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前言

隨著當前全球的區域性貿易自由化、多邊貿易自由化蔚為風潮,各國政府相信,對 於關稅與配額政策的鬆綁,有助於降低產業的貿易成本,進而提升貿易國家的社會福 利,故各國間的貿易障礙逐漸被「抹平」。1儘管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盛行,但各國政府往 往基於扶植國內弱勢產業、平衡國際收支、獲取關稅收入等理由,促使關稅與配額仍時 常成為各國政府作為保護國內弱勢產業或幼稚產業的手段,以避免該產業因全球化而成 為國際貿易競賽下的犧牲者。

由於關稅屬於價格的管制,而配額屬於數量的管制,故過去國際貿易政策的理論文 獻相當關心兩種貿易管制措施的差異是否會產生相同的經濟效果,亦即探討「關稅與配 額等價性」的議題。研究此一主題的學者,最早期的討論源自於 Bhagwati (1965),該 文認為惟有當國內生產、國外供給和配額交易市場處於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關稅與配額 等價性的關係才會成立。Shibata (1968) 則認為當國內生產與配額交易市場為完全競爭 下,縱使國外供給市場具獨占性,關稅與配額在「保護效果」方面的等價性依然會成立。

Yadav (1968) 更進一步得出兩個主要的結論,首先,即使配額交易亦為獨占市場時,在 高關稅的情況下,關稅與配額等價性的命題會成立;其次,在一般化的假設下,即使國 內進口廠商為獨占者,等價性的命題亦會成立。McCulloch (1973) 則認為關稅與配額等 價性之所以不會成立,其關鍵性因素在於政府實施貿易保護的背後動機。Rodriguez (1974) 指出當出現報復性關稅 (retaliation) 時,關稅與配額政策的均衡解會出現不一致 的現象。Fishelson and Flatters (1975) 以及 Young (1979) 則指出當出現不確定性情況,

如:經濟成長、物價波動,關稅與配額等價性不會成立。Dasgupta and Stiglitz (1977) 亦 同樣檢視在不確定性下,兩種貿易管制政策之相對優點,其發現關稅政策總是能帶給國 內廠商較高的福利。然而,Chiou, Hwang and Lin (2005) 利用雙占模型,在給定配額租 等於關稅收入下,本國廠商於關稅及配額下的福利水準取決於國內和國外廠商的相對生 產成本,其指出當國內成本較低,配額政策帶給國內廠商的福利水準會比等量關稅政策 來得高。

之後,陸續有許多學者利用策略性貿易政策的觀點討論關稅與配額等價性的問題。

Itoh and Ono (1982) 利用價格領導模型分析等價性的問題。Hwang and Mai (1988) 設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雙占模型且利用猜測變量分析法,發現在 Cournot 競爭下,關稅下的價格會等於配 額下的價格,因此關稅與配額具等價性,唯當廠商競爭行為比 Cournot 競爭更為壟斷 時,則關稅價格會高於配額價格。Fung (1989) 利用價格領導模型,指出當本國廠商為 價格跟隨者,而外國廠商為價格領導者,則配額管制限制不會讓本國廠商主動改變其生 產決策,因此配額和關稅下的均衡點相同,等價性會成立。Kiyono, Fujiwara and Ueda (1991) 一文利用特定要素模型 (specific-factor model) 探討小國保護政策中關稅與配額 的效果,其發現無論各產業間對政府遊說的策略互動是採取合作或非合作賽局,最終都 不會得出關稅與配額等價性之命題。Mullin (1993) 將貨幣因素引入,探討雙元匯率市 場下,關稅與配額等價性是否成立之議題。Fan and Fan (2005) 利用幾何和代數的方式,

明確指出關稅與配額的福利效果決定於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之彈性,而當需求增加時,

進口配額會比關稅政策帶來更大的無謂損失 (deadweight loss);此外,當國內廠商為獨 占者的情形下,關稅政策會帶來較低的效率損失。Larue, Gervais and Pouliot (2008) 以 各國農產品貿易為例,其指出由於目前各國政府對於農產品採取貿易保護政策,故各國 農產品市場在國內市場會形成獨占,進而農產品市場之關稅與配額等價性不會成立。

近年來,國內也有部分學者連結「關稅與配額等價性」和其他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陳綉里 (1999) 利用 Cournot 數量競爭模型探討將技術水準內生化後,關稅與配額等價 性是否依然成立。吳世傑、楊雅博、黃鴻 (2002) 則指出即使關稅與配額政策皆可以引 進外國技術,但兩種政策對於本國和外國廠商的福利水準並不相同。林燕淑、許淑媖、

黃鴻 (1999) 則結合現代公司內部決策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動機因子和猜測變 量,發現即使當公司間從事 Cournot 競爭,關稅與配額也不具備等價性。楊明憲 (2006) 指出在維持貿易國為小國、市場為完全競爭、產品具同質性、價格具確定性,和調降後 的關稅已低於禁止性關稅 (prohibitive tariff) 之五項假設下,關稅與配額會具有對等關 係。

儘管關稅與配額等價性的議題於學術界頗受重視和討論。但由於任何一項政府的貿 易政策係一刀之兩刃,會同時創造既得利益者和犧牲者,故此時,既得利益者和犧牲者 會相當關心政策之立法對其帶來的影響,因此雙方會分別組成利益團體,期望對政府的 貿易政策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所謂「當政治和經濟相撞時,政治永遠是贏家。」

