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知識的游移:《運動趣味》的分類

人類思想的類別從不固定於任何一種明確 的形式。有人不斷地創造類別、取消類別 和再創造類別:它們因時因地而變遷。

70

日本受到國外西方文化思潮影響所致,「體育」

71

和「運動」

72

等名 詞,在明治年代期間傳布發展,並在此後大量使用,甚者於大正年代直 接使用外來語「スポーツ」(Sports)等詞。也因此,日治時期的若干史

67 〈寄贈新刊〉,《臺灣山岳彙報》第 15 年第 11 號(1943 年 11 月 8 日),頁 8。

68 〈國立公園協會近く發會式を舉行〉,《臺灣日日新報》,1935 年 8 月 22 日,版 2。〈臺灣 國立公園協會きのふ初理事會〉,《臺灣日日新報》,1935 年 9 月 17 日,版 7。

69 〈臺灣の國立公園(第一號)〉,《臺灣日日新報》,1940 年 6 月 29 日,版 n03。

70 涂爾幹(1912 年)所言。引自 Peter Burke 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 從古騰堡到狄德羅》,

149。

71 日本在 1877 年初已提出「體育」的概念,意涵是指「身體的教育」。十九世紀,「體育」成 為身體訓練的重要手段,並為軍國民主義的產物,兵式體操相應而生,幾乎成為「體育」的全 部,而極力擴張帝國版圖的日本,亦提倡兵式體操,以訓練人民,並企圖導入學校體育。「體 操」即「體育」這樣的認識於是形成,最明顯的例子即是學校以「體操科」來代表學校所有的 體育課活動(後期改為「體鍊科」)。體育原理專門分科會編,《體育の概念》(東京:不昧堂,

1995 年),頁 102。成田十次郎編著,《スポーツ教育の歷史》(東京:不昧堂,1988 年),

58。

72 「運動」這個名詞,倒是很早出現在臺灣的史料中,日本治臺之初,殖民政府則明確強調運動 的重要性,從1895 年 8 月 1 日臺灣總督府的檔案中,即記載「運動」和「遊戲」二詞。臺灣 省文獻委員會編印,《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一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2 年),頁298-299。

料及研究成果中,常常可以發現文獻內容運用「體育」、「運動」、「ス ポーツ」等字詞。「體育」多半指的是身體的活動,特別是指學校內的 身體活動,至於「運動」和「スポーツ」則出現較為互用之現象。這三 者的名詞在殖民統治之際帶入臺灣,彼此之間常有混用現象。這或許可 以從運動雜誌的出版和分類加以觀之。

曾在臺灣擔任體育官的丸山芳登,在他書寫一系列有關學校體育的 研究當中,將所謂的「衛生與體操」、「運動」同視為體育下的二個範 疇。

73

同樣地,在永田重隆的研究中,也出現相同的立場,他將體育定義 為Health Education,亦即健康教育,在這定義下,則可分為:( 一 ) 衛 生(Hygiene):包括清潔、預防、治療、養護等;(二)體育 (Physical Education):包括體操、遊戲、競技、登山、水泳(游泳)、徒步、職 業勞動等兩大項。

74

因此,在進入運動雜誌討論之前,時人如何定義或分類呢?臺灣日 日新報社認為1930 年代之前出版的運動雜誌是屬「運動體育的專門雜 誌」,

75

至於曾經撰寫〈臺灣雜誌興亡史〉乙文的裏川大無,也思考過日 治時期運動雜誌的分類情形,他將《臺灣運動界》、《運動と趣味》、《臺 灣野球界》、《臺灣スポ一ツ》、《

Cordial Athletes》、《スポ一ツ》等

雜誌列為「一般雜誌」;而將ゴルフ(高爾夫)雜誌、競馬(賽馬)雜 誌和登山雜誌三種視為「特殊雜誌」;《

The Dance》則是列於娛樂類別。 76

我們不清楚裏川大無的分類基準點,因為從一般雜誌來看,《臺灣野球 界》和《

Cordial Athletes》應屬棒球和田徑的單項運動雜誌,歸納於特殊

雜誌或許較為適合,但在裏川大無的眼裡,棒球和田徑可能已經盛行於 社會,因此無需特別區分。

從單項運動的雜誌,實無法討論運動分類的問題,因此本節採用綜 合性雜誌來加以說明。目前臺灣屬於綜合性的現存運動雜誌,只有《臺 灣運動界》(發行2 期)以及《運動と趣味》(發行至第 4 卷第 2 號),

