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依據研究目的與設計,將收集資料統計分析。本章分為七節依序為:第一節 受測樣本分析;第二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內在心理因素、運動價 值觀描述性統計分析;第三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第四節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第五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 差異分析;第六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對運動價值觀差異分析;第七 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內在心理因素對運動價值觀差異分析。

第一節 受測樣本分析

本研究的人口背景變項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統計變項,第二部分為 運動行為。人口統計變項包含:性別、年級、父母教育程度、每月零用錢、三個 月以來在實際運動花費。運動行為包含:每次運動持續時間、運動強度、每週運 動次數、最常運動時段、有無運動團隊經驗等,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的描述如下:

一、性別

由表4-1-1全體樣本性別分配統計表得知,研究對象性別分配情形。在本研 究受測高中生中,「男性」257 位,佔49.6﹪;「女性」261 位,佔50.4﹪。

表4-1-1 全體樣本性別分配統計表

性別 樣本數 百分比(%)

男性 257 49.6

女性 261 50.4

總計 518 100

(2)

二、年級

由表4-1-2全體樣本年級分配統計表得知,受測高中生年級分別為,一年級214 位,佔全體高中生41.3%;二年級157位,佔全體高中生30.3%;三年級147位,

佔全體高中生28.4%。

表4-1-2 全體樣本年級分配統計表

年級 樣本數 百分比(%)

一年級 214 41.3

二年級 157 30.3

三年級 147 28.4

總計 518 100.0

三、每月零用錢

由表 4-1-3 全體樣本每月零用錢分配統計表得知,每月零用錢 1000 元以下 者最多,有 197 位,佔全體樣本 38.3%;1001~2000 元者有 129 位,佔全體樣本 24.9%;2001~3000 元者有 64 位,佔全體樣本 12.4%;3001~4000 元者有 63 位,

佔全體樣本 12.2%;4001~5000 元者有 40 位,佔全體樣本 7.7%;5001 元以上 者最少,有 21 位,佔全體樣本 4.1%。

表 4-1-3 全體樣本每月零用錢分配統計表

每月零用錢(元) 樣本數 百分比(%)

1000以下 197 38.3

1001-2000 129 24.9 2001-3000 64 12.4 3001-4000 63 12.2 4001-5000 40 7.7

5001以上 21 4.1

遺漏值 4 0.8

總計 518 100.0

(3)

四、三個月以來在運動的實際花費

由表 4-1-4 全體樣本三個月以來在運動的實際花費分配統計表得知,0 元,

有 263 人,佔全體 50.8%;1~1000 元有 157 人,佔全體 30.3%;;1001~2000 元有 54 人,佔全體 10.4%;2001~3000 元有 25 人,佔全體 4.8%;3001-4000 元 有 5 人,佔全體 1%;4001~5000 元有 3 人,佔全體 0.6%;5001 元以上,有 9 人,

佔全體 1.7%。

表 4-1-4 全體樣本三個月以來在運動實際花費分配統計表

運動實際花費(元) 樣本數 百分比(%)

0 263 50.8

1-1000 157 30.3 1001-2000 54 10.4 2001-3000 25 4.8 3001-4000 5 1.0 4001-5000 3 0.6

5001以上 9 1.7

遺漏值 2 0.4

總計 518 100.0

五、父母親教育程度

由下頁表 4-1-5 全體樣本父親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得知,父親教育程度小學 以下有 26 人,佔全體 5.0%;國中有 46 人,佔全體 8.9%;高中有 146 人,佔全 體 28.2%;大專院校最多,有 254 人,佔全體 49 %;研究所以上者有 41 人,佔 全體 7.9%。

(4)

表 4-1-5 全體樣本父親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

教育程度 樣本數 百分比(%)

小學以下 26 5.0

國中 46 8.9

高中 146 28.2

大專院校 254 49.0

研究所以上 41 7.9

遺漏值 5 1.0

總計 518 100.0

由表 4-1-6 全體樣本母親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得知,母親教育程度小學以下 者 37 人,佔全體 7.1%;國中者有 48 人,佔全體 9.3%;高中者有 189 人,佔全 體 36.5%;大專院校者有 216 人,佔全體 41.7%;研究所以上者有 26 人,佔全 體 5.0%。

表 4-1-6 全體樣本母親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

教育程度 樣本數 百分比(%)

小學以下 37 7.1

國中 48 9.3

高中 189 36.5

大專院校 216 41.7

研究所以上 26 5.0

遺漏值 2 0.4

總計 518 100.0

六、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

由表 4-1-7 全體樣本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分配統計表得知,每次運動持續時 間在無~三十分鐘以內者有 103 人,佔全體 20.3%;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在三十分 鐘~一小時以內者有 243 人,佔全體 46.9%;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在一小時~二小 時以內者有 107 人,佔全體 20.7%;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在二小時~三小時以內者

(5)

有 31 人,佔全體 6.0%;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在三小時以上者有 31 人,佔全體 6.0%。

表 4-1-7 全體樣本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分配統計表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 樣本數 百分比(%)

無~三十分鐘以內 103 20.3

三十分鐘~一小時 243 46.9

一小時~二小時 107 20.7

二小時~三小時 31 6.0

三小時以上 31 6.0

遺漏值 1 0.2

總計 518 100.0

七、運動強度(激烈程度)

由表 4-1-8 全體樣本運動強度分配統計表得知, 運動強度弱者有 47 人,佔 全體樣本 9.1%;運動強度為適中有 248 人,佔全體樣本 47.9%;運動強度為有 些強者有 216 人,佔全體樣本 41.7%。

表 4-1-8 全體樣本運動強度分配統計表

運動強度 樣本數 百分比(%)

弱 47 9.1

中 248 47.9

強 216 41.7

遺漏值 7 1.4

總計 518 100.0

八、每週運動次數

由表 4-1-9 全體樣本每週運動次數分配統計表得知,每週運動次數為 0 次者 有 115 人,佔全體樣本 22.2%;每週運動 1 次者有 109 人,佔全體樣本 21.0%;

每週運動次數為 2 次者有 140 人,佔全體樣本 27.0%;每週運動次數為 3 次者有 61 人,佔全體樣本 11.8%;每週運動次數為 4 次者有 41 人,佔全體樣本 7.9%;

(6)

每週運動次數為 5 次以上者有 50 人,佔全體樣本 9.7%。

表 4-1-9 全體樣本每週運動次數分配統計表

每週運動次數 樣本數 百分比(%)

0 115 22.2

1 109 21.0

2 140 27.0

3 61 11.8

4 41 7.9

5次以上 50 9.7

遺漏值 2 0.4

總計 518 100.0

九、最常運動時段

由表 4-1-10 全體樣本最常運動時段分配統計表得知,最常於下課時間運動 者有 38 人,佔全體樣本 7.3%;最常於放學後運動者有 183 人,佔全體樣本 35.3%;

最常於週末運動者有 158 人,佔全體樣本 30.5%;只有在上體育課時運動者有 138 人,佔全體樣本 26.6%。

表 4-1-10 全體樣本最常運動時段分配統計表

時段 樣本數 百分比(%)

下課時間 38 7.3

放學後 183 35.3

週末 158 30.5

只有上體育課時 138 26.6

遺漏值 1 0.2

總計 518 100.0

十、是否有運動團隊經驗

由下頁表 4-1-11 全體樣本運動團隊經驗分配統計表得知,有運動團隊經驗 者有 167 人,佔全體樣本 32.2%;無運動團隊經驗者有 351 人,佔全體樣本 67.8%。

