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香蘭長老教會的簡介與傳教史

第四章 新香蘭長老教會的社區營造

第一節 新香蘭長老教會的簡介與傳教史

東部原住民長老教會(阿美中會、東排中會、蘭嶼中會)的區域特性有四個特 點:(一)教會建堂面積以小型居多。(二)教會有九成以上是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成立。

(三)教會附近以農業區為主。(四)鮮少聯合的大型聚會崇拜,乃因為各族群的語言 不同之故(蔡主恩,1986:66)。新香蘭教會完全符合上述四個特性,以下為新香蘭 長老教會的簡介與傳教史。

新香蘭社區有二個不同的族群部落,一是排灣族的 lalauran(拉勞蘭)部落,二 是阿美族的 sasaljak(沙撒拉克)部落,兩族自日治時期合居至今,一般年長六十歳 以上之族人,均會講兩族的語言。新香蘭長老教會信徒大多是排灣族,其中也有 四、五戶之阿美族信徒,但大多數阿美族人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信徒與民間宗教。

新香蘭長老教會的宣教會史如下:

新香蘭長老教會的福音始於一位黃良生牧師,他於1956 年來展開宣教活動。

2 月 20 日就有了初熟的果子-林新生信主,6 月又有利口夫、羅新明及林秀妹 3 戶 信主,這4 戶就是新香蘭教會最初的信徒,並以林新生的家作為敬拜上帝的地方。

直到1958 年,在正興教會的協助下,搭蓋第一間茅草的禮拜堂,從此信徒就有了 一個固定敬拜上帝的地方,教勢的拓展更是順利,1959 年 8 月信徒戶從 4 戶就增 加到11 戶,信徒人數也增加了不少,狹小的破舊教會已無法負荷這樣的成長,遂 於 1964 年再以蘆葦草重新修建,直到 1972 年才將蘆葦屋頂改為瓦屋,但四面牆 仍以竹片為材料;又於1980 年重建一座以空心磚為牆、瓦片為頂的教會,使用到 1994 年的 5 月 4 號,信徒們因著 1985 年靈恩運動的緣故,教會信徒靈命受到很大 的更新,戶數更是增加到 30 幾戶左右,每個主日禮拜人數也將近 50 人左右,便 有了重新建堂的計畫。之後花了12 年的時間蓋了現今一棟三層樓(一樓禮拜挑高六 米)約 250 坪大的教會,其內部設備先進,又具原住民文化特色,內涵豐富的原住 民公共藝術品,是令很多人欽羨的現代原住民教會。33

33 整理自《新香蘭長老教會 2010 年信徒和會手冊》。新香蘭長老教會,台東,頁 2。

教會歷年重大事件如下:

表 4-1 新香蘭長老教會歷年重大事件 1956 福音是進入部落。

1957 開始有人信主並在信徒家中聚會。

1958 搭建臨時禮拜堂。

1964 修教堂(茅屋)。

1972 再修教堂(竹牆瓦屋)。 1980 重建教會為空心磚牆瓦屋。

1994 重建鋼筋水泥(現今教會),歷時十餘年信徒自己動工施作。建堂經費 支出約有18,000,000 元。

2009 新殿獻堂感恩禮拜

資料來源:新香蘭長老教會2010 年和會手冊 目前的新香蘭教會牧師是由當地出生的排灣族人戴牧師擔任,由 1999 年 8 月 1 日牧會至今,曾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東部排灣中會第二、三屆議長以及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第五十一、二屆之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之主任委員。也是新香蘭進 行社區營造的領導人。

圖 4-1 新香蘭長老教會外觀 圖 4-2 新香蘭長老教會內部禮拜堂 (取自拉勞蘭部落格342010/12/21) (取自拉勞蘭部落格 2010/12/21)

34 新香蘭營造團隊有設立拉勞蘭網路部落格,提供相關訊息與活動照片。

網址:http://dalalawdan.paiwan.hohayan.net.tw/modules/home/index.asp

第二節 新香蘭教會的社區營造歷程

新香蘭社區中同時擁有排灣族與阿美族,其中社區中的長老教會排灣族牧師 首先主導排灣族人做社區營造的工作,戴牧師認為教會除了解決現實問題外,跟 其他社區工作者不同的是重視信仰與精神的層面,在幾年的努力之後,戴牧師在 社區中所推動的社造成果在台東也是頗有名氣,其中小米文化圈的提倡更是其他 部落復興小米文化的典範,台東農改場在2010 年 5 月 5 日就將新開發的台東 8 號 新種小米選在新香蘭的「拉勞蘭小米工藝坊」舉辦栽培示範觀摩會35

新香蘭社區營造的成功,經常是許多社區仿效的對象,然而新香蘭社區營造的 工作者古幹事卻認為這不是草率就能夠做到的,一定需要時間與考驗,人力的調 配也考驗部落族人與領導者的智慧。

我就常常跟他們分享,之前很多人誤會,不論經費怎樣的,自己人或其他部 落的人都有,然後我們就是聽聽就好,也要吸收,像很多人進來聽到很多聲音就 受傷,不做了而離開,也有很多,所以我們二個(戴牧師、古幹事)可能是鐵人吧。

(A1 田野筆記 20101014)

一、以文化復振開始的社區營造

十幾年以前幾乎沒有人認為新香蘭有排灣族,所有人都認為新香蘭是一個阿 美族社區,對於新香蘭的排灣族來說,他們的文化早已被阿美族同化,許多傳統 服飾是阿美族式的。因此,尋找自己部落的根以及母語成了戴牧師最早著手的部 份。

