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人研究成果及探討

在文檔中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頁 18-22)

第一章 前言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及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們可以初步界定,敘事文的特徵是敘述者按依定敘述方式結構起來傳達給 讀者(或聽眾)的一系列事件。93

普遍來說,敘事文便是具有故事情節、以敘述者敘事的一套中心運作的建構方式。

傳說這一文類便具有這樣的敘事樣態,由講述者出發,敘述關於名人、風物、習 俗等具有故事情節的敘事。因此,在研究傳說的過程中,可以藉由研究視角的不 同類型、敘述者、敘述接受者的不同種類來研究文本;抑或是對情節、人物的研 究探討,例如孔子與採桑女的對話中,敘述者是如何鋪排孔子遇見採桑女的情節,

採桑女的角色功能之於孔子又是如何等等,都可以敘事學的觀點加以詮釋。

楊義曾說:「必須如實地把敘事結構型態看作是人類把握世界(包括現實世 界和幻想世界)、人生(包括外在人生和內在人生)以及語言表達(包括語言之 所指和能指)的一種充滿生命投入的形式,看作是人類智慧發展和積累的過程。」

94在研究孔子傳說時,若能將這類敘事文本以此基本思路做深層剖析,將可以看 見敘事文本所繼承、開展的人類話語的奧秘。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及探討

本節針對「孔子傳說」的研究進行介紹。這一部分的研究還可再細分為孔子 傳說的溯源、孔子傳說的編撰及整理、孔子傳說的主題探討。其他相關研究則有 孔子形象及思想、孔子傳說衍生之議題探討。今就各部分分述,如下:

(一) 孔子傳說研究

此部分的研究大部分為有關孔子與小孩、女子、市井小民所發生的生活趣事,

可再分為孔子傳說溯源、孔子傳說的編撰及整理、孔子傳說主題探討幾類研究。

1. 孔子傳說的溯源

在孔子傳說溯源的工作上,前人視野多聚焦在〈孔子項託相問書〉此一類型 傳說。如伏俊璉的〈〈孔子項託相問書〉體制探源〉95以為戰國時期〈太子晉〉

中「五打三勝制」的論辯形式是其源頭,認為〈孔子項託相問書〉具有民間故事 賦的範疇與形式;張鴻勳的〈〈孔子項託相問書〉故事傳承研究〉96則是從先秦 起至明清結束,逐一考察歷代〈孔子項託相問書〉的故事變異;徐貫臻的《台灣

93 胡亞敏:《敘事學》,頁 11。

94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頁 97。

95 伏俊璉:〈〈孔子項託相問書〉體制探源〉,《敦煌學輯刊》2005 年第 3 期,頁 1-5。

96 張鴻勳:〈〈孔子項託相問書〉故事傳承研究〉,《敦煌學輯刊》1986 年第 1 期,頁 28-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歌仔冊《孔子項橐論歌》的溯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97除了追溯古籍文獻裡的記 載以外,最主要的研究對象則聚焦在現代歌仔冊中的孔子與項託故事,以此來分 析歌仔冊版本、故事內容的繼承與創新。

2. 孔子傳說的編撰及整理

傳說的編撰及整理是浩大的工程,必須顧及史事與軼事的平衡。陳金文的《孔 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98對記錄孔子傳說的歷代文獻和現代民間文學做了系統 的整理、爬梳,將孔子傳說文本進行主題分類和類型歸納,探討了現代口頭資料 中的孔子傳說,與歷代文獻間的聯繫與差別。並進一步發掘孔子傳說的民俗文化 蘊涵。

另外是利用各孔子傳說編纂成書。如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99嚴謹的考察

《史記》、《論語》、《禮記》等資料來做編寫;包啟新的《孔子的故事》100也採取 短篇故事的形式,為孔子的生活立目,閱讀起來更是簡單明瞭。

3. 孔子傳說的主題探討

孔子傳說的主題,一是對單一傳說的探究,如王小盾的〈越南本〈孔子項橐 問答書〉謭論〉,101作者因 2001 前往越南獲題為〈孔子項橐問答書〉、〈昔仲尼師 項橐〉三種抄本,因此校錄下此三種版本並進行異文比較;金文京的〈孔子的傳 說──〈孔子項託相問書〉考〉除了研究從唐代至明代以降的孔子與項託事蹟,

還針對其於東亞、歐美的傳播進行考察,時間與地域性的資料蒐集相當完備;102 洪之淵的〈〈盜蹠〉篇和先秦民間的孔子故事〉103考證《莊子‧盜蹠》中孔子見 盜蹠的故事源於先秦俳優的說唱故事,而其中的反孔態度也與民間所流傳的故事 有密切關係,最後則是觀察戰國時期以出遊為結構模式的長篇孔子故事發展;李 劍鋒的〈《衝波傳》:一部關於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說〉104考論了《衝波傳》

的性質、成書年代及輯錄其相關佚文;陳金文的〈孔子傳說的「巧女」故事〉105

97 徐貫臻:《台灣歌仔冊《孔子項橐論歌》的溯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2。

98 陳金文:《孔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

99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香港:中華書局,2002。

100 包啟新:《孔子的故事》,香港:山邊社,1988。

101 王小盾:〈越南本〈孔子項橐問答書〉謭論〉,收入《從敦煌學到域外漢文學》(北京:商務印 書館,2003)頁 289-313。

102 金文京:〈孔子的傳說──〈孔子項託相問書〉考〉,收入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編《俗 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6)頁 1-22。

103 洪之淵:〈〈盜蹠篇〉和先秦民間的孔子故事〉,《溫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6),

