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現況檢討:

在文檔中 金屬炔基化合物(3/3) (頁 47-54)

一、問題說明:

(一)其他弱勢團體指誰?應該如何定義?

1. 社會弱勢的定義

教育上所謂的「社會弱勢」應建立在兩個條件:

(1)接近公務部門的教育機會可近性低於其他人或取得公 務部門教育機會成本高於其他人;

(2)所受到的教育品質低或是不適當使得無法將教育所提 供的資源轉換成個人的能力。

2. 社會弱勢的類型

社會弱勢依據社會、家庭、個人三方面區分,包括下列 三類型,但不包括身心障礙、原住民。

(1)社會方面:

因為社會環境因素導致的學習不利包括:

i 教育機會缺乏區域(例如:偏遠地區、離島、

災區)

ii 社區環境不利者(例如:高犯罪率地區、學齡 人口快速流失區、嚴重失業區)。

(2)家庭方面:

因為家庭經濟、結構、語言文化等因素導致的學習 不利包括:

i 經濟能力(例如:如中低收入戶、失業家庭)

ii 家庭型態(例如:如祖孫二代家庭、暴力家 庭、父母雙亡者、流動家庭、遊民)

iii. 社會適應(例如:移民家庭、少數民族、外 籍父母)。

(三)個人方面:

因為個人特質或經驗導致的學習不利,但不包括身 心障礙者,包括:

i 特質特異者(例如:性別認同與眾不同者、宗 教信仰與眾不同者)

ii 特殊經驗者(例如:中輟學生、服刑返校學 生)。

上述三方面的問題,有些類型學生的不利因素僅源自一類成 因,有些類型可能兼具二類或以上,因素間的重疊 性不應忽視,因此學生的不利條件之個別性值得考 慮。

二、 問題檢討:

(一) 現有社會弱勢者的科學教育政策有何值得關注的問題?

(1)現有社會弱勢者的科學教育政策缺乏一套整體的規 劃:

1. 積極性的差別待遇僅限於國民教育階段的,且未能 有效的延伸到科學教育的規劃。

2. 過去政府補助先以學校設備補助或學生個人學費補 助,87 年的教育優先區的實施已進步到開放教師鐘 點、交通等其他項目的補助,更擴及到學生生活需 求的照顧(午餐),以及 89 年的課程改革也放寬的 教師的聘用方式,足見教育部已逐步開放因應政策 的範圍與方式,然而,其他如科學師資流動、科學 教育品質低落或不適當、科學學習活動有限、科技

生活方面的需求等,甚至相關科教專業人員的需求 等問題仍未看到任何政策或計畫的實施。

(2)現有社會弱勢學生的科學教育政策,由於缺乏各項 指標的資料,僅能針對已經發生嚴重問題者,或是針 對其表面的成因去補救,難以做到預防和切中問題的 介入。甚至對於科學教育政策的實施,也僅限於短期 的成效評估,難有長期的評鑑資料,對於弱勢者的科 學教育政策恐難有效的掌握。

(二) 現有社會弱勢者的科學教育政策的執行上有何值得關注 的問題?

1. 現有的補救模式多以受教者或學校的補助,忽略其 他的有效方式。

2. 補救教育的重點多以學校為單位,少以班級為單 位,而科學教師對於學校對實施的補救方案所知有 限,成效評估也不高。因此,未來政策應加強科學 教師協助社會弱勢學生的功能,加強科學教師的專 業知能,先以班級為單位的補救措施為補救科學教 育系統的基層。

3. 多以學校或學生為補助對象,少涵蓋與學生有關的 家庭和社區。因此,對於因家庭或社會不利因素的 弱勢學生,不易見效。社會不利的弱勢學生僅協助 學生,不易達到成效,應參考國外,結合成人或社 區科學教育,積極介入改善社區的科學工作。

4. 現有的方案中對於科學教師的功能均以教學為限,

例如:提供教師的補救教學鐘點,及課程改革上開 放教師在教學、評量的自主性,而忽略了科學教師 其他的功能:例如:教師在行為管理、班級管理、

親職教育上的角色與功能,應不可忽略,而科學教 師在這些方面的知能相當有限。因此,未來政策應 增加科學教師在這項工作的角色與功能。

5. 現有政策僅考慮科學教師加給和住宿等經濟方面的 補助,少考慮其他方面的措施。而科學教師流動的

成因除了偏遠交通不便之外,還有包括科學教師進 修不易、缺乏同儕學習對象、組織氣氛不利個人成 長、行政負擔、與社區文化的隔閡、缺乏成就感等 其他問題,顯然現有措施無法解決和科學教學效能 有關的專業成長的問題,由於解決策略的侷限導致 長期無法解決這類科學師資問題的窘境。

6. 「身心障礙學生通報系統」和「中途輟學學生通報 及復學輔導方案」所建立的人數比率,僅有人數,

沒有其他科學科教育相關指標可以參考,對於提昇 弱勢學生的科學教育品質的助益有限。

7. 對於弱勢學生,及早發現有助於及早介入,因此長 期追蹤性研究應從學前和國小階段開始,才有助於 未來科學教育政策的擬定。對於弱勢學生,及早發 現有助於及早介入,因此長期追蹤性研究應從學前 和國小階段開始,才有助於未來科學教育政策的擬 定。

貳、未來展望:

應如何改善其他社會弱勢團體的科學教育?