73 丸山芳登,〈臺灣に於ける學校體育の沿革概要〉,《臺灣學校衛生》5(1939 年 9 月),頁 29-30。

74 永田重隆,《臺灣體育之理論及實際研究》(臺北:臺美堂,1927 年),頁 16-17。

75 〈雜誌『スポーツ』發刊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31 年 1 月 28 日,版 n03。

76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四)〉,頁 125。

前者雜誌發行時間太短,經過統計僅有30 篇文章(棒球 21 篇,網球 4 篇,

漕艇1 篇,馬術 2 篇,游泳 1 篇)。顯然的,撰述棒球的文章或報導,

高達21 篇,占全部 30 篇中的 70%,遠遠超過其他的運動種類,又以運 動觀念的介紹以及報導當時比賽戰況為多,比例之高,顯現出《臺灣運 動界》編輯者及撰述者對棒球的偏愛。因此,鑑別度不夠,較無法針對 其《臺灣運動界》的內容進行分析與討論。基此,研究者以《運動と趣 味》雜誌做為討論的主軸,主要原因是該本雜誌將其內容分為運動和趣 味二種,較易看出變化,以及運動概念在「運動」與「趣味」之間的位 置點。

一、不同運動組織的「運動」分類

不同的群體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分類知識。因此,在討論《運動と趣 味》雜誌之前,先就四個不同年代的運動組織成立部門加以說明,再敘 說和分析運動雜誌呈現的知識分類。

實際從事運動的作為,其實在日本治臺的最初已有相關的組織,這 是由日本軍、憲、警成立「武德會」。不過,他們並非以運動為出發點,

而是基於職務上的需要,以警務或維持治安為主的團體,他們從事弓道、

馬術、相撲、柔道、劍道等運動,其中以柔、劍道最具規模。

77

1903 年 1 月 12 日,由當時的警視總監大島久滿次成立「體育俱樂 部」,成員以日人為主,此俱樂部除了做為發展臺灣社會體育的中樞機 關,試圖提升臺灣的運動之外,更是有計劃地配合「武德會」活動推展 各項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設有武術、馬術、射擊、自行車、運動(包 括棒球、軟網、足球、保齡球、體操)、弓術、游泳等部(弓術和游泳 部之後才成立),

78

可以發現各部含有日本傳統武術和西方的運動,但此

77 竹村豐俊編,《臺灣體育史》(臺北:臺灣體育協會,1933 年),頁 5-6。

78 大島久滿次警視總長和菊地末太郎臺北廳長研議「體育俱樂部」成立事宜,兒玉總督捐贈 一千五百餘日圓為設立基金,開幕式在武德會演武場,百餘人參加,兒玉總督為名譽會員,會 中推選會長後藤新平、副會長大島久滿次。體育俱樂部設武術部( 擊劍、柔道、其他武術 )、

馬術部( 洋式、和鞍騎射、流鎬馬、犬追物、幌引 )、射的部 ( 弓術射的、銃獵 )、自轉車部、

運動部( 棒球、草地網球、足球、器械體操、柔軟體操、其他運動法 ) 和庶務會計。〈體育俱 樂部の設立〉,《臺灣日日新報》,1903 年 1 月 13 日,版 2;〈體育俱樂部の計劃〉,《臺 灣日日新報》,1903 年 1 月 15 日,版 2。

