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電腦的發明形成,讓科技迅速的發展,人類的社會也興起重大的改變,短短的二十 年間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使人類文明產生新的文化,網際網路是 21 世紀最具威力與 成長空間的活科技(柯志鴻,2004)。施百俊(2009)提出電腦和網路的出現,改變人 類對於時空與距離的定義,透過線上連線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變媒體形態,不再 僅限於報紙、新聞媒體,網路成為更即時便捷的傳媒新寵;改變商店型態,虛擬商店、

網路商店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網路逐漸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近年來,網路的發展更進而從工具性的角色進化到人類生活的主角,不僅因其嶄新 的人際互動管道,儼然成為現代社會專屬的社交方式;也因為普及的網路使用習慣致使 網路金融服務順勢而起,在失業率攀升及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網路拍賣平臺等產業在 逆勢中成長茁壯,其商機所帶來的宅經濟成為不容小覷的新興市場(吳佩玲、吳素華、

陳均輔、楊展岳,2009)。

根據聯合國最新公佈的訊息,目前全球網路的使用人口已經達到20.8 億,相較 2000 年,網路人口在十年內成長5 倍之多;這份數據中也顯示目前全世界每 3 人就有 1 人使 用網路,可見網際網路的使用在現代社會的普遍性(Fu, 2011)。而據臺灣網路資訊中心 統計資料,截至2011 年 3 月 4 日止,臺灣地區上網人口約有 1,695 萬,較 2010 年增加 約73 萬人;以 12 歲以上人口推估,上網人口高達 75.69%,較 2010 年增加了 3.13%(臺 灣網路資訊中心,2011),綜上所述,可知不論是臺灣或全球,網際網路的生活型態已

成為休閒生活的重心。

然由於網路和每個人生活的緊密結合,衍生許多令人關注的議題,近年來如網路成 癮與網路沉迷等各類相關研究探討可以發現,網路的便捷,亦造成新型的隱憂(高銘 源,2008;吳佩玲等,2009)。施香如(2001)也提出青少年網路重度使用致使在課業、

人際關係、親子關係上適應不良,為逃避現實環境將生活重心轉移至虛擬的網路世界。

因此,亟須正視網路為社會所帶來的便捷之同時,所伴生的負面影響─影響正常生活作 息,使青少年迷失其中,與現實生活脫節(柯志鴻,2004)。

經參考 2009 年教育部「國民中小、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學生安全上網與資訊素 養現況調查計畫」調查結果發現,學生開始接觸網路的時間,多為自國小 3、4 年級開 始,而後隨者年紀的增長,學生使用的時間也愈益加長(教育部,2009)。由上述統計 資料發現,學生隨著年紀的增加,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也隨之增長,高中學生平日每週 使用網路22 小時,寒暑假增為 42 小時,寒暑假使用時數較平日使用時數為 1.5 到接近 2 倍,其中又以高中學生約有 18.90%的學生有網路沉迷傾向;而 32.3%為網路成癮傾向 之高危險群,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是網路沉迷者,三分之ㄧ的學生成為網路成癮,數量 驚人值得重視(施學琦,2009)。另有針對高雄地區國高中階段青少年網路沉迷之調查 研究指出,有19.4%的青少年被診斷為網路沉迷患者(柯志鴻、顏如佑、顏正芳、陳正 宗、顏嘉男、陳淑惠,2005),隨著網路普及上網人口不斷成長的趨勢,青少年沉迷網 路高危險群人口也會不斷上升,令人憂心。因此,進一步調查高中生網路使用現況為何?

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同時,網際網路的普及,致使休閒活動轉型,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在 2007 年 2 月觀察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後發現,18-26 歲的年輕族群每週花在電腦、上網的時間為 16 小時,看電視 11 小時,上網遠已經超越看電視,成為年輕人休閒活動的主流(引自 張旨華,2007)。學生將有線電視、網路生活當作主要休閒行為的模式,形成過多靜態

(sedentary)生活方式──亟少從事身體活動,且經常長時間久坐的生活形態(李水 碧,2004)。因電腦生活遠比戶外生活來得有趣,靜態生活方式造成日常活動量下降,運 動不足造成肥胖產生,年輕人開始受到肥胖的困惱,肥胖不再是中高年人的專利,青少

年的健康狀態令人憂心(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2008)。由此看來,探究青少 年肥胖的原因似乎與網際網路盛行、休閒活動轉型有關。

