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簡述

第一節 創作背景

作品 27 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創作於 1924 年,屬於易沙意晚期的代表作,

之所以會創作這套作品,是因為在某次偶然的機緣下,易沙意欣賞了小提琴家西格替

(Joseph Szigeti, 1892-1973)37所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後,除了讚嘆西格 替的演奏技巧與詮釋外,對於創作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的想法油然而生。根據其子安 東尼‧易沙意(Antoine Ysaÿe , 1894-1979)為父親所寫的傳記中,曾描述當時易沙意 創作這套作品過程:

37 西格替(Joseph Szigeti, 1892-1973),匈牙利出生的美國小提琴家,師事胡拜,二十五歲受聘為日內瓦 音樂院的教授,除了對巴哈的作品有深刻的見解,也大量演奏二十世紀的音樂作品,並深入研究不同 的演奏風格與出版相關書籍。

38 Antoine Ysaÿe and Bertram Ratcliffe, Ysaÿe, His life, Work, and Influence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48) 223.

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堤博(Jacques Thibaud, 1880-1953)39

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安奈斯庫

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克萊斯勒40

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克里邦41

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桂洛加(Manuel Quiroga, 1892-1938)42

易沙意的這部作品雖被認為結合了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和帕

39 堤博(Jacques Thibaud, 1880-1953),法國小提琴家,是易沙意與安奈斯可的好朋友,與克萊斯勒並稱 二十世紀前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40 克萊斯勒,奧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主要作品為「克萊斯勒小品曲集」,擅長滑音、歌唱性的樂 句演奏風格對後世小提琴演奏家影響甚深。

41 克里邦,比利時小提琴家,是易沙意最喜愛的學生,擔任「易沙意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曾根據 易沙意的藝術觀念與教學原則編撰小提琴的教材。

42 桂洛加(Manuel Quiroga, 1892-1938),西班牙人,當時他的演奏在歐美都造成轟動,是當代著名的小 提琴家,可惜因為 1937 年在紐約發生重大車禍迫使他淡出演奏生涯。

使演奏者可以更容易的理解作曲家對於樂曲中的各種音樂表情、速度、力度變化等,

易沙意特別在樂譜上標示了各種術語。而在這部作品的創作手法中,除了運用了傳統 的曲式結構為基本音樂創作元素外,他更加入了許多嶄新的創作技法,並特別在樂譜 上標示了一些特別的演奏記號(筆者將會再稍後的章節中詳述之),例如要演奏高四 分之一音、低四分之一音的微分音、六聲部的和弦等,使這部作品無論在視覺上,抑 或是聽覺效果都有別於先前的小提琴作品,在音樂的內容方面,也因作曲者本身非常 熟悉通曉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與樂器先天的條件,所以在充份利用小提琴的特性之下所 創作出來的作品,其演奏的技巧對於當時來說,幾乎是全新的概念,再加上六首分別 題獻給音樂風格迴異的小提琴演奏家們,這六位演奏家各自不同的演奏風格,成為易 沙意創作樂曲的元素,形成這六首截然不同特色的作品,而這套《六首無伴奏小提琴 奏鳴曲》無庸置疑是易沙意精心設計的一部的鉅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