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文獻探討

一、中國大陸企業所得稅法與有效稅率交互關係的國內相關文獻

1. 中國大陸當地上市公司

林怡伶(2007)以 1999 年至 2005 年中國大陸上市公司財務資料,探討影響 中國大陸上市公司有效稅率之決定因素。該研究的實證結果發現中國大陸全體上 市公司樣本的平均有效稅率僅達 14.14%,遠低於中國大陸當時稅法規定的 33%

名目稅率,顯示上市公司普遍享有優渥的區域別及行業別租稅優惠,實際租稅負 擔並不高。

該研究也發現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其有效稅率間呈現顯著的相 關性。最後,該研究也發現一些重要的中國大陸企業特性、財稅差異項目與公司 有效稅率呈現關聯性之證據。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企業規模與有效稅率間,呈現 顯著正相關,支持政治成本假說。獲利愈高的公司,其有效稅率也愈高。公司資 本資產密度與財務槓桿的稅盾效果並不顯著。研究支出之投入與有效稅率呈負相 關。而中國大陸上市企業以內資企業為主,作為內外資企業不公平租稅負擔的一 個因素,營業費用比率較高之企業,有較高的有效稅率。這是因為內資企業的稅 前扣除金額的規定比較嚴格。

彭筱棻(2009)針對中國大陸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一後中國大陸上市公 司的平均有效稅率做探討。研究發現整體平均有效稅率有下降之趨勢,且新企業 所得稅法解決了內外資企業長期租稅不公平的問題,將內外資企業之間的平均有 效稅率差異縮小。另外發現規模越大的企業平均有效稅率的變動程度越大。而內 資企業的長期投資額越高則平均有效稅率下降之幅度越大,外資企業在這部分的 情況呈現不顯著的結果。

高可葳(2010)以 1999 年至 2008 年 1,625 家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財會資料,

探討影響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租稅負擔(以有效稅率來檢驗)的因素。研究結果顯 示,「產業別」和「取消稅收先徵後返政策」,為影響中國大陸上市公司有效稅率 的重要因素。即使將跨產業固定成某一產業時,企業特性亦會影響公司租稅負 擔,在此發現,規模大者有效稅率較高,支持政治成本假說(Zimmerman(1983))。 資本結構方面為一非線性關係。舉債程度與有效稅率呈顯著負相關,但是當公司 舉債超過一定程度後,舉債程度與有效稅率呈顯著正相關。股權結構方面,外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持股比例愈高的公司,其有效稅率愈低;而國家持股比例與有效稅率的關係,會 隨著有效稅率衡量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投資決策方面,資本資產密集度和存貨 密集度愈高的公司,實際繳納的所得稅愈高,但投入研究發展程度與有效稅率之 間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此外,固定效果模型的迴歸結果,「取消稅收先徵後返 政策」、企業規模、獲利能力、財務槓桿和存貨密集度,與有效稅率仍具顯著的 相關性。

2. 台灣上市公司

劉庭君(2010)以 2005 年至 2009 年在台灣上市上櫃之台商企業合併財務報 表為樣本,實證結果發現中國大陸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勞動合同法之後,在台 灣上市上櫃之台商企業有效稅率較實施前顯著增加;若該企業對中國大陸投資金 額愈大,則中國大陸的稅率變動對該企業的影響愈大。此外,身為電子業者的上 市上櫃台商企業的有效稅率也比其他產業的有效稅率來的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有效稅率的決定因素

1. 國外相關文獻

Siegfried(1974)首先研究美國不同行業間公司有效稅率之差異,分別以六 種有效稅率定義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造成有效稅率的差異為加速折舊法及折 耗百分比法之租稅補貼。自從 Siegfried(1974)所做的這項研究之後,公司有效 稅率即經常被用於探討租稅負擔問題之研究。

Gupta and Newberry(1997)檢視公司規模與有效稅率間的關係。他們發現 TRA86 法案實施前後,存續時間比較長的公司的規模跟有效稅率並沒有顯著的 相關性;而當他們將此樣本組擴大加入存續時間比較短的公司的時候,公司的規 模跟有效稅率就有顯著的相關性,但是並沒有顯著的正號或負號,這代表公司規 模與有效稅率的關係會隨著時間改變。實際上,他們發現較大間的公司在TRA86 之前與較高的有效稅率相關,但是在TRA86 之後卻與較低的有效稅率相關不過 這並不支持CTJ15

2. 國內相關文獻

(1988)的單變量結果。

Xing Liu and Shujun Cao(2007)檢驗有哪些變數會影響公司的有效稅率,

他們使用 1998-2004 年間中國大陸的上市企業的資料。他們發現公司規模與資 產密集度與有效稅率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而融資槓桿對有效稅率呈現負的相關 性,而有一項比較特殊的比較變數是過度雇用勞工的指標,他們發現這項指標與 有效稅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而且負向的影響很大,該研究估計是因為雇用勞工 符合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而獲利率與股權所有權與有效稅率的關係則是隨著外 在環境不同而有不同。