林正常(1997)指出體適能為身體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心臟、血管、肺臟與肌肉的 共同運作能力,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完成每天的活動而不致過度疲勞,且尚有足夠體能應 付緊急狀況。然而在網路盛行的社會型態中,現代人明顯缺乏體適能的活動概念,由於 休閒類型屬靜態休閒,體適能明顯較差(陳玉鳳,2004)。

根據聯合報記者陳智華(2009)報導,吳明城說明 96 學年度全國國小 4 年級到高 中 200 多萬學生體適能,4 項都通過門檻的學生約有 60 萬人,通過率為 65%;深入探 究卻發現,高中生相較之下體適能表現最差:國小通過比率為 66%,國中提高到近 67%,高中則近 63%之通過率,高中生體適能較差的原因可能為升學壓力大,上網、念 書等靜態活動多,動態活動少,表現才會最差。因此研究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之現況為 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近來與網路普及有關之議題在國內目前所查找到的文獻大多偏重於心理諮商與成 癮方面的研究,對於影響身體方面之研究報告相對較少,然而,網路問題所帶來的影 響,無法僅以分析心理層面概以論之。教育家洛克主張之「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

理論,再再突顯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因網路使用過度造成坐式生活 形態增加,進而因活動量不足造成身體健康受影響值得重視(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 員會,2008)。陳玉鳳(2004)亦指出休閒類型為休憩、社交及知識等靜態休閒活動者,體 適能明顯較差,而網路休閒活動為靜態休閒活動,網路沉迷高危險群學生以此推論體適 能可能相對較差。選擇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板橋高中為新北市歷史悠 久的國立高級中學,目前全校班級數已達六十一班,辦學績效為新北市之指標學校、升 學率第一,網路使用行為是否可能會影響學生之體適能值得研究。探討新北市國立板橋 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關係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雖然國內已有探討網路沉迷與體適能的相關研究,但主要集中於對於國中生的影響

(高銘源,2008),本研究嘗試從高中生的角度出發,並希望透過本研究所獲得結果,探 討高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找出其與健康體適能之間的相關性,掌握網路使用對於全體

青少年體適能影響的全貌,期以協助高中學生在網路使用和身體健康間取得平衡,讓資 訊時代的學子能夠安全上網和維持良好的健康體適能,擁有快樂健康的學習環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問題背景之論述,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

一、 瞭解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

二、 瞭解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之現況。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

四、 探討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主要課題如下:

一、瞭解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背景資料描述為何?

二、瞭解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體適能現況分析為何?

三、瞭解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分析為何?

四、探討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不同背景變項與健康體適能現況分析與差異為何?

五、探討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不同背景變項與網路使用行為現況分析與差異為 何?

六、探討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不同網路使用行為變項與健康體適能現況分析與差 異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區分為主題範圍、對象範圍和時間範圍,茲分述如下:

一、主題範圍

本研究以探討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與健康體適能之間關係為主題範 圍。

二、 對象範圍

本研究主要針對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16-18 歲高中生現 籍之在學學生,學生總人數為2,454 人,不包括輟學、失學、在家教育學生。

三、 時間範圍

本研究期間,為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比較之健康體適能成績常模為教育部體育司(2008)公告之 94 年度學生體 適能檢測常模,因受限於智慧財產權無法取得最新之健康體適成績常模。

二、研究對象以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為施測樣本,研究範圍有地域限制,因此本 研究結果如要推測其他不同行政區學校或其他縣市學校宜謹慎。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為更清晰界定本研究所使用之相關名詞,本節針對網路成癮與健康體適能等二個名 詞之概念性定義加以說明。

一、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和網路沉迷兩詞常被並用,是指重度網路使用的當事人在網路使用

上出現上癮問題與負面影響,在用語上,臺灣較多數研究人員採用「網路成癮」

的用語,其次是「網路沉迷」(王智弘,2009)。本研究使用陳淑惠教授所編製之 陳氏網路成癮量表作為網路成癮的判斷工具。

二、健康體適能

林正常(1997)指出體適能為身體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心臟、血管、肺臟與 肌肉的共同運作能力,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完成每天的活動而不致過度疲勞,且尚 有足夠體能應付緊急狀況,體適能良好的人,體能佳,工作起來有效率較不易疲 勞。健康體適能包含五大要素:為身體組成、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

林正常(1997)指出體適能為身體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心臟、血管、肺臟與 肌肉的共同運作能力,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完成每天的活動而不致過度疲勞,且尚 有足夠體能應付緊急狀況,體適能良好的人,體能佳,工作起來有效率較不易疲 勞。健康體適能包含五大要素:為身體組成、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