52。

104 李劍鋒:〈《衝波傳》:一部關於孔子及其弟子故事的志怪小說〉,《魯東大學學報》,第 27 卷第 5 期(2010),頁 64-68。

105 陳金文:〈孔子傳說的「巧女」故事〉,《齊魯學刊》2004 年第 4 期,頁 9-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孔子與浣女〉、〈孔子與採桑娘〉、〈孔子遇路婦〉三種孔子與巧女的傳說故事 進行討論,探討稱讚女子自身價值的同時,貶抑孔子的傾向;陳永志、鄭炳林,

黃維忠主編,謝後芳等譯的《吐魯番文獻選輯‧文學卷》106中收入〈P.T992、P.T1284、

IOL TiB J729〈孔子項託相問書〉〉一文,翻譯出藏文版本的〈孔子項託相問書〉

供學者參考。

專書部分,黑田彰主編的《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孝子傳圖輯錄》107仲介紹有些 許孔子與項託的壁畫像,可與文字材料交相對照。碩士論文的部分則有陳承漢的

《民間故事《孔子項託相問書》及神童教育之研究》108概述了〈孔子項託相問書〉

寫本的發現與版本比較,接著討論〈孔子項託相問書〉之兒童故事價值,並結合 魏晉時期神童觀進行思想剖析。

另一主題則為對傳說中的孔子形象進行探討,如袁珂的〈孔子與神話及民間 傳說塑造的孔子形象〉109挑揀出民間傳說中神化孔子的情節,除了對孔子身體形 象的描繪外,神異的能力也是敘述的要點;段庸生的〈古代小說中的孔子形象〉

110探討了小說中營造出的通俗化孔子,以及孔子形象如何適應民間思想;魯秀麗 的〈孔子對事實判斷之方式及後世民間故事之體現〉111中指出孔子判斷智慧與求 證精神,並於民間故事中多有跡可循;劉鳳偉的《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

112在大量搜集古代白話小說的基礎上,大致梳理出兩類孔子形象:神聖化的孔子 形象和世俗化的孔子形象,並從民間思想文化和主流意識形態交匯的意義中探討 此兩種孔子形象的生成。

(二) 孔子形象及思想

對孔子形象及思想來觀察,對研究孔子傳說能有背景式的支持。顧頡剛曾對 孔子做了很透徹的研究,其〈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113提出了許多問題,

有關於孔子在春秋時期的道德觀沿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者強勢學說等等。而其

〈孔子講議〉114則對記載孔子生平的文獻、觀察各時代的孔子形象、以孔子為主 的道統傳衍進行整理研究,貢獻良多。

106 鄭炳林,黃維忠主編,謝後芳等譯:《吐魯番文獻選輯‧文學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07 陳永志、黑田彰主編《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孝子傳圖輯錄》,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108 陳承漢:《民間故事《孔子項託相問書》及神童教育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5。

109 袁珂:〈孔子與神話及民間傳說塑造的孔子形象〉,《文學遺產》,1995 年第 1 期,頁 4-11。

110 段庸生:〈古代小說中的孔子形象〉,《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 年第 3 期,頁 28-33。

111 魯秀麗:〈孔子對事實判斷之方式及後世民間故事之體現〉,《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年第 1 期,頁 90-91。

112 劉鳳偉:《古代白話小說中的孔子形象》,蘇州: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2005。

113 顧頡剛:《顧頡剛全集‧卷 4》(北京:中華書局,2011),頁 13-27。

114 顧頡剛:《顧頡剛全集‧卷 4》,頁 28-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孔子思想的專書則有錢穆《孔子傳》、115《孔子與論語》、116曾昭旭《經 典。孔子 論語》、117黃俊傑《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118林存光《歷史上 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119林語堂《孔子的智慧》、120邢 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等書。121《孔子傳》一書分八章及附錄之孔 子年表。八章內容以孔子各時期的生活為題:孔子的先世、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 卒、孔子之早年期、孔子之中年期、孔子五十歲後仕魯之期、孔子去魯周遊、孔 子晚年居魯、孔子之卒。其中參照《論語》、《左傳》、《史記》等古籍,引錄原典 並加諸個人對史事之見解;《孔子與論語》可分為幾個部分,一為作者讀《論語》、

《論語集注》及《論語新解》等書之閱讀心得、二為《論語》與孔學、孔子之教、

經史之學的關係、三為孔子思想與中國思想之互動和演變,其中涉及史學、經學、

近代儒學之議題探討;《經典。孔子 論語》包含了對《論語》中的幾個概念探討。

如論學問題、君子與小人、忠信與改過、孝與友、仁、禮等,從《論語》一書中 來探究孔子思想;《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為論文集,探討的主題多為 各朝代的孔子形象、東亞文化圈中的孔子形象等等;《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 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則探討了孔子與孔子代表的儒家的時代命運,企圖 從政治與文化的語境脈絡下去檢視孔子所代表之角色及定位;《孔子的智慧》則 從詮釋《史記‧孔子世家》、四書經典,研究六藝、教育、音樂等方面思想來理

如論學問題、君子與小人、忠信與改過、孝與友、仁、禮等,從《論語》一書中 來探究孔子思想;《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為論文集,探討的主題多為 各朝代的孔子形象、東亞文化圈中的孔子形象等等;《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 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則探討了孔子與孔子代表的儒家的時代命運,企圖 從政治與文化的語境脈絡下去檢視孔子所代表之角色及定位;《孔子的智慧》則 從詮釋《史記‧孔子世家》、四書經典,研究六藝、教育、音樂等方面思想來理

在文檔中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頁 18-2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