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簡述

第二節 創作手法

在之前的章節中,曾提到在易沙意的演奏生涯當中,特別是在巴黎生活的那段期

間,與許多音樂家成為摯友,藉由音樂相互交流,使這些過往的生活點滴成為易沙意 的一生中所不可抹滅的記憶,更可從其作品中所使用的創作手法,推知當時這些音樂 家們對易沙意,必定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觀察這六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後,發現易 氏除了沿用過去的音樂素材外(如與巴哈無伴奏的關聯),更大量使用了當代新的創 作元素,並融入了許多印象樂派的音樂語彙與代表法比學派的特色。關於此作品的創 作手法如下列介紹:

一、 與巴哈無伴奏的關聯

從易沙意的這部作品當中,很明顯的可看出易氏對巴哈的景仰,在很多細節上可 發現巴哈無伴奏作品的蹤跡,易沙意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奏 鳴曲與組曲皆為六首,特別是在調性、曲式與創作手法亦有類似的使用,如易沙意《第 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中,使用與巴哈《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同樣的 g 小調,兩者皆為四樂章慢—快—慢—快的形式,並於第二樂章使用賦格(Fuga)曲式;

兩人皆設計《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的調性為 a 小調,且易沙意在此曲的第一 樂章,直接擷取巴哈的《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中的前奏曲(Preludio)主題 作為核心素材,易沙意在《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採用巴洛克組曲中阿勒曼

(Allemande)與薩拉邦德(Sarabande)的舞曲形式,兩人六首中的最後一首同樣都

使用 E 大調等。筆者認為易沙意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並非僅是單純的引用或是簡單 的改編巴哈的作品,來顯示他對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的熱愛程度與對巴哈的崇拜,而 是憑藉自己本身高超的小提琴技術與結合新舊時代的和聲音響所創作經典之作。

二、 易沙意無伴奏作品中的特殊記號與運用

十九世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經由帕格尼尼、白里奧、魏奧當與韋尼奧夫斯基 等人,不斷的持續創新,逐漸在演奏曲目中將艱難的演奏技巧賦予高度的藝術價值 於,使小提琴的音樂作品呈現越來越豐富的面貌。而易沙意身為法比學派的傳人,不 但承襲了這些華麗的演奏技巧,更運用許多在當時還不常使用的演奏技巧,並將這些 特殊的效果加以個人的說明,寫於樂譜的扉頁,呈現作曲者對於作品的主觀意識。

以下是關於作品 27 的特殊演奏記號的表格圖示:

【表一】易沙意作品 27 的特殊演奏記號

特殊演奏記號 法文解釋 中文翻譯

Les 4 cordes 四條空弦的指示 En se maintenant sur une corde 保持在同一弦上

Doigt immobile 保留手指 Poser le doigt sur la quinte juste 將手指按在正確的五

度位置上 Marqué-accentué 明確的重音 Les accords ainsi notés 六聲部和絃記譜方式

S’exécutent par un rapide arpège. 六聲部和絃演奏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