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子隨侍在側,彼此間有許多教學、生活上的交流,因此有豐富的傳說文本。與政 治人物的對話,許多背景都設定在周遊列國時期,此部分的現代傳說多是根據書 面資料整理改編,但仍可從一般傳世文獻中的記載觀察出民間文學的特質,兩者 的互動並非嚴肅的論政問禮,而是對奇異事物的探問,擴及歷史軼聞。

角色分析分為孔子、弟子、政治人物三類角色,探討各角色於文本中互動時 所顯現的人物性格,如孔子在面對政治人物時,有著智者、博學多聞的形象,政 治人物成了陪襯的配角;孔子在面對弟子時,有裁決者、試煉者等指導角色,有 時則角色重點互調,孔子成了陪襯弟子才能、德行之人。

第三章 孔子與市井小民對話的傳說研究

本章針對孔子與市井小民對話的傳說進行溯源、文化意涵探討、角色分析。

市井小民包含小孩、女子、其他人,特別將小孩、女人於一般市井小民中標立,

是因為明確使用小孩、女子身分的文本有一定數量,另一方面是小孩、女子與孔 子對話的文本中各有代表的典型,傳說也有相似類行,故特立之。

孔子與小孩的對話分為三類,多為神童對孔子問難的類型。與女子的對話分 為六類,大部分情節為女子施展其智慧幫助孔子,或是提出警示。與其他人的對 話分為六類,其他人為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民,時常顯露小人物的才能。

角色分析有孔子、小孩、女子與其他人四類角色,孔子在面對小孩時多知識 性的對答,但卻無前章面對政治人物的意氣風發,而是頻頻挫敗,這凸顯了小孩 神童的形象;與女子的問答中,場景有溪水邊的相遇、居家的相處,有時以對聯 猜謎形式進行談話,與其他人的對話多發生在商鋪店家、街道巷弄,有詼諧的問 難,

也有生活知識的討教,孔子的形象也更加可親。

第四章 孔子與神佛、仙道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

本章針對孔子、神佛、仙道人物對話的傳說進行溯源、文化意涵探討、角色 分析。此章因角色為神佛、仙道,故情節多幻想、神異之事,這是特殊之處。

孔子與神佛的對話分三類,情節包含鬥智、競爭(寶地)。與仙道人物的對 話分四類,對象多元,多與道家、道教代表人物接觸。

角色分析有孔子、神佛、仙道三類人物。與神佛的對話中,孔子時有耍賴取 勝的行徑,時又展現正義降伏不善之鬼神,展現出非常的智慧,使得各神佛都成 為配角。與仙道的對話中,向老子問禮時為求教者的形象、和張天師的接觸有鬥 法也有合作降妖的情節、道士的拜訪是對孔子的考驗。於此章的文本中,將「三 教」並列於傳說中,除凸顯了孔子為「儒者」、「儒家代表」的身分外,還顯示「三 教」對民間的影響與地位。

第五章 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合前四章所探討之文本,分為「故事情節」、「角色」、「民間文學手法」、「傳 說傳播區域」、「文化意涵」等幾個部分論述研究所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對話的傳說研究

在孔子的生命中,不論是周遊列國時期,抑或是魯國講學時期,弟子總是隨 侍在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除了對學問的探求外,亦有許多生活的相處問題,

故其與弟子的對話內容可謂多采多姿,也因此是傳說最可發揮的內容,而孔子一 生也與許多政治人物有過接觸,離開魯國後,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

葉、楚等地,雖未獲得重用,但政治人物確實常將孔子作為諮詢政事及道理的對 象。如齊景公、衛靈公、魯哀公等知名君主。

政治人物與弟子大多為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於一般傳世文獻中,可見許多 討論為政、為學的主題,在民間文學中卻有了許多變化,除了向孔子請教學術等 專業問題外,神怪異事、生活瑣事也是彼此之常談。

此章對孔子與弟子、政治人物的對話體傳說進行討論,先進行傳說溯源及文 化意涵的探討,接著是對傳說中出現主要角色的分析,最後則將以上內容統整,

並將民間文學與相對應的一般傳世文獻記載、故事類型對照。政治人物的部分,

因材料性質非一般認知的民間文學,僅列參考不做詳盡的分析。

第一節、 孔子與弟子對話的傳說溯源及文化意涵

下列傳說的命名,有些是民間文學本有的標題,有些則是筆者依據傳說內容 添加的標題。其中第一則至第六則為民間文學材料,第七至第九則為《孔子外傳》

材料。

一、顏回燒粥傳說

此傳說可見於《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如下:

孔子帶了七十二個學生周遊列國,到處講學。七十三個人出去開銷很大,

講學又沒啥進賬,所以他們生活很苦。有的地方對他們比較歡迎,給他們 吃,給他們住,日子比較好過,有的地方對他們不大相信,所以對他們很 冷淡,吃的、住的都要他們自己想辦法,那日子就難過了。有一天,他們 到了一個地方。當地人對他們不理不睬,他們只好住在一個破廟裡。住還 可以將就過去,吃就困難了。那天他們一天沒吃東西,到了下半天,孔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餓得吃不消了。他想,再不想辦法,夜裡再要餓一頓怎麼辦呢?就叫子 路出去討一點米來。因為子路口才好,出去沒多少辰光討了一袋米。但是 這一袋米如果燒飯,七十三個人士不夠吃的。孔子想,就燒一頓粥吃吃吧。

