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孔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

在文檔中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頁 25-0)

第二章 孔子與弟子、政治家對話的傳說研究

第一節 孔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

在孔子的生命中,不論是周遊列國時期,抑或是魯國講學時期,弟子總是隨 侍在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除了對學問的探求外,亦有許多生活的相處問題,

故其與弟子的對話內容可謂多采多姿,也因此是傳說最可發揮的內容,而孔子一 生也與許多政治人物有過接觸,離開魯國後,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

葉、楚等地,雖未獲得重用,但政治人物確實常將孔子作為諮詢政事及道理的對 象。如齊景公、衛靈公、魯哀公等知名君主。

政治人物與弟子大多為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於一般傳世文獻中,可見許多 討論為政、為學的主題,在民間文學中卻有了許多變化,除了向孔子請教學術等 專業問題外,神怪異事、生活瑣事也是彼此之常談。

此章對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的對話體傳說進行討論,先進行傳說溯源及文 化意涵的探討,接著是對傳說中出現主要角色的分析,最後則將以上內容統整,

並將民間文學與相對應的一般傳世文獻記載、故事類型對照。政治人物的部分,

因材料性質非一般認知的民間文學,僅列參考不做詳盡的分析。

第一節、 孔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

下列傳說的命名,有些是民間文學本有的標題,有些則是筆者依據傳說內容 添加的標題。其中第一則至第六則為民間文學材料,第七至第九則為《孔子外傳》

材料。

一、顏回燒粥傳說

此傳說可見於《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如下:

孔子帶了七十二個學生周遊列國,到處講學。七十三個人出去開銷很大,

講學又沒啥進賬,所以他們生活很苦。有的地方對他們比較歡迎,給他們 吃,給他們住,日子比較好過,有的地方對他們不大相信,所以對他們很 冷淡,吃的、住的都要他們自己想辦法,那日子就難過了。有一天,他們 到了一個地方。當地人對他們不理不睬,他們只好住在一個破廟裡。住還 可以將就過去,吃就困難了。那天他們一天沒吃東西,到了下半天,孔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餓得吃不消了。他想,再不想辦法,夜裡再要餓一頓怎麼辦呢?就叫子 路出去討一點米來。因為子路口才好,出去沒多少辰光討了一袋米。但是 這一袋米如果燒飯,七十三個人士不夠吃的。孔子想,就燒一頓粥吃吃吧。

他就叫顏回去燒粥,因為顏回老實,孔子對他很放心。顏回照先生吩咐,

到廟裡一間灶間裡淘米、生火、燒粥。到差不多辰光,顏回揭開鍋蓋想看 看粥是不是稠韌了。想不到這房子已經長遠沒有住人了,上面都是蓬塵,

鍋蓋一開,一股熱氣衝上去,把樑上的蓬塵吹下來,正好落在粥鍋子裡。

顏回看了十分著急,他想,這一鍋子粥本來就不多,七十三個人分來吃,

每人只好吃大半碗。要是把弄齷齪的粥盛出來倒掉,那就更加不夠吃;要 是撒撒爛汙,只當看不見,用鏟刀攪和攪和盛給大家吃,又覺著心理過意 不去。那怎麼辦呢?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弄齷齪的粥盛出來自己先 吃,然後把多下來的粥分給他們七十二個人吃,這樣,他們每人都可多吃 一點。他打定主意,就先把有灰塵的粥盛在碗裡,走到門背後去吃粥。這 辰光子路正好走過,看見顏回躲在門背後吃粥,心裡很光火。他想,我們 大家都一天沒吃東西,連先生這麼大年紀也在餓肚皮,我好不容易討來一 點米,你倒先吃啦!他心裡氣不過就去告訴先生。孔子聽了不大相信。他 想,顏回一向老老實實,不會做這種事體的。但是子路也不會瞎講,那是 怎麼一樁事體呢?他又想了一想對子路說:「你不要響,等歇我來問他。」

顏回吃完一碗有齷齪的粥,再把鍋子裡的粥分成七十二碗,然後叫大家來 吃粥。在吃粥之前,孔子對大家說:「大家慢一點吃。今朝大家餓了一天,

多虧子路出去討來一點米,夜裡大家可以吃一碗粥,這碗粥也真來得不容 易。大家在吃粥之前先要想一想,今朝有沒有做錯過事?啥人做過錯事就 講吃出來,否則吃了這碗粥是要積食的。」那些學生都一日沒有吃過東西,

看見這碗粥已經急不可耐想吃了,聽了孔子的話都在想:先生又要多花頭 了,所以大家都不響。過了一歇,只有顏回立起來說:「先生,我有一樁 事體,是不是錯事我自己吃不准,我講出來請先生判斷。」接下來就把剛 才的事體詳詳細細獎給孔子聽。孔子聽了心裡很高興,對顏回說:「這樁 事體辦得非常好,不能算錯事。」子路在旁邊聽得難為情,也立起身來說:

「先生,我沒把事體弄清爽就瞎猜疑,而且還到你先生面前告狀,是我做 了錯事。」孔子說:「知過就改也是好事體。大家吃粥吧!」師生七十二 個人就一道「稀哩嘩啦」吃粥了。只有顏回沒有吃,因為他剛剛已經吃過 了。1

1 白庚勝總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黃埔卷》(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頁 148-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傳說情節:子路為了眾師生去討米,歸來時,孔子命其將米飯交與顏回燒粥。