Liu et al.(2001)研究 兩稅合一之前企業的租稅負擔,並探討長期股權投資、

受控子公司數目和董監事持股比例對公司有效稅率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長期 股權投資愈多者,因其收到的股利可享有80%免稅(兩稅合一前),故有效稅率 愈低;而受控子公司 數目愈多者,表示公司透過關係人交易安排進行租稅規劃的 空間可能愈大,因而導致有效稅率有較低的趨勢;而董監事持股愈高者,有效稅 率愈高,類似獲利能力越高,但相關的利息費用並沒有等比上升時,有效稅率就 會越高。而在其他控制變數方面,公司規模、研究發展費用、融資程度皆與有效 稅率呈負向之關係,但存貨密集度與有效稅率呈正向關係。

15 美國租稅正義公民會社:Citizens for Tax Justice,簡稱 CTJ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陳明進(2002),取民國83年至民國85年度營利事業之課稅資料做為樣本。

而迴歸模型變數包括企業規模、研究發展支出、資本密集度、財務桿槓、獲利能 力、土地及證券交易所得、產業別等。實證結果顯示:資本密集度、財務槓桿、

獲利能力、土地及證券交易所得對有效稅率有顯著影響;而整體有效稅率平均值 約18.9%,低於名目稅率25%,除代表我國營利事業享有極大的租稅優惠外,由 於此有效稅率平均值明顯高於陳明進等(2001)、及 劉啟群(2001)以上市上櫃 公司樣本計算的有效稅率平均值(分別為14.2%及14.1%),故也代表我國上市櫃 公司仍較一般營利事業享有較多的租稅減免。另有效稅率和企業規模呈正相關,

故符合政治成本假說。此外,經會計師簽證申報公司,因相關稅法所提供的租稅 優惠較多,故有效稅率較低。

蘇麗雀(2004)主要研究我國企業公司規模與有效稅 率之關係,實證結果顯 示公司規模與有效稅率呈負向之關係,符合政治權力假說(Siegfried 1974;Porcano 1986),與以往美國文獻所發現之政治成本假說 不同。推測可能原因為我國屬開 發中國家,政府之租稅政策或其他重要財經政策會傾向於仰賴大企業帶動整體經 濟,以致我國大型企業反而有較低的稅負。

姚彥成(2006)以民國86年至93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探討我國企業赴大投資 相關因素對有效稅率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赴中國大陸投資的上市公司其有效 稅率低於未赴大陸投資者;而就投資方法而言,透過間接方式投資大陸地區的比 重愈高者推測因有較多的租稅規劃空間,其有效稅 率愈低。最後,企業在大陸地 區所產生的收益只負擔極小的租稅成本,實際上當企業選擇不匯回此投資收益 時,並不會有立即的稅負產生,因此企業在大陸地區的投資收益愈多者,有效稅 率會愈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檢驗稅法變動前後有效稅率的相關文獻

1. 國外相關文獻

Stickney及McGee(1982), 利用1978至1980年資料,實證發現企業有較高的 舉債融資及資本密集度者因有較高的稅盾可抵(舉債融資有利息的稅盾、資本越 密集者有折舊利益、加速折舊、投資抵減),因此有較低的有效稅 率;此外,從 事天然資源探勘的企業,因可享有優惠折耗法,所以有較低的有效稅 率。雖然企 業規模分了兩個派別,但本研究未發現企業規模和有效稅率相關。

Shevlin and Porter(1992)首先探討美國1986年租稅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6,TRA86)對企業有效稅 率之影響。其將有效稅率變動的原因分為所得效 果(課稅所得變動之效果)、稅 率效果(降低公司稅率之效果)與租稅法規效果

(租稅改革中擴大稅基之效果)。實證結果發現,租稅改革法案之實施,雖然 降 低名目稅率,但卻提高了公司的有效稅率。其主要的原因係因該法案取消租稅優 惠,使得擴大稅基之租稅法規效果大於稅率 降低之效果所致。此外,用公司規模 來做分組,除了稅改前有效稅率使用”全事業範圍的應付所得稅”除以”帳面利潤”

來計算分組呈現負相關之外,其他稅改前稅改後以各種方式計算的有效稅率與公 司規模都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Manzon and Smith(1994) 探討美國 1981 年經濟復甦租稅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實施前(1978-1980 年)、實施後(1982-1985 年)以及 1986 年租稅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6 )實施後(1988-1990 年),美國公司 有效稅率變動之情況。實證結果顯示,於 1981 年經濟復甦租稅法案實施前,美 國不同產業間的有效稅率存有顯著差異,而經濟復甦租稅法案之實施並未明顯改 變產業間有效稅率之差異;然而 1986 年租稅改革法案之實施,則不僅顯著提升

Manzon and Smith(1994) 探討美國 1981 年經濟復甦租稅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實施前(1978-1980 年)、實施後(1982-1985 年)以及 1986 年租稅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6 )實施後(1988-1990 年),美國公司 有效稅率變動之情況。實證結果顯示,於 1981 年經濟復甦租稅法案實施前,美 國不同產業間的有效稅率存有顯著差異,而經濟復甦租稅法案之實施並未明顯改 變產業間有效稅率之差異;然而 1986 年租稅改革法案之實施,則不僅顯著提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