(7)

表 4-1-11 全體樣本運動團隊經驗分配統計表,

有無經驗 樣本數 百分比(%)

有 167 32.2

無 351 67.8

總計 518 100.0

本節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研究樣本的人口背景變項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統計變項,第 二部分為運動行為。茲將本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分析討論分述如下:

(一)人口統計變項

在人口統計變項方面,在「性別」上,男性 257 位,佔 49.6﹪;女性 261 位,

佔 50.4﹪;在「年級」上,一年級 214 位,佔全體 41.3%;二年級 157 位,佔全 體 30.3%;三年級 147 位,佔全體 28.4%,在年級人數的差距上,本研究雖採分 層隨機抽樣的方式,力求性別及年級樣本數能平均分配,但受限於越高年級學生 課業壓力的關係,影響到抽樣的數目,以至會有如此差距。

每月零用錢則在1000元以下者最多,佔全體樣本38.3%,5001元以上者最 少,佔全體樣本4.1%;三個月以來在運動的實際花費以0元最多,佔全體樣本50.8

%,4001-5000元以上最少,佔全體樣本0.6%。行政院主計處(2005)在「93年 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指出台北市所得收入為全台最高,與本研究結果有所差異。

本研究推測與現行學生就學制度有關,國中多採戶籍地區學區制,所以台北市的 國中多是台北市本地的青少年就讀,而高中則是以基本學力測驗的方式入學,外 縣市的青少年,只要分數達到台北市公立學校成績標準,也可就讀台北市公立高

(8)

中,所以有跨區就學的情形,以致造成差異的結果。

父親教育程度以大專院校最多,佔全體樣本 49%,小學以下最少,佔全體 樣本 5%;母親教育程度以大專院校者最多,佔全體樣本 41.7%,研究所以上者 最少,佔全體樣本 5%。

(二)運動行為

在每次運動持續時間方面,以三十分鐘~一小時以內者最多,佔全體樣本

46.9%,三小時以上者及二~三小時最少,各佔全體樣本6%,三十分鐘以上者 佔67.6%,在師大體研中心(2005)「94年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成果 報告書」指出台北市高中生每次運動持續時間達30 分以上者有63.4%,與本研 究結果相近。

運動強度方面,以適中的人最多,佔全體樣本47.9%,運動強度弱者為最少,

佔全體樣本9.1%。每週運動次數上,以每週運動2次者最多,佔全體樣本27%,

每週運動次數為4次者最少,佔全體樣本7.9%,其中三次以上者佔29.4%,此結 果也與師大體研中心(2005)「94年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成果報告書」

指出,台北市高中職學生每週運動三次以上佔27.7%的結果相似。顯示大部分台 北市公立高中生是沒有達到教育部推動「運動333」體適能要求。

最常運動時段則以放學後運動者最多,佔全體樣本35.3%,最常於下課時間 運動者最少,佔全體樣本7.3%;有運動團隊經驗者有167人,佔全體樣本32.2%;

無運動團隊經驗者有351人,佔全體樣本67.8%。

(9)

第二節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內在心理因素及 運動價值觀描述性統計分析

研究對象在運動社會支持包括「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社會支持」、

「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內在心理因素包括「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結果期待」、

「運動自覺利益」、「運動自覺障礙」、「運動享樂感」五面向。運動價值觀包 括「個人性目的價值」、「社會性目的價值」、「能力性手段價值」、「道德性 手段價值」四面向。茲將內容分析如下:

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描述性統計分析

研究對象的運動社會支持包括三項,分別為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社 會支持及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如下頁表 4-2-1),有關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 會支持,本研究是以三項運動社會支持個別的平均數來衡量,三項運動社會支持 各有 10 題,如表 4-2-1 所示。每題得分最高 5 分表示非常同意,4 分表示同意,

3 分表示沒意見,2 分表示不同意,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理論平均分數為 3 分,

若分數達到 3 分以上,表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對於該題項運動社會支持度高。

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整體平均分數為 2.59 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 3 分,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度低。除建議我運動(3.25 分)、

鼓勵我運動(3.32 分)分數高於理論平均分數外,其他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顯 示家人運動社會支持集中於「建議我運動」、「鼓勵我運動」這二方面,其他運動 社會支持皆低。

(10)

在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上,整體平均分數為 2.76 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 3 分,

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度低。除了陪我一起運動(3.7 分)、鼓 勵我運動(3.01 分)、指導我運動(3.03 分)、和我討論運動(3.17 分)高於理論 平均分數外,其餘題項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顯示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集中於「陪 我一起運動」、「鼓勵我運動」、「指導我運動」、「和我討論運動」四方面。

在教師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整體平均分數為 2.16 分,各題項皆低於理論低 於平均分數 3 分,以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度普遍偏低。

整體來說,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度普遍偏低,三者以教師運動社 會支持度為最低,家人次之,同儕運動社會支持最高。顯示教師對台北市公立高 中生運動社會支持普遍不足,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主要在建議我運動、鼓勵我運動 兩方面上;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則主要在陪我一起運動、鼓勵我運動、指導我運動、

和我討論運動三方面上。

表 4-2-1 全體樣本運動社會支持平均分數統計表

運動社會支持 題號及題項 平均分數 整體平均分數 1.陪我一起運動 2.31

2.建議我運動 3.25 3.鼓勵我運動 3.32 4.指導我運動 2.13 5.告訴我運動的好處 2.97 6.提供經濟贊助 2.75 7.和我討論運動 2.44 8.稱讚我的體能狀況 2.23 9.協助我計畫運動活動 2.09 家

人 運 動 社 會 支 持

10.讚美我的運動表現 2.45

2.59

續下頁

(11)

表 4-2-1(續)全體樣本運動社會支持平均分數統計表

運動社會支持 題號及題項 平均分數 整體平均分數 1.陪我一起運動 3.7

2.建議我運動 2.99 3.鼓勵我運動 3.01 4.指導我運動 3.03 5.告訴我運動的好處 2.53 6.提供經濟贊助 1.74 7.和我討論運動 3.17 8.稱讚我的體能狀況 2.38 9.協助我計畫運動活動 2.28 同

儕 運 動 社 會 支 持

10.讚美我的運動表現 2.81

2.76

1.陪我一起運動 1.67 2.建議我運動 2.44 3.鼓勵我運動 2.57 4.指導我運動 2.74 5.告訴我運動的好處 2.89 6.提供經濟贊助 1.51 7.和我討論運動 2.05 8.稱讚我的體能狀況 1.89 9.協助我計畫運動活動 1.77 老

師 運 動 社 會 支 持

10.讚美我的運動表現 2.11

2.16

二、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內在心理因素描述性統計分析

研究對象的內在心理因素包括: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結果期待、運動自覺利 益、運動自覺障礙及運動享樂感五種。有關內在心理因素的測量,本研究是以五 項內在心理因素個別平均分數加以衡量,內在心理因素題項及題號如下頁表

4-2-2所示。得分5分表示非常同意,4分表示同意,3分表示沒意見,2分表示不 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理論平均分數為3分,若是平均數達到3分以上,表 示研究對象對該題項內在心理因素認知較高。

(12)

在整體平均數方面,運動自我效能為3.51分、運動結果期為4.21分、運動自 覺利益為3.97分、運動自覺障礙為3.11分、運動享樂感為3.76分,五面向皆高於 理論平均分數3分。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結果期待、運 動自覺利益、運動自覺障礙、運動享樂感普遍較高。在運動自覺障礙中以「課業、