他就叫顏回去燒粥,因為顏回老實,孔子對他很放心。顏回照先生吩咐,

到廟裡一間灶間裡淘米、生火、燒粥。到差不多辰光,顏回揭開鍋蓋想看 看粥是不是稠韌了。想不到這房子已經長遠沒有住人了,上面都是蓬塵,

鍋蓋一開,一股熱氣衝上去,把樑上的蓬塵吹下來,正好落在粥鍋子裡。

顏回看了十分著急,他想,這一鍋子粥本來就不多,七十三個人分來吃,

每人只好吃大半碗。要是把弄齷齪的粥盛出來倒掉,那就更加不夠吃;要 是撒撒爛汙,只當看不見,用鏟刀攪和攪和盛給大家吃,又覺著心理過意 不去。那怎麼辦呢?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弄齷齪的粥盛出來自己先 吃,然後把多下來的粥分給他們七十二個人吃,這樣,他們每人都可多吃 一點。他打定主意,就先把有灰塵的粥盛在碗裡,走到門背後去吃粥。這 辰光子路正好走過,看見顏回躲在門背後吃粥,心裡很光火。他想,我們 大家都一天沒吃東西,連先生這麼大年紀也在餓肚皮,我好不容易討來一 點米,你倒先吃啦!他心裡氣不過就去告訴先生。孔子聽了不大相信。他 想,顏回一向老老實實,不會做這種事體的。但是子路也不會瞎講,那是 怎麼一樁事體呢?他又想了一想對子路說:「你不要響,等歇我來問他。」

顏回吃完一碗有齷齪的粥,再把鍋子裡的粥分成七十二碗,然後叫大家來 吃粥。在吃粥之前,孔子對大家說:「大家慢一點吃。今朝大家餓了一天,

多虧子路出去討來一點米,夜裡大家可以吃一碗粥,這碗粥也真來得不容 易。大家在吃粥之前先要想一想,今朝有沒有做錯過事?啥人做過錯事就 講吃出來,否則吃了這碗粥是要積食的。」那些學生都一日沒有吃過東西,

看見這碗粥已經急不可耐想吃了,聽了孔子的話都在想:先生又要多花頭 了,所以大家都不響。過了一歇,只有顏回立起來說:「先生,我有一樁 事體,是不是錯事我自己吃不准,我講出來請先生判斷。」接下來就把剛 才的事體詳詳細細獎給孔子聽。孔子聽了心裡很高興,對顏回說:「這樁 事體辦得非常好,不能算錯事。」子路在旁邊聽得難為情,也立起身來說:

「先生,我沒把事體弄清爽就瞎猜疑,而且還到你先生面前告狀,是我做 了錯事。」孔子說:「知過就改也是好事體。大家吃粥吧!」師生七十二 個人就一道「稀哩嘩啦」吃粥了。只有顏回沒有吃,因為他剛剛已經吃過 了。1

1 白庚勝總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上海‧黃埔卷》(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頁 148-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傳說情節:子路為了眾師生去討米,歸來時,孔子命其將米飯交與顏回燒粥。

但子路卻在顏回燒粥時,誤以為顏回偷吃而向孔子告狀。最後則是孔子藉由對眾 弟子勸勉反省的必要,還顏回清白。

於《呂氏春秋‧任數》、2《孔子家語‧在厄》3等書可見類似情節,筆者將 上述一般傳世文獻中的情節加以整理,依成書年代順序排列並加以對照分析:

(一)、《呂氏春秋‧任數》中的〈孔子疑顏回〉4 1. 取米及煮米者皆是顏回。

2. 孔子見顏回攫米吃。

3. 孔子以「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暗示顏回。

4. 經顏回解釋後,孔子告誡其餘弟子「目猶不可信,心猶不足恃」的道理。

(二)、《孔子家語‧在厄》5 1. 子貢取米,顏回、子路煮米。

2. 子貢窺見顏回取米食之,於是與孔子質問。

3. 孔子以「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暗示顏 回。

4. 經顏回解釋後,孔子告誡其弟子「吾子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以上的材料顯示,此傳說的主角都是顏回,發現顏回偷吃飯的除了孔子本人 以外,也有可能是子路或是子貢。而孔子解決事件的反應則略有不同,口傳資料 的〈顏回燒粥〉一則,孔子利用的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引誘顏回自白,《呂 氏春秋》、《孔子家語》裡的孔子則是以祖先的力量讓顏回說出實情,兩者手法有 別。最後是孔子結尾的話語,《孔子家語》中是對眾弟子們告誡查證事實的重要 性,〈顏回燒粥〉、《呂氏春秋》裡孔子則特別對顏回及子路正面的讚美,此傳說 特別強調顏回的美德,以及孔子對於顏回的偏愛與認同。由此可見,顏回、子路、

子貢在此傳說中的特殊代表性。

子貢在此傳說中的特殊代表性。

在文檔中 對話體的孔子傳說研究 (頁 23-14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