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易沙意對於小提琴的貢獻與影響

第二節 易沙意的生平

易沙意於 1858 年 7 月 16 日出生於比利時的列日(Liège),小提琴啟蒙於他的 父親尼可拉斯‧易沙意(Nicholas Ysaÿe, 1826-1905),1865 年進入列日音樂院就讀,

隨海恩伯格(Désiré Heynberg, 1831-1897)學習,但當時因為易沙意平日常和父親到 處演奏,因此在學校的出席率不甚理想,導致在 1868 年離開學校,往後的這幾年,

易沙意憑藉著自學來增進演奏能力,直到 1878 年,一件偶發的事件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時極富盛名的小提琴家魏奧當,恰巧聽到易沙意正在練習自己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 曲,不但被他的琴聲所吸引,之後甚至設法讓易沙意再次進入列日音樂院就讀。他於

1872 到 1874 年間於馬沙特(Rodolphe Massart, 1811-1892)門下學習,易沙意的演奏 受到肯定,1874 年以金牌獎畢業,並拿到獎學金前往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學習。

氣息的環境之下,結交許多藝文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並汲取了很多知識,對往後的 演奏生涯與創作靈感,奠下了很重要的基礎。

易沙意的求學階段告一段落後,在 1879 到 1882 年間,任職於柏林的比爾舍(Bilse)

管絃樂團,擔任樂團首席一職,在這期間,他也在萊比錫與巴黎舉辦獨奏會,並獲得 不錯的名聲,後來受到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22的賞識,認 為易沙意是位極具天賦的小提琴演奏家,希望易沙意能夠即刻解除與樂團的合約,並 於 1882 年邀請易氏與其一同至挪威等地巡迴演出,這樣的機緣成功開啟了易沙意日 後的演奏生涯。

1883 年,易沙意回到了巴黎之後,便開始受到歐洲各地不斷的邀約,這段期間 易沙意也持續不斷的與法朗克(César Franck, 1822-1890)、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佛瑞(Gabrie Fauré, 1845-1924),與當時正崛起的蕭頌(Ernst Chausson, 1855-1899)和丹第(Vincent d’Indy, 1851-1931)等法國音樂家密切的往來與交流。

為易沙意在法國的音樂圈奠定聲望的是一場 1885 年在巴黎由愛德華‧科洛納

(Edouard Colonne, 1838-1910)23主持的音樂會,當時演出的曲目為拉羅(Edouard Lalo,

1823-1892)的《西班牙交響曲》(Symphonie Espagnole)與聖桑的《序奏與輪旋隨

22 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俄國鋼琴家與作曲家,並於 1862 年創立了聖彼得堡 音樂院,為當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23 愛德華‧科洛納(Edouard Colonne, 1838-1910),法國小提琴家與指揮家,成立了柯洛納音樂協會,

提倡法國作曲家作品。

想曲》(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並開啟了通 往巴黎音樂界名流的大門。24

1886 年對於易沙意而言,可說是非常精彩的一年,由於祖國比利時的召喚,加 上魏奧當在布魯塞爾音樂院的繼承人胡拜 (Jenö Hubay, 1858-1937)25的離職,易沙 意回到了布魯塞爾音樂院任教,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同年,易沙意與露易絲(Louise

Bourdeau de Courtrai, 1868-1924)結婚,作曲家法朗克還將他的《A 大調小提琴奏鳴 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A major)作為結婚賀禮題獻給易沙意,此後,易 沙意也常常在音樂會上演奏此曲。

25 胡拜(Jenö Hubay, 1858-1937),匈牙利小提琴家與作曲家,師事姚阿幸,1878 年與魏奧當成為朋友,

曾修訂許多魏奧當遺留下來的 1880 年代之作品,並曾任布達佩斯音樂院與布魯塞爾音樂院的小提琴 教授。

26 Raaben,《古今傑出小提琴家》,廖叔同譯(台北市:世界文物,1993),218。

於是,隨著易沙意一直持續不斷的到各地演出,健康狀況便每況愈下,漸漸失去控制

27 金格(Joseph Gingold, 1909-1995),俄國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提琴教師之一,曾師事易沙意,演 奏風格承襲法比學派優良的傳統,曾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任教,並曾在巴黎的國家音樂學院和東京的 桐朋音樂學院進行公開教學,擔任過許多著名國際音樂大賽的評審,也校訂過三十餘首小提琴協奏曲。

28 帕辛格(Louis Persinger, 1887-1966),美國小提琴家、教育家,擅長教學聞名,師事易沙意,其門下 學生有曼紐因、黎奇(Ruggiero Ricci, 1918- )、史坦(Isaac Stern, 1920-2001)、安奈斯庫等,1930 年任 茱莉亞音樂學院教授。

許多小提琴家所稱羨與讚賞的,其中卡爾‧弗列其(Carl Flesch, 1873-1944)29認為易

29 卡爾‧弗列其(Carl Flesch, 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教育家,師從馬爾西克(Martin Pierre Marsick, 1848-1924),著有《音階系統》(Scale System)等具史料價值的重要著作。

30 Campbell,《不朽的小提琴家》,張世祥譯(台北市:世界文物,1998),164。

31 Campbell,《不朽的小提琴家》,張世祥譯(台北市:世界文物,1998),165。

32 達克羅茲(Emile Jaques Dalcroze, 1865-1950),瑞士籍音樂家,同時是達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創辦者,

曾為易沙意的鋼琴伴奏,並將自己所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獻給易沙意。

與樂句給予最大的尊重,易沙意非常厭惡所有一切誇張的,或是過於依照感官上 的詮釋,並且他特別注重音色上的細微差別。」33

易沙意對於樂句尾聲的處理,常以演奏彈性速度的方式安排,但對於彈性速度的 運用方法,如同著名的英國指揮家亨利‧伍德(Sir Henry Wood, 1869-1944)回憶與 易氏在 1899 年合作的情景表示: 1856-1919)36的邀請之下,易沙意於 1889 年二月成立了「易沙意四重奏」(Quartet Ysaÿe),這個弦樂四重奏的成員包括第一小提琴由易沙意本人擔綱、第二小提琴為 易氏的學生克里邦(Mathieu Crickboom, 1871-1947)、中提琴家豪特(Léon van Hout,

1863-1945)與大提琴家雅各(Joseph Jacob, 1865-1909)。由於他們高水準的演奏與 對當代音樂作品的熱愛,影響了當代作曲家將作品呈獻給他們,德布西(Claude

33 Lev. Ginsberg, Ysaÿe (New York: Paganiniana, 1980), 271.

34 Lev. Ginsberg, Ysaÿe (New York: Paganiniana, 1980), 271.

35 1884 年由麥斯成立的藝術愛好團體協會,不但在美術上有所貢獻,更推廣法國與比利時的音樂作品。

36 麥斯(Octave Maus, 1856-1919),比利時人,一位律師兼業餘藝術愛好者,1884 年成立二十人小組,

並於 1888 年開始贊助並發展法朗克的作品。

Debussy, 1862-1918)於 1893 年創作的第一號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 in g minor)、丹第的《第一號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都是題獻給易沙意四重 奏的作品。另外,題獻給易沙意本人的作品,除了先前提到的法朗克《A 大調小提琴 奏鳴曲》之外,還包括蕭頌的《詩曲》(Poèm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