但子路卻在顏回燒粥時,誤以為顏回偷吃而向孔子告狀。最後則是孔子藉由對眾 弟子勸勉反省的必要,還顏回清白。

於《呂氏春秋‧任數》、2《孔子家語‧在厄》3等書可見類似情節,筆者將 上述一般傳世文獻中的情節加以整理,依成書年代順序排列並加以對照分析:

(一)、《呂氏春秋‧任數》中的〈孔子疑顏回〉4 1. 取米及煮米者皆是顏回。

2. 孔子見顏回攫米吃。

3. 孔子以「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暗示顏回。

4. 經顏回解釋後,孔子告誡其餘弟子「目猶不可信,心猶不足恃」的道理。

(二)、《孔子家語‧在厄》5 1. 子貢取米,顏回、子路煮米。

2. 子貢窺見顏回取米食之,於是與孔子質問。

3. 孔子以「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暗示顏 回。

4. 經顏回解釋後,孔子告誡其弟子「吾子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以上的材料顯示,此傳說的主角都是顏回,發現顏回偷吃飯的除了孔子本人 以外,也有可能是子路或是子貢。而孔子解決事件的反應則略有不同,口傳資料 的〈顏回燒粥〉一則,孔子利用的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引誘顏回自白,《呂 氏春秋》、《孔子家語》裡的孔子則是以祖先的力量讓顏回說出實情,兩者手法有 別。最後是孔子結尾的話語,《孔子家語》中是對眾弟子們告誡查證事實的重要 性,〈顏回燒粥〉、《呂氏春秋》裡孔子則特別對顏回及子路正面的讚美,此傳說 特別強調顏回的美德,以及孔子對於顏回的偏愛與認同。由此可見,顏回、子路、

子貢在此傳說中的特殊代表性。

二、子路出題考孔子傳說

2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卷七

〈任術〉,頁 1076-1077。

3 ﹝魏﹞王肅撰,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頁 463-464。

4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卷七〈任術〉,頁 1076-1077。

5 ﹝魏﹞王肅撰,陳士軻輯:《孔子家語疏證》,頁 463-4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傳說可見於《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南通市區卷》,如下: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辦學名揚四方,投奔的弟子紛至遝來。子路年歲 與孔子相差不多,也拜在孔聖人門下,不過頗為傲氣。一天散學,他去見 孔子。子路問孔子:「老師,我真費解,俺家百頃竹林中的翠竹,每根均 未經手矯正,照樣長得高風亮節。倘若學識根基優厚者,請問先生可承認 其聰慧的天資?」孔子一愣,想不到子路如此狂妄,便因勢利導,打了一 個比喻:「桑樹苗出土竟也茁壯挺拔,在長期生長過程中屢經風搖雨淋,

就會枝彎幹斜,倘若有人在桑苗旁插一根竹竿,桑樹樹幹豈不矗立朝天?」

子路撿一卵石扔向荷池,水面漾起漣漪,即問:「頑石雖堅,竹筍能夠破 石而出,愚人可見根莖的鼎力?如果在坎坷的道路上,能夠作出豐功偉績,

豈不足以證明久藏的胸懷韜略?」孔子微笑說:「山中春筍,如果沒有春 雨的滋潤,何談『雨後春筍』,胸儲抱負需得經人點化,就像雞蛋變成雛 鴨一樣。」子路仍傲氣未歛,說:「要是將砍下的竹竿,削劈成鋒利的竹 箭,其尖銳的原本,我看依然可以穿透軍士的戰袍盔甲?」孔子接住話茬,

語重心長的說:「竹箭固然有鋒利的原本,若在箭端鑲嵌錐鐵,箭尾繫上 翎羽,這樣拉弓搭弦,比竹箭中靶穩篤如何?」子路還不服氣,又問:「森 林中一棵棵蔥鬱蒼天大樹,在濃蔭籠罩下亦能讓人們棲憩安身,宇宙如此 浩瀚,難道唯有夫子才配做吾師不成?」孔子站起,輕撫子路臂肩,苦口 婆心地回答:「樹蔭籠罩,可供過路君子歇涼遮蔭,然而卻難阻擋暴風驟 雨的侵襲;宇宙浩瀚廣袤,群星閃爍,最明亮的要推皓月。古言之,玉不 琢不成器,孔某雖然才疏學淺,但願當一名技藝精湛的巧匠,不知相公意 下如何?」子路反被問得瞠目結舌,只恨無地可容,馬上匍匐於地,朝孔 子連連磕頭:「學生本就是跋山涉水來投奔先生,由於一時蒙昧無知,衝 撞了先生,請先生海涵、見諒,無論如何要諄諄教誨我這個不才的弟子……」

孔子忙扶起子路:「教蛇蛻成龍,是孔某的天職,望相公莫要多心。常言 既來之,則安之……」子路大膽考孔子,成了千古佳話。6

此傳說情節:子路與孔子的辯論,辯論內容為學習的重要性,子路通常會以「竹 子」、「樹蔭」為天生聰慧的理論依據,而孔子最後則以「磨竹使其鋒利」、「大樹 仍敵不過強風」等例使子路服輸,並收其為弟子。

一般傳世文獻中,《孔子家語‧子路初見》、7《說苑‧建本》8中皆有記載孔

6 白庚勝總主編,王宇明本卷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南通市區卷》(北京:知識產

6 白庚勝總主編,王宇明本卷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南通市區卷》(北京:知識產

在文檔中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頁 2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