大約在 1996 年左右,從神學院畢業的戴牧師回到部落,他便思考著自己的部 落能夠有怎樣子的一個作為,甚受基督長老神學開放式思想學習的他,對於自己 部落文化的復興成了他往後推動社區營造的濫觴,雖然當時還沒有所謂的社區營 造概念,所以在那段時間只是尋求一種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且從文化的角度 切入,當時排灣族的文化是慢慢建構的,首先戴牧師花了許多時間做田調,實地 去了解部落的歷史,也透過跟部落的耆老做接觸、對話,藉此學習母語。

當我們去從事祭典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做田調去了解這個祭典的意義,不然的 話像我這年紀的原住民也會覺得豐年祭難得嘛、從外面回來大家喝喝酒、見見面、

吃吃飯,大家的想法就是這樣而已。(戴牧師口述田野筆記 2010/10/01)

新香蘭恢復排灣族的豐年祭是在 1996 年開始,當時在籌備會當中戴牧師便提 出了應恢復排灣文化的理念,社區居民見他才20 幾歲又很有想法便選他為豐年祭

35 參閱聯合報 B1,2010/5/4。

的總幹事。然而,中斷了20 幾年沒穿排灣族服飾的族人,一下子要改變卻不是容

2010/10/14) 2010/10/01)

於是戴牧師開始更積極尋求合作的機會,提供產業方面的就業機會給阿美族

配,沒有人會質疑頭目的分配,而現在部落已經受資本主義影響很深,在資源的

八、跨越社區的社區營造

撒可努》39的出書後,新香蘭排灣族的名氣達到鼎盛,外地的參訪團開始陸陸續續

39 此書的作者是新香蘭排灣族人亞榮隆撒可努(Ahronglong Sakinu),此書主要在寫撒可努從小在父 親身上學的獵人哲學,以生動的故事述說排灣族文化的哲學與美麗。

(蔡主恩,1986:66-78),因此如何改善原住民經濟問題一直是民間與政府部門嘗 試解決的問題。

許多的社區在進行社區營造計畫時,都是藉由申請經費來營造社區,透過經 費解決在地就業問題,然而經費使用完,營造工作就宣告結束。新香蘭社區營造 的做法雖然注重在產業的區塊,但是所尋求的卻是更長遠的發展目標,就是希望 社區營造的工作生生不息,然而為了要能夠達成此目的,還是必須透過產業不斷 的讓經濟資源能夠注入在社區裡面。社區總體營造許多的計畫必須透過非營利組 織的方法去運作,然而這不利於其理想中社區營造的終極目標,如果社區要自立 自主就必須要有經濟的來源,戴牧師把非營利的組織轉化成為一個營利事業體,

藉此提供團隊穩定的經濟收入。

新香蘭社區利用居民一起從事某項營造計畫裡面的工作,藉此建構成一個經 濟體,這個經濟體就是供養部落裡面許多需要經濟收入以及需要被照顧的人,利 用撰寫計畫的方式,申請許多公部門的營造計畫,除了能取得經費外,也能提供 社區族人工作機會,例如行政院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原民會的部落重點計畫 以及一些比較大型計畫如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等等,讓一些失業的人能留 在部落裡面,另外,也能利用經費補助的方式,協助居民生產一些作物,並且把 它行銷出去來賺取利潤。戴牧師認為經濟來源的安定是部落發展重要的指標:

一個人經濟生活的安定就等同於一個家庭的安定,讓他的家庭無後顧之憂,

如果安定之後人就能想要有更多的發揮,這時就能把這群人組織起來,為部落也 為社區做更大的計畫和發展計畫。(戴牧師訪談筆記 2010/10/01)

在 2010 年,戴牧師的社區營造團隊大約就有二十幾個固定的工作人員,鼎盛 時期甚至有到三十個,然而新香蘭的產業發展並不是最終目標,社區的和諧、生 活的安定、能妥善照顧需要的人才是首要目的。

很多部落想做產業產業,一講到產業就講到錢…但這個要打問號啦,我們也 不敢說做產業就是要賺錢…因為這個很難啦!(戴牧師訪談筆記 2010/10/01) 戴牧師認為產業應該是在整個社區營造計畫中的中、後半段再出現,因為產 業會衍生出很多的問題,一開始進行社造應避免碰觸產業方面的東西,不然原本 很好的美意,到後來就產生很多問題,社區營造最重要的是人的部分,而他的團 隊在人的部分的營造是透過教會、信仰的部分來進行,就是比較特別也是其優勢 的地方。所以每當別的社區的人來參訪時,他往往就會著重講人的營造的過程,

他認為這個部份才是最重要也最核心的。

十一、共同的分享時間來培養默契

在戴牧師的社造團隊中,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做法,就是不同的營造部門之工

關係、增強家庭成員的技巧與能力、協助家庭與部落使用各式資源與服務以及提 昇婦女角色與地位。40

「家婦中心」所從事的內容除了建立服務地區與輔導人口群統計資料、個案 管理與轉介、團體或社區工作專案服務、建立服務地區資源網絡,同時也協助就 業服務站從事原住民就業求職的服務,並每年計畫辦理「部落成長團體」、「志工 訓練」、「部落講座」等業務,「家婦中心」每年都要受原民會所委託之專業單位評

「家婦中心」所從事的內容除了建立服務地區與輔導人口群統計資料、個案 管理與轉介、團體或社區工作專案服務、建立服務地區資源網絡,同時也協助就 業服務站從事原住民就業求職的服務,並每年計畫辦理「部落成長團體」、「志工 訓練」、「部落講座」等業務,「家婦中心」每年都要受原民會所委託之專業單位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