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任教師困擾因應策略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初任教師困擾因應策略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壹、 困擾的因應策略 一、因應策略的定義

欲了解「因應策略」此詞涵義需先從「因應」及相似詞「解決」二詞解 釋起。「因應」是個體尋求解決問題而努力的歷程(張碧蘭,2002)。廣義來 看,「因應」和「解決」可看做同義字,不過因應包含的面向較廣,只要是個 體對於外在刺激而做出選擇的反應都可稱為因應;解決則是指將問題、難處、

困擾排除掉的動作過程。在本研究中,則將「因應」與「解決」視為同義,

皆指教師面臨工作困擾而採取的因應策略,目的是要去解決問題、改善現況。

莊淑灣與呂錘卿(2005)認為「因應策略」是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採用 的方法,當個體面臨工作困擾而產生一定的壓力時,個體會藉由尋求內在或 外在的協助來解決困擾。

蔣秀清、吳淑琬與黃財尉(2007)則將「因應策略」定義為個體依本身條 件採取一些處理方式,去解決、排除外在的困難。謝雅惠(2005)也採取類似的 解釋去說明個體面臨工作困擾時所欲尋求或降低困擾的解決方式,這些解決策 略包含:重新思考自己的態度、需求及發展新的技巧等。

蔡芳梅與曾瑞譙(2007)更進一步將因應策略分為「消極因應」及「積極因 應」兩種取向,個人會因為對外在刺激的知覺不同,以及個人挫折容忍力和對 周圍環境評估之差異而採取不同因應策略,例如:尋求協助、自我調解、忽視 問題、抗議抵制……等,而是否妥善運用解決方式將直接關係到工作順利與是 否化解衝突(劉金松,2002)。

綜合以上觀點,可知初任教師正處於教學生涯的關鍵時期,此階段面對困 難的危機處理與因應方式,都對其未來的教學品質與專業成長有關鍵性的影 響,良好的因應策略有助於初任教師適應學校環境與解決教學問題,張德銳

35

(2003) 提出除了初任教師在面臨教學困境,必須自力更生之外,師資培育機 構、學校行政人員對於初任教師的成長皆負有責任,也都應多方面提供初任教 師必要的協助和支持。參考前述學者的看法後,本研究將因應策略定義為教師 面臨困難及問題時,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化解衝突、認知差異並自我調適的歷程。

二、因應策略的類型

因應策略包括行動與思想,是有目地的意識行為,而非潛意識的防衛行為。

其目地主要在減低個體的焦慮感,並能解決個體所面臨的困境(許炯祥,2007)。

張春興(1991)認為因應策略是個體在面臨困難時,會採取一些較積極的手段。

每個人面對困擾可能會有不同的因應策略與手段,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 景、所處環境與個人感受程度都不同,進而導致了不同的處理策略,以下整理 幾位國內外學者對因應策略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分類。

Billings 與 Moos (1984)將因應的方式分為「評估取向的因應」、「問題 取向的因應」及「情緒取向的因應」等三類。

(一)評估取向的因應

1. 邏輯分析:個體嘗試去找出問題的癥結,參考過去的相關經驗,而且能評估 行動後的結果。

2. 認知再定義:個體接受現實,努力找出有利的情況,採用較正向的態度重新 看待問題。

3. 認知迴避:個體嘗試忘記整個情境,逃避且拒絕相信問題的存在。

(二)問題取向的因應

1. 尋求資訊或建議:尋求更多的資訊,例如向專家或親朋好友尋求協助。

2. 採取行動,解決問題: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採取行動以直接處理問題情境。

3. 建立各種獎勵方式:藉由改變個人的活動方式和發現新的滿意來源,以處理 問題情境,例如,建立新的社交關係、提高個人的獨立性、培養新的嗜好等。

36

(三)情緒取向的因應

1.情緒調整:壓抑住即將爆發的情緒困擾,正視自己的情緒變化,力求能在情 境中保持鎮靜。

2.消極認命:消極地等待時間來撫平這個問題,自暴自棄,放棄其他的努力。

3.情緒發洩:以口語或身體的情緒去宣洩,例如:暴飲暴食、大吼大叫、抽 煙酗酒…等。

Ivancevich &Mattesson (1980)研究個人面對困擾的因應行為,歸納了以下 的因應策略類型:

(一) 生理保建策略:注意營養、睡眠或休閒活動以轉移個體對困擾的注意 力。

(二) 內在自我幫助策略:自我放鬆,例如:靜坐、肌肉放鬆等策略。

(三) 個人工作上的因應策略:擬訂一套具體方案去解決問題,例如改變工 作環境、設定明確目標、有效管理時間等。

(四) 外界輔導策略:包括求助諮商輔導機構、參加各種訓練工坊等

Folkman 與 Lazarus (1984)將因應策略分為以下兩種:

(一)問題中心的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

此法是以改變或處理對個體造成困擾的問題情境為主。問題中心的因應又 分為二種,一是設法消除外在環境的困擾來源或是增加自身周邊資源的行 為;二是改變個體內在的心理歷程。

(二)情緒中心的因應(emotion- focused coping)

