰,南面临下,皆  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枝百代,传祚无穷。然而  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  远,可得而言。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四十余年, 

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  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 

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  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  戈不戢。外示威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  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人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  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灭,为天下笑,深可痛哉!圣哲  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四维绝而更张。远肃迩安, 

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 

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  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  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  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理,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 

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  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  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 

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彩椽之恭俭,追雕墙之侈靡, 

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思止足,人不见  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乱  易乱,与乱同道,莫可则也,后嗣何观,则人怨神怒;人怨神  怒,则灾害必下,而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令终者, 

             

旧唐书      ·1739· 

 

鲜矣!顺天革命之后,隆七百之祚,贻厥孙谋,传之万世,难  得易失,可不念哉! 

  其二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  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  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  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  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  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  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 

在文檔中 列传第十六 (頁 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