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可行性與績效評估 可行性與績效評估 可行性與績效評估 可行性與績效評估

經濟組將根據技術組提供之資料進行下列之篩選、擇定與評估:1.兩岸能源科技合作可行性;

2.評估兩岸能源科技合作之治理結構;3.兩岸能源科技合作之績效與風險評估。

2.2.1 兩岸能源科技合作可行性兩岸能源科技合作可行性兩岸能源科技合作可行性兩岸能源科技合作可行性

兩岸能源科技發展,經常會因為市場條件、相關產業、政府政策、天然資源環境等因素而 存在差異,兩岸間相同的能源科技也會因上述外生條件,而有不同的發展步調,台灣如何在能 源科技合作上,在不失去核心技術的條件下,獲得他人已存在之成果利益,合作課題的選擇將 是關鍵因素。

因此,首先將以「技術週期理論」作為分析基礎,探討目前兩岸能源科技相互合作的可行 性,並且評量出未來適合發展兩岸合作的能源科技項目(如圖 2.2 所示)。

圖 2.2 技術週期理論 2.2.2 評估評估評估評估兩兩兩兩岸能源科技合作之治岸能源科技合作之治岸能源科技合作之治岸能源科技合作之治理理理結構理結構結構 結構

兩岸能源科技合作模式的選擇,除了關係著技術合作的成功與否,也將對於合作績效造成 影響。兩岸能源科技的合作模式,屬於某種程度上的組織行為,因此合作的治理結構將會影響 其成效。Williamson[1]根據資產專屬性以及交易頻率建議採用不同的治理形式,將此理論架構 運用於兩岸能源科技合作的治理結構評估,當技術的專屬性較高且屬於經常交易性質,較適合 採取自行發展模式以避免交易成本的負擔;當專屬性與交易頻率低時,合作所產生的交易成本 不會對績效造成影響,應利用技術授權的模式進行合作;專屬性與交易頻率皆適中的情況下,

則建議利用聯合研發的治理結構。其次則會衡量兩岸能源科技合作時,可能產生的交易成本,

依據交易成本的規模以及特徵,判斷選擇最有利之合作治理結構(如圖 2.3 所示)。

圖 2.3 治理結構評估理論 2.2.3 兩兩兩兩岸能源科技合作之績效與風險評估岸能源科技合作之績效與風險評估岸能源科技合作之績效與風險評估岸能源科技合作之績效與風險評估

為了探討兩岸合作之治理結構是否執行有效,本研究將以技術效率與成本效益的觀點,衡 量兩岸能源科技合作之績效。此外,風險是影響治理績效的重要因素,若風險過高時應採行內 部化的治理模式。Chiu 等人的研究同樣顯示風險與營運績效存在著相關性。為了分析風險對於 兩岸能源科技合作績效的衝擊,本研究將契約風險、履約風險、價格風險與外部風險定義為合 作績效可能面臨的風險指標,衡量各風險指標與績效之關聯性,期望發掘兩岸在能源技術合作 的過程中,應重視的風險管控方向。

A. 技術生命週期:

所謂生命週期,是指一項新技術的使用或產業的形成,必定是從基礎科學或應用科學 衍生而來,將之應用於產品開發、設計以及該產品導入市場、直到退出整個市場的整段時 間稱之。在此階段時間內,技術歷經萌芽(emerging)、成長(growth)、成熟(maturity)、以及 飽和(saturation)四個階段,由於依技術生命週期所描繪出來的曲線形狀與英文字母 S 相似,

故又稱為 S 曲線[2]。

而 Ernst[3]指出專利活動也會隨著生命週期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態勢,如圖 2.4 與圖 2.5 所示,在描繪技術生命週期時,以技術績效或專利申請數為縱軸,時間或 R&D 投入金 額為橫軸來衡量技術發展趨勢,其將會遵守如圖 2.4 之型式演化,一般謂之為技術擴散或 技術採用過程[3]。

圖 2.4 技術生命週期的 S 曲線[3]

由圖 2.5 可說明技術生命週期中每一階段的專利活動[3];

a. 導入階段:

(1) 早期穩定的專利申請產生中斷現象。

(2) 專利申請的公司仍佔少數。

(3) 會根據新的技術,生產新產品上市。

b. 重整階段:

(1) 低成長階段,成長速度會比第一階段低。

(2) R&D 的焦點會根據第一階段的經驗著重新的重點。

c. 市場滲透階段:

(1) 專利的活動會開始增加。

(2) 專利的活動會達到最高峰。

圖 2.5 技術生命週期的專利活動[3]

專利管理及產業發展策略必須配合技術生命週期作適當的規劃,如表 2.1 所示,在技 術導入期時,宜儘量申請專利,以專利來卡位;在技術成長期時,則著重在發展或改良核

心技術的應用,做好專利佈局;在技術成熟期時,則著重於避免侵害他人之專利,熟悉各 種專利糾紛處理,積極進行專利資訊管理以及尋求專利授權;最後,在技術衰退期時,應 著重周邊技術與替代技術之申請,並將已過時的技術授權出去。

表 2.1 生命週期各階段可採行之策略

B. 生命週期分析(Logistic 成長模型) 橫軸來衡量技術發展趨勢。一般常用的曲線趨勢模型包括 Logistic Curve 與 Compertz Curve,鄭安欽[4]將專利資訊應用在前述兩種模型中,比較結果發現以 Logistic Curve 來解 釋是較適當的選擇,產業的成長情況會依對稱型 S 曲線來發展,在開始緩慢增加,反曲點 附近增加迅速,最後緩慢漸增接近一水平漸近線。

由此模型計算來得到產業生命週期,而生命週期的各個時點,則以美國 Rockefeller University 所開發的『Loglet Lab 2』軟體來計算 Logistic 成長模式。

對於兩岸能源科技目前所屬之技術生命週期階段,將以專家訪談調查以及 Logistic 成

β在式(2.5)中將表示為t ,式(2.5)即為 Logistic 成長模型的主要函數型態。 m

鑒於計畫是針對兩岸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進行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因此專利統計來源是 以台灣專利資料庫的相關專利進行;而大陸分面則是以大陸專利資料庫的相關專利數為分析主 體。如有資料取得困難時,則是以國際專利資料庫(IInternational Patent Documentation Center, INPODAC)中所匯集的專利資料為替代,該資料庫是由歐洲專利資料局(EPO)所整合原世界智慧 財產局(WIPO)的資料所得,同時進行每週定期維護,內容包括基本專利細節及所有申請專利國 家,所有家族記錄均為目錄(沒有摘要),覆蓋來自 66 個國家的專利記錄,以及 27 個國家相關 專利的法律地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