時的西方運動全部列在「運動部」,未能單獨成立。

1915 年成立的「臺灣體育獎勵會」設立棒球、網球、相撲、田徑、

游泳等部,單純從成立的運動部即可發現,日本傳統武術的項目減少,

僅有相撲,值得注意的是,已將西方運動單獨成立各該部,而非統括成 為綜合運動部,在此,可以看出明治維新之後接觸的西方運動和日本原 有傳統運動的消長,亦顯示西方運動的地位逐漸穩固。

至於1920 年代成立的「臺灣體育協會」,初期成立網球、棒球、田 徑、游泳等部,後逐漸增其部門。1933 年,臺灣體育協會出版《臺灣體 育史》乙書,其內容係依各部內容加以介紹,分別是棒球、網球(軟網 和硬網)、高爾夫、球技(足球、橄欖球、曲棍球、排籃球、桌球)、

田徑、游泳、登山、相撲、武道(武道、馬術、柔劍道、弓道)、他項(端 艇、射擊、銃獵)。由此來看,其項目包括西方運動和日本原有傳統運動,

雖呈前增後降的現象;同時,也可以看出臺灣體育協會對於運動種類的 特殊分類方式,例如棒球、網球、高爾夫等,即脫離球技部而獨立出來,

自成一類,足見其獨特地位。

從分類的意義上來看,人類會分辨相似與相異事物,再依據類別間 之關係,將事物組成較大類別或較小之副類。

79

例如棒球和網球從1900 年代屬於運動部的一項活動,在1920 年之後,則單獨成立專屬運動部,

又如馬術原是獨立的運動部,後附屬於武道部之中。因此,單就1900 年 代至1930 年代的運動團體對運動的分類結果,即可呈現出其消長現象。

新興運動種類的出現,一開始是徘徊在西方近代運動與日本傳統運動當 中,但逐漸向西方近代運動靠攏。

二、《運動趣味》分類的模糊與溢出

《運動と趣味》文章觸角擴散至全臺灣,其內容以報導運動比賽為 主軸,並有知識性文章、運動日誌及隨筆的文章。內容分運動及趣味二 種,從其名即可看出,內容除「運動」外,也網羅娛樂素材,以「趣味」

(亦指喜歡從事的休閒活動)做為另一主軸,刊物的編排以運動為先,

79 楊雅婷、阮明淑,〈分類相關概念之術語學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95.2 (2006.12),頁 25-50。

其次為趣味。運動或趣味的界定,應是凡身體活動者屬運動類,非屬身 體活動者則屬趣味類。編輯者將報導的內容予以分類,彼此分別異同,

將各種事物的領域確定,凡性質相同的歸在一起,相異的把它們分開,

自是當然。

在《運動と趣味》雜誌當中,大部份依照同類的性質予以歸類,因 此,運動多半列於「運動」類別,但也有少部份的運動游移到「趣味」

類別。例如撞球有時歸於運動,又同時納入趣味,同樣的,自行車一下 子歸於運動,亦有時屬於趣味,這顯示出這2 種運動種類藉由分類而轉 換成概念的方式,十分模糊,也顯示出這2 項運動的定位不明。

事實上,分類之目的在於辨識與記憶事物的特質,使事物的觀念有 最佳的次序,排在我們的心中,

80

也就是說,這種分類的思維應是彼此間 以一種順序方式相互關連。但在同一類雜誌的分類上,卻產生諸多的游 移現象,顯示運動概念的模糊性。

仔細翻閱所刊文章,《運動と趣味》雜誌文章內容的類別包羅萬象,

甚為可觀。文章的觸角亦延伸至臺灣各地,球類方面計有5 種以上,撰 述最多的球類是棒球,以報導棒球賽況最多,總計有119 篇,

81

占所有文 章的35.6%,比例雖較《臺灣運動界》為低,但也顯示出棒球的地位,

不容忽視。其報導遍及的地區,除了中等學校以上的學生參加之外,各

不容忽視。其報導遍及的地區,除了中等學校以上的學生參加之外,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