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頁 39-63)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驗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 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之差異,人口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每 月零用錢」、「運動實際花費」、「父母親教育程度」、「每次運動持續時間」、「運動 強度」、「每週運動次數」、「最常運動時段」、「運動團隊經驗」。在單因數變異數 分析中,F 值達顯著水準(p<.05)時,則進一步採用雪費爾事後考驗(Scheffe’s

method)及杜納 T3 檢定(Dunnett T3)來進行事後檢定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對內在心理因素差異性分析

由不同性別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獨立樣本 t 考驗,發現 台北市公立男女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中,男生在運動結果期待、運動自我效 能、運動自覺利益及運動享樂感上的認知程度皆較女生為高,女生則在運動自覺 障礙上的認知比男生來得高。男女生對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的認定達顯著差異水 準。(如表4-4-1所示)。

表 4-4-1 性別對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男 3.68 .721

運動自我效能

女 3.40 .789 4.152 .000**

男 4.29 .566 運動結果期待

女 4.13 .607 2.967 .000**

男 4.08 .644 運動自覺利益

女 3.86 .718 3.572 .000**

男 2.98 .727 運動自覺障礙

女 3.23 .614 -4.101 .000**

男 3.96 .705 運動享樂感

女 3.55 .827 6.057 .000**

*表p<.05, **表p<.01

二、不同年級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從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4-2所示),可以發現內在心理因素中,運動自我效能以高三感受程度最高,高 一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高一感受程度最高,高三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高一感 受程度最高,高三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高三感受程度最高,高二最低;運動享 樂感以高二感受程度最高,高三最低。

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價值觀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4-4-2 所示),可以發現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皆未達顯著 差異水準。

表 4-4-2 年級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年級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高一 3.50 .752

高二 3.55 .811 運動自我效能

高三 3.59 .746

.747 .474 高一 4.25 .534

高二 4.21 .595 運動結果期待

高三 4.14 .661

1.702 .183 高一 4.02 .634

高二 3.94 .735 運動自覺利益

高三 3.92 .717

1.124 .326 高一 3.11 .671

高二 3.08 .674 運動自覺障礙

高三 3.12 .712

.150 .860 高一 3.76 .751

高二 3.80 .828 運動享樂感

高三 3.71 .823

.490 .613

*表p<.05, **表p<.01

三、不同零用錢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從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如表4-4-3所示),可以發現在運動自我效能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生感受 程度最高,5001-8000元者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生感 受程度最高,8000元以上者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生 感受程度最高,5001-8000元者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零用錢5001-8000元的高中 生感受程度最高,3001-4000元者最低。運動享樂感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 生感受程度最高,5001-8000元者最低。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 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4-4-3所示),可以發現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 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上皆達未顯著差異水準。

表4-4-3 零用錢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零用錢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000以下 3.57 .760

1001-2000 3.50 .760 2001-3000 3.51 .754 3001-4000 3.51 .703 4001-5000 3.71 .809 5001-8000 3.06 .556 運動自我效能

8000以上 3.66 1.22

1.389 .217

1000以下 4.28 .555 1001-2000 4.17 .611 2001-3000 4.19 .531 3001-4000 4.15 .638 4001-5000 4.29 .550 5001-8000 3.88 .232 運動結果期待

8000以上 3.82 1.292

2.045 .058

續下頁

表4-4-3(續)零用錢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零用錢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000以下 4.02 .661

1001-2000 3.96 .701 2001-3000 3.90 .674 3001-4000 3.94 .727 4001-5000 4.05 .641 5001-8000 3.58 .523 運動自覺利益

8000以上 3.70 1.28

1.210 .299

1000以下 3.08 .702 1001-2000 3.20 .635 2001-3000 3,09 .707 3001-4000 3.02 .717 4001-5000 3.00 .601 5001-8000 3.46 .538 運動自覺障礙

8000以上 3.45 .713

1.864 .085

1000以下 3.80 .799 1001-2000 3.72 .794 2001-3000 3.74 .850 3001-4000 3.74 .633 4001-5000 3.90 .718 5001-8000 3.20 .783 運動享樂感

8000以上 3.77 1.29

1.400 .213

*表 p<.05, **表 p<.01

四、不同運動實際花費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性分析

從三個月以來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平 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4-4 所示),發現運動自我效能以花費 1001-2000 元最高,

0 元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 4001-5000 元最高,0 元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花費 4001-5000 元最高,0 元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花費 5001 元以上最高,3001-4000 元最低。運動享樂感以花費 2001-3000 元最高,0 元最低。

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 4-4-4 所示),發現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我 效能(F=5.665,p=.000)、運動結果期待(F=2.376,p=.028)、運動自覺利 益(F=2.344,p=.030)、運動享樂感(F=8.845,p=.000)的認知上有顯著差 異。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我效能