社團繁忙沒有時間」、「沒有方便的運動場所」、「懶惰」、「缺乏運動的技術」

得分高於理論平均數,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自覺障礙集中於此四方面。

五項內在心理因素中尤以運動結果與期待最高,運動自覺利益次之,運動自 覺障礙為最低。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對於參與運動後,所產生的預期結果之評 價有正面認知,普遍瞭解運動可以帶來的好處。另外,研究也顯示台北市公立高 中生在採取運動行為後,有獲得生理、心理、社交或其他層面利益。運動自覺障 礙上則以「課業、社團繁忙沒有時間」、「沒有方便的運動場所」、「懶惰」、

「缺乏運動的技術」為主要的運動障礙。

表 4-2-2 全體樣本內在心理因素平均分數統計表 內在心

理因素 題號及題項 平均

分數

整體平 均分數 1.我會樂意去面對那些對我有挑戰性的運動 3.71

2.在運動或比賽過程中遭遇挫折,我會設法克服它 3.92 3.當遇到生疏的運動時,我會去嘗試,直到會玩為止 3.61 4.當新的運動看起來有些難度時,我還是會學習它 3.72 5.在運動的世界中,我是個有自信的人 3.21 6.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贏得比賽 3.36 7.我常常能達成自己設定的運動目標(學會某項技

能、贏得比賽、減肥成功等)

3.28 8.在運動的世界裡,我經常能獲得滿足感。 3.51 9.我覺得運動能讓我有盡情揮灑的空間。 3.37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10.我喜歡和強手一起運動,比個高下。 3.45

3.51

續下頁

(13)

表 4-2-2(續 1)全體樣本內在心理因素平均分數統計表 內在心

理因素 題項及題號 平均

分數

整體平 均分數

1.增進身體健康 4.60

2.控制體重、使身材更好 4.47

3.增進體適能(心肺耐力、肌力、柔軟度) 4.57

4.有助於睡眠 4.30

5.使心情愉快 4.32

6.使我放鬆心情、紓解我的壓力 4.32 7.結交更多朋友,並增進與朋友的友誼 4.12

8.提升生活品質 3.86

9.使我更有恆心與毅力 3.89

10.獲得成就感 3.89

運 動 結 果 期 待

11.增加我的自信心 4.01

4.21

1.增加我的體適能(心肺耐力、肌力、柔軟度) 4.23

2.有助於睡眠 4.14

3.使心情愉快 4.11

4.使我放鬆心情、紓解我的壓力 4.16 5.結交更多朋友,並增進與朋友的友誼 3.92

6.提升生活品質 3.77

7.使我更有恆心與毅力 3.83

8.獲得成就感 3.81

自 覺 運 動 利 益

9.增加我的自信心 3.79

3.97

1.課業、社團繁忙沒有時間 3.62

2.沒有方便的運動場所 3.51

3.懶惰(僅心裡想,身體卻懶得去運動) 3.42

4.運動傷害 2.81

5.缺乏運動的技術 3.05

6.體力不好 2.82

7.沒有意願,缺乏興趣 2.95

8.心情不好 2.82

自 覺 運 動 障 礙

9.身體疾病 2.99

3.11

續下頁

(14)

表 4-2-2(續 2)全體樣本內在心理因素平均分數統計表 內在心

理因素 題項及題號 平均

分數

整體平 均分數

1.我享受運動 3.99

2.我覺得運動十分有趣 4.01

3.運動是愉悅的事 4.05

4.運動時我十分投入 3.95

5.運動時我感覺非常有樂趣 3.99 6.運動讓我覺得身心舒暢 4.03 7.我運動時覺得精力充沛 3.82 8.運動完全不會帶給我挫折感 2.91

9 當我運動時有滿足感 3.68

10.運動讓我有高度的成就感 3.46 運

動 享 樂 感

11.運動讓我充滿自信 3.50

3.76

三、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描述性統計分析

運動價值觀包括四項:個人性目的價值、社會性目的價值、能力性手段價值、

道德性手段價值,有關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的測量,本研究是四項運動 價值觀個別平均數加以衡量,個人性目的價值有 8 題、社會性目的價值有 7 題、

能力性手段價值有 6 題、道德性手段價值 7 題,如下頁表 4-2-3 所示。每題得分

5 分表示非常同意,4 分表示同意,3 分表示沒意見,2 分表示不同意,1 分表示 非常不同意,理論平均分數為 3 分,若是分數達到 3 分以上,表示台北市公立高 中生對於該題項運動價值觀認同度高。

四項運動價值觀分數高低依序為:道德性手段價值 4.21 分、社會性目的價 值 4.02 分、個人性目的價值 3.80 分、能力性手段價值 3.60 分。顯示台北市公立 高中生最同意透過運動可以表現合乎人際行為的適當舉止;也同意運動可以滿足 團體的發展或生存目標。並認同運動得以滿足個人生活或生存的目標,肯定運動

(15)

具備實現自我目標與突顯個人才能的價值。

表 4-2-3 全體樣本運動價值觀平均分數表 運動

價值觀 題號及題項 平均

分數

整體 平均 分數 1.運動讓我樂在其中,感覺很好、很興奮 3.84

2.參與或觀賞一場好的比賽是相當振奮人心的 4.17

3.運動可以促進健康 4.36

4.運動是可以展現自己能力、技巧的舞台 3.95 5.運動讓我得到一些額外的報酬、獎勵(獎學金、獎品等) 2.94

6.運動能抒解我的緊張情緒與煩悶 3.97

7.運動能使我懂得欣賞運動的力與美 3.63 個

人 性 目 的 價 值

8.運動能讓我達成自我目標,瞭解生命意義(自我實現) 3.54

3.80

9.運動要公平參加比賽、不欺騙 4.41

10.運動過程中可以讓我與同伴交流互動 4.17 11.運動可以增加我們班級或團隊的凝聚力 4.20

12.運動能增進我和他人的友誼 4.06

13.參與、觀賞運動是愛國的表現(如:為中華隊加油) 3.86

14.運動能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 3.86

社 會 性 目 的 價

15.運動對於促進世界和平有所貢獻 3.62

4.02

16.運動讓人看起來很棒,可以吸引別人目光 3.91 17.英雄主義是運動的一部份,我也希望在運動中成為英雄 3.35

18.運動能讓我產生自信心 3.59

19.運動能讓我培養接受挑戰與競爭的勇氣 3.81 20.對我來說運動競爭得到勝利很重要 3.37 能

力 性 手 段 價

21.運動滿足我的成就感 3.61

3.60

22.一起運動的同伴要相互關懷 4.13

23.運動時我會努力融入團隊中 4.16

24.在運動或比賽中要自律、有良知,並且全力以赴 4.31

25.遵守規則,不會破壞比賽 4.35

26.運動要服從教練、老師、隊長指示 4.21 27.運動要有運動精神,運動風度佳,不會輸不起 4.29 道

德 性 手 段 價

28.運動能讓我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 4.04

4.21

本節小結與討論:

(16)

以下茲將研究對象在運動社會支持、內在心理因素、運動價值觀描述性統計 分析結果及相關研究討論分述如下:

一、運動社會支持

(一)家人運動社會支持

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整體平均分數為 2.59 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 3 分,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度低。家人運動社會支持集中於「建 議我運動」、「鼓勵我運動」這二方面。

