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組織承諾的理論模式

在文檔中 壹、願景的意義 (頁 21-25)

參、組織承諾的理論模式

國外學者以其研究觀點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組織承諾理論模式,為對組織 承諾做更有系統的解釋及闡述,以下將對組織承諾的理論模式作一瞭解:

一、 Stevens 的組織承諾角色知覺模式

Stevens(1978) 借用 Katz 與 Kahn 於 1966 年的觀點,認為個人角色知 覺的評估是影響組織行為的重要因素,透過角色知覺內容可瞭解影響組織承諾的 各種因素。他們說明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s)是由組織政策、結構、獎懲方 式決定。Stevens 認為透過角色知覺過程,領導者可融合交換性和心理性組織承 諾的觀點,來評估各種影響後做出適當決定的角色知覺模式,即組織承諾角色知 覺模式(role-taking model of organizationalcommitment)。

二、Fishbein 的組織承諾行為意圖模式

Fishbein 於 1953 年認為個人行為因意圖表現(intention perform)而產生。

影響行為意圖包涵兩個因素,一為個人對於表現某種行為的態度,即個人對於某 種行為的評價或情感,此乃因個人對行為結果及其價值的看法所致,因而稱此種 想法為「工具性的認知信念」(intrumental-cognitive beliefs);另一因素為,個 人對於某行為所持的內在規範壓力。所謂內在規範壓力係指某些重要參考團體,

如組織中其他有關人員、參考團體或整個社會,對個人行為的規範與限制,認為 個人的動機應該配合參照團體,此種觀點謂之「社會規範信念」(social-normative beliefs)(引自Weiner, 1982)。

社會規範信念與工具性認知信念會導致組織承諾與利益動機,而組織承諾與 利益動機同時決定與組織有關的意圖和行為。Fishbein乃以「工具性的認知信念」

和「社會的規範性信念」,建立了行為意圖模式。

三、Steers 的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Steers(1977)提出的模式包含組織承諾前因及後果兩大部份,亦即預測變 項以及效標變項。前者包括個人特質、工作特質、工作經驗;後者包括留職意願、

出席率、工作績效。而個人特質中又包含年齡、成就動機、教育程度等項;工作 特性中則包括工作完整性、工作互動性、回饋性;工作經驗則被視為社會的影響 力,包括群體對組織態度、組織可靠性及個人所知覺的重要性。

四、Staw 的組織承諾之形成模式

Staw 於1977年擴充 Steers 的模式,他除贊同三個前因變項會影響態度性承 諾外,Staw 亦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組織承諾,提出組織承諾形成模式。其 認為個人的自我辯正(self -justification)對於組織承諾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個 人在組織工作時間的增長,個人所投入的心力必定愈多,因此,個人在組織中所 投入的累積成本,隨年資之增加而提高,迫使個人必須在心理上加以調適,以減 低認知失調(引自劉春榮,1993)。

五、Morris 與 Sherman 的組織承諾多元預測模式

Morris 與 Sherman(1981)所建立的組織承諾多元預測模式,係以(一)個 人特徵;(二)角色相關因素;(三)與工作經驗為預測變項,個人特徵因素包括年 齡、教育程度及勝任感;角色相關因素取代了 Steers 的「工作特性」,包括角 色衝突與角色混淆;在工作經驗此一變項方面, Morris 與 Sherman 認為領導 者行為既是工作經驗之要素,又是社會化的來源,乃以領導者的倡導與關懷行 為,作為工作經驗因素。

六、Mowday、Porter 與 Steers 的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Mowday、Porter 和 Steers 等人(1982)認為有四類變項是「組織承諾」的 前因,分別說明如下:

(一) 個人特徵(personal characteristics):包括年齡、年資、教育程度、性別、

種族、及其他各種人格特質等。

(二) 角色特徵(rol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包括工作範圍及挑戰性、角色衝 突及角色混淆等。

(三) 結構性特徵(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包括組織規模、工會介入、控制 幅度、正式化、分權程度、決策參與程度等。

(四) 工作經驗(workexperiences):包括組織可依賴性、個人重要性、期望水 準、團體規範等)。

而其結果變項包括,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員工任職時間的長短

(tenure);怠工情形(tardiness);缺席情形(absenteeism);人事異動率(turnover)。

七、Wiener 的形成理論模式

Wiener(1982)認為直接影響組織承諾之內化規範信念的因素有二:(一)

普遍化的忠誠與責任(generalized loyalty and duty);(二)組織認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n)。所謂「普遍化的忠誠與責任」係指個人認為在他自己明顯投入的 社會情境中,其有義務表現忠誠和負責任,並相信忠誠是必要的。而「組織認同」

係指與組織命令、目標、政策、工作方式一致的個人內化信念而言。

八、Reyes 的教師組織承諾模式

Reyes(1990)認為影響教師組織承諾的因素包含教師人口變項、學校環境 變項、個人與組織的契合。

(一)教師人口變項

1.身份變項(status variables):包括年齡、年資、性別與教育程度。

2.內在變項(intrinsic variables):即對工作任務的情感性承諾,如對工 作場所的認同及工作意願。

3.工作導向(orientation about work):即規範導向與功績導向的強度。

(二)學校環境變項

1.社會報酬(social rewards):如與上司、同事、學生之關係。

2.外在報酬(extrinsic rewards):如酬勞、津貼、升遷機會。

3.組織導向(organizational orientation):即規範導向與功績導向。

(三)個人與組織的契合

個人與組織的契合程度,係個人在組織中社會化的過程。當教師接受組織 信念、學校的目標與價值體系,並統整個人與學校目標與價值體系時,其契合 程度就愈高,而個人受組織社會化的程度也愈高,並將提昇教師正向的信念、

態度與行為,進而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以及對學校目標與工作任務的承諾。

綜觀上述各種組織承諾理論模式的探討,各家對組織承諾模式的看法並不一 致,且沒有一種模式可以完整包含所有有關組織承諾的變項。組織承諾感並不一 定會發生,亦非一蹴可幾,需要許多條件、情況相互配合,以及組織管理階層縝 密注意與長期培養,成員才會逐漸產生、發展組織承諾。

其中,Steers 等人主張的前因後果模式,考慮到預測變項及效標變項間的關 係,是組織承諾相關理論中較為完整的理論。因此,本研究以此模式為研究依據,

研究者將以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背景變項,瞭解教師組織承諾之差異情 形,並探討願景領導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在文檔中 壹、願景的意義 (頁 21-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