此法是直接調整對問題的情緒反應。情緒中心的因應又可分為二類,一是 改變個體對事件的認知,調整心態再評估,例如:改變不了事件的真實情 境,卻可調整自身情緒去改變其意義;二是設法將自己與情境隔離,或是 以較防衛或壓抑的方式來遺忘某些經驗。

37

Sarafino (1994)在整理前人的研究之後,發現較常被人們採用的因應策略,

包含「以問題與情緒為主的策略」及「以情緒為主的策略」,分別整理如下:

(一)以問題與情緒為主的策略:

1.直接行動(direct action):直接地針對困擾來源作處理,此包括以問題為主的 方法如談判或諮詢,也包括以情緒為主的方法,如爭論、離開或處罰他人。

2.尋求資訊(seeking information):獲取與問題情境有關的資訊,進而促進以問 題或情緒為主的因應方式之使用。

3.轉向他人(turning to others):尋求其他的社會支持。

(二)以情緒為主的策略:

1.順從接受(resigned acceptance):坦然接受問題的情境,此因應方式適合用於 當個體無法改變壓力情境時。

2.情緒發洩(emotional discharge):表達直接的感受去降低緊張,如生氣時會尖 叫、哭泣等。

3.內在心理化歷程(intrapsychic process):使用認知的策略去評估個體對困擾情 境的想法、觀點。

Williams 與Cooper (1998)發現還有另一種因應的形式,稱之為「支持性 的因應」(support coping)。支持性因應是個人面臨困擾情境時,個體向自己身 邊的家庭成員、朋友等尋求各種不同形式的援助與支持,這些援助包括各種訊 息與資料的提供、給予引導和適當的安慰,藉以減輕困擾帶給人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因應策略是針對困擾問題,透過增進專業知能、研習進修,理 性思考以解決問題;或是尋求社會支持網絡的協助;亦或者是自我調適,改變 心態,總之不同的因應策略適合不同的困擾項目。初任特教教師在面對工作困 擾,積極面則可能採取前述策略如解決問題、研習進修、尋求支持等,消極面

42

由參考的文獻研究中,歸納出性別是否影響初任特教教師的因應策略,研 究結果大致可分為二類結果:

1. 因應策略並不受性別的影響(李思宏,2006;徐顥恩,2004;張碧蘭,2002;

許炯祥,2007;許喆函,2007;陳曉雯,2007) 2. 性別會造成因應方式的差異(劉秀鈴,2011)。

(二) 年齡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分析

由參考的文獻研究中,歸納出年齡是否影響初任教師的因應策略,研究結 果大致可分為二類結果:

1. 因應策略並不受年齡的影響(吳明順,2002;徐顥恩,2004;張碧蘭,

2002;許炯祥,2007;陳曉雯,2007;劉金松,2002)

2.年齡較輕的初任教師較不擅長運用各種因應策略(劉秀鈴,2011)。

(三) 服務年資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分析

由參考的文獻研究中,歸納出服務年資是否影響初任特教教師的因應策 略,研究結果大致可分為二類結果:

1. 因應策略並不受服務年資多寡的影響(徐顥恩,2004;張碧蘭,2002;

許炯祥,2007;陳曉雯,2007)

2.不同服務年資的初任教師使用的因應策略也不同(李思宏,2006)。

(四) 職務類別與工作困擾之研究分析

由參考的文獻研究中,歸納出職務類別是否影響特教初任教師的因應策 略,研究結果大致可分為二類結果:

1. 因應策略並不受職務類別的影響(徐顥恩,2004;張碧蘭,2002;陳曉 雯,2007;楊麗香,2004;劉金松,2002)

2. 以現職職務為「教師兼導師」、「兼任行政業務」的教師對於因應 策略的使用頻率較高(劉秀鈴,2011)。

(五)代理代課經驗與困擾因應策略之研究分析

張民杰(2012)發現教師在其代理代課過程中,不論教育信念、師生互動、

43

親師溝通及人際關係等都會影響到其教師長期生涯發展。Fessler (1985)更指出 教師生涯中任何一個因素之間的互動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教師會將因 不同因素的影響而轉到不同的階段,或因不同階段的現象而引發不同因素的影 響。由此可知,代理代課期間與學校環境互動累積的經驗,很有可能會影響到 成為正式教師後處事的因應方式。

(六) 服務地區與困擾因應策略之研究分析

由參考的文獻研究中,歸納出服務地區是否影響特教初任教師的因應策 略,研究結果大致可分為二類結果:

1. 因應策略並不受服務地區的影響(徐顥恩,2004;許炯祥,2007;許喆 函,2007;陳曉雯,2007)。

2. 不同服務地區會影響到初任教師使用的因應策略,其中劉秀鈴(2011)指 出服務地區為市區的教師使用因應策略的需求較高,韓玉芬(2004) 研 究則指出學區特性會影響初任教師的表現與因應方式。

綜上所述,初任教師所使用的困擾因應策略,會因為某些影響因素如性別、

年齡、服務年資、代理代課經驗、職務內容、服務地區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因應 方式,這可能是因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的不同而導致 研究結果的差異性。此外,特教教師的職務內容與背景更有別於一般教師,在 參考以上的文獻時,也應該注意特教教師職務的特殊性,適度的參考與採用。

44

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