家人運動社會支持集中於「建議我運動」、「鼓勵我運動」這二方面。顯示家 人對於運動行為仍有所認同,也瞭解運動的好處,但是在整體運動社會支持上還 是不足。與黃壬要(2005)對苗栗縣高中生所做的研究顯示,研究對象所獲得的 運動社會支持偏低的結果相同。本研究認為會有此現象,肇因於我國升學制度,

是取決於學生的主要學科分數,使得家長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學生的學科表現 上。另外,本研究推測,也因為注重學科,影響部分高中生過於專注在學科發展,

讓運動行為參與不足,所以導致家人在「建議我運動」、「鼓勵我運動」會有較高 的平均分數。

(二)同儕運動社會支持

在同儕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整體平均分數為 2.76 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 3 分,

在家人、同儕、教師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中平均分數最高者,但是分數仍未達理論 平均數 3 分,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度低。除了「陪我一起運

(17)

動」、「鼓勵我運動」、「指導我運動」、「和我討論運動」高於理論平均分數外,其 餘題項皆低於理論平均分數。顯示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集中於這四個方面。

在運動社會支持相關研究的探討中,黃壬要(2005)對苗栗縣高中生所做的 研究顯示,研究對象所獲得的運動社會支持偏低,朋友是主要的運動社會支持來 源,主要提供情緒及訊息方面的支持。另外,Hovell 等(1991)研究拉丁種族 的體能活動,指出朋友的支持,與研究對象從事激烈運動行為有顯著正相關。

Lock and Wister(1992)以 15 歲以上居民為對象,進行運動行為意向及改變之 研究,指出朋友的運動情形及朋友對健康訊息之需求,與研究對象本身運動意向 有顯著正相關,皆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上述研究顯示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的關係,與本研究結果顯示同儕 社會支持集中在「陪我一起運動」、「鼓勵我運動」、「指導我運動」、「和我討論運 動」的結果相似,於本研究者在高中任教的觀察,在高中生中,同儕一起運動的 情形相當的頻繁,在師大體研中心(2005)「94 年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 調查成果報告書」指出不論是全國或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的運動對象都是以朋友、

同學為主,亦證實了研究者的觀察,並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三)教師運動社會支持

在教師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整體平均分數為 2.16 分,各題項皆低於理論低於 平均分數 3 分,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的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度普遍偏低。

在藍辰聿(1997)研究臺北市國小學童中重度體能活動,發現研究對象獲得

(18)

家人與同儕的支持皆屬中等程度的支持,而教師的支持則為較低程度的支持。與 本研究結果相類似。本研究推測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偏低的原因,也與我國升學制 度有關,升學取決於學生主要學科的分數,大部分學校的評價,往往依據升學率 來判斷,讓這些學校較重視學科發展,間接影響到學校教師的對於學生運動行為 的重視程度。

整體而言,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度普遍偏低,三者以教師運動社 會支持度為最低。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普遍不足,本研究推測是 整體社會環境的認知使然,目前的升學考試制度,造成對於學科的過份重視,並 且焦點集中在考試的學科上,而造成研究對象的運動社會支持度偏低。

二、內在心理因素

在整體平均數方面,運動自我效能為3.51分、運動結果期為4.21分、運動自 覺利益為3.97分、運動自覺障礙為3.11分、運動享樂感為3.76分,皆高於理論平 均分數3分。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的認知普遍較高。

在內在心理因素中,以運動結果與期待最高,運動自覺利益次之。顯示台北 市公立高中生對於參與運動後所產生的預期結果,有正面的評價;普遍瞭解運動 可以帶來的好處;在採取運動行為之後,對於生理、心理、社交或其他層面的利 益,也有正面的回饋。

在運動自覺障礙中,以「課業、社團繁忙沒有時間」、「沒有方便的運動場 所」、「懶惰」、「缺乏運動的技術」四項得分高於理論平均數,顯示研究對象

(19)

運動自覺障礙集中此四方面。在先前對運動自覺障礙相關研究的探討中,對成人 而言,常見的障礙因素為家庭與工作責任導致的時間不足(Slenker, 1984;

Dishman,1982)。黃壬要(2003)研究苗栗高中生課後運動行為,發現運動阻礙,

主要為課業太過繁忙、沒有閒暇時間。與本研究結果相同,顯示對於高中生來說,

對於課業、社團的重要性仍高於運動,本研究推測可能是對於課業與社團的社會 認知使然,課業是升學的必備條件,而有些社團也被視為可培養處事能力的場 域,相較之下運動的功利性就顯得不足,重要性自然排在課業與社團之後。

對於「沒有方便的運動場所」上,Duffy(1988)調查研究561 位愛爾蘭民 眾及117 位美國民眾發現,愛爾蘭民眾最重要的運動障礙因素為缺乏運動設備,

但在美國,此項因素卻不是構成障礙的原因。本研究認為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

因為是根據基本學歷測驗分發而就讀該學校,並不是全部都居住在台北市,也有 外縣市的學生。在師大體研中心(2005)「94年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 成果報告書」指出,台北市高中職學生最常運動的場所以學校62.4%最多,所以,

可能影響到居住在外縣市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場所的便利性。

對於「缺乏運動的技術」方面,謝鴻隆(2003)研究台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 動之參與發現學童知覺運動障礙有:缺乏技能、缺乏樂趣、缺乏金錢、缺乏支持、

缺乏時間、缺乏機會等六個因素。Myers 等(1989)研究成人規律運動的主要障 礙原因,發現主要是民眾運動知識不足。與本研究結果相類似,顯示各年齡層都 有缺乏運動技術及知識的問題,也往往造成運動參與上的障礙;以體育教學來

(20)

說,學生的學習包括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缺乏運動技術是屬於技能面向的 問題,一般運動技術知識的來源,對於高中生來說,體育教師扮演了相當重要的 角色,體育教學設計有可能會影響運動技術學習;再者,我國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不如學科教育,可能造成高中生在體育課輕忽學習現象,都可能是學生運動 技術學習不夠,運動技術知識不足的原因。

三、運動價值觀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價值觀中,分數高低依序為:道德性手段價值 4.21 分、社會性目的價值 4.02 分、個人性目的價值 3.80 分、能力性手段價值 3.60 分。

顯示台北市公立高中生普遍同意,運動得以滿足個人生活或生存的目標;也同意 運動可以滿足團體的發展或生存目標;並且認為運動具備實現自我目標與突顯個 人才能的價值,也肯定運動可以表現合乎人際行為的適當舉止。

由運動社會支持、內在心理因素及運動價值觀描述性統計可知,台北市公 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及運動價值觀認知高,顯示研究對象普遍瞭解運動的好 處及利益,也肯定運動的價值,但所感受到重要他人的運動社會支持卻偏低。本 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針對運動社會支持,除了重要他人的外,同時應考慮加入 其他社會支持環境的面向,如政府、教育體制、媒體等面向的討論,以期能對台 北市公立高中生所處的運動社會支持環境有全面的瞭解,讓運動社會支持的探討 更為完整。

(21)

第三節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數變異數分析,來檢驗不同個人背景之台 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差異,台北市公立高中生背景變項包括:「性 別」、「年級」、「每月零用錢」、「運動實際花費」、「父母親教育程度」、「每次運動 持續時間」、「運動強度」、「每週運動次數」、「最常運動時段」、「運動團隊經驗」。