(1-1000 元、1001-2000 元>0 元)、運動享樂感(1-1000 元、1001-2000 元、

2001-3000 元>0 元)達顯著差異水準。

5.665 .000** 1-1000>0 1001-2000>0

1. 0 4.13 .634

表4-4-4(續)運動實際花費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1000>0 1001-2000>0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二)母親教育程度

從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平均數及標準 差(如表4-4-6所示),發現運動自我效能以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的高中生 感受程度最高,國中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的高中生 感受程度最高,國中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的高中生 感受程度最高,國中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的高中生感受程 度最高,小學以下最低。運動享樂感以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的高中生感受 程度最高,國中最低。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 4-4-6 所示),可以發現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 心理因素上未達顯著差異水準。顯示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 人內在心理因素的認知上並無顯著差異。

表 4-4-6 母親教育程度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表

內在心理因素 教育程度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小學以下 3.58 .684

國中 3.40 .782 高中 3.50 .835 大專院校 3.58 .725 運動自我效能

研究所以上 3.61 .714

.721 .578

小學以下 4.22 .600 國中 4.14 .583 高中 4.20 .624 大專院校 4.21 .582 運動結果期待

研究所以上 4.36 .424

.648 .628

續下頁

表 4-4-6 母親教育程度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表

內在心理因素 教育程度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小學以下 4.00 .587

國中 3.90 .747 高中 3.96 .705 大專院校 3.97 .680 運動自覺利益

研究所以上 4.07 .719

.313 .869

小學以下 2.91 .648 國中 3.11 .712 高中 3.14 .696 大專院校 3.13 .667 運動自覺障礙

研究所以上 2.94 .689

.1304 .267

小學以下 3.97 .720 國中 3.52 .866 高中 3.74 .798 大專院校 3.76 .780 運動享樂感

研究所以上 3.99 .784

2.335 .055

*表p<.05, **表p<.01

六、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從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平均數及 標準差(如下頁表4-4-7所示),在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結果期待、運動自覺利益、

運動享樂感皆以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三小時以上的高中生最高,無~三十分鐘以內 最低。運動自覺障礙則每次運動持續時間無~三十分鐘以內者最高,三小時以上 的高中生最低。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如表4-4-7所示),發現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 動自我效能(F=14.708,p=.000)、運動結果期待(F=5.775,p=.000)、運動

自覺利益(F=7.443,p=.000)、運動自覺障礙(F=13.556,p=.000)、運動享

表4-4-7(續)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表p<.05, **表p<.01

七、不同運動強度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強>弱)、運動自覺利益(強>中>弱)、運動自覺障礙(弱>中>強)、運動

*表p<.05, **表p<.01.

八、每週不同運動次數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4-4-9所示),可以發現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 我效能(F=17.867,p=.000)、運動結果期待(F=4.498,p=.000)、運動自覺 利益(F=9.067,p=.000)、運動自覺障礙(F=11.055,p=.000)、運動享樂感

(F=26.135,p=.000)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每週不同運動次

表4-4-9(續)每週運動次數對運動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4-4-10所示),可以發現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 自我效能(F=23.753,p=.000)、運動結果期待(F=9.385,p=.000)、運動自 覺利益(F=12.059,p=.000)、運動自覺障礙(F=11.907,p=.000)、運動享 樂感(F=35.042,p=.000)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最常運動時 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我效能(只有上體育課時最低)、運動結果 期待(放學後、週末>只有上體育課時)、運動自覺利益(放學後、週末>只有 上體育課時)、運動自覺障礙(只有上體育課時最高)、運動享樂感(只有上體 育課最低)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4-4-10 最常運動時段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

理因素 時段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下課時間 3.64 .801

放學後 3.74 .705 週末 3.66 .731 運動自

我效能

只有上體育課時 3.10 .709

23.753 .000**

下課>體育課 放學>體育課 週末>體育課

下課時間 4.04 .744 放學後 4.29 .562 週末 4,32 .512 運動結

果期待

只有上體育課時 4.01 .616

9.385 .000** 放學>體育課 週末>體育課

下課時間 3.87 .818 放學後 4.12 .640 週末 4.05 .616 運動自

覺利益

只有上體育課時 3.69 .714

12.095 .000** 放學>體育課 週末>體育課

*表p<.05, **表p<.01 續下頁

表4-4-10(續)最常運動時段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表p<.05, **表p<.01

本節小結與討論:

本節是分析不同人口背景變項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差 異,茲將研究結果及相關研究討論分述如下:

一、不同性別方面:

不同性別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認知皆達顯著差異水準。研

不同性別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認知皆達顯著差異水準。研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頁 39-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