一. 建立現階段社會弱勢者的通則與類型、教育需求,以便積極改善 各種可能的社會弱勢者在教育的不利條件。

(一). 以受教者而言,補救或補償的需求可由學業(學習準備度、

學習能力、學習動機)、生活(經濟、基本生活需求、家庭 督導、生活習慣、健康)、行為(偏差行為、適應行為)瞭 解與擬定。

(二).以補救系統而言,介入的重點應包括學生本人、家庭、社區 和學校等四方面,且讓根據需求建立以班級為主、學校為 主、社區為主(跨校)等各種補救模式。

二. 確定社會弱勢者的科學教育政策的方向與進展流程,應包括發現 問題、補救問題和預防問題:

(一) 因應各項社會弱勢學生可能的教育不利之對策應依據發現問 題、補救問題和預防問題三方面去規劃,不應僅停留在補救

問題的階段,減少社會弱勢者被刻版化為偏差行為、中輟等 不當的標記。

(二)期待能因社會的進步,補救問題的工作漸被預防所取代,惟 預防工作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發現系統與重要的警戒指標的建 立。因此,這三方面的工作重點可做為政府對於社會弱勢問題 因應效能的指標。

三. 建立全面性的積極協助社會弱勢的科學教育政策:

(一) 落實基本教育法的精神,各級教育單位應確實的積極提升各 種社會弱勢者的科學教育品質。

(二) 支持系統的行動方案應包括以班級為主、學校為主、社區為 主(跨校)等各種因應模式。

(三) 全面性支持系統的規劃,介入的重點應包括學生本人、家 庭、社區和學校等四方面為單位,除了單位之外,單位間的 交互影響也應納入系統的規劃中。

參、建議可行方案:

有何具體可行方案以改善其他社會弱勢團體的科學教育?

一. 長期建立全國性的科學教育指標

(一) 長期建立各種教育機會的參與者之背景,以發現參與各種 教

育機會的弱勢族群,提早補救因應。

(二) 長期建立全國性的科學教育指標,並針對主要的弱勢族群 長期追蹤其教育成。

(三) 配合全國性科學教育指標研究,除了學生資料的建立之 外,也能長期建立弱勢者教育工作人員的指標,例如:師生 比、教師學歷、流動比率、進修活動。

(四) 定期公布各項指標做為各地區科學教育政策的回饋以及檢 討調整弱勢者標準的決定、輔助項目、支援系統的調整或經費 比率等相關政策之參考。

(五) 配合全國性科學教育指標研究,除了學生資料的建立以及 長期建立弱勢者教育工作人員的指標外,應建立應用社區資

源、地方和中央政府補助的成果資料,以供檢討社區和政府支 援系統的實際運作的可行性。

二. 建立社會弱勢者科學教育支持系統

(一) 因應各類社會弱勢者科學教育的需求建立完整的科學教育支 持系統,非僅有單項需求的輔助。

(二) 科學教育支持系統應該包括個體本身、家庭、社區方面的介 入點。

(三) 科學教育支持系統應該考慮個體和問題本身的發展而有所差 異,不同的問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

(四) 加強義務教育之後未成年的社會弱勢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支援 系統,尤其是國中後未升學者或高中職中輟者。

(五) 在社會或家庭不利的社會弱勢學生,支持系統應以學校為 主,並開放學校的功能,積極整合其他部會的資源,例如醫 療、課後輔導、營養、個人衛生、法律等,以及社區資源以 便有效改善學生的問題。

(六) 建立支援系統間的網絡以及資訊網絡。

三. 增加支持系統內的多元性

1.建立政府、民間合作的機制,結合民間的資源,擴大介入的 力量。

2.開放民間力量參與科學教育支持系統的機會,尤其結合社區 的民間團體(例如:遠哲基金會、伊甸基金會、家扶中心、

彭宛如基金會、人本基金會、得勝者教育協會、彩虹兒童教 育中心等)或家庭的人力協助社會弱勢的學生。開發與整合 各項社區資源進入校園,需仰賴學校社工師的加入,其角色 就顯得格外重要。

3.建立支持系統內各項資源的正向互動,例如:聘用低收入的 母親學習如何教養孩子,給低收入的母親金錢學習對有效的 教育方式,會比單純給予母親經濟補助和另給學生補救效果 更好。

四、增進科學教育工作者在協助社會弱勢者的科學教育功能:

(一) 科學教師師資培育內涵應該加強社會正義價值觀的養成。

(二) 科學教師師資培育應加強補救、補償教育的相關知能。

(二) 科學教師師資培育應加強補救、補償教育的相關知能。

在文檔中 金屬炔基化合物(3/3) (頁 47-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