在單因數變異數分析中,F 值達顯著水準(p<.05)時,則進一步採用雪費爾事 後考驗(Scheffe’s method)及杜納 T3 檢定(Dunnett T3)來進行事後檢定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不同性別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3-1 所示)。由不同性別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獨立樣本 t 考 驗,發現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中,男女生對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達顯著差異水準(

t =5.120,p =.000),男生的同儕支持度高於女生,對家人、教師運動社會支持的 認定則無差異。(如表 4-3-1 所示)。

表 4-3-1 性別對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男 2.54 9.18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女 2.64 9.52 -1.114 .266 男 2.96 9.13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女 2.56 8.50 5.120 .000**

男 2.21 8.65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女 2.11 8.21 1.257 .209

*表p<.05, **表p<.01

(22)

二、不同年級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從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如 表4-3-2所示),家人、同儕、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以高二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在 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4-3-2所 示),發現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認知上未達顯著差異 水準。

表4-3-2 年級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表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年級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高一 2.58 .959

高二 2.60 .905 家人運動社會支持

高三 2.59 .939

.020 .980 高一 2.67 .906

高二 2.88 .899 同儕運動社會支持

高三 2.75 .895

2.429 .089 高一 2.13 .868

高二 2.22 .822 教師運動社會支持

高三 2.13 .832

.653 .521

*表p<.05, **表p<.01

三、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從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3-3所示),發現在家人、同儕社會支持皆以零用錢8000元以上的高中生感受程 度最高。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則以零用錢8000元以上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不同 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4-3-3所 示),發現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上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23)

表4-3-3 零用錢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零用錢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000以下 2.52 .908

1001-2000 2.74 .981 2001-3000 2.57 .838 3001-4000 2.55 1.04 4001-5000 2.48 .796 5001-8000 2.10 .466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8000以上 3.162 1.235

1.926 .075

1000以下 2.70 .915 1001-2000 2.88 .913 2001-3000 2.61 .917 3001-4000 2.87 .830 4001-5000 2.65 .902 5001-8000 2.50 .688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8000以上 3.48 .950

2.182 .063

1000以下 2.11 .826 1001-2000 2.18 .895 2001-3000 2.16 .727 3001-4000 2.28 .944 4001-5000 1.97 .696 5001-8000 2.17 .663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8000以上 2.72 1.241

1.280 .265

*表p<.05, **表p<.01

四、不同運動實際花費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性分析

從三個月以來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平 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3-4 所示),可以發現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三個月以來花 費 5001 元以上最高,0 元者最低。同儕社會支持以三個月來花費 3001-4000 元最 高,0 元者最低。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則以三個月以來花費 5001 元以上最高,0 元者最低。

(24)

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 4-3-4 所示),可以發現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 運動社會(F=5.080,p=.000)、同儕運動社會(F=3.480,p=.002)、教師運 動社會支持(F=2.632,p=.016)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運動實 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5001 元以上>0 元、5001 元 以上>1-1000 元)。

表4-3-4 運動實際花費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

會支持

運動實際花費

(元)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 檢定 1. 0 2.46 .929

2. 1-1000 2.64 .837 3. 1001-2000 2.80 1.03 4. 2001-3000 2.66 .844 5. 3001-4000 2.08 .739 6. 4001-5000 3.04 .173 家人

運動 社會 支持

7. 5001以上 3.88 1.30

5.080 .000**

5001以上>0

5001以上>

1-1000

1. 0 2.59 .918 2. 1-1000 2.91 .815 3. 1001-2000 2.97 .946 4. 2001-3000 3.04 .824 5. 3001-4000 3.24 1.12 6. 4001-5000 2.80 .264 同儕

運動 社會 支持

7. 5001以上 2.66 1.11

3.480 .002*

經事後檢驗 無顯著差異

存在

1. 0 2.04 .834 2. 1-1000 2.22 .796 3. 1001-2000 2.31 .896 4. 2001-3000 2.46 .732 5. 3001-4000 2.30 .961 6. 4001-5000 2.60 .964 教師

運動 社會 支持

7. 5001以上 2.65 1.29

2.632 .016*

經事後檢驗 無顯著差異

存在

*表p<.05, **表p<.01

(25)

五、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一)父親教育程度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如表 4-3-5 所示),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以父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最高,

國中最低。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以父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最高,小學以下最 低。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以父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最高,小學以下最低。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 4-3-5 所示),發現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上有顯著差異(F=5.276,p=.000)。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父親教育 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研究所>國中、大專院校>國 中、高中>國中)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 4-3-5 父親教育程度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教育程度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小學以下 2.36 .804

國中 2.06 .816 高中 2.60 .999 大專院校 2.68 .908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研究所以上 2.76 .846

5.276 .000**

研>國 大>國 高>國

小學以下 2.46 .904 國中 2.60 1.03 高中 2.78 .948 大專院校 2.78 .848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研究所以上 2.92 .911

1.434 .222

小學以下 1.90 .897 國中 1.93 .819 高中 2.24 .882 大專院校 2.16 .809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研究所以上 2.27 .859

1.992 .095

*表p<.05, **表p<.01

(26)

(二)母親教育程度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如表4-3-6所示),發現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以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最 高,小學以下最低。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以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專院校最高,小學以 下最低。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以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感受程度最高,小學以 下最低。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 4-3-6 所示),發現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F=8.129,p=.000)。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母親 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研究所>國中、大專院校>

高中>國中)上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 4-3-6 母親教育程度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教育程度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 檢定 小學以下 2.03 .613

國中 2.26 .932 高中 2.52 .992 大專院校 2.77 .865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研究所以上 2.86 .954

8.129 .000**

研>國 大>高

>國 小學以下 2.65 .945

國中 2.63 1.12 高中 2.73 .933 大專院校 2.82 .804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研究所以上 2.79 1.01

.706 .588

小學以下 1.91 .854 國中 2.24 1.06 高中 2.12 .841 大專院校 2.19 .773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研究所以上 2.28 .953

1.315 .263

*表p<.05, **表p<.01

(27)

六、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從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 數及標準差(如表4-3-7所示),發現在家人、同儕、教師運動社會支持皆以每次 平均運動三小時以上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無~三十分鐘以內者最低。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如表4-3-7所示),可發現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 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F=6.496,p=.000)、同儕運動社會支持(F=11.803,p

=.000)、教師運動社會支持(F=8.851,p=.000)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經事 後檢驗發現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三小時以上>無~三十分鐘以內、三十分鐘~

一小時、二小時~三小時)、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三小時以上>無~三十分鐘以 內、三十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二小時>無~三十分鐘以內、三十分鐘~一小 時)、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三小時以上最高),顯示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 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上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4-3-7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

會支持 時間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無~三十分鐘以內 2.45 .852

2.三十分鐘~一小時 2.54 .872 3.一小時~二小時 2.72 .982 4.二小時~三小時 2.49 1.02 家人

運動 社會

支持 5.三小時以上 3.27 1.07

6.496 .000**

5>1 5>2 5>4

*表p<.05, **表p<.01 續下頁

(28)