(MacManus (1999)),可見政治和公共政策議題兩者之關聯性密不可分。因此,過去許 多文獻也開始關心,倘若將「利益團體」此一角色加入公共政策的分析時,傳統理論之 結論的成立可能性。而探討利益團體的文獻源自於 Stigler (1971),此文指出利益團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成員對於管制法案的「需求」會促使其將資源投入遊說行為,立法者為獲得利益團體 給予的資源而「供給」利益團體推動之保護或管制法案,而政府會面臨選民支持和利益 團體支持的抵換關係。之後,許多文獻也開始體認到利益團體具備左右政府政策方向的 能力,故 Hillman (1991) 與 Persson and Tabellini (2002) 等文將相關之政治經濟議題加 入利益團體的角色進行分析。就國內而言,賴育邦 (2005a) 探討在利益團體遊說下,

污染管制政策中的污染稅和污染減量補貼仍否繼續成立等價關係。賴育邦 (2005b) 則 係探討當資本具高度移動性下,利益團體如何影響政府所制訂的環境政策。

此外,立法者早已關注到利益團體貢獻的「政治獻金」對於公共政策具有潛在關鍵 的影響力,故要求政治人物對政治獻金的來龍去脈應透明化,以利於公眾的監督。如我 國最早於 2004 年 3 月 18 日即制定「政治獻金法」,並於 2008 年 12 月 26 日立法 院三讀通過修正之。若以「政治獻金法」對配額政策的影響為例,表一為近年來,世界 主要國家與我國實施配額政策之情形。另外,各國亦有政治獻金之法案。衡酌政治獻金 法案之立法目的,可預期該法案將潛在影響利益團體的配額遊說行為及政府對配額政策 的態度。

表一 世界主要國家與我國之政治獻金法案及配額實施情形

國別 政治獻金法案 配額實施情形

(1) 我國目前對加拿大、歐聯、美國、其他 WTO 會 員國針對小客車與貨車 (包括:轎式小客車、旅 行汽車) 實施關稅配額政策。

中華

民國 政治獻金法

(2) 我國現今針對農產品 (如:稻米、花生、大蒜等)、

漁產品 (如:鯖魚、沙丁魚等)、水果 (如:鳳梨、

芒果、柚子等),有實施關稅配額政策。

日本 政治資金規正法 2004 年,日本就紫菜產品進口實施配額管理。

(1) 2003 年,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 (CITA) 作出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罩、袍服三種紡 織品設定配額限制。

美國 聯邦競選法

(2) 2005 年,美國開始對中國三種紡織品設定 7.5%

配額且維持一年。

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法

俄國 政黨法

2007 年,俄國針對酒類商品、漁產品、肉品及糖的 進口有配額管制。

英國 政黨選舉及公民投票法 (1) 2004 年,歐盟增加三類工業品 (鞋業、陶餐具、

瓷餐具) 的配額。

德國 政黨法 (2) 2006 年,歐盟企圖以配額制度來限制中國皮鞋 之進口。

資料來源:詳見附錄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外,部分學者也開始探討「政治獻金」議題對於政府政策的影響效果。2綜合過 去文獻,利益團體搭配政治獻金的議題大致可歸納出兩類脈絡。第一類的討論,是將政 府政策或政黨當選機率視為政治獻金或廠商利潤的函數,此架構又稱為政治支持函數法 (political support function approach)。有部分學者結合此方法和關稅與配額政策,得出政 治人物追求政治勢力的極大化會影響其對關稅或配額政策的偏好程度。Cassing and Hillman (1985) 建構保護政策內生化的政治支持模型,而政治人物在尋求政治支持的極 大化下,由於關稅政策能帶給弱勢產業較高的利潤,故政府會採取關稅政策以獲得弱勢 產業在政治上的支持。Magee (1988) 則指出政治人物採行產業保護政策時會面臨兩 難,一方面除了要保護弱勢產業,另一方面亦要兼顧因產業保護政策之實施而成為弱勢 的族群,故政府通常會捨棄相對有效率的關稅政策,而採取較不透明的配額方式以避免 在政治上得罪任何一方。Kaempfer, McClure and Willett (1989) 則認為當政府對弱勢產 業的保護程度越低,政府傾向採取關稅政策,故關稅與配額等價性不會成立,而當保護 程度越高,政府對於國內小型企業會採取配額政策。Choi (1996) 認為雖然關稅與配額 皆可對國外弱勢產業提供同樣的保護,但由於關稅政策須不斷抵銷全球進口價格波動的 因素,故此政策需時常調整才能維持穩定的政治支持價格;相對的,配額政策無須耗費 此種昂貴的政治支持成本且可持續固定一段期間,故配額政策有利於增加民眾對於政治 人物的信任度,而深受政治人物青睞。然而,也有部分文獻指出產業通常會同時被關稅 與配額兩種政策所庇蔭。3

第二類的討論則將政治獻金與政府政策視為一個「菜單」(menu)。此類型的文章源 自於 Bernheim and Whinston (1986) 提出的原始模型,之後由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4) 利用該模型 Truthful Nash equilibrium 的均衡概念發展出政治獻金模型,此類討

第二類的討論則將政治獻金與政府政策視為一個「菜單」(menu)。此類型的文章源 自於 Bernheim and Whinston (1986) 提出的原始模型,之後由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4) 利用該模型 Truthful Nash equilibrium 的均衡概念發展出政治獻金模型,此類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