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古典測驗理論之試題分析方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在其中,高低分組的取決方式是,先從原始得分最高的學生往下數,選取總人數 25% 到 33% 以內的學生數,當成高分組學生,並由原始得分最低的學生往上數,選取 總人數 25% 到 33% 以內的學生數,當成低分組學生,由於所挑選的人數並無法代表全 體受試者,因為缺乏中間人數的資料,所以試題鑑別度指標並無法指出中間人數的測 驗總分是否也能反應出試題所要測量的目標,因此試題鑑別度高低並不能直接被解釋 為試題效度的高低。

2.3.2

鑑別度分析

鑑別度的主要目的在確定題目是否有區分受試者能力高下的作用,鑑別度指標公式 如下:

Di = PiH− PiL i = 1, 2, 3...m (2.5)

其中,Di 表示第 i 個試題的鑑別度指標,PiH 和 PiL 分別表示高、低分組在第 i 個試 題上的答對率,由上式公式可得 D 值的範圍,介於 -1 與 +1 之間。

1. 當 D 值越大,表示鑑別度越大。

2. 當 D = 0,表無鑑別度。

3. 當 D ≤ 0 表低分群答對率高於高分群。

在正常情況下,鑑別度值越接近 1 會越好,但不容易達到,因此通常以下表 (Ebel,1991) 的標準來評量鑑別度的評鑑標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 2.3.1: CTT 之鑑別度的評鑑標準

鑑別度值 鑑別度等級

0.19 以下 劣,需大幅修改或刪除 0.2 至 0.29 尚可,但須部份修改 0.3 至 0.39 優良,但需小幅度修改 0.4 以上 非常優良

低鑑別度試題無法明顯區分高、低能力組學生表現的現象,可能是由於試題本身的 問題 (如:題義模糊不清、有暗示答案線索存在,或任何違反試題命題原則的事情發 生) 或其他技術性的問題所造成的結果。如果不是上述問題,該試題目的是為了測量重 要的學習目標,則無論鑑別度高低,該題都該留下來,供做後續使用。鑑別度指標很 容易受到評量目標比重分配不均的影響,當組成一份試卷的目標種類不同,且在教學 過程中強調的重點不同時,學生精熟程度亦不相同,而產生得分分布不均的現象,因 此很容易就產生測量同一目標的試題具有高鑑別度,但測量不同目標的試題,鑑別度 則可能偏低的現象。此外,試題鑑別度指標亦受試題難度的影響很大,當試題極度困 難和極度簡單時,此試題鑑別度都會偏低,就如效標參照測驗的試題一樣,由於命題 範圍狹小,試題命題趨向簡單,且學生精熟度較高,因此,難度指標值偏高,然而鑑別 度指標偏低,但若是該份試題仍能測量到所欲學習的目標,該試題通常會被保留下來。

2.3.3

鑑別度和難度的關係

試題的難度指標與鑑別度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若試題偏難時,大多數學生都集中在 低分區域,亦即整個測驗得分的分配曲線呈正偏態分配,因此無法區別能力較低學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2.1: 難度指標與鑑別度指標之間的關係

的作答差異情形,反之,若試題偏簡單時,大多數學生得分都集中在高分區域,整個測 驗得分的分配曲線呈現負偏態分配,因此無法區別能力較高學生的作答差異情形。可 以由圖 2.1中清楚看出,在對應的難度下當鑑別度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時,整個圖形是 呈現菱形的分布,所以當難度指標趨向兩極時,鑑別度指標值亦趨近於 0;當難度越接 近 0.5 時,鑑別度指標值可能達到最大。然而鑑別度若為負值一般是捨棄不用的,因此 挑選試題時,盡可能挑選難度指標值接近 0.5 難易適中的試題,將使學生的測驗得分趨 近於常態分配,也唯有在這種常態分配下,測驗才達到區別各種不同能力水準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