表4-3-7(續)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

會支持 時間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無~三十分鐘以內 2.40 .839

2.三十分鐘~一小時 2.70 .856 3.一小時~二小時 3.02 .880 4.二小時~三小時 2.89 .923 同儕

運動 社會

支持 5.三小時以上 3.41 .981

11.803 .000**

5>1 5>2 3>1 3>2 1.無~三十分鐘以內 1.95 .813

2.三十分鐘~一小時 2.14 .784 3.一小時~二小時 2.17 .804 4.二小時~三小時 2.12 .702 教師

運動 社會

支持 5.三小時以上 2.94 1.19

8.851 .000**

5>1 5>2 5>3 5>4

*表p<.05, **表p<.01

七、不同運動強度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不同運動強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如表4-3-8所示),發現在家人、同儕、教師運動社會支持皆以運動強度為強的 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運動強度弱者最低。

不同運動強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 下頁表4-3-8所示),可以發現不同運動強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 支持(F=5.624,p=.004)、同儕運動社會支持(F=36.935,p=.000)、教師運 動社會支持(F=9.526,p=.000)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 運動強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強>弱)、同儕運動社會支 持(強>弱,中>弱)、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強>中,強>弱)達顯著差異水準。

(29)

表4-3-8 運動強度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

社會支持 運動強度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弱 2.18 .702

中 2.57 .905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強 2.68 .985

5.624 .004** 強>弱 弱 2.18 .731

中 2.55 .873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強 3.11 .845

36.935 .000** 強>弱 中>弱 弱 1.82 .718

中 2.07 .792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強 2.32 .898

9.526 .000** 強>中 強>弱

*表p<.05, **表p<.01

八、每週不同運動次數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從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 標準差(如表4-3-9所示),可以發現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以每週運動4次的高中 生感受程度最高,兩次者最低。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以每週運動4次的高中生感受 程度最高,0次者最低。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以每週運動4次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 高,0次者最低。

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如表4-3-9所示),發現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 會支持(F=3.957,p=.002)、同儕運動社會支持(F=11.007,p=.000)、教師 運動社會支持(F=5.557,p=.000)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每週不 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社會支持(1次、

2次、3次、4次、5次以上>0次)、教師運動社會支持(5次以上>0次,

(30)

5次以上>3次)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4-3-9 每週運動次數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運動次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0 2.47 .943

1 2.51 1.00 2 2.46 .801 3 2.73 .964 4 3.00 .858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5次以上 2.88 1.01

3.957 .002**

經事後檢 驗無顯著 差異存在

0 2.28 .806 1 2.84 .872 2 2.77 .864 3 3.05 .917 4 3.11 .792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5次以上 3.01 .962

11.007 .000**

1次>0次 2次>0次 3次>0次 4次>0次 5次以上>0

0 1.91 .749 1 2.17 .744 2 2.10 .798 3 2.26 .918 4 2.68 1.04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5次以上 2.26 .916

5.557 .000**

5次以上>0 5次以上>3

*表p<.05, **表p<.01

九、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從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的平均數及 標準差(如下頁表4-3-10所示),可以發現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以放學後運動的 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只在體育課運動者最低。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以放學後運動 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只在體育課運動者最低。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以放學後運 動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只在體育課運動者最低。

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31)

析(如表4-3-10所示),可以發現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 運動社會支持(F=7.586,p=.000)、同儕運動社會支持(F=23.790,p=.000)、

教師運動社會支持(F=6.913,p=.000)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最常 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放學後>只有上體育課 時、週末>只有上體育課)、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下課時間、放學後、週末>只 有上體育課時)、教師運動社會支持(放學後、週末>只有上體育課時)上達顯 著差異水準。

表4-3-10 最常運動時段對運動社會支持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運動社

會支持 時段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下課時間 2.72 .874 放學後 2.72 .955 週末 2.67 .918 家人

運動 社會

支持 只有上體育課時 2.27 .872

7.586 .000** 放學>上體育課

週末>上體育課

下課時間 3.02 .820 放學後 3.04 .872 週末 2.80 .828 同儕

運動 社會

支持 只有上體育課時 2.26 .855

23.790 .000**

下課>上體育課 放學>上體育課 週末>上體育課

下課時間 2.13 .877 放學後 2.32 .925 週末 2.19 .787 教師

運動 社會

支持 只有上體育課時 1.90 .721

6.913 .000** 放學>上體育課

週末>上體育課

*表p<.05, **表p<.01

十、 有無運動團隊經驗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

藉由有無運動團隊經驗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獨立樣本 t 考驗,可以發現有無團隊經驗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中,有經驗者 對於家人、同儕及教師運動社會支持認定較無經驗者高。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中,

(32)

有無運動團隊經驗對家人、同儕、教師運動社會支持的認定皆達顯著差異水準。

顯示有運動團隊經驗者在運動社會支持上,皆大於無經驗者(如表 4-3-11 所示)。 表 4-3-11 有無運動團隊經驗對運動社會支持差異分析表

運動社會支持 有無經驗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有 2.81 .993

家人運動社會支持

無 2.49 .890 3.666 .000**

有 3.02 .872 同儕運動社會支持

無 2.63 .893 4.752 .000**

有 2.32 .922 教師運動社會支持

無 2.08 .794 3.221 .000**

*表p<.05, **表p<.01

本節小結與討論:

本節是分析不同人口背景變項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差 異,茲將研究結果及相關研究討論分述如下:

一、不同性別方面:

研究結果顯示女生對於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感受程度較高,男生則對於同儕及 教師運動社會支持認定較女生高。在獨立樣本 t 考驗,則發現男女生對同儕運 動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對家人、教師運動社會支持的認定則無顯著差異。

先前對於運動社會支持的文獻探討中,莊立中(2005)研究新莊地區國中生 運動行為,發現男性國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高於女性國中生;Treiber,

Baranowski, Braden, Strong, Levy and Knox (1991)研究發現,年輕成人的身體活動 與運動社會支持有正相關,且因不同種族、性別、支持來源及體能活動類型,而 有不同。皆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顯示性別在青少年與成年人運動社會支持皆有差

(33)

異的狀況。本研究認為,台北市公立男女高中生在同儕運動社會支持的差異,可 能是在運動文化上,運動強調力氣和體型,男性被視為天生比女性在運動上更為 出色(王宗吉,2000)的觀念,讓運動形象與男性的形象較為符合,這種性別形 象的認同,也對高中生產生影響,也造成男女性同儕運動社會支持的差異。

再者,以研究者本身於高中教育現場的觀察,高中女生運動的比例,雖較以 前有增加的趨勢,但對於高中女生人數仍相對較少,也顯示在同儕的支持上,女 生不如男生高。

二、不同年級方面:

本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認知上並無顯 著差異。Hovell 等(1991)對拉丁種族的體能活動相關研究指出,朋友及家人 的運動社會支持與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則無顯著相關,與本研究結 果相類似。本研究推測,可能是因本研究整體對象年齡於十六歲至十八歲之間,

年齡差異不大,在生活型態、所處學校環境都相當類似,而有此結果。

三、不同零用錢方面:

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社會支持的認知上無顯著差異。在師 大體研中心(2005)「94年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成果報告書」指出,

台北市高中職學生最常運動的場所以學校最多、公園或社區活動中心次之,這些 都是免費運動的公共場所,並沒有的經濟門檻限制,因此在社會支持上呈現無顯 著差異的情形。

(34)

四、不同運動實際花費方面:

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同儕運動社會、教 師運動社會支持的認知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 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5001 元以上>0 元、5001 元以上>1-1000 元)達顯著差異水準。本研究認為在運動花費上,高中生依然依賴父母親在經濟 上的支持;在同儕間,則有對運動流行商品(如:球鞋、服飾、配件)的談論與 消費;在教師方面,有時體育教師因為課程需要及安排,學生會有購買運動用品 的需求。都可能是造成有差異的原因。

