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建議可行方案:

在文檔中 金屬炔基化合物(3/3) (頁 30-34)

六、縮短原住民部落地區與平地的數位落差,促成原住民科學 教育科技化。

七、掌握國際原住民科學教育潮流,加強國際科學教育交流。

參、建議可行方案:

一、原住民科學教育資源與行政的重要策略為何?

(一)政府對於山地偏遠地區學校行政主管之甄選派任,

應審查其是否充分了解原住民社會文化,並列入甄 試項目之一。

(二)科學教育相關計畫應有原住民科學人才與部落人才 共同參與。

(三)針對原住民科學教育,政府應定期進行統計,並出 版原住民科學教育概況報告書。

(四)原住民科學教育因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而有其特殊 性質,不應只是增加經費或補充硬體設備就可以改 善。應專案推動各項研究計畫,深入及客觀的探討

原住民學生科學學習型態之特性,或廣為推動各種 教學實驗,以探討改善原住民學生基本學習型態方 案,奠定推動本土原住民教育改革的理論基礎。

(五)設置獎勵辦法,鼓勵原住民學校教師從事以學校所 在地為主體之科學課程設計與開發。

(六)政府應獎勵原住民科學教育積極研究實驗並規劃多 元型態之原住民科學教育課程實驗活動。

(七)規劃原住民地區設立九年一貫制綜合中學(小)學 或原住民實驗中小學,如人數較少,亦可設原住民 科學教育實驗班。

(八)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應於原住民地區 學校社區設置科學教學資源中心。

(九)重新深入檢視原住民學校在科學教育方面曾有之努 力與成果,重新評估過去理論與執行、實務的困 難,予以整理建檔,作為未來發展原住民科學教育 的實務基礎。

(十)原住民學校得視需要延攬社區或族群人士協同科學 教學工作,並由學校支給鐘點費。

(十一)原住民學校因位居偏遠或山區,交通不便,資訊 取得不易,應加強網際網路遠距進修,但須同時改 善網路傳輸速度。

二、原住民科學師資培育的重要策略為何?

(一)任用具有多元文化專業養成、有教育熱忱且教學 績優良好科學教師教師,設置原住民學校科學教師 服務津貼,高原住民學校科學教師待遇,以降低其 流動率,但需同時建立制度考評原住民學校科學教

師的科學知能,考評成果不佳者,調離原住民學 校。

(二)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應擬定評鑑辦法,對於已領有 偏遠加給之科學教師,加強其服務績效之督導考 核,不適任或績效不良教師則予以淘汰。

(三)原住民地區學校甄選儲訓校長、主任、教師時,

不應只是考慮以原住民優先,應考評其對原住民文 化之了解。

(四)應將修習「原住民族文化人類學」、「原住民社 會文化」及「台灣族群文化」等課程,列為中小學 科學教師資格審查必備條件。

(五)師範校院暨開設教育學程之大學院校,在師資培 育課程中,應增列教育人類學、多元文化教育或有 關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之課程,以增進國民中、小 學教師對於原住民社會文化之認知。

(六)增設原住民地區學校科學教師進修管道,並獎勵 長期服務績優科學教師,予以優厚在職進修條件。

(七)加強辦理原住民地區學校教師之教學觀摩活動,

進行城鄉教師教學交流活動或鄉(縣)對鄉(縣)

(班際、校際)山地國小中學校老師學生之交流、

見習活動(包含技術交換、經驗發表、成果發 表)。

(八)規定教師參加各種相關進修,並考核其學習成 果,促使部落教師專業成長。

三、原住民科學課程與教學的重要策略為何?

(一)政府應深入研究原住民學生之科學認知模式,分析 現行科學課程教材之問題,研擬改善國中、高中

(職)原住民科學學習輔導的具體措施,以提升原 住民學生之科學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

(二)以多元文化教育之精神,研擬輔導辦法,提供充分 的資源,克服科學學習困難,並提高其教育成就,

以培育更多原住民科學人才。

(三)進行教育研究分析原住民國小、國中學生之科學學 習困難,引導原住民國小、國中學生克服科學學習 困難。

(四)以原住民社區環境、家庭文化、傳統文化為基礎,

調整規劃課程教材結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提 升原住民科學學習興趣與成就。

(五)參考其他國家規劃原住民科學教育的方法,發展出 最適合於原住民的科學教育方式。

(六)原住民科學教育課程發展應顧及原住民地區文化生 態產業以及技術藝能之發展。

(七)每年或二年各鄉每校選 5-10 名學生至國外參觀外 國原住民文化,由小孩親身體驗外國原住民做什 麼。不應只派特定之文化劇場舞蹈團及高層人士到 外國表演。如有外國原住民團體來台表演,由各山 地中小學集中參觀,不要忽略了對外國原住民比較 及了解的機會。

第五議題:科學教育中之人文關懷

在文檔中 金屬炔基化合物(3/3) (頁 30-3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