五、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方面:

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

經事後檢驗發現,父親教育程度(研究所>國中、大專院校>國中、高中>國中)、 母親教育程度(研究所>國中、大專院校>高中>國中)對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 家人運動社會支持達顯著差異水準。顯示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對運動的社會支持 較高。

六、每次運動持續時間方面: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教師運動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三 小時以上>無~三十分鐘以內、三十分鐘~一小時、二小時~三小時)、同儕運 動社會支持(三小時以上>無~三十分鐘以內、三十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二

(35)

小時>無~三十分鐘以內,一小時~二小時>三十分鐘~一小時)、教師運動社 會支持(三小時以上最高)達顯著差異水準。

在蔡淑菁(1995)研究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能活動,發現體能活動量與運動社 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及知覺運動利益呈顯著正相關。藍辰聿(1997)研究臺北市 國小學童中重度體能活動,發現體能活動量與同儕運動支持、家庭運動設備呈顯 著正相關。李彩華(1997)研究台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指出增加學生之社會 支持有助於學生身體活動量的提昇。顯示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對於學生運動時間皆 有影響,皆與本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認為,以高中生來說,父母的運動社會支 持較高者,可能對於子女參與運動都有較正面、開放的態度,以致高中生在運動 參與上較無限制,所以允許高中生有較長的運動時間。

七、不同運動強度方面:

不同運動強度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上有顯著差異。研究 結果顯示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強>弱)、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中>弱、強>弱)、

教師運動社會支持(強>中、強>弱)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上達顯著差異水準。

本研究結果與Hovell 等(1991)拉丁種族的體能活動研究,指出朋友的支 持,與研究對象從事激烈運動的行為有顯著正相關的結果相似。黃壬要(2005)

對苗栗縣高中生所做的研究顯示,朋友是研究對象主要的運動社會支持來源,主 要提供情緒及訊息方面的支持。本研究對於同儕社會支持的結果也顯示,同儕運 動社會支持集中於陪我一起運動上,顯示與同儕一起運動與運動強度有關。在家

(36)

人與教師社會支持上,本研究推測在運動強度較高的高中生,運動參與的程度也 較深,運動表現也可能較佳,也讓家人與教師對於高中生的運動表現有正面的回 應,以致有此結果。

八、每週不同運動次數方面:

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

家人運動社會支持以每週運動4次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兩次者最低。同儕運 動社會支持以每週運動4次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0次者最低。教師運動社會支 持以每週運動4次的高中生感受程度最高, 0次者最低。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台 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同儕運動社會支持(0次最低)、教師運動社會支持(5次以上

>0次、5次以上>3次)的認知上達顯著差異水準。

陳麗鳳(1994)研究兒童體重控制,發現研究對象家庭支持度高,每週運動 的總時間較長。蔡淑菁(1995)研究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能活動,發現體能活動量 與運動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李彩華(1997)研究台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

指出增加學生的社會支持有助於學生身體活動量的提昇。呂淑美(2004)研究宜 蘭大學學生運動行為,發現同儕、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愈高者,其每週運動量愈高。

皆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認為父母對於子女參與運動有較正面、開放的支持

態度,讓高中生在運動參與上限制較少,也允許高中生有較長時間、次數去運動。

在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差異上,先前師大體研中心(2005)「94年各級學校學 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成果報告書」與本研究結果皆顯示,同儕是台北市公立高中

(37)

生最常一起運動的對象,所以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與否,也會影響到運動次數上的 差異;在教師運動社會支持上,本研究認為,高中生參與學校運動團隊,除了獲 得教師運動社會支持較高外,在運動的時間上,也有較長的運動練習時間,可能 是造成差異的原因。

九、最常運動時段方面:

最常運動時段不同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三種運動社會支持上有顯著差 異。在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放學後>只有上體育課時,週末>只有上體育課)、

同儕運動社會支持(下課時間、放學後、週末>只有上體育課)、教師運動社會 支持(放學後、週末>只有上體育課)達顯著差異水準。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最常 運動時段以只有上體育課運動者在運動社會支持最低。

十、有無運動團隊經驗方面:

有無運動團隊經驗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對家人、同儕、教師運動社會支持 的認定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有運動團隊經驗者,對於家人、同儕及教師 運動社會支持認定較無經驗高。

莊立中(2005)研究新莊地區國中生運動行為,發現參與運動社團的國中生 在「運動社會支持」高於沒有參與運動社團者。另外,鍾志強(2000)對大學生 的研究發現,男性、參加運動社團及運動經驗愉快者,有較高的運動社會支持。

皆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認為高中生在學校的環境中,教師與家長的支持,

是高中生能否參與各種團體的重要因素,這一樣在參與運動團隊中表現出來。

(38)

以下將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對運動社會支持差異整理,如表4-4-12所示:

表4-4-12 人口背景變項對運動社會支持差異整理表 人口統

計變項 運動社 會支持

性 別

年 級

每 月 零 用 錢

運 動 實 際 花 費

父 母 親 教 育

平 均 運 動 時 間

運 動 強 度

運 動 次 數

最 常 運 動 時 段

運 動 團 隊 經 驗 家人運動

社會支持 ** ** ** ** ** ** **

同儕運動

社會支持 ** * ** ** ** ** **

教師運動

社會支持 * ** ** ** ** **

*表 p<.05, **表 p<.01

(39)

第四節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驗不同個人背景之台北 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之差異,人口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每 月零用錢」、「運動實際花費」、「父母親教育程度」、「每次運動持續時間」、「運動 強度」、「每週運動次數」、「最常運動時段」、「運動團隊經驗」。在單因數變異數 分析中,F 值達顯著水準(p<.05)時,則進一步採用雪費爾事後考驗(Scheffe’s

method)及杜納 T3 檢定(Dunnett T3)來進行事後檢定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對內在心理因素差異性分析

由不同性別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獨立樣本 t 考驗,發現 台北市公立男女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中,男生在運動結果期待、運動自我效 能、運動自覺利益及運動享樂感上的認知程度皆較女生為高,女生則在運動自覺 障礙上的認知比男生來得高。男女生對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的認定達顯著差異水 準。(如表4-4-1所示)。

表 4-4-1 性別對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男 3.68 .721

運動自我效能

女 3.40 .789 4.152 .000**

男 4.29 .566 運動結果期待

女 4.13 .607 2.967 .000**

男 4.08 .644 運動自覺利益

女 3.86 .718 3.572 .000**

男 2.98 .727 運動自覺障礙

女 3.23 .614 -4.101 .000**

男 3.96 .705 運動享樂感

女 3.55 .827 6.057 .000**

*表p<.05, **表p<.01

(40)

二、不同年級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從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平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4-2所示),可以發現內在心理因素中,運動自我效能以高三感受程度最高,高 一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高一感受程度最高,高三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高一感 受程度最高,高三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高三感受程度最高,高二最低;運動享 樂感以高二感受程度最高,高三最低。

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價值觀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4-4-2 所示),可以發現不同年級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皆未達顯著 差異水準。

表 4-4-2 年級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年級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高一 3.50 .752

高二 3.55 .811 運動自我效能

高三 3.59 .746

.747 .474 高一 4.25 .534

高二 4.21 .595 運動結果期待

高三 4.14 .661

1.702 .183 高一 4.02 .634

高二 3.94 .735 運動自覺利益

高三 3.92 .717

1.124 .326 高一 3.11 .671

高二 3.08 .674 運動自覺障礙

高三 3.12 .712

.150 .860 高一 3.76 .751

高二 3.80 .828 運動享樂感

高三 3.71 .823

.490 .613

*表p<.05, **表p<.01

(41)

三、不同零用錢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分析

從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五種內在心理因素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如表4-4-3所示),可以發現在運動自我效能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生感受 程度最高,5001-8000元者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生感 受程度最高,8000元以上者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生 感受程度最高,5001-8000元者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零用錢5001-8000元的高中 生感受程度最高,3001-4000元者最低。運動享樂感以零用錢4001-5000元的高中 生感受程度最高,5001-8000元者最低。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 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4-4-3所示),可以發現不同零用錢的台北市 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上皆達未顯著差異水準。

表4-4-3 零用錢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零用錢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000以下 3.57 .760

1001-2000 3.50 .760 2001-3000 3.51 .754 3001-4000 3.51 .703 4001-5000 3.71 .809 5001-8000 3.06 .556 運動自我效能

8000以上 3.66 1.22

1.389 .217

1000以下 4.28 .555 1001-2000 4.17 .611 2001-3000 4.19 .531 3001-4000 4.15 .638 4001-5000 4.29 .550 5001-8000 3.88 .232 運動結果期待

8000以上 3.82 1.292

2.045 .058

續下頁

(42)

表4-4-3(續)零用錢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理因素 零用錢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000以下 4.02 .661

1001-2000 3.96 .701 2001-3000 3.90 .674 3001-4000 3.94 .727 4001-5000 4.05 .641 5001-8000 3.58 .523 運動自覺利益

8000以上 3.70 1.28

1.210 .299

1000以下 3.08 .702 1001-2000 3.20 .635 2001-3000 3,09 .707 3001-4000 3.02 .717 4001-5000 3.00 .601 5001-8000 3.46 .538 運動自覺障礙

8000以上 3.45 .713

1.864 .085

1000以下 3.80 .799 1001-2000 3.72 .794 2001-3000 3.74 .850 3001-4000 3.74 .633 4001-5000 3.90 .718 5001-8000 3.20 .783 運動享樂感

8000以上 3.77 1.29

1.400 .213

*表 p<.05, **表 p<.01

四、不同運動實際花費之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差異性分析

從三個月以來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平 均數及標準差(如表 4-4-4 所示),發現運動自我效能以花費 1001-2000 元最高,

0 元最低。運動結果期待以 4001-5000 元最高,0 元最低。運動自覺利益以花費 4001-5000 元最高,0 元最低。運動自覺障礙以花費 5001 元以上最高,3001-4000 元最低。運動享樂感以花費 2001-3000 元最高,0 元最低。

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內在心理因素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43)

析(如表 4-4-4 所示),發現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我 效能(F=5.665,p=.000)、運動結果期待(F=2.376,p=.028)、運動自覺利 益(F=2.344,p=.030)、運動享樂感(F=8.845,p=.000)的認知上有顯著差 異。經事後檢驗發現不同運動實際花費的台北市公立高中生在運動自我效能

(1-1000 元、1001-2000 元>0 元)、運動享樂感(1-1000 元、1001-2000 元、

2001-3000 元>0 元)達顯著差異水準。

表4-4-4 運動實際花費對內在心理因素摘要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內在心

理因素

運動實際花費

(元)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後檢定 1. 0 3.36 .804

2. 1-1000 3.69 .683 3. 1001-2000 3.84 .746 4. 2001-3000 3.74 .530 5. 3001-4000 3.68 .476 6. 4001-5000 3.53 1.00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7. 5001以上 3.82 .655

5.665 .000** 1-1000>0 1001-2000>0

1. 0 4.13 .634 2. 1-1000 4.28 .515 3. 1001-2000 4.26 .584 4. 2001-3000 4.46 .452 5. 3001-4000 4.17 .669 6. 4001-5000 4.51 .688 運

動 結 果 期

待 7. 5001以上 4.35 .610

2.376 .028*

經事後檢驗 無顯著差異

存在

1. 0 3.86 .728 2. 1-1000 4.05 .622 3. 1001-2000 4.10 .694 4. 2001-3000 4.16 .567 5. 3001-4000 4.02 .584 6. 4001-5000 4.48 .802 運

動 自 覺 利

益 7. 5001以上 4.07 .635

2.344 .030*

經事後檢驗 無顯著差異

存在

*表 p<.05, **表 p<.01 續下頁

數據

表 4-1-5  全體樣本父親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  教育程度  樣本數  百分比(%)  小學以下  26 5.0  國中  46 8.9  高中  146 28.2  大專院校  254  49.0  研究所以上  41 7.9  遺漏值  5 1.0  總計  518 100.0  由表 4-1-6 全體樣本母親教育程度分配統計表得知,母親教育程度小學以下 者 37 人,佔全體 7.1%;國中者有 48 人,佔全體 9.3%;高中者有 189 人,佔全 體 36.5%;大專院校者有 216 人,佔全體
表 4-1-11  全體樣本運動團隊經驗分配統計表,  有無經驗  樣本數  百分比(%)  有  167 32.2  無  351 67.8  總計  518 100.0  本節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研究樣本的人口背景變項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統計變項,第 二部分為運動行為。茲將本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分析討論分述如下:  (一)人口統計變項  在人口統計變項方面,在「性別」上,男性 257  位,佔 49.6﹪;女性 261  位, 佔 50.4﹪;在「年級」上,一年級 214 位,佔全體 41.3%;
表 4-2-1(續)全體樣本運動社會支持平均分數統計表  運動社會支持  題號及題項  平均分數  整體平均分數 1.陪我一起運動  3.7  2.建議我運動  2.99  3.鼓勵我運動  3.01  4.指導我運動  3.03  5.告訴我運動的好處  2.53  6.提供經濟贊助  1.74  7.和我討論運動  3.17  8.稱讚我的體能狀況  2.38  9.協助我計畫運動活動  2.28 同 儕 運 動 社 會 支 持  10.讚美我的運動表現  2.81  2.76  1.陪我一起運動  1
表 4-2-2(續 1)全體樣本內在心理因素平均分數統計表  內在心  理因素  題項及題號  平均 分數  整體平 均分數  1.增進身體健康 4.60  2.控制體重、使身材更好 4.47  3.增進體適能(心肺耐力、肌力、柔軟度) 4.57  4.有助於睡眠 4.30  5.使心情愉快 4.32  6.使我放鬆心情、紓解我的壓力 4.32  7.結交更多朋友,並增進與朋友的友誼 4.12  8.提升生活品質 3.86  9.使我更有恆心與毅力 3.89  10.獲得成就感  3.89 運 動 結 果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興國中

中興國中

一、 動機與目的 二、 問題分析 三、 相關文獻 四、 行動設計 五、 實施程序 六、 結果與討論 七、 結論與建議 八、 檢討與省思.

肩關節 :二週 肘關節 :三週. 腕關節

K1 與 K2 不能同時激磁,亦即馬達運轉中按 FOR 或按 REV 皆不可改變運轉中狀 態,必須先按 OFF

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下稱本會)因辦理推廣各項水中運動活動(競賽)、志工活

(七)出院後建議回診復健科,將提供心肺運動 測試,可以了解您的心肺功能程度與運動 安全性,並為您打造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計 畫。 出院後建議每週運動至少

• If this active figure can’t auto-play, please click right button, then click play..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